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增壹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125卷02頁碼:P0549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四十二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念坐禅。是謂第八之法。不得久存

  複次。比丘複著算數。返道就俗。不習正法。是謂比丘第九之法。不得久存

  複次。比丘不樂修梵行。貪著不淨。是謂比丘第十之法。不得久存。是謂。比丘。成就此十法者。必墮叁惡趣。不生善處

  若國王成就十法。便得久住于世。雲何爲十。于是。國王不著財物。不興嗔恚。亦複不以小事起怒害心。是謂第一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國王受群臣谏。不逆其辭。是謂成就第二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國王常好惠施。與民同歡。是謂第叁

  以法取物。不以非法。是謂第四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彼王不著他色。恒自守護其妻。是謂成就第五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國王亦不飲酒。心不荒亂。是謂成就第六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國王亦不戲笑。降伏外敵。是謂成就第七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國王案法治化。終無阿曲。是謂成就第八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國王與群臣和睦。無有竟爭。是謂成就第九之法。便得久存

  複次。國王無有病患。氣力強盛。是謂第十之法。便得久存。若國王成就此十法者。便得久存。無奈之何。比丘衆亦複如是。若成就十法者。如屈伸臂頃。便生天上

  雲何爲十。于是。比丘奉持禁戒。戒德具足。不犯正法。是謂比丘成就此初法。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

  複次。比丘于如來所。有恭敬之心。是謂比丘成就此第二法。得生善處

  複次。比丘順從法教。一無所犯。是謂比丘成就第叁之法。得生善處

  複次。比丘恭奉聖衆。無有懈惰之心。是謂成就第四之法。得生天上

  複次。比丘少欲知足。不著利養。是謂比丘第五之法。得生天上

  複次。比丘不自用意。恒隨戒法。是謂成就第六之法。生于善處

  複次。比丘不著事務。常喜坐禅。是謂成就第七之法。得生天上

  複次。比丘樂閑靜之處。不在人間。是謂成就第八之法。生于善處

  複次。比丘不與惡知識從事。常與善知識從事。是謂成就第九之法。得生善處

  複次。比丘常修梵行。離于惡法。多聞學義。不失次敘。如是比丘成就十法者。如屈伸臂頃。生善處天上。是謂。比丘。非法之行入地獄者。當念舍離。十正法之行。當共奉修。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是時。衆多比丘時到。著衣持缽。入羅閱城乞食。是時。衆多比丘便作是念。我等入城乞食。日猶故早。我等可至外道異學。與共論議。是時。衆多比丘便至外道異學所。時。諸外道遙見諸沙門來。各各自謂言。各各寂寞。勿有高聲語言。沙門瞿昙弟子今來此間。然沙門之法。稱譽寂寞之人。令知我等正法。不亂有亂

  爾時。衆多比丘便至外道異學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

  爾時。外道問諸比丘。汝等。沙門瞿昙與諸弟子說此妙法。是諸比丘盡解一切諸法而自遊戲不幹。我等亦複與諸弟子說此妙法而自遊戲。我之所說。與汝有何等異。有何差別。說法戒.教一類無異。是時。衆多比丘聞外道異學所說。亦不稱善。複非言惡。即從坐起。各退而去

  是時。衆多比丘自相謂言。我等當持此義。往白世尊。若如來有所說者。我當念奉行

  爾時。衆多比丘入羅閱城乞食已。還至房中。收攝衣缽。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住在一面。爾時。衆多比丘以此緣本。盡向如來說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彼外道異學問此義已。汝等應持此語報之。一論.一義.一演。乃至十論.十議.十演。說此語時有何等義。設汝持此語往問者。彼人則不能報之。彼外道異學遂增愚惑。所以然者。非彼所有境界

