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二十四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此刀劍地獄中。于中受苦不可稱計。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

  次複。有沸屎地獄。中有細蟲。入骨徹髓食此人。雖得出此地獄。前值獄卒。是時。獄卒問罪人曰。卿等欲何所至。爲從何來。罪人報曰。我等不知所從來處。亦複不知當何所至。但我等今日極爲饑困。意欲須食。獄卒報曰。我等當相供給。是時。獄卒取罪人仰臥。取大熱鐵丸。使罪人吞之。然罪人受苦不可稱計。是時。熱鐵丸從口下過。腸胃爛盡。受苦難量。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

  然彼罪人不堪受此苦痛。還複入熱屎地獄.刀劍地獄.大熱灰地獄。還來經爾許地獄。是時。彼衆生不堪受苦。還回頭至熱屎地獄中。是時。獄卒語彼衆生曰。卿等欲何所至。爲從何來。罪人報曰。我等不能自知爲從何所來。今複不知當何所至。獄卒問曰。今須何物。罪人報曰。我等極渴。欲須水飲。是時。獄卒取罪人仰臥。融銅灌口。使令下過。于中受罪不可具計。要當使罪滅。然後乃出。是時。彼人不堪受此苦。還入沸屎地獄.劍樹地獄.熱灰地獄。還入大地獄中

  比丘當知。爾時。罪人苦痛。難可稱計。設彼罪人眼見色者。心不愛樂。設複聞聲.嗅香.知味.身更細滑.意知法。皆起嗔恚。所以然者。由本不作善行之報。恒作惡業。故致斯罪

  是時。閻羅王敕彼罪人曰。卿等不得善利。昔在人中受人中福。身.口.意行不與相應。亦不惠施.仁愛.利人.等利。以是之故。今受此苦。此之惡行。非父母爲。亦非國王.大臣之所爲也。諸有衆生身.口.意清淨。無有沾汙。如似光音天。諸有衆生作諸惡行。如似地獄中。卿等身.口.意不淨。故致斯罪。比丘當知。閻羅王便作是說。我當何日脫此苦難。于人中生。已得人身。便得出家。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閻羅王尚作是念。何況汝等今得人身。得作沙門。是故。諸比丘。常當念行身.口.意行。無令有缺。當滅五結。修行五根。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東苑鹿母園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是時。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野地敷座。比丘僧前後圍繞。佛告阿難曰。汝今于露地速擊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歲之日

  是時。尊者阿難右膝著地。長跪叉手。便說此偈

  淨眼無與等  無事而不練

  智慧無染著  何等名受歲

  爾時。世尊複以偈報阿難曰

  受歲叁業淨  身口意所作

  兩兩比丘對  自陳所作短

  還自稱名字  今日衆受歲

  我亦淨意受  唯願原其過

  爾時。阿難複以偈問其義曰

  過去恒沙佛  辟支及聲聞

  盡是諸佛法  獨是釋迦文

  爾時。佛複以偈報阿難曰

  恒沙過去佛  弟子清淨心

  皆是諸佛法  非今釋迦文

  辟支無此法  無歲無弟子

  獨逝無伴侶  不與他說法

  當來佛世尊  恒沙不可計

  彼亦受此歲  如今瞿昙法

  是時。尊者阿難聞此語已。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升講堂。手執揵椎。並作是說。我今擊此如來信鼓。諸有如來弟子衆者。盡當普集

  爾時。複說此偈

  降伏魔力怨  除結無有余

  露地擊揵椎  比丘聞當集

  諸欲聞法人  度流生死海

  聞此妙響音  盡當運集此

  爾時。尊者阿難已擊揵椎。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今正是時。唯願世尊何所敕使

  是時。世尊告阿難曰。汝隨次坐。如來自當知時。是時。世尊坐于草座告諸比丘。汝等盡當坐于草座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時。諸比丘各坐草座

  是時。世尊默然觀諸比丘已。便敕諸比丘。我今欲受歲。我無過咎于衆人乎。又不犯身.口.意。如來說此語已。諸比丘默然不對。是時。複再叁告諸比丘。我今欲受歲。然我無過于衆人乎

  是時。尊者舍利弗即從坐起。長跪叉手。白世尊言。諸比丘衆觀察如來。無身.口.意過。所以然者。世尊今日不度者度。不脫者脫。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無救者爲作救護。盲者作眼目。爲病者作大醫王。叁界獨尊無能及者。最尊.最上。未起道意者使發道意。衆人未寤尊令寤之。未聞法者使令聞之。爲迷者作徑路。恒以正法。以此事緣。如來無咎于衆人。亦無身.口.意過

  是時。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向如來自陳。然無咎于如來及比丘僧乎

  世尊告曰。汝今。舍利弗。都無身.口.意所作非行。所以然者。汝今智慧無能及者。種種智慧.無量智慧.無邊之智.無與等智.疾智.捷智.甚深之智.平等之智。少欲知足。樂靜之處。多諸方便。念不錯亂。總持叁昧。根原具足。戒成就.叁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勇悍能忍。所說無惡。不爲非法。心性庠序。不行卒暴。猶如轉輪聖王最大太子。當紹王位。轉于法輪。舍利弗亦如是。轉于無上法輪。諸天.世人及龍.鬼.魔.若魔天本所不轉。汝今所說。常如法義。未曾違理

