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十一
東晉[罽-廠]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善知識品第二十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親近善知識。莫習惡行。信于惡業。所以然者。諸比丘。親近善知識已。信便增益。聞.施.智慧普悉增益。若比丘親近善知識。莫習惡行。所以然者。若近惡知識。便無信.戒.聞.施.智慧。是故。諸比丘。當親近善知識。莫近惡知識。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羅陀竹園所。與大比丘五百人俱。前後圍繞而爲說法
爾時。提婆達兜將五百比丘去如來不遠而迳過。世尊遙見提婆達兜自將門徒。便說此偈
莫親惡知識 亦莫愚從事
當近善知識 人中最勝者
人本無有惡 習近惡知識
後必種惡根 永在闇冥中
是時。提婆達兜五百弟子聞世尊說此偈已。便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斯須退坐。向世尊悔過。我等愚惑。無所識知。唯願世尊受我等忏悔
爾時。世尊受彼五百比丘忏悔。便與說法。令得信根
爾時。五百比丘在閑靜之處思惟深法。所以然者。族姓子出家學道。以信堅固。修無上梵行。爾時。彼五百比丘便成阿羅漢。生死已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更不複受胎有。如實知之。爾時。五百人成阿羅漢。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之衆圍繞說法。是時。昙摩留支在靜室中。獨自思惟。入禅叁昧。觀見前身在大海中作魚。身長七百由旬。即從靜室起。猶如力士屈申臂頃。便往至大海中故死屍上而經行
爾時。昙摩留支便說此偈
生死無數劫 流轉不可計
各各求所安 數數受苦惱
設複見身已 意欲造舍宅
一切支節壞 形體不得全
心已離諸行 愛著永無余
更不受此形 長樂涅槃中
爾時。尊者昙摩留支說此偈已。即從彼沒。來至舍衛祇洹精舍。往至世尊所。爾時。世尊見昙摩留支來。作是告曰。善哉。昙摩留支。久來此間
昙摩留支白世尊曰。如是。世尊。久來此間
爾時。上坐及諸比丘各生斯念。此昙摩留支恒在世尊左右。然今世尊告曰。善哉。昙摩留支。久來此間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中所念。欲斷狐疑故。便告諸比丘。非爲昙摩留支久來此間。故我言此義。所以然者。昔者過去無數劫時。有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爲佛.衆祐。出現于世。治在缽摩大國。與大比丘衆十四萬八千人俱。爾時。四部之衆不可稱計。國王.臣吏.人民之類。皆來供養給其所須。
爾時。有梵志名耶若達在雪山側住。看諸秘谶。天文.地理靡不貫博。書[跳-兆+(梳-木)]文字亦悉了知。諷誦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亦複了知。事諸火神.日月.星宿。教五百弟子宿夜不惓。耶若達梵志有弟子名曰雲雷。顔貌端政。世之希有。發绀青色。雲雷梵志聰明博見。靡事不通。恒爲耶若達所見愛敬。不去須臾。是時。婆羅門所行咒術。盡皆備舉
爾時。雲雷梵志便作是念。我今所應學者悉皆備已。然複自念。書籍所載。諸有學梵志行術過者。當報師恩。又我今日所應學者皆複知之。我今宜可報于師恩。然複貧匮。空無所有可用供養師者。宜當往詣國界求所須者
爾時。雲雷梵志便往至師所。而白師曰。梵志所學技術之法。今悉知已。然複書籍所載。諸有學術過者。當報師恩。然複貧乏。無有金銀珍寶可用供養者。今欲詣國界求索財物。用供養師
爾時。耶若達婆羅門便作是念。此雲雷梵志我之所愛。不去心首。設吾死者尚不能別離。何況今日欲舍吾去。我今當作何方宜使留得住耶
是時。耶若達梵志即告雲雷曰。汝梵志。今故有婆羅門所應學者。卿尚不知。是時。雲雷梵志便前白師。唯願見教。何者未誦。是時。耶若達梵志便思惟造五百言誦。告雲雷曰。今有此書名五百言誦。汝可受之。雲雷白言。願師見授。欲得諷誦。比丘當知。爾時。耶若達便授弟子此五百言誦。未迳幾日。悉皆流利
是時。耶若達婆羅門告五百弟子曰。此雲雷梵志技術悉備。無事不通。即以立名。名曰超術。此超術梵志極爲高才。天文.地理靡不觀博。書[跳-兆+(梳-木)]文字亦悉了知。爾時。超術梵志複經數日。複白師曰。梵志所學技術之法。今悉知已。然複書籍所載。諸有學術過者。當報師恩。加複貧乏。無有金銀珍寶可用供養師者。今欲詣國界求索財物。用供養師。唯願聽許。爾時。耶若達梵志告曰。汝知是時。超術梵志前禮師足。便退而去
爾時。缽摩大國去城不遠。有衆梵志普集一處。欲共大祠。亦欲講論。時。有八萬四千梵志共集。第一上坐亦複諷誦外道書[跳-兆+(梳-木)]。莫不練知。天文.地理.星宿變怪。皆悉了知。各欲散時。便以五百兩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牛千頭。用奉上師。與第一上坐
爾時。超術梵志聞。去缽摩大國不遠。有諸梵志八萬四千集在一處。其有試術過者。便與五百兩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大牛千頭。是時。超術梵志自念。我今何故家家乞求。不如詣彼大衆共捔技術。是時。超術梵志便往至大衆所
