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99卷02頁碼:P0001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雜阿含經》二十五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六四○)

  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此摩偷羅國。將來世當有商人子。名曰掘多。掘多有子。名優波掘多。我滅度後百歲。當作佛事。于教授師中最爲第一。阿難。汝遙見彼青色叢林不

  阿難白佛。唯然。已見。世尊

  阿難。是處名爲優留曼茶山。如來滅後百歲。此山當有那吒跋置迦白瑪若拙。此處隨順寂默最爲第一

  爾時。世尊作是念。我若以教法付囑人者。恐我教法不得久住。若付囑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間人民則無有受法者。我今當以正法付囑人.天。諸天.世人共攝受法者。我之教法則千歲不動。爾時。世尊起世俗心

  時。天帝釋及四大天王知佛心念。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天帝釋及四大天王。如來不久當于無余涅槃而般涅槃。我般涅槃後。汝等當護持正法

  爾時世尊複告東方天王。汝當于東方護持正法。次告南方.西方.北方天王。汝當于北方護持正法。過千歲後。我教法滅時。當有非法出于世間。十善悉壞。閻浮提中。惡風暴起。水雨不時。世多饑馑。雨則災雹。江河消滅。華果不成。人無光澤。蟲村鬼村悉皆磨滅。飲食失味。珍寶沈沒。人民服食粗澀草木

  時。有釋迦王.耶槃那王.缽羅婆王.兜沙羅王。衆多眷屬。如來頂骨.佛牙.佛缽安置東方。西方有王。名缽羅婆。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北方有王。名耶槃那。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南方有王。名釋迦。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東方有王。名兜沙羅。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四方盡亂。諸比丘來集中國

  時。拘睒彌國有王。名摩因陀羅西那。其王生子。手似血塗。身似甲胄。有大勇力。其生之日。五百大臣生五百子。皆類王子。血手胄身

  時。拘睒彌國。一日雨血。拘睒彌王見此惡相。即大恐怖。請問相師。相師白王。王今生子。當王閻浮提。多殺害人。生子七日。字曰難當。年漸長大。時。四惡王從四方來殺人民。摩因陀羅西那王聞則恐怖

  時。有天神告言。大王且立難當爲王。足能降伏彼四惡王。時。摩因陀羅西那王受天神教。即舍位與子。以髻中明珠冠其子首。集諸大臣。香水灌頂。召五百大臣同日生子。身被甲胄。從王出征。與四惡王大衆戰。勝。殺害都盡。王閻浮提。治在拘睒彌鞞國

  爾時。世尊告四大天王。巴連弗國。于彼國當有婆羅門。名曰阿耆尼達多。通達比陀經論。彼婆羅門當納妻。彼時。中陰衆生當來與其作子。入母胎中時。彼母欲與人論議。彼婆羅門即問諸相師。相師答雲。是胎中衆生當了達一切論。故令母生如是論議之心。欲將人論議。如是日月滿足。出生母胎。以爲童子。了達一切經論。恒以經論教授五百婆羅門子。及余諸論教授余人。以醫方教醫方者。如是有衆多弟子。有衆多弟子故。名曰弟子。次當從父母求出家學道。乃至父母聽其出家。彼即于我法中出家學道。通達叁藏。善能說法。辯才巧妙。言語談說。攝多眷屬

  又複。世尊告四大天王。即此巴連弗邑國中。當有大商主。名曰須陀那。中陰衆生來入母胎。彼衆生入母胎時。令母質直柔和。無諸邪想。諸根寂靜

  時。彼商主即問相師。相師答曰。胎中衆生極爲良善。故令母如是。乃至諸根寂靜。至月滿足。便生童子。名曰修羅他。年紀漸長。乃至啓白父母。求出家學道。父母即聽。于我法中出家學道。勤行精進。修習道業。便得漏盡。證阿羅漢果。然寡聞.少欲.知足及少知。舊居在山薮林間。山名揵陀摩羅

