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四十八 ▪第3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罪人。身出火光。長四十肘。設有衆生愍念此人。以叁大海水澆灌其身。然彼海水尋時消盡。火焰不減。其猶有人以叁渧水著熱[金*敖]上。水尋消滅。不得久停。此亦如是。若以叁大海水澆帝舍身上。水尋時滅。火終不增減
提婆達兜罪人。身出火光。長叁十肘。若有衆生。興起愛念之心。欲使提婆達兜身永處無爲。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水尋時盡。火終不滅。猶如以二渧水著熱[金*敖]上。終無增減。提婆達兜愚人亦如是。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水尋時盡。火終不滅。提婆達兜身體苦痛如斯
瞿波離罪人。身出火光。長二十肘。設有衆生愍念斯人。取一大海水澆灌其身。然彼海水尋時消盡。火終不滅。猶如一渧水著熱[金*敖]上。尋時消盡。不得久停。瞿波離比丘亦複如是。罪報所牽。故受斯罪。是謂。比丘。此四種人受罪極重。當自盡意遠離斯患。承諸賢聖等修梵行者。如是。仁者。當作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明曉地獄。亦知趣地獄之徑。亦複知彼地獄衆生之本。設複衆生造諸惡不善之行。身壞命終。入地獄中。我亦知之。又複。比丘。我亦知明曉畜生。亦知趣畜生之道。亦複知畜生之本。作諸惡元。生彼者亦悉曉了。我今亦知餓鬼之道。其有作惡根元者。生餓鬼中。我亦知之。我今亦知人道向人之趣。其有衆生得人身者。我亦知之。我亦知趣天之道。其有衆生作諸德本。生彼天上。我亦知之。我亦知涅槃之趣。其有衆生有漏盡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于現法中而取證果。我亦知之
比丘當知。我知地獄之趣。以何因緣而說斯言乎
佛告諸比丘。我今觀察衆生心意。所謂此人身壞命終。應入地獄中。然後時觀此人以入地獄中。受苦酸酷考掠無數。愁憂苦惱不可稱記。猶如一大火坑無有塵煙。設有人來迳趣斯處。又且有目之士觀此人所趣。必當墜火終不虛也。然複後時觀此人以墮火坑。吾所謂人者以墮火坑。今觀察衆生心意所念。必入地獄不疑。如我後時觀察此人。以定入地獄。受苦酸酷不可稱記。雲何斯人以入地獄。是謂我觀趣地獄衆生作諸惡行不善之業。身壞命終。入地獄中。我悉知之。吾所說者。正謂此耳
我知畜生之道。亦知趣畜生者。以何緣本而說此乎。于是。比丘。我觀察衆生心中所念。此人身壞命終。生畜生中。有我後時觀察此人。以生畜生中。愁憂苦惱不可稱計。雲何斯人以墮畜生中乎。猶如村落有大圊廁。屎滿其中。設有斯人徑趣斯處。有目之士。見斯人來徑趣斯處。此人不久徑墮于廁。然後時觀此人已墮于廁。受厄窮困不可稱記。雲何斯人已墮于廁。我今觀衆生類亦複如是。斯人命終應生畜生中。又複時觀已生畜生中。受苦無量。我今觀畜生衆生皆悉明了。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我亦知餓鬼衆生。餓鬼之道。其身壞命終。生餓鬼者。我亦知之。其有衆生身壞命終。趣餓鬼之道。我悉知之。我複于後時觀見此衆生。以入餓鬼受苦痛.樂痛。雲何斯人以入餓鬼中乎。猶如大村落側有一大樹。生危崄之處。枝葉凋落。設有人來。往趣斯處。有目之士遙觀此人。必趣樹不疑。複後時觀此人。或坐.或臥。受其苦樂之報。雲何斯人以至樹下坐臥乎。今我觀衆生之類亦複如是。身壞命終。必趣餓鬼不疑。受其苦樂之報不可稱記。我知餓鬼趣。餓鬼之道。皆悉分明。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我知人道。亦知趣人道。亦其有造行。身壞命終。生人中者。我亦知之。于是。比丘。我觀衆生類心中所念。此人必當身壞命終。應生人中。我複于後時觀此人已生人中。雲何斯人已生人中。猶如村落側有一大樹。在平正處。多諸陰涼。若有人直從一道來。有目之士見已便知之。