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陀羅尼經》五 ▪第2页
隋北印度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優婆塞優婆夷。于此陀羅尼佛法本。誦持攝受故。彼爲攝受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菩提。彼爲如來言說守護作圍繞眷屬。如此佛菩提法當令久住。複攝受諸破戒者。阿難。是故汝今應好至心受持讀誦。爲四部衆廣利益故。阿難。乃至令叁千大千世界中衆生。爲入最上最勝明地。過去叁藐叁佛陀之所宣說。我今亦說。受持正法故。亦不爲彼名聞利養故。爲諸天勸請故。爲攝受諸族姓子故。難降伏者爲降伏故。爲不羞慚者。捔治罰故。而說咒曰
寫地夜梯昙(一)冊地末帝(二)比盧迦婆帝(叁)波羅呵哆(四)迦吒[木*奈]哆(五)捺哆末帝(六)比伽(七)比蒱哆婆帝(八)野荼(九)計邏帝(十)比利哂提(十一)訢具虱哜(十二)佛提(十叁)佛陀末帝(十四)壹都彌(十五)脯利婆簸啰呵梨(十六)阿知多佛陀(十七)阿那伽哆佛陀(十八)邏帝郁般那佛陀(十九)胝山柘頤舍啰婆迦(二十)逾柘帝汝那伽僧伽(二十一)夜室遮帝沙提婆僧伽(二十二)逾卑壹呵那伽僧伽(二十叁)逾卑壹呵提婆僧伽(二十四)逾壹彌嘻缽提嘻(二十五)珠地多(二十六)菩地多(二十七)叁魔利多(二十八)提婆阿提缽多夜(二十九)那伽阿地缽多夜(叁十)夜叉阿地缽多夜(叁十一)羅刹娑阿地缽多夜(叁十二)躬槃荼阿地缽多夜(叁十叁)卑離多晡多那阿地缽多夜(叁十四)佛陀馱利賒比那(叁十五)
阿難。我不見若天若龍若夜叉。于此佛功德變化所說實化說已。具足語言。若有比丘能受持此陀羅尼。若阿蘭若空閑處若露處。欲作惡者。彼時當有帝釋天王梵天王娑婆世界主及四大天王當作護助。受持此佛菩提故。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此陀羅尼法本。彼人即當攝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正法教已。如是等修多羅面門所說當善受持。爲自護故爲護他故。當自具足。複能具足守護他人所有善根。當得具足牢固之身。複能具足牢固威力。當得具足普遍智慧。當得具足普至口業。當得叁種清淨口業。當得巧便知見之行。當得如意。當得具足如意攝受。當得生行。當得正意。當得正住。當得正念。當得柔軟善持禁戒。當得同行堅固善友。當得善巧于法不疑。當得決定滿足語言。當得具足能破疑意。當得具足普利益智。當得具足清淨廣智。當得具足普遍際辯。有四辯才。彼于此處少用功力而得滿足。彼所生處。當得清淨不墮惡處。供養諸佛世尊。不多用功而得淨信。以自辯才住如來前。贊歎如來早得出家。雖在學處而無毒箭。受他供養。當于半月證四辯才。譬如上座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智慧最爲第一。般若波羅蜜故。能爲衆生作大福田。譬如未來世上座末田底。諸天人等皆來迎接。以具足福德波羅蜜。深佛菩提方便度已令多人住。譬如未來有上座名阿濕婆麴簸多。爲最勝功德之所圍繞。熾然如來所有教法。以無余涅槃而般涅槃。作如是語已。時長老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知此如來教法有如是等大威神力。諸比丘衆差我爲佛世尊侍者。我于彼時自言不堪。作是語已