  是故。比丘。我不見天及人民.魔.若魔天.釋.梵天王能報此語者。除如來及如來弟子從吾聞者。此則不論。一論.一義.一演。我雖說此義。由何故而說乎。一切衆生由食而存。無食則死。彼比丘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觀察。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苦際。同一義而不二。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一義.一論.一演。乃至十論.十義.十演。我雖說此義。由何說乎。名與色。彼何等謂名。所謂痛.想.念.更.思惟。是謂名也。彼雲何名爲色耶。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謂名爲色。以此緣本。故名爲色也。二論.二義.二演者。由此因緣故。我今說之。若比丘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觀察。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其苦際

  叁論.叁義.叁演。由何等故而說此義乎。所謂叁痛。雲何爲叁。所謂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彼雲何名爲樂痛。所謂心中樂想。亦不分散。是謂名爲樂痛。彼雲何名爲苦痛。所謂心中愦亂而不定一。思惟若幹想。是謂名苦痛。彼雲何名爲不苦不樂痛。所謂心中無苦無樂想。複非一定。複非亂想。亦不思惟法與非法。恒自寂默。心無有記。是故名爲不苦不樂痛。是謂叁痛。若比丘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觀察。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其苦際。我所說叁論.叁義.叁演者。正謂此耳

  四義.四論.四演。由何等故複說此義乎。所謂四谛。雲何爲四。所謂苦.習.盡.道聖谛。彼雲何爲苦谛。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苦.所欲不得苦。彼雲何名爲習谛。所謂愛本與欲相應者。是謂名爲習谛。彼雲何名爲苦盡谛。所謂彼愛永盡無余。更不複生。是謂名苦盡谛。彼雲何名爲苦要谛。所謂賢聖八品道。正見.正治.正語.正命.正業.正方便.正念.正叁昧。是名爲八品之道也。若比丘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分別其義。平等觀察。平等盡其苦際。是謂四論.四義.四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五論.五義.五演。我今所說由何等故說。所謂五根。雲何爲五。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雲何名爲信根。所謂賢聖弟子。信如來道法。彼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出現于世。是謂名爲信根。彼雲何名爲精進根。所謂身心意並勤勞不倦。滅不善法。使善增益。順心執持。是謂名爲精進根。彼雲何名爲念根。所謂念根者。所誦不忘。恒在心懷。總持不失。有爲.無漏之法。終不忘失。是謂名爲念根。彼雲何名爲定根。所謂定根者。心中無錯亂。無若幹想。恒專精一意。是謂名爲叁昧根。彼雲何名智慧根。所謂知苦.知習.知盡.知道。是謂名智慧之根。此名五根也。比丘于中平等解脫。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其苦際。五論.五義.五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六論.六義.六演。我所說者由何等故乎。所謂六重之法也。雲何爲六。于是。比丘恒身行慈心。若在閑淨室中。常若一心。可尊可貴。恒與和合。是謂比丘第一重法。複次。口行慈心。終無虛妄。可敬可貴。是謂第二重法。複次。意行慈。不起憎嫉。可敬可貴。是謂第叁重法。複次。若得法利之養。缽中遺余。與諸梵行之人等心施與。是謂第四重法可敬可貴。複次。奉持禁戒。無所脫失。賢人之所貴。是謂第五重法可敬可貴。複次。正見賢聖得出要。得盡苦際。意不錯亂。與諸梵行之人等修其行。是謂第六之法可敬可貴。爾時。比丘平等厭患。平等解脫。平等分別其義。平等盡于苦際。六論.六義.六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七論.七義.七演。由何等故而說此乎。所謂七神識止處。雲何爲七。或有衆生。若幹想。若幹種身。所謂天及人也。或有衆生。若幹種身一想。所謂梵迦夷天最初出時。或有衆生。一想一身。所謂光音天是也。或有衆生。一身若幹想。所謂遍淨天是也。或有衆生。空處無量。所謂空處天是也。或有衆生。識處無量。所謂識處天是也。或有衆生。無所有處無量。所謂不用處天是也。或有衆生。有想無想處無量。所謂有想無想天是也。是謂。比丘。七神止處。于是。比丘平等解脫。乃至平等盡于苦際。七論.七義.七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八論.八義.八演。我所說者由何等故而說此乎。所謂世間八法是隨世回轉。雲何爲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謂世間八法隨世回轉。若比丘于中平等解脫。乃至盡于苦際。八論.八義.八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九論.九義.九演。我所說者由何故而說此乎。所謂九衆生居處。雲何爲九。若有衆生。若幹種身。所謂天及人。或有衆生。若幹種身一想。謂梵迦夷天最初出時是也。或有衆生。一想一身。所謂光音天是也。或有衆生。一身若幹想。所謂遍淨天也。或有衆生。空處無量。所謂空處天是也。或有衆生。識處無量。所謂識天也。或有衆生。無有處無量。所謂不用處天是也。或有衆生。有想無想處無量。所謂有想無想天是也。無想衆生及諸所生之類。爲九神止處。于是。比丘平等解脫。乃至盡于苦際。九論.九義.九演。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十論.十義.十演。由何等說乎。所謂十念。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是謂十念。若比丘平等解脫。乃至盡于苦際。十論.十義.十演。如是。比丘。從一至十

