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陀羅尼集經》

「密教部」經文901卷18頁碼:P0785
唐 阿地瞿多譯

  《陀羅尼集經》四 ▪第2页

  陀羅尼集經卷第四(觀世音卷上) / 大唐天竺叁藏阿地瞿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次第與泮諸弟子身。右旋叁轉。泮香水竟。次旋炬火亦如前法。次與柳枝各長八指。次授與華竟。令諸弟子向東列坐。教諸弟子投華向前。次嚼柳枝亦如前投。若其華頭向身者好。背向東者知魔障出。向南北者皆爲不吉。柳枝嚼處向身者好。背向東者知魔障出。余如華法。次與洗手。各以手領跋折羅水。敬謝飲之。次阿阇梨入壇。啓白諸佛菩薩金剛等雲。我以次第問諸弟子。又以作法次第試竟。今諸弟子。欲入壇來供養聖衆。如是啓已。引入弟子略供養竟。發遣出外。阿阇梨語諸弟子。各臥睡去。若有所夢。明朝各各向我道之。時諸弟子總臥去後

  次阿阇梨入于壇內。白佛菩薩金剛等雲。諸弟子等明日。更欲入道場來廣作供養。諸佛菩薩金剛天等。請升空中。明欲供養。臨時總赴受衆供養(如是叁說)。然後發遣壇內諸佛菩薩金剛。及諸天等。次阿阇梨。向壇北邊。面向南坐。著一火爐誦馬頭咒咒白芥子。一咒一燒一百八遍。時諸弟子即得滅罪。次阿阇梨與二弟子。于一夜中。以五色粉敷置壇內。敷置法者。先從內院。初以白色。次黃青赤。後以黑色。到明旦起。更置外院。從東北角右回作之。以五色物依前法作。于壇中心。安十一面觀世音以爲坐主。蓮華座上安置輪形

  次內院東面中央。安阿彌陀佛。佛右邊安釋迦牟尼佛。左邊安般若波羅蜜多。北面中央安大勢至菩薩。右邊安觀世音母。左邊安馬頭觀世音。南面中央安金剛王。右邊安金剛母。左邊安跋折羅母瑟知。西面院門南邊。安提頭賴吒。北邊安毗嚧陀迦

  次作外院東行。從北頭。先安曼殊室利菩薩

  次彌勒菩薩。次安栴檀德佛。次阿閦佛。次相德佛。次普賢菩薩。次月天。次虛空藏菩薩

  外院北面。從東頭先安摩诃稅多(唐雲大白觀世音也)。次摩诃室唎曳。次隨心觀世音。次一瑳叁跋底伽羅。次阿牟伽皤賒(唐雲不空罥索)。次苾俱致。次毗摩羅末知

  此院南行從東頭。先安火頭金剛。次安尼藍婆羅陀羅(唐雲青金剛也)。次母噜陀吒伽(金剛兒名)。次蘇皤(二合)斯馳(二合)迦羅。次素婆休(亦是金剛兒也)。次央鸠屍。次跋折羅商迦羅

  外院西行從南頭。先安摩唎支。次安日天。次安毗噜博叉天王。次安作門。門北壁毗沙門天王。次安地天。次安一切龍王

  其外院四角。各安交叉二跋折羅(如十字形)

  又中院四角。准前各安二跋折羅。亦交叉著(如十字形)

  次阿阇梨起立西門。看壇中事。何者是好何者不好。何者周匝何不周匝。好好撿挍仍于壇內。遣舊弟子守護而住

  次阿阇梨香湯洗浴。著新淨衣。當以绯帛裹自頭頂(紅色亦得)仍以黃帛。繞頭系額

  次以咒索系自左手。正當腕節

  次作護身印印于自身。皆用馬頭護身印咒

  次把跋折羅。作阿蜜哩多軍茶利身印。叁回右轉于壇外邊

  次作地結界。四方上方次第而作。並誦馬頭咒

  次取水罐一十叁口各授一升許。滿盛淨水。于中少少盛著五谷。並著小小龍腦香。郁金香等及石榴黃。共前五寶。裹中盛已。著于罐內。其罐口上。以柳柏枝並葉竹枝。塞頭[山/從]豎。各以白絹束令不散。次咒水罐一百八遍。用十一面觀世音咒咒罐如是一百八遍。咒已將入。先安內院四角中心。各一水罐