佛告長老阿難言。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求利益者。假令雨火滿閻浮提。要當于中行過。爲聞如是大利益故。發除生死及煩惱故。阿難。汝觀若有比丘有爲此法實生羨樂者。彼于來世。當舍彼衆生等知見示現福伽羅等。能示現知見不空法。于彼時中。若有比丘勤修行者。遠離如是所聞空法。彼受具足二十夏已。以凡夫故而取命終。阿難問佛言。世尊。彼等比丘有何具足。佛言。阿難。彼等唯有具足之名。具足名已。唯滿貪欲嗔恚愚癡。有沙門印。于當來世不得作佛。阿難。汝等應當勤舍我執及與疑悔。應生歡喜踴躍之心。此是清淨離欲盡際。阿難。如來說此出離之地。汝等應當受持讀誦。佛告阿難。二見具足不入涅槃何等爲二。謂斷見常見。何者是斷見。此最後有。從此後有當更無有有。是名斷見。所有斷見即是邪見。以何義故名爲斷見。彼如是見無有施報。無遮會。無有祠祀。無有善惡及業果報。無父無母。無有此世及與他世。無有衆生及化生者。無有沙門婆羅門信正住者。複作是見。若此世他世自證神通。自證知已向他廣說。此閻浮提所有衆生。彼等一切以大利刀斷其壽命。于彼因緣無有罪業無有來處。作如是已不名作罪。此閻浮提所有衆生。彼等一切善事尊重。皆令歡喜。若以供養。若複奉獻。若加愛敬雖作如是。無有福德無福來處。雖爲如是。不作福業不作罪業。是名斷見。何者常見。此身常恒。此身常住。此身日日。常有是身。此身唯一無回轉法。此身不動。此身住持。是故此身無有中間斷絕之處。無有損減。無有異相。無有別相。無有衰老。無有流轉。無別歡喜。無有墮法。無有破壞。無別處生。無有他有。無有老處。無有聚破。如是唯常唯住唯樂。唯日日有唯不屬他。是名常見。如是所有斷見。所有常見。彼等一切皆名爲見。以得見故。所謂邪見。如是如來不說可得。以不取故不生憶念。不憶念故。自入涅槃窮盡生際。以何義故名爲盡生。不過去生盡。不未來生盡。不現在生盡。故名盡生。如是如來不得滅故說法。不念故說法。不念已故說法。離欲故滅故寂故說法。佛所說法。彼非天非龍非夜叉非乾闼婆無有名字。不可攝持。不可得作語言名字爲賊系縛。滅貪欲故。滅嗔恚故離愚癡故。無有陰聚。若于此法如是實入越度行信。不沒不疲不住不悔。彼是如來不轉還說。離渴愛說。離煩惱說。若于是法身觸行已。得名爲忍。得铠甲地。得發業事。當得遠離貪欲嗔恚癡中。彼知作業差別無雜。彼知種種語言名字
度缽阇那帝(一)候帝阇那帝(二)鼻邏婆帝阇那帝(叁)[病-丙+垔]那阇那帝(四)味那阇那帝(五)吒簸阇那帝(六)哆茶簸阇那帝(七)
所有此四聖谛。如來知苦苦集苦滅苦滅道聖谛。彼等名奧毱虱吒。名鼻毱瑟吒。名叁菩多。名爲鼻浮多。如是辯知種種言音。知身逼切。知顛倒意道。知生疑惑處。知渴愛名
鼻缽羅婆寫(一)鼻娑婆(二)鼻薩利須迦(叁)陀舍(四)訢訢摩(五)
當知如此所說智辯
奧迦(一)世羅(二)叉魔(叁)跌利瑟吒(四)缽邏郁邏(五)那娑(六)鼻地喻(七)帝嘻那(八)盧夜(九)羅哆邏(十)魔豆曼(十一)娑那陀(十二)