  比丘當知。若外道異學聞此語者。猶不能熟視顔色。況欲報之。其有比丘解此義者。于現法中最尊第一之人。若複比丘.比丘尼思惟此義。乃至十歲。必成二果。若阿羅漢.若阿那含。比丘且舍十歲。若一年之中思惟此義者。必成二果。終無中退。比丘且舍一年。其四部之衆十月。若至一月思惟此義者。必成二果。亦不中退。且舍一月。若四部之衆七日之中思惟此義。必成二果。終不有疑

  爾時。阿難在世尊後。執扇扇佛。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此法極爲甚深。若所在方面有此法者。當知便遇如來。唯然。世尊。此法名何等。當雲何奉行

  佛告阿難。此經名爲十法之義。當念奉行

  爾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修行十想者。便盡有漏。獲通作證。漸至涅槃。雲何爲十。所謂白骨想.青瘀想.[月*逄]脹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無常想.貪食想.死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是謂。比丘。修此十想者。得盡有漏。得至涅槃界。又是。比丘。十想之中。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最爲第一。所以然者。其有修行不可樂想。持信奉法。此二人必越次取證。是故。比丘。若在樹下靜處露坐。當思惟此十想。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彼比丘白世尊言。如來今日與諸比丘說。十想之法。其能修者。斷諸有漏。成無漏行。如我。世尊。不堪任行此想。所以然者。欲心多故。身意熾盛。不得甯息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汝今當舍淨想。思惟不淨想。舍有常想。思惟無常想。舍有我想。思惟無我想。舍可樂想。思惟不可樂想。所以然者。若比丘思惟淨想。欲心便熾盛。若思惟不淨想。便無欲心。比丘當知。欲爲不淨。如彼屎聚。欲如鸜鹆。饒諸音響。欲無返複。如彼毒蛇。欲如幻化。如日消雪。當念舍欲。如棄塳間。欲還自害。如蛇懷毒。欲無厭患。如飲堿水。欲難可滿。如海吞流。欲多可畏。如羅刹村。欲猶怨家。恒當遠離。欲猶少味。如蜜塗刀。欲不可愛。如路白骨。欲現外形。如廁生華。欲爲不真。如彼畫瓶。內盛醜物。外見殊特。欲無牢固。亦如聚沫。是故。比丘。當念遠離貪欲之想。思惟不淨之想。汝今。比丘。當憶昔迦葉佛所奉行十想。今當重思惟十想。有漏心便解脫

  爾時。彼比丘悲泣墮淚不能自止。即時頭面禮佛。白世尊言。唯。世尊。愚惑積久。如來躬自說十想。方欲遠離。今自忏悔。後更不犯。唯願如來受其重過。原恕不及

  佛吉比丘。聽汝改過。勿複更犯。又如來與汝說十想而不肯奉持

  是時。彼比丘聞世尊教誡已。在閑靜之處。克己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須發。著叁法衣。修無上梵行者。欲升其所願。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複受胎。如實知之。爾時。彼比丘便成阿羅漢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結禁.聖賢居  二力及十念

  親國.無挂礙  十輪.想.觀想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