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二十四 ▪第3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華散如來上。複以新白[疊*毛]奉上如來。頭面禮足。在一面住
是時。世尊漸與說法。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漏爲是大患。出家爲要。是時。世尊以知小兒心開意解。諸佛世尊常所說法。苦.習.盡.道。是時世尊盡與彼長者子說
是時。長者子即于坐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無複瑕穢。是時。長者子即從坐起。頭面禮足。白世尊言。唯願世尊聽使出家。得作沙門
世尊告曰。夫爲道者。不辭父母。不得作沙門
是時。長者子白世尊言。要當使父母聽許
世尊告曰。今正是時
爾時。長者子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還至所在。白父母言。唯願聽許。得作沙門
父母報言。我等今日唯有一子。然家中生業饒財多寶。行沙門法。甚爲不易
長者子報言。如來出世。億劫乃有。甚不可遇。時時乃出耳。亦如優昙缽華時時乃有耳。如來亦複如是。億劫乃出耳
是時。長者子父母各共歎息而作是言。今正是時。隨汝所宜
是時。長者子頭面禮足。便辭而去。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彼長者子白世尊言。父母見聽。唯願世尊聽使作道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今度此長者子使作沙門
舍利弗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舍利弗從佛受教。度作沙彌。日日教誨
是時。彼沙彌在閑靜處而自克修。所以族姓子出家學道。剃除須發。修無上梵行者。欲得離苦。是時。沙彌即成阿羅漢。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白世尊言。我今已見佛聞法。都無有疑
世尊告曰。汝今雲何見佛聞法而無狐疑
沙彌白佛言。色者無常。無常者即是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複無我。如是智者所覺知。痛.想.行.識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無我。無我者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此智者所覺知。此盛陰無常.苦.空.無我.非有。多諸苦惱。不可療治。恒臭處。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今日觀察此法。便爲見如來已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沙彌。即聽汝爲大沙門
爾時。彼沙彌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尊者那羅陀在波羅梨國長者竹林中
爾時。文茶王第一夫人而取命終。王甚愛敬。念未曾去懷。是時。有一人至王所。而白王言。大王當知。第一夫人今已命終
是時。王聞夫人無常。即懷愁憂。告來人曰。汝速輿夫人死屍。著麻油中。使我見之
是時。彼人受王教命。即往持夫人身。著麻油中
爾時。王聞夫人逝喪。極懷愁惱。不食不飲。複不持法。不理王事
是時。左右有一人名曰善念。恒與大王執劍。白大王曰。大王當知。此國界中有沙門。名那羅陀。得阿羅漢。有大神足。博識多知。無事不練。辯才勇慧。語常含笑。願王當往至彼。聽其說法。若王聞法。無複愁憂苦惱
王報之曰。善哉。善哉。善說此語。汝今。善念。先往語彼沙門。所以然者。夫轉輪聖王欲有所至。先當遣人。不先遣信而至者。此事不然
時。善念報曰。如大王教。即受王教。往至長者竹園中。至那羅陀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善念白尊者那羅陀言。尊當知之。大王夫人今已命終。緣此苦惱。不食不飲。亦複不治王法.國事。今欲來觐省尊顔。唯願善與說法。使王無複愁苦
那羅陀報言。欲來者。今正是時
是時。善念已聞教令。即頭面禮足。便退而去。往至王所。而白王言。已語沙門。王宜知之
是時。即敕善念。汝速嚴駕寶羽之車。吾今欲往與沙門相見
是時。善念即嚴駕寶羽之車。前白王言。嚴駕已辦。王知是時
是時。王乘寶羽之車。出城詣那羅陀所。步入長者竹園中。夫人王法。除五威容。舍著一面。至那羅陀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那羅陀告王曰。大王當知。夢幻之法起于愁憂。泡沫之法及以雪揣而起愁憂。亦複不可以華法之想起于愁憂。所以然者。今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來之所說也。雲何爲五。夫物應盡。欲使不盡者。此不可得。夫物應滅。欲使不滅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複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複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是謂。大王。此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來之所說
爾時。那羅陀便說此偈
不以愁憂惱 而獲其福祐
設有懷愁憂 外境得其便
若使有智者 終不思惟是
外敵便有愁 而不得其便
威儀禮節具 好施無吝心
當求此方便 使獲其大利
設使不可得 我及彼衆人
無愁便無患 行報知如何
又大王當知。應失之物便失之。已失便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我所愛者今日已失。是謂失物便失之。于中起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一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
又複聞賢聖弟子所應失物便失之。是時彼人不起愁.憂.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所失非獨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設我于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起愁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便脫生.老.病.死。無複災患苦惱之法。
複次。大王。應滅之物便滅之。已滅便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我所愛者今日已滅。是謂滅物便滅之。于中起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二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
又複聞賢聖弟子所應滅物便滅之。是時彼人不起愁.憂.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所滅非獨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設我于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便脫生.老.病.死。無複災患苦惱之法
複次。大王。應老之物便老。已老便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我所愛者今日已老。是謂老物便老。于中起憂.愁.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叁愁憂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
又複聞賢聖弟子所應老物便老。是時彼人不起愁.憂.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所老非獨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設我于中起愁者。此非其宜。或能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脫生.老.病.死。無複災患苦惱之法
