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四十五 ▪第2页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作是念。遮羅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戚。即沒不現
(一二○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優波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衆中。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時。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昙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優波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衆中。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今當往。爲作留難。即化作年少。容貌端正。至優波遮羅比丘尼所而說偈言
叁十叁天上 炎魔兜率陀
化樂他自在 發願得往生
優波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爲人。爲非人。爲是奸狡人。自思覺悟。必是惡魔欲作娆亂。而說偈言
叁十叁天上 炎魔兜率陀
化樂他自在 斯等諸天上
不離有爲行 故隨魔自在
一切諸世間 悉是衆行聚
一切諸世間 悉皆動搖法
一切諸世間 苦火常熾然
一切諸世間 悉皆煙塵起
不動亦不搖 不習近凡夫
不隨于魔趣 于是處娛樂
離一切愛苦 舍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覺汝惡魔 則自磨滅去
時。魔波旬作是念。優波遮羅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寂。即沒不現
(一二○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屍利沙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衆中。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
時。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昙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屍利沙遮羅比丘尼亦住舍衛國王園比丘尼衆中。晨朝著衣持缽。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精舍。舉衣缽。洗足畢。持尼師壇。著肩上。入安陀林。坐一樹下。入晝正受。我當往彼。爲作留難。化作年少。容貌端正。往到屍利沙遮羅比丘尼所而作是言。阿姨。汝樂何等諸道
比丘尼答言。我都無所樂
時。魔波旬即說偈言
汝何所咨受 剃頭作沙門
身著袈裟衣 而作出家相
不樂于諸道 而守愚癡住
時。屍利沙遮羅比丘尼作是念。此何等人。欲恐怖我。爲人。爲非人。爲奸狡人。如是思惟已。即自知覺。惡魔波旬欲作娆亂。即說偈言
此法外諸道 諸見所纏縛
縛于諸見已 常隨魔自在
若生釋種家 禀無比大師
能伏諸魔怨 不爲彼所伏
清淨一切脫 道眼普觀察
一切智悉知 最勝離諸漏
彼則我大師 我唯樂彼法
我入彼法已 得遠離寂滅
離一切愛喜 舍一切闇冥
寂滅以作證 安住諸漏盡
已知汝惡魔 如是自滅去
時。魔波旬作是念。屍利沙遮羅比丘尼已知我心。內懷憂戚。即沒不現
(一二○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爾時。世尊月十五日布薩時。于大衆前坐。月初出時。時。有尊者婆耆舍于大衆中。作是念。我今欲于佛前歎月譬偈。作是念已。即從坐起。整衣服。爲佛作禮。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欲說者便說
時。尊者婆耆舍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如月停虛空 明淨無雲翳
光炎明晖曜 普照于十方
如來亦如是 慧光照世間
功德善名稱 周遍滿十方
尊者婆耆舍說是偈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一二○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爾時。尊者阿若憍陳如久住空閑阿練若處。來詣佛所。稽首佛足。以面掩佛足上。而說是言。久不見世尊。久不見善逝
爾時。尊者婆耆舍在于會中。作是念。我今當于尊者阿若憍陳如面前。以上座譬而贊歎之。作此念已。即從坐起。整衣服。爲佛作禮。合掌白佛。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欲說時便說
時。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上座之上座 尊者憍陳如
已度已超越 得安樂正受
于阿練若處 常樂于遠離
聲聞之所應 大師正法教
一切悉皆陳 正受不放逸
大德力叁明 他心智明了
上座憍陳如 護持佛法財
增上恭敬心 頭面禮佛足
尊者婆耆舍說是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一二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
時。尊者舍利弗在供養堂。有衆多比丘集會而爲說法。句味滿足。辯才簡淨。易解樂聞。不閡不斷。深義顯現。彼諸比丘專至樂聽。尊重憶念。一心側聽
時。尊者婆耆舍在于會中。作是念。我當于尊者舍利弗面前說偈贊歎。作是念已。即起。合掌白尊者舍利弗。我欲有所說
舍利弗告言。隨所樂說
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善能略說法 令衆廣開解
