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

「密教部」經文848卷18頁碼:P0001
唐 善無畏、一行譯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 ▪第3页

  大唐天竺叁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佛事

  思惟奉一切  諸佛及菩薩

  以虛空藏明  普通供養印

  叁轉作加持  所願皆成就

  持虛空藏明增加句雲

  依我功德力  及與法界力

  一切時易獲  廣多複清淨

  大供莊嚴雲  依一切如來

  及諸菩薩衆  海會而流出

  以一切諸佛  菩薩加持故

  如法所修事  積集諸功德

  回向成悉地  爲利諸衆生

  以如是心說  願明行清淨

  諸障得消除  功德自圓滿

  隨時修正行  是則無定期

  若諸真言人  此生求悉地

  先依法持誦  但作心供養

  所爲既終竟  次經于一月

  具以外儀軌  而受持真言

  又以持金剛  殊勝之諷詠

  供養佛菩薩  當得速成就

  執金剛阿利沙偈曰

  無等無所動  平等堅固法

  悲愍流轉者  攘奪衆苦患

  普能授悉地  一切諸功德

  離垢不遷變  無比勝願法

  等同于虛空  彼不可爲喻

  隙塵千萬分  尚不及其一

  恒于衆生界  成就果願中

  于悉地無盡  故離于譬喻

  常無垢翳悲  依于精進生

  隨願成悉地  法爾無能蔽

  作衆生義利  所及普周遍

  照明恒不斷  哀愍廣大身

  離障無挂礙  行于悲行者

  周流叁世中  施與成就願

  于無量之量  令至究竟處

  奇哉此妙法  善逝之所到

  唯不越本誓  授我無上果

  若施斯願者  恒至殊勝處

  廣及于世間  能滿勝希願

  不染一切趣  叁界無所依

  右此偈即同真言當誦梵本

  誦持如是偈贊已  至誠歸命世導師

  唯願衆聖授與我  慈濟有情之悉地

  複次爲欲利他故  觀佛化雲遍一切

  我所修福佛加持  普賢自體法界力

  坐蓮華臺往十方  隨順性欲導衆生

  依諸如來本誓願  淨除一切內外障

  開現出世衆資具  如其信解充滿之

  以我功德所莊嚴  及淨法界中出生

  如來神力加持故  成就衆生諸義利

  備足諸佛之庫藏  出無盡寶不思議

  叁誦虛空藏轉明  及密印相如前說

  此真言乘諸學者  是故當生谛信心

  一切導師所宣說  不應誹謗生疑悔

  持誦法則品第四

  如是具法供養已  起利無盡衆生心

  稽首諸佛聖天等  住相應座入叁昧

  四種靜慮之軌儀  能令內心生喜樂

  以真實義加持故  當得真言成等引

  若作真言念誦時  今當次說彼方便

  智者如先所開示  現前而觀本所尊

  于其心月圓明中  悉皆照見真言字

  即應次第而受持  乃至令心淨無垢

  數及時分相現等  依隨經教已滿足

  志求有相之義利  真言悉地隨意成

  是名世間具相行  四支禅門複殊異

  行者應生決定意  先當一緣觀本尊

  持彼真言秘密印  自作瑜伽本尊像

  如其色相威儀等  我身無二行亦同

  由住本地相應身  雖少福者亦成就

  瑜伽勝義品中說  次應轉變明字門

  而以觀作本尊形  逮見身秘之幖幟

  契經略說有二相  正遍知觀最爲先

  次及菩薩聖天觀  妙吉祥尊爲上首

  亦依彼乘位而轉  以相應印及真言

  文殊種子所謂瞞字門。已于前品中說

  本尊叁昧相應者  以心置心爲種子

  彼應如是自觀察  安住清淨菩提心

  衆所知識之形像  隨順彼行而勿異

  當知聖者妙音尊  身相猶如郁金色

  頂現童真五髻相  左伐折羅在青蓮

  以智慧手施無畏  或作金剛與願印

  文殊師利真言曰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一)系系俱摩啰迦(二)微目吃[口*底](二合)缽他悉[口*體](二合)多(叁)薩麼(二合)啰薩麼(二合)啰(四)缽啰(二合)[口*底]然(五)莎诃(六)