爾時。衆多梵志遙見超術梵志。各各高聲喚曰。善哉。祠主。今獲大利。乃使梵天躬自下降。時。八萬四千諸梵志等各起共迎。異口同音而作是語。善來。大梵神天。時。超術梵志便生此念。此諸梵志謂呼吾是梵天。然複吾亦非梵天。是時。超術梵志語諸婆羅門曰。止。止。諸賢。勿呼吾是梵天也。汝等豈不聞乎。雪山北有大梵志衆師。名耶若達。天文.地理靡不貫練。諸梵志曰。吾等聞之。但不見耳。超術梵志曰。我是其弟子。名曰超術。是時。超術梵志便向彼衆第一上坐而告之曰。設知技術者。向吾說之
爾時。彼衆第一上坐即向超術梵志誦叁藏技術。無有漏失。時。超術婆羅門複語彼上坐曰。一句五百言。今可說之。是時。彼上坐曰。我不解此義。何等是一句五百言者。時。超術梵志告曰。諸賢。默然聽說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比丘當知。爾時。超術梵志便誦叁藏之術。及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爾時。八萬四千梵志歎未曾有。甚奇。甚特。我等初不聞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今尊者宜在上頭第一上坐
爾時。超術梵志移彼上坐已。便在第一上頭坐。爾時。彼衆上坐極懷嗔恚。發此誓願。今此人移我坐處。自補其處。我今所誦經籍。持戒苦行。設當有福者。盡持用作誓。此人所生之處。所欲作事。我恒當壞敗其功
是時。彼施之主即出五百兩金及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牛千頭。好女一人。持用與上坐使咒願。爾時。上坐告主人曰。我今受此五百兩金及金杖.金澡罐。當用供養師。此女人。及牛千頭還施主人。所以然者。吾不習欲。亦不積財
是時。超術梵志受此金杖.澡罐已。便往詣缽摩大國。其王名曰光明。時。彼國王請定光如來及比丘衆衣食供養。時。彼國王告令城內。其有人民有香華。盡不得賣。若有賣者當重罰之。吾自出買。不須轉賣。複敕人民。掃灑令淨。勿使有土沙穢惡。懸缯幡蓋。香汁塗地。作倡妓樂。不可稱計
爾時。彼梵志見已。便問行道人曰。今是何日。掃灑道路。除治不淨。懸缯幡蓋。不可稱計。將非國主太子有所娉娶。彼行道人報曰。梵志不知耶。缽摩大國王今請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衣食供養。故平治道路。懸缯幡蓋耳
然梵志秘記亦有此語。如來出世。甚難得遇。時時乃出。實不可見。猶如優昙缽華。時時乃出。此亦如是。如來出現于世。甚不可值。又梵志書亦有語。有二人出世甚難得值。雲何二人。如來及轉輪聖王。此二人出現甚難得值。爾時。彼複作是念。我今可急速報佛恩。今且以此五百兩金奉上定光如來。複作是念。書記所載。如來不受金銀珍寶。我可持此五百兩金。用買華香。散如來上
是時。梵志即入城內求買華香。爾時。城中行人報曰。梵志不知耶。國王有教令。其有香華賣者當重罰之。時。彼超術梵志便作是念。是我薄祐。求華不獲。將知如何。便還出城。在門外立
爾時。有婆羅門女名曰善味。持水瓶行取水。手執五枚華。梵志見已。語彼女人曰。大妹。我今須華。願妹見賣與我。梵志女曰。我何時是汝妹。爲識我父母不。時。超術梵志複生此念。此女人性行寬博。意在戲笑。即複語言。賢女。我當與價。是非見惠此華。梵志女曰。豈不聞大王有嚴教。不得賣華乎
梵志曰。賢女。此事無苦。王不奈汝何。我今急須此五枚華。我得此華。汝得貴價。梵志女曰。汝急須華。欲作何等。梵志報曰。我今見有良地。欲種此華。梵志女曰。此華以離其根。終不可生。雲何方言我欲種之。梵志報曰。如我今日所見良田。種死灰尚生。何況此華
梵志女曰。何者是良田。種死灰乃生乎。梵志報曰。賢女。有定光佛.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于世。梵志女曰。定光如來爲何等類。梵志即報彼女曰。定光如來者。有如是之德。有如是之戒。成諸功德。梵志女曰。設有功德者。欲求何等福。梵志報曰。願我後生當如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禁戒.功德亦當如是
梵志女曰。設汝許我世世作夫婦。我便與汝華。梵志曰。我今所行。意不著欲。梵志女曰。如我今身不求爲汝作妻。使我將來世與汝作妻。超術梵志曰。菩薩所行。無有愛惜。設與我作妻者。必壞我心。梵志女曰。我終不壞汝施意。正使持我身施與人者。終不壞施心。是時。便持五百金錢。用買五枚華。與彼女人。共作誓願。各自別去
是時。定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時到著衣持缽。與比丘僧前後圍繞。入缽摩大國。時。超術梵志遙見定光如來顔貌端政。見莫不歡。諸根寂靜。行不錯亂。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猶如澄水無有穢濁。光明徹照。無所挂礙。亦如寶山。出諸山上。見已。便發歡喜心。于如來所持此五莖華。至定光如來所。到已。在一面住
時。超術梵志白定光佛言。願見采受說。世尊…
《增壹阿含經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