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十四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子以爲營從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今用此位爲  得已後複失

  此位最爲勝  無終無有始

  以勝無能奪  此勝最爲勝

  然佛無量行  無迹誰迹將

  是故。諸瞿昙。當求方便。正法王治。如是。諸釋。當作是學

  爾時。諸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曰。頗有此色。恒在不變易耶。久在于世。亦不移動。頗有痛.想.行.識。恒在不變易耶。久存于世。亦不移動耶

  世尊告曰。比丘。無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于世者。亦複無痛.想.行.識。恒在不變易。久存于世者。若複。比丘。當有此色。恒在不變易。久存于世者。則梵行之人。不可分別。若痛.想.行.識。久存于世。不變易者。梵行之人。不可分別。是故。比丘。以色不可分別。不久存于世故。是故。梵行之人乃能分別盡于苦本。亦無痛.想.行.識。不久存于世。是故。梵行乃可分別盡于苦本

  爾時。世尊取少許土。著爪上。語彼比丘曰。雲何。比丘。見此爪上土不

  比丘對曰。唯然。見已。世尊

  佛告比丘。設當有爾許色恒在于世者。則梵行之人不可分別得盡苦際。以是。比丘。以無爾許色在。便得行梵行。得盡苦本。所以然者。比丘當知。我昔曾爲大王。領四天下。以法治化。統領人民。七寶具足。所謂七寶者。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居士寶.典兵寶

  比丘當知。我于爾時。作此轉輪聖王。領四天下。有八萬四千神象。象名菩呼。複有八萬四千羽寶之車。或用師子皮覆。或用狼狗皮覆者。盡懸幢高蓋。複有八萬四千高廣之臺。猶如天帝所居之處。複有八萬四千講堂。如法講堂之比。複有八萬四千玉女之衆。像如天女。複有八萬四千高廣之座。皆用金銀七寶廁間。複有八萬四千衣被服飾。皆是文繡柔軟。複有八萬四千飲食之具。味若幹種

  比丘當知。我爾時。乘一大象。色極白好。口有六牙。金銀交具。身能飛行。亦能隱形。或大.或小。象名菩呼。我爾時。乘一神馬。毛尾朱色。行不身動。金銀交飾。身能飛行。亦能隱形。或大.或小。馬名毛王

  我于爾時。八萬四千高廣之臺。住一臺中。臺名須尼摩。純金所作。爾時。我在一講堂中止宿。講堂名法說。純金所造。我于爾時。乘一寶羽之車。車名最勝。純金所造。我于爾時。將一玉女。左右使令亦如姊妹。我于爾時。于八萬四千高廣之座。在一座上。金銀.璎珞不可稱計。我于爾時。著一妙服。像如天衣。所食之食。味如甘露。當于爾時。我作轉輪聖王。時八萬四千神象朝朝來至。門外多有傷害。不可稱計。我于爾時。便作是念。此八萬四千神象朝朝來至。門外多有傷害。不可稱計。我今意中欲使分爲二分。四萬二千朝朝來賀。

  爾時。比丘。我作是念。昔作何福。複作何德。今得此威力。乃至于是。複作是念。由叁事因緣故。使我獲此福祐。雲何爲叁。所謂惠施.慈仁.自守。比丘當觀。爾時諸行永滅無余。爾時遊于欲意無有厭足。所謂厭足。于賢聖戒律乃爲厭足。雲何。比丘。此色有常耶。無常耶

  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

  若複無常。爲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彼所乎

  對曰。不也。世尊

  痛.想.行.識是常也。是無常耶

  比丘對曰。無常也。世尊

  設使無常。爲變易法。汝可得生此心。此是我許。我是此所

  對曰。不也。世尊

  是故。比丘。諸所有色。過去.當來.今現在者。若大.若小。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此色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此是智者之所學也。諸所有痛。過去.當來.今現在。若遠.若近。此痛亦非我所。我亦非彼所。如是智者之所覺知。比丘當作是觀。若聲聞之人。厭患于眼。厭患于色。厭患眼識。若緣眼生苦樂。亦複厭患。亦厭患于耳。厭于聲。厭于耳識。若依耳識生苦樂者。亦複厭患。鼻.舌.身.意.法亦複厭患。若依意生苦樂者。亦複厭患。已厭患。便解脫。已解脫。便得解脫之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複受有。如實知之