  合定慧手虛心掌  火輪交結持水輪

  二風環屈加大空  其相如鈎成密印

  而用遍置自支分  爾乃修行衆事業

  當知諸佛菩薩等  轉字瑜伽亦複然

  或余經說真言印  如是用之不違背

  或依彼說異儀軌  或以普通叁密門

  若能解了旋轉者  諸有所作皆成就

  普通種子心曰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迦

  契經所說迦字門  一切諸法無造作

  當以如是理光明  而觀此聲真實義

  真陀摩尼寶王印  定慧五輪互相交

  金剛合掌之標式  普通一切菩薩法

  一切諸菩薩真言曰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一)薩婆他(二)微沬[口*底](叁)微枳羅儜(上四)達摩馱暏[嗨-每+(臼/工)]阇多(五)參參诃(六)莎诃(七)

  佉字含衆色  增加大空點

  如前所宣說  置之于頂上

  當得等虛空  說諸法亦然

  複于其首內  想念本初字

  純白點嚴飾  最勝百明心

  眼界猶明燈  大空無垢字

  住于本尊位  正覺當現前

  乃至谛明了  應當如是見

  又觀彼心處  圓滿淨月輪

  炳現阿字門  遍作金剛色

  說聲真實義  諸法本無生

  于中正觀察  皆從此心起

  聲字如花鬘  煇焰自圍繞

  其光普明淨  能破無明窟

  迦字以爲首  或複余字門

  皆當修是法  念以聲真實

  或所持真言  環列在圓明

  單字與句因  隨息而出入

  或修意支法  應理如等引

  緣念成悉地  普利衆生心

  方乃作持誦  懈極然後已

  或以真言字  運布心月中

  隨其深密意  思念聲真實

  如是受持者  複爲一方便

  諸有修福聚  成就諸善根

  當習意支法  無有定時分

  若樂求現法  上中下悉地

  應以斯方便  先作心受持

  正覺諸世尊  所說法如是

  或奉香花等  隨力修供養

  是中先持誦法略有二種。一者依時故。二者依相故。時。謂所期數滿。及定時日月限等。相。謂佛塔圖像出生光焰音聲等。當知是真言行者。罪障淨除之相也。彼如經所說。先作意念誦已。複持滿一落叉。從此經第二月。乃修具支方便。然後隨其本願。作成就法。若有障者。先依現相門。以心意持誦。然後于第二月。具支供養。應如是知

  複爲樂修習  如來叁密門

  經于一月者  次說彼方便

  行者若持誦  大毗盧遮那

  正覺真言印  當依如是法

  大日如來種子心曰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阿

  阿字門所謂一切法本不生故。已如前說

  是中身密印  正覺白毫相

  慧手金剛拳  而在于眉間

  如來毫相真言曰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一)阿(去聲急呼)痕若(呼急)

  如前轉阿字  而成大日尊

  法力所持故  與自身無異

  住本尊瑜伽  加以五支字

  下體及臍上  心頂與眉間

  于叁摩呬多  運相而安立

  以依是法住  即同牟尼尊

  阿字遍金色  用作金剛輪

  加持于下體  說名瑜伽座

  鑁字素月光  在于霧聚中

  加持自臍上  是名大悲水

  囕字初日晖  彤赤在叁角

  加持本心位  是名智火光

  唅字劫災焰  黑色在風輪

  加持白毫際  說名自在力

  佉字及空點  相成一切色

  加持在頂上  故名爲大空

  此五種真言心第二品中已說(又此五偈傳度者頗以經意足之使文句周備也)

