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叁十四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便有此二種姓出現世間
比丘當知。彼時由盜故便有殺生。由殺故便有刀杖。是時。刹利主告人民曰。其有端政高才者。當使統此人民。又告之曰。其有人民竊盜者。使懲其罪。爾時。便有此毗舍種姓。出現于世
爾時。多有衆生便生此念。今日衆生之類各共殺生。皆由業之所致也。今可來往周旋以自生活。爾時。便有首陀羅種姓。出現世間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初有刹利種 次有婆羅門
第叁名毗舍 次複首陀姓
有此四種姓 漸漸而相生
皆是天身來 而同爲一色
比丘當知。爾時。有此殺.盜心。無複有此自然粳米
爾時。便有五種谷子。一者根子。二者莖子。叁者枝子。四者華子。五者果子。及余所生之種子。是謂五種之子。皆是他方刹土風吹使來。取用作種以此自濟。如是。比丘。世間有此瑞應。便有生.老.病.死。致使今日有五盛陰身。不得盡于苦際。此名爲劫成敗時之變易也。吾與汝說。諸佛世尊常所應行。今盡與汝說之。當樂閑居靜處。當念坐禅。勿起懈怠。今不精誠。後悔無益。此是我之教誨也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是時。摩竭國王阿阇世。在群臣中而作是說。此拔只國極爲熾盛。人民衆多。吾當攻伐。攝彼邦土
是時。阿阇世王告婆利迦婆羅門曰。汝今往至世尊所。持吾姓名。往問訊世尊。禮敬承事雲。王阿阇世白世尊言。意欲攻伐拔只國。爲可爾不。設如來有所說者。汝善思惟。來向吾說。所以然者。如來語終不有二
是時。婆羅門受王教敕。往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是時。婆羅門白佛言。王阿阇世禮敬世尊。承事問訊。又複重白。意欲往攻伐拔只大國。先來問佛爲可爾不
爾時。彼婆羅門以衣覆頭腳。著象牙屐。腰帶利劍。不應說法
是時。世尊告阿難曰。若拔只人民修七法者。終不爲外寇所壞。雲何爲七。若當拔只國人民。盡集一處而不散者。便不爲他國所壞。是謂初法不爲外寇所敗
複次。阿難。拔只國人上下和順。拔只人民不爲外人所擒。是謂。阿難。第二之法不爲外寇所壞
複次。阿難。若拔只國人亦不淫他。著他女人色。是謂第叁之法不爲外寇所壞
複次。阿難。若拔只國不從此間而傳至彼。亦複不從彼間傳來至此。是謂第四之法不爲外寇所壞
複次。阿難。若拔只國人供養沙門.婆羅門。承事禮敬梵行人者。是謂第五之法。是時便不爲外寇所獲
複次。阿難。若拔只國人民不貪著他財寶者。是謂第六法不爲外寇所壞
複次。阿難。若拔只國人民皆同一心。不向神寺。專精其意。便不爲外寇所壞也。是謂第七之法不爲外寇所壞。是謂。阿難。彼拔只人修此七法者。終不爲外人所壞
是時。梵志白佛言。設當彼人成就一法。猶不可壞。何況七法而可壞乎
止。止
世尊。國事猥多。欲還所止。爾時。梵志即從座起而去
彼梵志不遠。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七不退轉法。汝等谛聽。善思念之
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
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世尊告曰。雲何爲七不退轉之法。比丘當知。若比丘共集一處。皆共和順。上下相奉。轉進于上。修諸善法而不退轉。亦不爲魔所得便。是謂初法不退轉
複次。衆僧和合順從其教。轉進于上而不退轉。不爲魔王所壞。是謂第二之法不退轉也
複次。比丘。不著事務。不修世榮。轉進于上。不爲魔天所得其便。是謂第叁不退轉之法也
複次。比丘。不諷誦雜書。終日策役其情意。轉進于上。不爲魔王得其便。是謂第四不退轉之法也
複次。比丘。勤修其法。除去睡眠。恒自警寤。轉進于上。不爲弊魔而得其便。是謂第五不退轉之法
複次。比丘。不學算術。亦不使人習之。樂閑靜之處。修習其法。轉進于上。不爲弊魔得其便也。是謂第六不退轉之法
複次。比丘。起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習于禅行。忍諸法教。轉進于上。不爲魔所得其便。是謂七不退轉法也。若有比丘成就此七法。共和順者。便不爲魔得其便也
爾時。世尊說此偈言
除去于事業 又非思惟亂
設不行此者 亦不得叁昧
能樂于法者 分別其法義
比丘樂此行 便致叁昧定
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成此七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叁)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七使。汝等善思念之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是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雲何爲七。一者貪欲使。二者嗔恚使。叁者憍慢使。四者癡使。五者疑使。六者見使。七者欲世間使。是謂。比丘。有此七使。使衆生之類。永處幽闇。纏結其身。流轉世間。無有休息。亦不能知生死根原。猶如彼二牛。一黑一白。共同一轭。共相牽引。不得相遠。此衆生類。亦複如是。爲此貪欲使.無明使所纏結。不得相離。其余五使。亦複追從。五使適從。七使亦然。若凡夫之人。爲此七使所縛。流轉生死。不得解脫。不能知苦之元本