  爾時。彼比丘得世尊如是之教。在閑靜之處。思惟自修。所以族姓子。剃除須發。著叁法衣。離家修無上梵行。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複受有。如實知之。是彼比丘便成阿羅漢

  爾時。彼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摩竭國道場樹下。初始得佛

  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我今以得此甚深之法。難解.難了.難曉.難知。極微極妙智所覺知。我今當先與誰說法。使解吾法者是誰。爾時。世尊便作是念。羅勒迦藍諸根純熟。應先得度。又且待我有法。作此念已。虛空中有天白世尊曰。羅勒迦藍死已七日

  是時。世尊複作念曰。何其苦哉。不聞吾法。而取命終。設當聞吾法者。即得解脫

  是時。世尊複作是念。我今先與誰說法。使得解脫。今郁頭藍弗先應得度。當與說之。聞吾法已。先得解脫。世尊作是念。虛空中有天語言。昨日夜半。以取命終。是時。世尊便作是念。郁頭藍弗何其苦哉。不聞吾法。而取命過。設得聞吾法者。即得解脫

  爾時。世尊複作是念。誰先聞法而得解脫。是時。世尊重更思惟。五比丘多所饒益。我初生時。追隨吾後。是時。世尊複作是念。今五比丘竟爲所在。即以天眼觀五比丘。乃在波羅[木*奈]仙人鹿園所止之處。我今當往先與五比丘說法。聞吾法已。當得解脫

  爾時。世尊七日之中熟視道樹。目未曾眴。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我今此坐處  經曆生死苦

  執禦智慧斧  永斷根元栽

  天王來至此  及諸魔怨屬

  複以方便降  令著解脫冠

  今于此樹下  坐于金剛床

  以獲一切智  逮無所礙慧

  我坐此樹下  見生死之苦

  已卻死元本  老病永無余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便從坐起而去。欲向波羅[木*奈]國

  是時。優毗伽梵志遙見世尊光色炳然。翳日月明。見已。白世尊曰。瞿昙師主。今爲所在。爲依何人出家學道。恒喜說何法教。爲從何來。爲欲所至

  爾時。世尊向彼梵志。而說此偈

  我成阿羅漢  世間最無比

  天及世間人  我今最爲上

  我亦無師保  亦複無與等

  獨尊無過者  冷而無複溫

  今當轉法輪  往詣加屍邦

  今以甘露藥  開彼盲冥者

  波羅[木*奈]國界  加屍國王土

  五比丘住處  欲說微妙法

  使彼早成道  及得漏盡通

  以除惡法元  是故最爲勝

  時。彼梵志歎吒。俨頭叉手。彈指含笑。引道而去。時。世尊往詣波羅[木*奈]

  是時。五比丘遙見世尊來。見已。各共論議。此是沙門瞿昙從遠而來。情性錯亂。心不專精。我等勿複共語。亦莫起迎。亦莫請坐

  爾時。五人便說此偈

  此人不應敬  亦莫共親視

  勿複稱善來  亦莫請使坐

  爾時。五人說此偈已。皆共默然。爾時。世尊至五比丘所。漸漸欲至。時。五比丘漸起來迎。或與敷床者。或與取水者。爾時。世尊即前就坐。作是思惟。此是愚癡之人。竟不能全其本限。爾時。五比丘稱世尊爲卿

  是時。世尊告五比丘曰。汝等莫卿無上至真.等正覺。所以然者。我今已成無上至真.等正覺。已獲甘露善。自專念聽吾法語

  爾時。五比丘白世尊曰。瞿昙。本苦行時。尚不能得上人之法。況複今日意情錯亂。言得道乎

  世尊告曰。雲何。五人。汝等曾聞吾妄語乎

  五比丘曰。不也。瞿昙

  世尊告曰。如來.等正覺已得甘露。汝等悉共專心。聽吾說法。是時。世尊便複作是念。我今堪任降此五人

  是時。世尊告五比丘。汝等當知。有此四谛。雲何爲四。苦谛.苦習谛.苦盡谛.苦出要谛。彼雲何名爲苦谛。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愁憂苦痛。不可稱記。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欲不得。亦複是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谛。

