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十 ▪第3页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惡行 今故受此報
獨處于卑賤 爲吾等給使
生此處不淨 爲他所觸娆
聞已當患厭 此處可厭患
從今當精勤 勿複爲人使
二人勤精進 思惟如來法
舍彼所戀著 觀欲不淨行
欲縛不真實 诳惑于世間
如象離羁靽 超越忉利天
釋及忉利天 集法講堂上
彼已勇猛力 超越忉利天
釋歎未曾有 諸天亦見過
此是釋迦子 超越忉利天
患厭于欲縛 瞿夷說此言
摩竭國有佛 名曰釋迦文
彼子大失意 其後還得念
叁人中一人 故爲執樂神
二人見道谛 超越忉利天
世尊所說法 弟子不懷疑
俱共同聞法 二人勝彼一
自見殊勝已 皆生光音天
我觀見彼已 故來至佛所
帝釋白佛言。願開閑暇。一決我疑
佛言。隨汝所問。吾當爲汝一一演說
爾時。帝釋即白佛言。諸天.世人.幹沓和.阿須羅及余衆生等。盡與何結相應。乃至怨仇.刀杖相向
佛告釋言。怨結之生。皆由貪嫉。故使諸天.世人.阿須羅.余衆生等。刀杖相加
爾時。帝釋即白佛言。實爾。世尊。怨結之生。由貪嫉故。使諸天.世人.阿須羅.余衆生等。刀杖相加。我今聞佛所說。疑網悉除。無複疑也。但不解此貪嫉之生。何由而起。何因何緣。誰爲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貪嫉之生。皆由愛憎。愛憎爲因。愛憎爲緣。愛憎爲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
爾時。帝釋即白佛言。實爾。世尊。貪嫉之生。皆由愛憎。愛憎爲因。愛憎爲緣。愛憎爲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我今聞佛所說。迷惑悉除。無複疑也。但不解愛憎複何由而生。何因何緣。誰爲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愛憎之生。皆由于欲。因欲緣欲。欲爲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
爾時。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愛憎之生。皆由于欲。因欲緣欲。欲爲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我今聞佛所說。迷惑悉除。無複疑也。但不知此欲複何由生。何因何緣。誰爲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愛由想生。因想緣想。想爲原首。從此而有。無此而無
爾時。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愛由想生。因想緣想。想爲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我今聞佛所說。無複疑也。但不解想複何由而生。何因何緣。誰爲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想之所生。由于調戲。因調緣調。調爲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帝釋。若無調戲則無想。無想則無欲。無欲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若無貪嫉。則一切衆生不相傷害。帝釋。但緣調爲本。因調緣調。調爲原首。從此有想。從想有欲。從欲有愛憎。從愛憎有貪嫉。以貪嫉故。使群生等共相傷害
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由調有想。因調緣調。調爲原首。從此有想由調而有。無調則無。若本無調者則無想。無想則無欲。無欲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無貪嫉則一切群生不相傷害。但想由調生。因調緣調。調爲原首。從調有想。從想有欲。從欲有愛憎。從愛憎有貪嫉。從貪嫉使一切衆生共相傷害。我今聞佛所說。迷惑悉除。無複疑也
爾時。帝釋複白佛言。一切沙門.婆羅門盡除調戲在滅迹耶。爲不除調戲在滅迹耶
佛告帝釋。一切沙門.婆羅門不盡除調戲在滅迹也。所以然者。帝釋。世間有種種界。衆生各依己界。堅固守持。不能舍離。謂己爲實。余者爲虛。是故。帝釋。一切沙門.婆羅門不盡除調戲而在滅迹
爾時。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世間有種種衆生。各依己界。堅固守持。不能舍離。謂己爲是。余爲虛妄。是故一切沙門.婆羅門不盡除調戲而在滅迹。我聞佛言。疑惑悉除。無複疑也
帝釋複白佛言。齊幾調在滅迹耶
佛告帝釋。調戲有叁。一者口。二者想。叁者求。彼口所言。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言已。如所言。不自害.不害他.不二俱害。知時比丘如口所言。專念不亂。想亦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想已。如所想。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如所想。專念不亂。帝釋。求亦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求已。如所求。不自害.不害他。不二俱害。知時比丘如所求。專念不亂