當知如此智辯名字。阿難。若有比丘能知如是處。彼第二四天下大洲世界中。能知智轉。善知書印。巧知行行。如是名字滿足。法式滿足。受記滿足。憶念智慧法手具足。凡所有物一切常滿。如是二世界中。善知言辭。巧知名字。勝智成就無能敵者。能說正義。所未滿者能令滿足。受取方便滿足百偈。善能成熟。能爲一切敷演解說。如是正趣。如是正住。皆悉攝受而無有悔。佛告阿難。別有二種。二見具足不入涅槃。何等爲二。謂我見。不定住見。何者是我見。言我見者。若離諸陰而證知我。複次言我見者。若見諸陰淨見樂見常。若複見住見日日在。複次言我見者取于我所。當有我見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取他想故有我見。世尊。若複然者。應隨彼數所有他想。還應複有爾所我想。作是語已。佛告長老舍利弗言。舍利弗。汝爲何事作如是語。然此等法。諸阿羅漢無如是義。所謂我想他想。舍利弗。若彼他想即是我想。舍利弗。若是我想即衆生想。舍利弗。若婦女想即丈夫想。如是眼耳鼻舌身意。舍利弗。若有色想即有我想。舍利弗。若有聲香味觸法想。彼即我想。舍利弗。若有道想。實想佛想。法想僧想涅槃想。彼即我想。舍利弗。如是種想。如是種行。阿羅漢無。是故諸阿羅漢除于地想水想火想風想解脫想觀察想。舍利弗。于汝意雲何。頗有阿羅漢若來若去若住若坐若複經行語言想不。舍利弗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複告舍利弗。以是故。汝應當知。譬如世間有二依處。有中無中。如是如是。世間有無。世間不離有無。如是欲是世間。不離欲是世間。如是念是世間。不離念是世間。如是語言是世間。不離戲論是世間。如是思覺是世間。不離思覺是世間。如是分別種種分別分別是世間。不離分別種種分別分別是世間。是故我見有彼分別。由彼不實。以是故。言一切見不實。舍利弗。是故佛說正見非見。何故言正見。無物分別故言正見。誰物分別何等物不可得耶。謂諸色諸聲諸香諸味諸觸諸法。如是等物實不可得。于無物中有所分別。如來說彼分別。是貪欲。是丈夫欲。所有彼欲。彼物欲。諸煩惱欲。于彼中有諸物欲。彼即無欲。彼中所有諸煩惱欲。彼亦非欲。何以故。彼欲無常。若無常者彼等非欲。若無常中生于常想。彼名我見。如是不定住見即是我見。我見者即是不定住。誰所有見彼見即是不如所見。不如所見即是邪見。所有邪見。彼即是我。是名我見。以何義故名我見。邪見彼不實見。于無常中分別爲常。不如實知彼五受陰。猶如聚沫。如泡如焰如芭蕉形如幻如夢。于彼法中虛無在。于不實法中所有染著。分別我者。染著貪執增彼欲求。是名我見。以我見故即生貪欲。即生嗔恚。即生愚癡。若于空想生貪欲者。無有是處。若生嗔恚若生愚癡。亦無是處。如是如是。生欲貪使故有我見
複次阿難。何者名爲不定處見。不能曉了方便語故。于處不定。是即名爲不定處見。又複何者不定處見。所謂墮見不定處見。何者墮見。墮無智中。是即名爲不定處見。又複何者是無智處。于苦中無智。于集中無智。于滅中無智。于道中無智。于業中無智。于報中無智。于業報中無智。于緣生中無智。于黑白諸法中無智。于緣無緣諸法中無智。于形影無形影諸法中無智。于有罪無罪諸法中無智。于承事不承事諸法中無智。于所有中無智。無見亦無有明。不證智道。不能穿徹。不善巧方便。是名無智。從無智生疑。從疑生不定處。是則名爲不定見處。言不定處者墮于惡中。何者名爲墮諸惡中。言惡者是不善因。彼複當生阿鼻地獄。或複墮余諸地獄中。是名爲墮。若生于彼不閑之處。若住彼處若住不停。不承事諸佛世尊。不聞正法。不見僧寶。不取白法。慢緩懈怠不得自在。于諸蓋中常懷憶念。是則名爲不定之處。不定處中所有貪著不如實見住顛倒心。是即名爲不定住處。何故名爲不定處見。無因緣故。言不見故。是即名爲無定處見。複次無定處見者。乃至唯有識。名具足惡義。執受者義。不觀察義。著眷屬義。如是等法諸句墮落。墮已複墮。不正墮故。名分別故。不定處見。如是義雜語雜物雜言雜