  五字以嚴身  威德具成就

  熾然大慧炬  滅除衆罪業

  天魔軍衆等  及余爲障者

  當見如是人  赫奕同金剛

  又于首中置  百光遍照王

  安立無垢眼  猶燈明顯照

  如前住瑜伽  加持亦如是

  智者觀自體  等同如來身

  心月圓明處  聲鬘與相應

  字字無間斷  猶如韻鈴铎

  正等覺真言  隨取而受持

  當以此方便  速得成悉地

  複次若觀念  釋迦牟尼尊

  所用明字門  我今次宣說

  釋迦種子所謂婆字門已于前品中說

  是中聲實義  所謂離諸觀

  彼佛身密印  以如來缽等

  當用智慧手  加于叁昧掌

  正受之儀式  而在于臍輪

  釋迦牟尼佛真言曰

  南麼叁曼多勃馱喃(一)薩婆吃麗(二合)奢[嗨-每+(臼/工)]素捺那(二)薩婆達摩嚩始多(引)缽啰(引二合)缽多(二合叁)伽伽娜叁摩(引)叁摩(四)莎诃(五)

  如是。或余等正覺密印真言。各依本經所用。亦當如前方便。以字門觀轉。作本尊身。住瑜伽法運布種子。然後持誦所受真言。若依此如來行者。當于大悲胎藏生漫荼羅王。得阿阇梨灌頂。乃應具足修行。非但得持明灌頂者之所堪也。其四支禅門方便次第。設余經中所說儀軌。有所虧缺。若如此法修之。得離諸過。以本尊歡喜故。增其威勢。功德隨生。又持誦畢已。辄用本法而護持之。雖余經有不說者。亦當通用此意。令修行人速得成就

  複次本尊之所住  漫荼羅位之儀式

  如彼形色壇亦然  依此瑜伽疾成就

  當知悉地有叁種  寂災增益降伏心

  分別事業凡四分  隨其物類所當用

  純素黃赤深玄色  圓方叁角蓮華壇

  北面勝方住蓮座  淡泊之心寂災事

  東面初方吉祥座  悅樂之容增益事

  西面後方在賢座  喜怒與俱攝召事

  南面下方蹲踞等  忿怒之像降伏事

  若知秘密之幖幟  性位形色及威儀

  奉花香等隨所應  皆當如是廣分別

  淨障增福圓滿等  舍處遠遊摧害事

  真言之初以唵字  後加莎诃寂災用

  若真言初以唵字  後加[合*牛]發攝召用

  初後納麼增益用  初後[合*牛]發降伏用

  [合*牛]字發字通叁處  增其名號在中間

  如是分別真言相  智者應當悉知解

  真言事業品第五

  爾時真言行者。隨其所應。如法持誦已。複當如前事業。而自加持。作金剛薩埵身。思惟佛菩薩衆無量功德。于無盡衆生界。興大悲心。隨其所有資具。而修供養。供養已。又當一心合掌。以金剛諷誦及余微妙言辭。稱歎如來真實功德

  次持所造衆善。回向發願。作如是言如大覺世尊。所證知解了積集功德。回向無上菩提。我今亦複如是。所有福聚。與法界衆生。共之鹹使度生死海。成遍知道自利利他法皆滿足。依于如來大住而住。非獨爲己身故求菩提也。乃至往返生死。濟諸衆生同得一切種智以來。常當修集福德智慧。不造余業。願我等得到第一安樂。所求悉地。離諸障礙。一切圓滿故。複更思惟。令我速當具足若內若外種種清淨妙寶。而自莊嚴。相續無間。普皆流出。以是因緣故。能滿一切衆生所有希願

  右略說如是。若廣修行者。當如普賢行願。及余大乘修多羅所說。以決定意而稱述之。或雲如諸佛菩薩。自所證知。興大悲願我亦如是發願也

  次當奉獻阏伽。作歸命合掌。置之頂上…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