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德陀羅尼經》八 ▪第2页
隋北印度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聲已。如所聞義觀察了知。何者爲聞。無有聞者是故名聞。及彼說者亦不可得。是故言聞。複次何者是彼實聞。若無有實。是故言實。何以故。此是梵言。故名爲實。若釋種子等言實者。名色名字。彼不可得而不執著。如是名字法。于中何者是名字。作者名名字。又複何者是名字作者。作者不可得。若所作者不可得故。于彼亦不可得。若有名字無有是處
爾時長老阿難白佛言。世尊。若複有人作如是言。若一切諸法不得名字。語言亦不可得。于中不可名及與語言。此豈非名字語言耶。謂一切諸法不可得名者。作是語已。佛告長老阿難言。善哉善哉。阿難。若有智慧比丘。彼比丘當作是言。汝若難我名義。汝當自說。何以故。我作是說言。一切法不可得也。我還問汝。隨汝所解爲我解說。頗有一微細法。若色耶受耶想耶行耶識耶。所有常耶不動耶。自在耶不變易法耶。當和合不破壞及有命者。其沙門釋子得是難已。有自體性應作是答。無有是色若色常者不動者不自在者不變易法者。亦無彼受想行識若常者不動者自在者無變易法者。複問言。頗有是色若色聲得名者。彼答言無。如彼色若色聲可得名者。無彼受想行識。如彼識若識聲可得名者。應語彼言如是。汝長老。無彼色可得者。若常若不動若自在若不變易法。彼亦無耶。誰是彼色若受想行識。乃至略說。以是義故色空。誰有是色。色者亦空。色之音聲名字亦空。受想行識亦空。誰有彼識。彼識亦空。隨彼所有受之名字亦複空耶。如是義故諸法畢竟空。汝應爲我當如是解。一切諸法不可得耶。更于諸見中無有诤論。長老。汝取得邊際。所謂無也。何以故。如來已說有無見處。長老。我意欲令一切諸法無成就者。一切諸法既不成就。于彼之中無有有無。是故我等當有正見。汝是邪見。阿難。于彼說中。若更起诤無有是處。唯除嗔恚故。當誹謗如是等修多羅經典。譬如現在外道論師不解如來所問答事而作嗔心從坐起去。阿難。如是如是。不受我法起嗔恚故。從坐而起當背面去。以是義故。若有多聞眷屬。有決了眷屬。以多聞故則有智慧。是故于此閻浮提人輩言般若者。複次阿難。複此閻浮提東方邊際。有一城名天生。彼處般若名曰薩婆多羅婆帝(隋雲至一切主)阿難。複此北方有一城。名曰不慢。彼處般若名曰比羅婆檀底。于彼北方複有一城。名曰比羅魔。彼中般若名曰比利羊迦利。阿難。于此南方複有一城。名曰伏怨。彼中般若名曰比伽多磨帝。覆缽足夜叉般若名曰怖邏掣馱。持缦夜叉般若名曰薩馱邏多那常。醉夜叉般若名曰波邏舍婆多拔帝。四大天王所生諸天般若名曰波利都瑟吒夜。叁十叁天般若名曰蘇遮利多。阿難。如是等諸法如來已證。種種言辭。種種名字。種種音聲。種種語言名字。閻浮提人輩所有語言喚呼名字。如來于此中悉已說訖。于彼之中。何者舍耶。若有舍施。言舍者天所乏少。複言舍者。所謂共知難舍能舍。複言舍者。舍陰聚舍煩惱舍生。複言舍者。一切舍中最爲勝上。所謂舍法此最爲勝具一切舍。若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何以故。阿難。住菩薩乘者。彼處諸生死中。已舍妻子及以男女金銀珍寶國土王位城邑聚落頭目眼耳。乃至舍自身命。世間所有衣服飲食種種戲具。皆悉已舍。世間所有一切樂具。亦悉舍已。此最爲勝。請一切聲。所謂若菩薩發菩提心。于叁千大千世界中。請諸衆生。欲施法故。若有于此世間利養行布施者是有限分。