  是時。舍利弗白佛言。此五百比丘盡當受歲。此五百人盡無咎于如來乎

  世尊告曰。亦不責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所以然者。此舍利弗大衆之中極爲清淨。無有瑕穢。今此衆中最小下坐。得須陀洹道。必當上及不退轉法。以是之故。我不怨責此衆

  爾時。多耆奢在此衆中即從坐起。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欲有所論

  世尊告曰。欲有所說。今正是時

  多耆奢即于佛前歎佛及比丘僧。而說此偈

  十五清淨日  五百比丘集

  諸結縛悉解  無愛更不生

  轉輪大聖王  群臣所圍繞

  普遍諸世界  天上及世間

  大將人中尊  爲人作導師

  弟子樂徒從  叁達六通徹

  皆是真佛子  無有塵垢者

  能斷欲愛刺  今日自歸命

  爾時。世尊可多耆奢所說。是時。多耆奢作是念。如來今日可我所說。歡喜踴躍。不能自勝。即從坐起。禮佛卻退。還就本位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造偈弟子。所謂多耆奢比丘是。所說無疑難。亦是多耆奢比丘是也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叁十叁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應。雲何爲五。一者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叁者腋下流汗。四者不樂本位。五者玉女違叛。爾時。彼天子愁憂苦惱。捶胸歎息。時。釋提桓因聞此天子愁憂苦惱。捶胸歎息。便敕一天子。此何等音聲。乃徹此間

  彼天子報言。天子當知。今有一天子。命將欲終。有五死瑞應。一者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叁者腋下流汗。四者不樂本位。五者玉女違叛

  爾時。釋提桓因往至彼欲終天子所。語彼天子言。汝今何故愁憂苦惱。乃至于斯

  天子報言。尊者因提。那得不愁憂苦惱。命將欲終。有五死怪。華萎。衣裳垢膩。腋下流汗。不樂本處。玉女違叛。今此七寶宮殿悉當忘失。及五百玉女亦當星散。我所食甘露者今無氣味

  是時。釋提桓因語彼天子言。汝豈不聞如來說偈乎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則不死  此滅爲最樂

  汝今何故愁憂乃至于斯。一切行無常之物。欲使有常者。此事不然

  天子報言。雲何。天帝。我那得不愁憂。我今天身清淨無瑕穢。光喻日月。靡所不照。舍此身已。當生羅閱城中豬腹中生。生恒食屎。死時爲刀所割

  是時。釋提桓因語彼天子言。汝今可自歸佛.法.衆。若當爾時。便不墮叁惡趣

  是時。天子報言。豈當以歸叁尊。不墮叁惡趣乎

  釋提桓因曰。如是。天子。其有自歸叁尊者。終不墮叁惡趣也。如來亦說此偈

  諸有自歸佛  不墮叁惡趣

  盡漏處天人  便當至涅槃

  爾時。彼天問釋提桓因。今如來竟爲所在

  釋提桓因曰。今如來在摩竭國羅閱城中。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天子報言。我今無有此力。可得至彼觐省如來

  釋提桓因報言。天子當知。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向下方界。而作是說。唯願世尊善觀察之。今在垂窮之地。願矜愍之。今自歸叁尊。如來無所著

  是時。彼天子隨釋提桓因言。即便長跪向下方。自稱姓名。自歸佛.法.衆。盡其形壽爲真佛子。非用天子。如是。至叁說此語已。不複處豬胎。乃當更生長者家

  是時。彼天見此緣已。即向釋提桓因而說此偈

  善緣非惡緣  爲法非爲財

  導引以正道  此者尊所歎

  蒙尊不墮惡  豬胎甚難因

  自察生長者  因彼當見佛

  是時。天子隨時壽長短。生羅閱城中大長者家。是時。長者婦自知有娠。十月欲滿。生一男兒。端正無雙。世之希有。是時。釋提桓因以知此兒向十歲。數數往告。汝可憶本所作緣本。自言。我當因彼見佛。今正是時。可見世尊。若不往者。後必有悔

  是時。尊者舍利弗到時。著衣持缽。入羅閱城乞食。漸漸往至彼長者家。在門外靜然而住

  爾時。長者子見舍利弗著衣持缽。容貌殊特。見已。便往至舍利弗前。而作是說。汝今是誰。爲誰弟子。爲行何法

  舍利弗言。我師出釋種。于中出家學道。師名如來.至真.等正覺。恒從彼受法

  是時。小兒即向舍利弗。而說此偈

  尊今靜然立  持缽容貌整

  今欲求何等  與誰在此住

  是時。舍利弗複以偈報曰

  我今不求財  非食非服飾

  故來爲汝故  善察聽我語

  憶汝本所說  天上言誓時

  人中當見佛  故來相告耳

  諸佛出興難  說法亦複然

  人身不可獲  亦如優昙花

  汝今隨我來  俱觐如來容

  必當爲汝說  至要之善趣

  是時。長者子聞舍利弗語已。即往至父母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是時。長者子白父母言。唯願聽許。至世尊所。承事禮敬。問訊康強

  父母報曰。今正是時

  長者子即集香花及好白[疊*毛]。共尊者舍利弗。相隨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

  爾時。舍利弗白世尊言。此長者子居此羅閱城中。不識叁尊。唯願世尊善與說法。令得度脫

  是時。長者子遙見世尊威容端正。諸根寂靜。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亦如須彌山王。面如日月。視之無厭。前進禮足。在一面住。爾時。長者子即以香…

《增壹阿含經二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