比丘當知。由此七使。便有叁惡趣。地獄.畜生.餓鬼。由此七使。不能得度弊魔境界。然此七使之法複有七藥。雲何爲七。貪欲使者。念覺意治之。嗔恚使者。法覺意治之。邪見使者。精進覺意治之。欲世間使者。喜覺意治之。憍慢使者。猗覺意治之。疑使者。定覺意治之。無明使者。護覺意治之。是謂。比丘。此七使用七覺意治之
比丘當知。我本未成佛道爲菩薩行。坐道樹下。便生斯念。欲界衆生爲何等所系。複作是念。此衆生類爲七使流轉生死。永不得解。我今亦爲此七使所系。不得解脫。爾時。複作是念。此七使爲用何治之。複重思惟。此七使者當用七覺意治之。我當思惟七覺意。思惟七覺意時。有漏心盡。便得解脫。後成無上正真之道。七日之中結跏趺坐。重思惟此七覺意。是故。諸比丘。若欲舍七使者。當念修行七覺意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七種之人可事.可敬。是世間無上福田。雲何爲七種人。所謂七人者。一者行慈。二者行悲。叁者行喜。四者行護。五者行空。六者行無想。七者行無願。是謂七種之人可事.可敬。是世間無上福田。所以然者。其有衆生行此七法者。于現法中獲其果報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何以故不說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佛。乃說此七事乎
世尊告曰。行慈七人其行。與須陀洹乃至佛其事不同。雖供養須陀洹乃至佛。不現得報。然供養此七人者。于現世得報。是故。阿難。當勤加勇猛成辦七法。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五)
聞如是
一時。佛在毗舍離猕猴池側。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是時。世尊到時。著衣持缽。及將阿難入毗舍離乞食。爾時。毗舍離城內有大長者名毗羅先。饒財多寶。不可稱計。然複悭貪無惠施之心。唯食宿福。更不造新。爾時。彼長者將諸婇女在後宮作倡伎樂。自相娛樂
爾時。世尊往詣彼巷。知而問阿難曰。今聞作倡伎樂爲是何家
阿難白佛。是毗羅先長者家
佛告阿難。此長者卻後七日命終。當生涕哭地獄中。所以然者。此是常法。若斷善根之人。命終之時。皆生涕哭地獄中。今此長者宿福已盡。更不造新
阿難白佛言。頗有因緣使此長者七日不命終乎
佛告阿難。無此因緣得不命終乎。昔所種行。今日已盡。此不可免
阿難白佛。頗有方宜令此長者不生涕哭地獄乎
佛告阿難。有此方宜可使長者不入地獄耳
阿難白佛言。何等因緣使長者不入地獄
佛告阿難。設此長者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者。便得免此罪也
阿難白佛言。今我能使此長者出家學道
爾時。阿難辭世尊已。往至彼長者家。在門外立。是時。長者遙見阿難來。即出奉迎。便請使坐。時。阿難語長者曰。今我是一切智人邊聞。然如來今記。汝身卻後七日當身壞命終。生涕哭地獄中
長者聞已。即懷恐懼。衣毛皆豎。白阿難曰。頗有此因緣使七日之中不命終乎
阿難告曰。無此因緣令七日中得免命終
長者複白言。頗有因緣我今命終不生涕哭地獄中乎
阿難告曰。世尊亦有此教。若當長者剃除須發。著叁法衣。出家學道者。便不入地獄中。汝今可宜出家學道。得到彼岸
長者白言。阿難並在前去。我正爾當往
是時。阿難便舍而去。長者便作是念。言七日者猶常爲遠。吾今宜可五欲自娛樂。然後當出家學道。是時。阿難明日複至長者家。語長者曰。一日已過。余有六日在。可時出家
長者白言。阿難並在前。正爾當尋從
然彼長者猶故不去。是時。阿難二日.叁日。乃至六日至長者家。語長者曰。可時出家。後悔無及。設不出家者。今日命終。當生涕哭地獄中
長者白阿難曰。尊者並在前。正爾當隨後
阿難告曰。長者。今日以何神足至彼間。方言先遣吾耶。但今欲共一時俱往
是時。阿難將此長者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白佛言。今此長者欲得出家學道。唯願如來當與剃除須發。使得學道
佛告阿難。汝今躬可度此長者
是時。阿難受佛教敕。即時與長者剃除須發。教令著叁法衣。使學正法。是時。阿難教彼比丘曰。汝當念修行。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當修行如是之法。是謂。比丘。行此十念者。便獲大果報。得甘露法味
是時。毗羅先修行如是法已。即其日命終。生四天王中
是時。阿難即阇維彼身。還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阿難白世尊言。向者。比丘毗羅先者今已命終爲生何處
世尊告曰。今此比丘命終生四天王
阿難白佛言。于彼命終當生何處
世尊告曰。于彼命終當生叁十叁天。展轉生豔天.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
《增壹阿含經叁十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