斯人所趣向。定至此樹不疑。我複于後時觀此人。已至此樹。受樂無量。雲何斯人得至斯處。此亦如是。我觀衆生心意所念亦如是。身壞命終。必生人中不疑。我複于後時觀此人已生人中受樂無量。我知人趣。亦知趣人之道。今生人中者。我亦知之。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我亦知天。亦知趣天之道。其有衆生作諸功業生天者。我亦知之。以何因緣而說此乎。我今觀衆生之類心中所念。此人必當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然後時觀此人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于彼受自然之福。快樂無比。是謂斯人已生天上。于彼受自然之福。快樂無比。猶如村落側有好高廣講堂。雕文刻镂。懸缯幡蓋。香汁灑地。敷好坐具。氍毹[翕*毛][登*毛]。文繡綩綖。若有人直從一道來。有目之士直從一道來。此人所趣向。定至高廣講堂必不疑。複于後時觀見此人。已到講堂上。或坐.或臥。于中受福快樂無比。此亦如是。吾今觀衆生類身壞命終。應生善處天上。于彼受樂快不可計。雲何斯人以生善處天上乎。我知天道。趣天之路乎。我所說者。正謂此耳
我今知涅槃。亦知涅槃之道。亦知衆生應般涅槃者。或有衆生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現身取證而自遊化。我悉知之。由何因緣而說此乎。于是。比丘。我觀衆生類心中所念。此人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是謂斯人以盡有漏成無漏。猶如去村落不遠有大池。水極清徹。若有人直從一道來。有目之士遙見斯人來。知此人必至池水不疑。又後時觀此人已至池水。沐浴澡洗。除諸穢汙。去諸垢坋。在側而坐。亦不與人共相诤競。我今觀衆生類亦複如是。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名色知如真。是謂斯人已至此處。我知涅槃之道。亦知衆生般涅槃者。皆悉知之。如來.至真.等正覺有此之智.無畏.力具。皆悉成就。如來智無有量。如來能觀過去無限無量不可計事。皆悉知之。將來現在無限無量皆悉分別。是故。比丘。當求方便。具足十力.無畏。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依雪山上有大高廣之樹。五事長大。雲何爲五。根不移動。皮極厚大。枝節遠蔭。靡所不覆。葉極茂盛。是謂。比丘。依雪山上有此大樹極爲俊好。今善男子.善女人亦複如是。依豪族之處。五事長益。雲何爲五。所謂信長益.戒長益.聞長益.施長益.慧長益。是謂。比丘。信善男子.善女人依豪族家。成就此五事。是故。比丘。當求方便。成就信.戒.聞.施.智慧
爾時。世尊便說斯偈
猶如雪山樹 五事功德成
根皮枝節廣 陰葉極茂盛
有信善男子 五事功德成
信戒聞惠施 智慧遂增益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茂羅破群比丘與諸比丘尼共相遊處。然諸比丘尼亦複好樂共相遊處。其有人民稱譏茂羅破群比丘者。是時諸比丘尼極懷嗔恚。愁憂不悅。若複有人毀呰諸比丘尼者。是時破群比丘亦複愁憂不悅。是時。多衆比丘告破群比丘曰。汝今雲何親近諸比丘尼。諸比丘尼亦複與汝交接
破群報曰。我今解如來所說教誡。其有犯淫者。罪不足言
衆多比丘複告曰。止。止。比丘。勿作斯言。莫誹謗如來言教。其誹謗如來言教者。罪咎不少。又複世尊無數方便說淫之穢。其有習淫。使無罪者。終無此理。汝今可舍此惡見。備于長夜受苦無量。然此破群比丘故與交通。而不改其行
爾時。衆多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而白世尊言。舍衛城中有一比丘。名曰破群。與諸比丘尼共相交接。然諸比丘尼亦與破群比丘交接往來。我等往彼勸喻使改其行。然彼二人遂更增益。不舍此顛倒之見。亦不順正法之業
爾時。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彼破群比丘所。雲。如來喚