阿黎耶(一)鼻摩帝(二)摩頭(叁)姿缽羅首陀(四)阿木叉(五)帝嘻那(六)鼻婆劬(七)郁盧(八)妒盧卑(九)伽羅姿馱瞿姿(十)阿奴絁失吒(十一)鼻摩帝缽頭(十二)物陀儞迦沙(十叁)郁豆留(十四)度除(十五)蘇留(十六)步留(十七)鼻偷(十八)鼻摩帝(十九)遮迦啰(二十)呵娑帝耶(二十一)缽啰何姿帝耶(二十二)那娑帝耶(二十叁)黎婆(二十四)蘇蘇啰(二十五)阿奴摩(二十六)那(二十七)提鼻呵咄(二十八)阿那咄(二十九)
如是等文字句味。誦持受已
儞失毗虱吒婆啰摩泥(一)波啰若鞞提夜(二)阿那摩醯哆泥(叁)阿伽哆蘇屍黎虱吒鼻浮哆泥(四)娑羅叉(五)阿伽啰婆哆婆提那(六)鼻書地波啰(七)阿伽啰娑啰缽啰婆啰拏(八)
複次說此傳受門月叁十句之處。身輪言輪意輪。婦女輪丈夫輪。天輪人輪。刹那輪。行輪意念輪。聞生信淨。聽受有力。不谄曲心斷顛倒。超出疑海增未來果。不分別行。波若智行所行憶念。造作諸善善惡堪忍。心不顛倒得無所畏。善能攝受乃與于辯才處。分別見處。其身勇健。究竟口業。心不濁亂。離縛解脫。擁護正法。無诤鬥根。無有怨害。言語濡媚。禁戒無減少。叁昧無減。智慧無減。親近般若。所求印克。能誦受持二百偈頌。出生方便。當得值遇如是正法。此修多羅句善思惟已。當得示現如是功德。當得如是功能增長。阿難。是名除斷遠離分別放逸之見。以一智當言無智者。謂執著言語故。何者一智當言無智。于有爲行中漏智生轉。以彼一智當言無智。爾時世尊作是語已。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算印遍巧書智。醫藥等智。種種方便智。言教智巧智。而彼諸智。是諸衆生亦愛亦意樂。由彼求得受用果報。世尊。彼智甯複說爲非智。作是語已。佛告慧命舍利弗言。舍利弗。彼智當有利益成就受用果報。非諸如來所爲說如實法智利益。舍利弗。複次有智。名曰阿婆娑羅。舍利弗。何者是阿婆娑羅智。興造家事。我相衆生相壽命相福伽羅相。婦女相丈夫相。地相水相火相風相。眼相耳鼻舌身意相。色聲香味觸法相。及我所相漏愛遍滿。等不等壽命。施杖施刀施卷打搭施。十不善業。叁不善根。二十種惱。一心煩惱。貪著色欲。貪欲執縛。邪念思惟令心黑闇。懷抱嗔恚。巧器仗。巧弓箭地。巧威儀。巧賣身。巧谄诳他。巧作惡業。巧作執著。我如是作。彼如是。我當作我當作。此如是作已。彼如是作已。作如此已。如是當有彼。如是當有此。如是如是。漏業漏心及怨業及怨心。不爲滅度。不爲離欲。不爲除斷。不爲寂靜。不爲菩提。不爲沙門。不爲涅槃。因轉得轉勝因。是名爲阿婆娑羅智。因此智故令心濁穢。地獄滿足。畜生滿足。閻摩羅世滿足。違背閑處至不閑處。如是此一智當言無智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威德陀羅尼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5】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