次複。大王。應病之物便病。已病便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我所愛者今日以病。是謂病物便病。于中起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四愁憂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
又複聞賢聖弟子所應病物便病。是謂彼人不起愁.憂.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所病非獨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設我于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愁畏之刺。脫生.老.病.死。無複災患苦惱之法
複次。大王。應死之物便死。已死是謂死物。于中起愁.憂.苦.惱。痛不可言。是謂。大王。第五愁憂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來處
又複聞賢聖弟子所應死者便死。是時彼人不起憂愁苦惱。當作是學。我今死者非獨一已。余人亦有此法。我設于中起愁憂者。此非其宜。或能使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愁畏之刺。脫生.老.病.死。無複災患苦惱之法
是時。大王白尊者那羅陀曰。此名何法。當雲何奉行
那羅陀言。此經名曰除憂之患。當念奉行
時王報言。實如所說。除去愁憂。所以然者。我聞此法已。所有愁苦今日永除。若尊者有所教敕者。數至宮中。當相供給。使國土人民長受福無窮。唯願尊者廣演此法。永存于世。使四部之衆長夜安隱。我今自歸尊者那羅陀
那羅陀曰。大王。莫自歸我。當自歸于佛
時王問曰。今佛在何處
那羅陀曰。大王當知。迦毗羅衛大國。轉輪聖王種出于釋姓。彼王有子。名曰悉達。出家學道。今自致成佛。號釋迦文。當自歸彼
大王複問。今在何方。去此幾所
那羅陀曰。如來已取涅槃
大王曰。如來取滅度何其速疾。若當在世者。經數千萬由旬。當往觐省
是時。即從坐起。長跪叉手。而作是說。我自歸如來.法及比丘僧。盡形壽聽爲優婆塞。不複殺生。國事猥多。今欲還宮
那羅陀曰。今正是時。是時。王從坐起。禮足繞叁匝而去
爾時。文茶王聞那羅陀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恒在床褥。雲何爲五。于時。病人不擇飲食。不隨時而食。不親近醫藥。多憂喜嗔。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謂。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時差
若複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時差。雲何爲五。于是。病人選擇而食。隨時而食。親近醫藥。不懷愁憂。鹹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謂。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時差。如是。比丘。前五法者當念舍離。後五法者當共奉行。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瞻病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恒在床褥。雲何爲五。于是。瞻病之人不別良藥。懈怠無勇猛心。常喜嗔恚。亦好睡眠。但貪食故瞻視病人。不以法供養故。亦不與病人語談往返。是謂。比丘。若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時差
若複。比丘。瞻病之人成就五法。便得時差。不著床褥。雲何爲五。于是。瞻病之人分別良醫。亦不懈怠。先起後臥。恒喜言談。少于睡眠。以法供養。不貪飲食。堪任與病人說法。是謂。比丘。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便得時差。是故。比丘。若瞻病人時。當舍前五法。就後五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毗舍離猕猴林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師子大將便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佛告師子。雲何。師子。家中恒布施乎
師子白佛言。常于四城門外及都市。隨時布施。不令有缺。須食給食。衣裳.香華.車馬.坐具。隨彼所須。皆令給與
佛告師子。善哉。善哉。乃能惠施。不懷吝想。施主檀越隨時惠施。有五功德。雲何爲五。于是。檀越施主名聞四遠。衆人歎譽。某甲村落有檀越施主。恒喜接納沙門.婆羅門。隨所給與。不令有乏。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第一之德
複次。師子。檀越施主若至沙門.刹利.婆羅門.長者衆中。不懷慚愧。亦無所畏。猶如師子獸王。在群鹿中亦無畏難。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第二之德
複次。師子。檀越施主衆人敬仰。見者歡悅。如子見父。瞻視無厭。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第叁之德
複次。師子。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當生二處。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在天爲天所敬。在人爲人尊貴。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第四之德
複次。師子。檀越施主智慧遠出衆人上。現身盡漏。不經後世。是謂。師子。檀越施主獲此第五之德。夫人惠施有五德。恒隨己身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心常喜惠施 功德具足成
在衆無疑難 亦複無所畏
智者當惠施 初無變悔心
在叁十叁天 玉女而圍繞
所以爾者。師子當知。檀越施主生二善處。現身盡漏。至無爲處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施爲後世糧 要至究竟處
善神常將護 亦複致歡喜
所以然者。師子當知。布施之時。恒懷歡悅。身意牢固。諸善功德皆悉具足。得叁昧意。亦不錯亂。如實而知之。雲何如實而知。苦集.苦盡.苦出要如實而知。是故。師子。當求方便。隨時惠施。若欲得聲聞道.辟支佛道。皆悉如意。如是。師子。當作是學
爾時。師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得五事功德。雲何爲五。一者施命。二者施色。叁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辯。是謂爲五。複次。檀越施主施命之時。欲得長壽。施色之時。欲得端正。施安之時。欲得無病。施力之時。欲令無能勝。施辯之時。欲得無上正真之辯。比丘當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有此五功德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施命色及安 力辯爲第五
五功德已備 後受無窮福
智者當念施 除去貪欲心
今身有名譽 生天亦複然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五功德者。當行此五事。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應時之施有五事。雲何爲五。一者施遠來人。二者施遠去人。叁者施病人。四者儉時施。五者若初得新菓蓏.若谷食。先與持戒精進人。然後自食。是謂。比丘。應時之施。有此五事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智者應時施 信心不斷絕
于此快受樂 生天衆德備
隨時念惠施 受福如響應
永已無短乏 所生常富貴
施爲衆行具 得至無上位
億施不起想 歡喜遂增益
心中生此念 亂意永無余
覺知身安樂 心便得解脫
是故有智人 不問男與女
當行此五施 無失方便宜
是故。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此五事者。當念隨時施。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善.不善.禮佛 天使.歲.五瑞
文茶.親.瞻病 五施.隨時施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7】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