  次于外院四角四門。各安一罐。次取兩銀盤。一盤盛香水一盤盛華

  次取彼盤內華。著于一盤香水中。浸竟

  次取彼華少許。著自掌中。即作身印。先請壇中心十一面觀世音。誦七遍已。即作坐印。亦誦坐咒滿七遍已。然後放華投于本位。安置既竟

  次請中院東行。一一如前。次請北行。次請南行。次請西行竟。次請外院東行。次請北行。次請南行。次請西行總奉請竟

  次作大結界印。次取香水。散于壇內諸佛菩薩金剛等前。次散諸華

  次于壇中心著一香爐。四方八門各一香爐。總燒香竟。然後阿阇梨把一香爐燒種種香。從壇外邊右繞一匝。行道已竟後。放著香爐。當于西水罐邊。次取西門水罐之上五色線一頭。將右轉繞于壇外邊竹竿之上。還到西門一匝系之。次著飲食。于壇中心觀世音前四盤飲食其余諸菩薩等前各著一盤。次于中心著四盞燈。其余坐邊各著一盞。次于佛菩薩等。布施金銀絹帛錢財等物。隨有布施。次阿阇梨將舊弟子。把香花水及煮五谷叁四升許。其阿阇梨。施一宅中十方鬼神飲食。已竟。次阿阇梨洗手漱口。入壇叁禮。卻縮出來。次舊一弟子把一花疊。又一弟子手把香爐及白芥子。逐阇梨後。一一別喚新弟子來。在壇西北角外立

  次阿阇梨先把白芥子。以馬頭咒咒七遍已。叁回打于弟子頭上。次作護身印。印于弟子。次取香水。與其洗手。爲弟子作觀世音叁摩夜印。印中著花。勿令放棄。次以帛裹其弟子眼。阿阇梨心口發願。以平等普大慈悲心。悉皆回向一切衆生。次阿阇梨引將弟子。入壇西門。阿阇梨在南邊立。弟子在北邊立。阿阇梨誦觀世音叁摩耶咒咒曰

  唵(一)般母婆皤(去音)夜(二)莎诃(叁)

  誦七遍已。教弟子雲。向前散華。散竟好看。花墮何坐。知已語雲。汝所散花。著于某佛某菩薩等。好念不忘。其余弟子如上法用。若叁回散時。總不著者。更莫解帛隨便擯出。是大罪人不合入壇。教令至心忏悔衆罪。諸人竟後。更啓請佛。方始引入。准前散華。著者放帛。若不著者至竟擯出。更勿令入。其余弟子法用如前一一作竟。次諸弟子在西門外。正面向東。作行列坐。其火爐中著好炭火。于西門外灌頂壇上。著一張床。留一盤食。著四盞燈供養。次遣二弟子各擎一蓋。一紫二绯。绯蓋蓋諸弟子。紫蓋蓋阿阇梨。一一次第引諸弟子。阿阇梨擎水罐。出到灌頂壇。右繞叁匝。令其上床。阿阇梨亦自上床。弟子邊立問雲。汝前散花。著何等佛菩薩之坐。弟子答雲。著某佛等。時阿阇梨隨其所答。教作其印。印其頂上。印中著華。令至心念。隨其本主佛菩薩等。阿阇梨即誦彼佛菩薩等咒。與灌頂已。教令散華解印。著衣入壇謝佛。依本位坐。其余弟子法用如前。總灌頂已

  次阿阇梨坐于西門近火爐邊。正面向東。端身正念。先喚火天坐火爐中。次與酥蜜及胡麻等。各七遍咒于火中燒

  次阿阇梨心裏記雲。火神且出于火爐外。近爐邊坐。次喚馬頭觀世音。坐火爐中蓮花座上。次阿阇梨把跋折羅。一一次第喚諸弟子。近阿阇梨。教令正念胡跪合掌以跋折羅印其掌中。次與胡麻及酥蜜等。咒叁七遍令投火中竟。語歸本坐。其余弟子法用如前