此中菩薩不作第一義想。所謂世間利養也。何以故。是菩薩了知于自身中無所利益。乃至不能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此是菩薩諸愚癡中盡邊際也。乃至未轉無上法輪。彼當滿足一切力也。乃至當來轉無上法輪。如是住于如來十力。爲一切衆生。滅貪欲故當爲說法。滅嗔恚故當爲說法。滅愚癡故當爲說法。如是如來所說之力。當知聲聞無有是力。所有東南西北方恒河沙等世界中所有衆生。彼等一切衆生所有善根。隨彼善根。有諸聲聞辟支佛。善根具足勝出于彼。若複彼一切衆生所有善根。及辟支佛所有善根。其初發菩提心菩薩所有善根。于前百分不及一分。千分若百千分不及一。迦羅分伽拏那分譬喻分憂波尼沙陀分不及一。如是大勇健力勤大精進得度彼岸菩薩
阿難。于彼之中。何者是五種語言事。過去語言事。未來語言事。現在語言音聲事。證知語言事。一切衆生與無畏語言事。是爲五種語言事。阿難。所有過去語言事者。彼于二處隨眠。何者爲二。有見處隨眠未來隨眠。于中有未來語言事者。彼二處不可作名說。不在現前故。亦不得物故。于彼處中。有現在語言事。于一切語言事中。當作第一。于中此等總結已。和合已。作已。觀見知已。真觀見已。回觀見已。算數印已。于算印中真實印中。入算數中作已。言一耶言二耶。言叁耶言四耶言五耶。言此是閻浮洲人一二叁四五數業事。見十數事及非事因緣。次第中至百數至二百數乃至千數。此等一切處以語言事中入己。而說如是百乃至百千。當知此等一切處語言事說已。如是入矜迦羅數中。從矜迦羅數至頻婆羅。從頻婆羅數至阿逾多。從阿逾多數至那由多。于彼中複有一數。名曰烏壃梁多比步迷。此是郁單越人輩數名。若有閻浮提人輩。從一起數乃至千數百千數。從百千數至俱致數。從俱致數至阿由多數。從阿由多數至那由多數。從那由他數至壃迦邏數。從壃迦羅數至頻婆羅數。從頻婆羅數至黝羅破數。唯上座舍利弗能知此數。閻浮提中無有一衆生知此數者。從黝羅破數至帝持婆藍婆數。如是唯上座舍利弗能知于帝持婆藍婆住處名字。至醯都醯羅。從醯都醯羅至迦羅波。從迦羅波至醯都因陀羅。從醯都因陀羅至娑磨多羅婆。此娑磨多羅婆數行至尼羅婆遮。從尼羅婆遮至牟陀羅波羅。從牟陀羅波羅至阿伽羅牟陀羅。從阿伽羅牟陀羅至薩婆婆羅。從薩婆婆羅至比薩阇婆帝。從比薩阇婆帝至薩婆僧若。從薩婆僧若至比步登伽磨。從比步登伽磨至婆羅叉。如是以此婆羅叉數中須彌山王可得入數。然上座舍利弗以一雄迦持。皆能悉知。如是于此之上複有數。名幢頭安置。從幢頭安置複至數名滅。從滅複至數名伊吒。從伊吒複至數名迦留拏吒畢多。從迦留吒畢多。複至數名一切總入。彼數中總入恒伽河沙數。而上座舍利弗還知此數。及上座目揵連亦知此數。于彼數上複有數名最堅實。于彼數中作百俱致羅叉。恒伽河沙皆總入彼數中。于彼已上上座舍利弗不知。如是上座舍利弗希有大智。若如是最小蔓菁子。能令入此俱致百千數。複入彼數如來了知。而一切衆生不能了知。上座舍利弗等無有知者。謂彼一切語道事總入者。複有語道事總入。衆生名數滿足父母所置。名所謂跋陀啰(賢)跋陀啰婆羅(賢力)跋陀啰婆睺(賢履)跋陀啰婆帝(賢主)施啰(首)施啰優都施啰婆都(大首)難陀(喜)修難陀(善喜)阿難陀(歡喜)婆難陀如是等如是色如是相。似衆生名言語道事業境界。然複有言語道事。出世依住處。依彼已住梵行。知眼耳鼻舌身意。于彼中何者名眼。言眼者。眼根奚羅那避奚羅那波施羅避波施羅阿婆施羅阿器奚妒都陀寐帝摩诃陀摩阿目睺阿帝優授富啰帝奚羅那地舍目佉瞿拓啰因地麗夜逋利婆波施迦缽施末波陀低梨膩泥低啰拏叔婆優波叔婆柘妒利陀妒缽啰婆陀那豆留波陀那豆留波陀豆啰奴泥夜。