  時。彼聖人恒來爲難當王說法。彼父王當無常。無常之日。難當見父過世。兩手抱父屍。悲號啼哭。憂惱傷心。時。彼叁藏將多眷屬來詣王所。爲王說法。王聞法已。憂惱即止。于佛法中生大敬信。而發聲唱言。自今以後。我施諸比丘無恐畏。適意爲樂。而問比丘。前四惡王毀滅佛法有幾年歲。諸比丘答雲。經十二年。王心念口言。作師子吼。我當十二年中。當供養五衆。乃至辦諸供具。即便行施。行施之日。天當降香澤之雨。遍閻浮提。一切實種皆得增長。諸方人衆皆持供養。來詣拘睒彌國。供養衆僧

  時。諸比丘大得供養。諸比丘輩食人信施。而不讀誦經書。不薩阇爲人受經。戲論過日。眠臥終夜。貪著利養。好自嚴飾。身著妙服。離諸出要.寂靜.出家.叁菩提樂。形類比丘。離沙門功德。是法中之大賊。助作末世壞正法幢。建惡魔幢。滅正法炬。然煩惱火。壞正法鼓。毀正法輪。消正法海。壞正法山。破正法城。拔正法樹。毀禅定智慧。斷戒璎珞。汙染正道

  時。彼天.龍.鬼神.夜叉.乾闼婆等。于諸比丘所生惡意。毀訾諸比丘。厭惡.遠離。不複相親。異口同音。嗚呼。如是惡比丘。不應于如來法中。而說偈言

  非吉行惡行  行諸邪見法

  此諸愚癡人  打壞正法山

  行諸惡戒法  棄諸如法行

  舍諸勝妙法  拔除今佛法

  不信不調伏  樂行諸惡行

  谄僞诳世間  打破牟尼法

  毀形習諸惡  凶暴及千行

  依法诳世人  忿恨自貢高

  貪著求名利  無惡業不備

  如佛所說法  法沒有是相

  今者悉已見  智者所輕賤

  此法今出已  牟尼正法海

  不久當枯竭  正法今少在

  惡人複來滅  毀壞我正法

  時。彼諸天.龍.神等皆生不歡喜心。不複當護諸比丘。而同聲唱言。佛法卻後七日滅盡。號啕悲泣。共相謂言。至比丘說戒日。共相鬥诤。如來正法于中而滅。如是諸天悲惱啼泣

  時。拘睒彌城中有五百優婆塞。聞諸天之言。共詣諸比丘衆中。谏諸比丘鬥诤。而說偈言

  嗚呼苦劇歲  愍念群生生

  其法今便滅  釋師子王法

  惡輪壞法輪  如是盡金剛

  乃能不即壞  安隱時已滅

  危險法已起  明智人已過

  今見如是相  當知不複久

  牟尼法斷滅  世間無複明

  離垢寂滅口  牟尼日今沒

  世人失伏藏  善惡無差別

  善惡無差已  誰能得正覺

  法燈今在世  及時行諸善

  無量諸福田  此法今當滅

  是故我等輩  知財不堅牢

  及時取堅實

  至十五日說戒時。法當沒。今日五百優婆塞。一日之中。造五百佛塔。時。諸優婆塞各有余務。不複來往衆僧衆中

  爾時。住揵陀摩羅山修羅他阿羅漢觀閻浮提。今日何處有衆僧說戒。見有拘睒彌國如來弟子說戒爲布薩。即詣拘睒彌

  時。彼僧衆乃有百千人。中唯有一阿羅漢。名曰修羅他。又複有一叁藏。名曰弟子。此是如來最後大衆集。爾時。維那行沙羅籌。白叁藏上座言。衆僧已集。有百千人。今爲說波羅提木叉。時。彼上座答言。閻浮提如來弟子皆來集此。數有百千。如是衆中。我爲上首。了達叁藏。尚不學戒律。況複余者而有所學。今當爲誰而說戒律。而說偈言