  次放火中馬頭觀音。歸本位竟。次請壇中心十一面觀世音。坐火爐中蓮花座上。燒胡麻等誦咒一百八遍。已竟。遣歸本位

  次請一一佛。次請一一菩薩

  次請一一金剛及諸天等。法用如前。各燒胡麻酥蜜等物。咒叁七遍。次第各令歸本坐竟

  次爲當國天子。燒胡麻等。咒滿一百八遍已竟。次爲曆劫一切師僧父母及善知識。各燒誦咒。皆同前法。次爲六道一切衆生。燒同前法。咒叁七遍。次爲宅主。亦同前燒咒叁七遍。次阿阇梨爲自身燒咒叁七遍。上從天子至阿阇梨。總用十一面觀世音咒

  次阿阇梨把香爐燒香。右繞壇外一匝。來到西門前已。禮拜謝雲。種種香花飲食供養皆不如法。大大慚愧。然後從壇中心。一一發遣。一一各作本印發遣。發遣印咒喚時無別。次收布施佛菩薩等錢財寶物。若其諸佛菩薩物者。應用作佛菩薩形像。般若物者。用寫諸經。若阿阇梨欲自作佛菩薩經者。自收造像寫經處用。若不作者。付囑叁綱。布施金剛天等物者。阿阇梨身自用亦得(不用第一)壇中飲食。其阿阇梨及弟子等皆不得食。若吃用者不得神驗。與奴婢食。及余人等乃至畜生。不入壇僧吃用亦得。次阿阇梨手執炬火。示諸弟子。此是某佛某菩薩位金剛天等。一一次第指示位竟。然後以泥泥卻壇上。莫見日出。以上略說壇法式竟

  次說印及陀羅尼法

  十一面叁昧印第一

  咒用大咒

  以二大指二小指。直豎頭合。余指稍典。頭不相到。虛掌。豎頭指來去

  是法印咒。能除一切賊難水難及火等難。若誦持者。雖經諸難皆無所畏。由觀世音威神力故。若人欲請諸菩薩等。先須作此叁昧印咒。當得一切菩薩歡喜

  身印第二

  合腕。左右二大指並豎。以二頭指屈中節。各以頭押二大指頭。二中指頭相拄。二無名指直豎。開一寸半。又開二小指。離無名指背。一分許。二臂肘相著。頭指來去用上大咒

  若能持此法印咒者。一切八難皆無所畏。若作壇法正供養時。燒胡麻等。用此印咒。若有鬼病。以此印咒其病即差。若不差者。一百八遍咒印。念觀世音菩薩。作此法者其病即差。若能日日洗手。而嚼楊枝淨漱口已。著新淨衣。誦咒數滿一百八遍。兼念觀世音菩薩名字。作此法者。觀世音菩薩歡喜。又取澡罐盛滿淨水。以此印印咒二十一遍經一宿已。用洗手面。一切惡人及鬼神等。不能惱害

  大心印咒第叁

  准前身印。唯改二頭指。押中指背上節。以二大指各押中指中節側。大指來去咒曰

  唵(一)阿[口*梨]耶(二)婆路(輕呼)枳帝攝跋(二合)啰(去音)耶(叁)菩提薩埵(去音)耶(四)摩诃薩埵(去音)耶(五)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六)跢侄他(七)诃诃诃诃(八)伊(上音)利(九)彌(上音)利(十)脂利(十一)毗利(十二)企利(十叁)醯(上音)利(十四)莎诃(十五)

  是法印咒。若作一切壇法時。用此印咒。咒水香花衣食等物及喚天等。亦用此印咒

  小心印咒第四

  准前身印。唯改二頭指屈頭。當中指中節側上頭指來去咒曰

  那(上音)谟(上音)阿[口*梨]耶(一)婆路(輕呼)枳帝攝跋(二合)啰(去音)耶(二)菩提薩埵(去音)耶(叁)摩诃薩埵(去音)耶(四)摩诃迦嚧尼迦(去音)耶(五)跢侄他(六)豆[口*樓]豆[口*樓](七)诃诃诃诃(八)莎诃(九)

  是法印咒。若人誦持此咒印者。當覓一百八莖蓮華。江水中浴。著新淨衣還入江水。立至于膝。面正向東。作此印咒。請觀世音。大指來去。即作坐印安置于前。左手掏珠右手把華。七遍誦咒。然後散于觀世…

《陀羅尼集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