賢優婆提舍 于大衆宣暢
當所說法時 咽喉出美聲
悅樂愛念聲 調和漸進聲
聞聲皆欣樂 專念不移轉
尊者婆耆舍說此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一二一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那伽山側。五百比丘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斷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
尊者大目揵連觀大衆心。一切皆悉解脫貪欲。時。尊者婆耆舍于大衆中。作是念。我今當于世尊及比丘僧面前說偈贊歎。作是念已。即從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所樂說
時。尊者婆耆舍即說偈言
導師無上士 住那伽山側
五百比丘衆 親奉于大師
尊者大目連 神通谛明了
觀彼大衆心 悉皆離貪欲
如是具足度 牟尼度彼岸
持此最後身 我今稽首禮
尊者婆耆舍說是語時。諸比丘聞其所說。皆大歡喜
(一二一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夏安居。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斷除有結。正智心善解脫。除一比丘。謂尊者阿難。世尊記說彼現法當得無知證
爾時。世尊臨十五日月食受時。于大衆前敷座而坐。坐已。告諸比丘。我爲婆羅門。得般涅槃。持後邊身。爲大醫師。拔諸劍刺。我爲婆羅門。得般涅槃。持此後邊身。無上醫師。能拔劍刺。汝等爲子。從我口生。從法化生。得法余財。當懷受我。莫令我若身.若口.若心有可嫌責事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衆會中。從座起。整衣服。爲佛作禮。合掌白佛。世尊向者作如是言。我爲婆羅門。得般涅槃。持最後身。無上大醫。能拔劍刺。汝爲我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法余財。諸比丘。當懷受我。莫令我身.口.心有可嫌責。我等不見世尊身.口.心有可嫌責事。所以者何。世尊不調伏者能令調伏。不寂靜者能令寂靜。不稣息者能令稣息。不般涅槃者能令般涅槃。如來知道。如來說道。如來向道。然後聲聞成就。隨道.宗道。奉受師教。如其教授。正向欣樂真如善法
我于世尊都不見有可嫌責身.口.心行。我今于世尊所。乞願懷受見聞疑罪。若身.口.心有嫌責事
佛告舍利弗。我不見汝有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所以者何。汝舍利弗持戒多聞。少欲知足。修行遠離。精勤方便。正念正受。捷疾智慧.明利智慧.出要智慧.厭離智慧.大智慧.廣智慧.深智慧.無比智慧。智寶成就。示教照喜。亦常贊歎示教照喜。爲衆說法。未曾疲倦
譬如轉輪聖王。第一長子應受灌頂而未灌頂。已住灌頂儀法。如父之法。所可轉者亦當隨轉。汝今如是。爲我長子。鄰受灌頂而未灌頂。住于儀法。我所應轉法輪。汝亦隨轉。得無所起。盡諸有漏。心善解脫。如是。舍利弗。我于汝所。都無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我無有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此諸五百諸比丘得無有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耶
佛告舍利弗。我于此五百比丘亦不見有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所以者何。此五百比丘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已舍重擔。斷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除一比丘。謂尊者阿難。我記說彼于現法中得無知證。是故。諸五百比丘我不見其有身.口.心見聞疑罪可嫌責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五百比丘既無有見聞疑身.口.心可嫌責事。然此中幾比丘得叁明。幾比丘俱解脫。幾比丘慧解脫
佛告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中。九十比丘得叁明。九十比丘得俱解脫。余者慧解脫。舍利弗。此諸比丘離諸飄轉。無有皮膚。真實堅固
時。尊者婆耆舍在衆會中。作是念。我今當于世尊及大衆面前歎說懷受偈。作是念已。即從座起。整衣服。爲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白佛。世尊。欲有所說。善逝。欲有所說
佛告婆耆舍。隨所樂說
時。婆耆舍即說偈言
十五清淨日 其衆五百人
斷除一切結 有盡大仙人
清淨相習近 清淨廣解脫
不更受諸有 生死已永絕
所作者已作 得一切漏盡
五蓋已雲除 拔刺根本愛
師子無所畏 離一切有余
害諸有怨結 超越有余境
諸有漏怨敵 皆悉已潛伏
猶如轉輪王 懷受諸眷屬
慈心廣宣化 海內悉奉用
能伏魔怨敵 爲無上導師
信敬心奉事 叁明老死滅
爲法之真子 無有飄轉患
拔諸煩惱刺 敬禮日種胤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一叁)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尼拘律相住于曠野禽獸住處。尊者婆耆舍出家未久。有如是威儀。依聚落城邑住。晨朝著衣持缽。于彼聚落城邑乞食。善護其身。守諸根門。攝心系念。食已。還住處。舉衣缽。洗足畢。入室坐禅。速從禅覺。不著乞食。而彼無有隨時教授.無有教誡者。心不安樂。周圓隱覆。如是深住
時。尊者婆耆舍作是念。我不得利。難得非易得。我不隨時得教授.教誡。不得欣樂周圓隱覆心住。我今當贊歎自厭之偈。即說偈言
當舍樂不樂 及一切貪覺
于鄰無所作 離染名比丘
于六覺心想 馳騁于世間
惡不善隱覆 不…
《雜阿含經四十五》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