  今是十五日  夜靜月清明

  如是諸比丘  今集聽說戒

  一切閻浮提  衆僧最後集

  我是衆中上  不學戒律法

  況複余僧衆  而有所學習

  何能牟尼法  釋迦師子王

  彼戒誰有持  是人乃能說

  爾時。彼阿羅漢修羅他立上座前。合掌白上座言。上座。但說波羅提木叉。如佛在世時。舍利弗.目揵連等大比丘衆所學法。我今已悉學。如來雖滅度。于今已千歲。彼所製律儀。我悉已備足。而說偈言

  上座聽我說  我名修羅他

  漏盡阿羅漢  僧中師子吼

  牟尼真弟子  信佛諸鬼神

  聞彼聖所說  悲哀泣流淚

  低頭念法滅  從今去已後

  無有說法者  毗尼別解脫

  不複在于世  法橋今已壞

  法水不複流  法海已枯竭

  法山已崩頹  法會從今絕

  法幢不複見  法足不複行

  律儀戒永沒  法燈不複照

  法輪不複轉  閉塞甘露門

  法師不在世  善人說妙道

  衆生不識善  不異于野獸

  爾時。佛母摩诃摩耶夫人天上來下。詣諸衆僧所。號啕啼泣。嗚呼。苦哉。是我之子經曆阿僧祇劫。修諸苦行。不顧勞體。積德成佛。今者忽然消滅。而說偈言

  我是佛親母  我子積苦行

  經曆無數劫  究竟成真道

  悲泣不自勝  今法忽磨滅

  嗚呼智慧人  爾今何所在

  持法舍诤訟  從佛口所生

  諸王無上尊  真實佛弟子

  頭陀修妙行  宿止林薮間

  如是真佛子  今爲何所在

  今者于世間  無有諸威德

  曠野山林間  諸神寂無言

  施戒愍群生  信戒自莊嚴

  忍辱質直行  觀察諸善惡

  如是諸勝法  今忽都已盡

  爾時。彼上座弟子作是念言。彼修羅他比丘自言。如來所製戒律。我悉備持。爾時。上座有弟子。名曰安伽陀。起不忍之心。極生忿恨。從座起。罵辱彼聖。汝是下座比丘。愚癡無智。而毀辱我和上。即持利刀。殺彼聖人。而說偈言

  我名安伽陀  失沙之弟子

  利劍殺汝身  自謂我有德

  爾時。有一鬼名曰大提木佉。作是念言。世間唯有此一阿羅漢。而爲惡比丘弟子所害。執持金剛利杵。杵頭火然。以此打破彼頭。即便命終。而說偈言

  我是惡鬼神  名大提木佉

  以此金剛杵  破汝頭七分

  爾時。阿羅漢弟子見彼弟子殺害其師。忿恨不忍。即殺叁藏。爾時。諸天.世人悲哀啼泣。嗚呼。苦哉。如來正法今便都盡。尋即此大地六種震動。無量衆生號啕啼泣。極爲愁惱。嗚呼。今日正法不複現世。作是語已。各各離散

  爾時。拘睒彌國五百優婆塞聞已。往詣寺中。舉手拍頭。高聲大哭。嗚呼。如來愍念世間。濟諸群生。無有巨細。誰當爲我說法義。今者。人.天解脫不複可得。衆生今日猶在闇瞑。無有引導。長習諸惡。以此爲歡。如諸野獸。不聞牟尼妙法。身壞命終。墮在叁塗。譬如流星。世人從今已後。無複念慧.寂靜.叁昧.十力妙法

  爾時。拘睒彌王聞諸比丘殺真人阿羅漢及叁藏法師。心生悲惱。惋慨而坐。爾時。諸邪見輩诤競打破塔廟。及害比丘。從是佛法索然頓滅

  爾時。世尊語釋提桓因。四大天王。諸天.世人于我滅度之後。法盡之相。如上所說。是故汝等。今者不可不以勤力加于精進。護持正法。久令在世

  爾時。諸天.世人聞佛所說。各各悲顔。以手揮淚。頂禮佛足。各自退去

  (六四一)

  阿育王施半阿摩勒果因緣經

  阿…

《雜阿含經二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