阿難。此等爲眼名。如世名所喚。于彼之中此眼一名。然此眼又說名爲眼以眼應舍眼。何者以眼舍眼。以智眼應舍肉眼。雲何。應舍也。如棄舍。雲何棄舍如不應取。以取故爲眼。以見得故爲眼。若無有取則無有得。既自無有當何可得。何者無有眼。無有耳鼻舌身意。無有爲舍故說名眼。如是事業觀察發動。當有智慧。當有憶念。當有辯才。何以故。彼眼不作限量。所謂慧眼。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于此語言品如是說已。如是字相名味句等。如是所說當受當持。及叁輪品初作業者。淨菩薩地福德聚行。智慧聚行。勝念聚行。禁戒聚行。如是辯才叁輪清淨。一心之力諸菩薩力。具菩薩力者。當取爾許智聚。然彼不能而作限量。然阿難。我今爲汝更作譬喻。以譬喻故。有智之人知所說義。阿難。所有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衆生衆生攝者。乃至細微塵等彼輩皆得人身。一一衆生有如是等力勢具足。以此叁千大千世界。取置肩上隨心所去。阿難。若有初作業菩薩。以叁輪清淨勢力具足。以一發心所得福聚。彼福德聚若有形色。彼諸衆生滿足負重取已而去。彼一發品取福德聚不可限量。阿難。汝意雲何。于初發心菩薩。以一發心取福德聚有幾所耶。阿難。乃至彼等諸衆生輩皆悉如是勢力具足。以如是等福聚將去。一一衆生如恒河中沙數。重擔荷負將行。如是次第我今顯示說如是義。如恒伽河中所有沙數。于彼沙中取一沙而去。而彼等恒沙可作限量。有若幹去若幹猶在。阿難。而彼福聚不可作限量。言有若幹福聚也。阿難。我少譬喻顯示此義。爲入此義故。阿難。我今更欲辯說此義。阿難。此叁千大千世界中百俱致諸恒河百俱致五大河。阿難。然彼所有百俱致諸河中沙。假使東方有若幹世界。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各有若幹世界。阿難。彼之世界所有河沙于中取一沙。阿難。彼余殘沙猶可作限量。而彼福聚所余之者不可限量。謂所有叁輪清淨菩薩一發心者。所取福聚。阿難。且置菩薩摩诃薩大商主者。著大铠者。大導師者。具足不可思議智者。阿難。若有女人若丈夫。于如是等叁輪清淨具足菩薩之所。以一慈心觀察憶者。我少說喻亦不具足。而彼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叁輪清淨菩薩之所。起一慈心觀察念已。攝取若幹善根。阿難。是故我今告汝我今語汝。彼等衆生善得利益。若複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彼等衆生大得善利。若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已。能發叁輪清淨心故。彼等衆生善得利益。若有衆生于如是諸菩薩邊。能起慈心觀察念已。將來當行也。及現行已。如是阿難。彼等丈夫以有無量功德法具足。阿難。若能發此叁輪淨清者。及此五種語言事。當能如是正觀察已。應當受持一切行處。當得勝出。當得不思議辯才。當得無量無邊辯才。當得無等辯才。于此品中若一聞時。彼應當受滿足百偈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威德陀羅尼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