爾時。釋提桓因言。我聞佛所說。無複狐疑
又白佛言。齊幾名賢聖舍心
佛告帝釋。舍心有叁。一者喜身。二者憂身。叁者舍身。帝釋。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專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釋。彼憂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憂已。如所憂。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專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複次。帝釋。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專念不忘。是即名爲受具足戒
帝釋白佛言。我聞佛所說。無複狐疑
又白佛言。齊幾名賢聖律諸根具足
佛告帝釋。眼知色。我說有二。可親.不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我說有二。可親.不可親
爾時。帝釋白佛言。世尊。如來略說。未廣分別。我以具解。眼知色。我說有二。可親.不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有二。可親.不可親。世尊。如眼觀色。善法損減。不善法增。如此眼知色。我說不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知法。善法損減。不善法增。我說不可親。世尊。如眼見色。善法增長。不善法減。如是眼知色。我說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知法。善法增長。不善法減。我說可親
佛告帝釋。善哉。善哉。是名賢聖律諸根具足
帝釋白佛言。我聞佛所說。無複狐疑
複白佛言。齊幾比丘名爲究竟.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究竟無余
佛告帝釋。爲愛所苦。身得減者。是爲究竟.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究竟無余
帝釋白佛言。我本長夜。所懷疑網。今者如來開發所疑
佛告帝釋。汝昔頗曾詣沙門.婆羅門所問此義不
帝釋白佛言。我自憶念。昔者。曾詣沙門.婆羅門所咨問此義。昔我一時曾集講堂。與諸天衆共論。如來爲當出世。爲未出世。時共推求。不見如來出現于世。各自還宮。五欲娛樂。世尊。我複于後時見諸大神天。自恣五欲已。漸各命終。時我。世尊。懷大恐怖。衣毛爲豎。時。見沙門.婆羅門處在閑靜。去家離欲。我尋至彼所問言。雲何名究竟。我問此義。彼不能報。彼既不知。逆問我言。汝爲是誰。我尋報言。我是釋提桓因。彼複問言。汝是何釋。我時答言。我是天帝釋。心有所疑。故來相問耳。時。我與彼如所知見。說于釋義。彼問我言。更爲我弟子。我今是佛弟子。得須陀洹道。不墮余趣。極七往返。必成道果。唯願世尊記我爲斯陀含。說此語已。複作頌曰
由彼染穢想 故生我狐疑
長夜與諸天 推求于如來
見諸出家人 常在閑靜處
謂是佛世尊 故往稽首言
我今故來問 雲何爲究竟
問已不能報 道迹之所趣
今日無等尊 是我久所求
已觀察己行 心已正思惟
唯聖先已知 我心之所行
長夜所修業 願淨眼記之
雖命人中上 叁界無極尊
能斷恩愛刺 今禮日光尊
佛告帝釋。汝憶本得喜樂.念樂時不
帝釋答曰。如是。世尊。憶昔所得喜樂.念樂。世尊。我昔曾與阿須輪共戰。我時得勝。阿須輪退。我時則還。得歡喜.念樂。計此歡喜.念樂。離有穢惡刀杖喜樂.鬥訟喜樂。今我于佛所得喜.念樂。無有刀杖.诤訟之樂
佛告帝釋。汝今得喜樂.念樂。于中欲求何功德果
爾時。帝釋白佛言。我于喜樂.念樂中。欲求五功德果。何等五。即說偈言
我後若命終 舍于天上壽
處胎不懷患 使我心歡喜
佛度未度者 能說正真道
于叁佛法中 我要修梵行
以智慧身居 心自見正谛
得達本所起 于是長解脫
但當勤修行 習佛真實智
設不獲道證 功德猶勝天
諸有神妙天 阿迦尼吒等
下至末後身 必當生彼處
我今于此處 受天清淨身
複得增壽命 淨眼我自知
說此偈已。白佛言。我于喜樂.念樂中。欲得如是五功德果
爾時。帝釋語忉利諸天曰。汝于忉利天上梵童子前恭敬禮事。今于佛前複設此敬者。不亦善哉
其語未久。時梵童子忽然于虛空中天衆上立。向天帝釋而說偈曰
天王清淨行 多利益衆生
摩竭帝釋主 能問如來義
時。梵童子說此偈已。忽然不現。是時。帝釋即從座起。禮世尊足。繞佛叁匝。卻行而退。忉利諸天及般遮翼亦禮佛足。卻行而退。時。天帝釋少複前行。顧語般遮翼曰。善哉。善哉。汝能先于佛前鼓琴娛樂。然後我及諸天于後方到。我今知汝補汝父位。于幹沓和中最爲上首。當以彼拔陀幹沓和王女與汝爲妻
世尊說此法時。八萬四千諸天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時。釋提桓因.忉利諸天及般遮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長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