  雲何苦習谛。所謂受愛之分。習之不惓。意常貪著。是謂苦習谛

  彼雲何苦盡谛。能使彼愛滅盡無余。亦不更生。是謂苦盡谛

  彼雲何名爲苦出要谛。所謂賢聖八品道。所謂等見.等治.等語.等業.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是謂名爲四谛之法

  然複。五比丘。此四谛之法。苦谛者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本未聞法。複次。苦谛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爲苦谛。苦習谛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複次。苦習谛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爲苦習谛。苦盡谛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慧生.光生。複次。苦盡谛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爲苦盡谛。苦出要谛者。本未聞法。眼生.智生.明生.覺生.光生.慧生。複次。苦出要谛者。實.定。不虛不妄。終不有異。世尊之所說。故名爲苦出要谛

  五比丘當知。此四谛者。叁轉十二行。如實不知者。則不成無上正真.等正覺。以我分別此四谛叁轉十二行。如實知之。是故成無上至真.等正覺

  爾時。說此法時。阿若拘鄰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是時。世尊告拘鄰曰。汝今以逮法.得法

  拘鄰報曰。如是。世尊。以得法.逮法

  是時。地神聞此語已。作是唱。今如來在波羅[木*奈]國轉法輪。諸天.世人.魔.若魔天.人及非人所不能轉者。今日如來轉此法輪。阿若拘鄰已得甘露之法

  是時。四天王從地神聞唱令聲。複傳告曰。阿若拘鄰以得甘露之法

  是時。叁十叁天複從四天王聞。[禮*色]天從叁十叁天聞。乃至兜術天展轉聞聲。乃至梵天亦複聞聲。如來在波羅[木*奈]轉法輪。諸天.世人.魔.若魔天.人及非人所不轉者。今日如來轉此法輪。爾時。便名爲阿若拘鄰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汝等二人住受教誨。叁人乞食。叁人所得食者。六人當共食之。叁人住受教誨。二人往乞食。二人所得食者。六人當取食之。爾時教誨。此時成無生涅槃法。亦成無生.無病.無老.無死。是時。五比丘盡成阿羅漢。是時。叁千大千刹土有五阿羅漢。佛爲第六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汝等盡共人間乞食。慎莫獨行。然複衆生之類。諸根純熟。應得度者。我今當往優留毗村聚。在彼說法

  爾時。世尊便往至優留毗村聚所。爾時。連若河側有迦葉在彼止住。知天文.地理。靡不貫博。算數樹葉皆悉了知。將五百弟子。日日教化。去迦葉不遠有石室。于石室中。有毒龍在彼止住

  爾時。世尊至迦葉所。到已。語迦葉言。吾欲寄在石室中一宿。若見聽者。當往止住

  迦葉報曰。我不愛惜。但彼有毒龍。恐相傷害耳

  世尊告曰。迦葉。無苦。龍不害吾。但見聽許。止住一宿

  迦葉報曰。若欲住者。隨意往住

  爾時。世尊即往石室。敷座而宿。結跏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是時。毒龍見世尊坐。便吐火毒。爾時。世尊入慈叁昧。從慈叁昧起。入焰光叁昧。爾時。龍火.佛光一時俱作

  爾時。迦葉夜起。瞻視星宿。見石室中。有大火光。見已。便告弟子曰。此瞿昙沙門容貌端政。今爲龍所害。甚可憐慜。我先亦有此言。彼有惡龍。不可止宿

  是時。迦葉告五百弟子。汝持水瓶。及輿高梯。往救彼火。使彼沙門得濟此難

  爾時。迦葉將五百弟子。往詣石室。而救此火。或持水灑者。或施梯者。而不能使火時滅。皆是如來威神所致。爾時。世尊入慈叁昧。漸使彼龍無複嗔恚。時。彼惡龍心懷恐怖。東西馳走。欲得出石室。然不能得出石室。是時。彼惡龍來向如來。入世尊缽中住

  是時。世尊以右手摩惡龍身。便說此偈

  龍出甚爲難  龍與龍共集

  龍勿起害心  龍出甚爲難

  過去恒沙數  諸佛般涅槃

  汝竟不遭遇  皆由嗔恚火

  善心向如來  速舍此恚毒

  已除嗔恚毒  便得生天上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7】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