爾時。比丘受如來教。即往到破群比丘所。汝當知之。如來喚卿
破群比丘聞彼比丘語。即往到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問彼比丘曰。汝審親近諸比丘尼耶
彼比丘對曰。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汝爲比丘。雲何與比丘尼共相交接。汝今是族姓子。剃除須發。著叁法衣。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破群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是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佛告比丘。非汝之法。雲何與比丘尼共相交接
破群比丘白佛言。我聞如來所說。其習淫者。其罪蓋不足言
佛告比丘。汝愚人。雲何說如來習淫無罪。我無數方便說淫之穢汙。汝今雲何作是語。如來說淫無罪。汝好守護口過。無令長夜恒受其罪
佛告之曰。汝今且止。須吾更問諸比丘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汝等頗聞吾與諸比丘說淫無罪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世尊。不聞如來說淫無罪。所以然者。如來無數方便說淫之穢汙。設言無罪。此義不然
佛告諸比丘。善哉。善哉。諸比丘。如汝所言。我無數方便說淫之穢汙
爾時。世尊重告諸比丘曰。汝等當知。若有愚人習于法行。所謂契經.祇夜.偈.授決.因緣.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雖誦斯法。不解其義。以不觀察其義。亦不順從其法。所應順法終不從其行。所以誦斯法者。從欲與人共競诤。意計勝負。亦不自爲己有所濟及。彼誦法已。則犯製限。猶如有人出彼村落欲求惡蛇。彼若見極大之蛇。到已。以左手摩抆其尾。然彼蛇回頭螫蜇其手。由此緣報。便致命終。此亦如是。若有愚人玩習其法。十二部經靡不斟酌。亦不觀察其義。所以然者。由不究竟正法義故
于是。若有善男子將護玩習其法。契經.祇夜.偈.授決.因緣.本末.譬喻.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彼人誦此法已。深解其義。以解彼深義之法。順從其教。無所違失。所以誦法者。不以勝負之心。與彼競诤。所以誦習法者。欲自纂修有察及。所以誦法者。果有所願。由此因緣。漸至涅槃。猶如有人出彼村落。求覓惡蛇。彼見蛇已。手執鐵鉗。先鑷其頭。後便捉項。不令動搖。設彼惡蛇回尾欲害彼人。終無所至。所以然者。比丘。由其捉項故。此善男子亦複如是。誦習.誦讀。靡不周遍。觀察其義。順從其法。終無違失。漸漸由此因緣。得至涅槃。所以然者。由其執正法故。是故。諸比丘。其有解吾義者。當念奉行。其不解者。重來問我。如來方今現在。後悔無益
爾時。佛告諸比丘。設有比丘在大衆中而作是說。如來所說禁戒。我悉解了。其習淫者。罪蓋不足言。彼比丘當語斯比丘。止。止。莫作斯言。莫誹謗如來言說斯語。如來終不說此言。若此比丘改其所犯者善。若不改其行者。複當再叁谏之。設當改者善。設不改者墮。若複比丘隱匿其事。不使露現者。諸人皆墮。是謂。比丘。我之禁戒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爾時。生漏梵志白世尊曰。爲有幾劫過去
佛告梵志。過去諸劫不可稱計
梵志白佛。爲可計數不乎。沙門瞿昙恒說叁世。雲何爲叁。所謂過去.將來.現在。沙門瞿昙亦知過去.當來.現在之世。唯願沙門演說劫數之義
佛告梵志。若當我說因此劫。複次此劫。我既滅度。汝取命終。不知劫數之義。所以然者。如今人壽短促。極壽不過百年。計百年中數劫者。我取滅度。汝既命終。終不知劫數之義。梵志當知。如來亦有此知。具足分別劫數。衆生壽命長短。受其苦樂。皆悉分明。今當與汝引譬。智者以譬喻得解。猶如恒沙之數。亦無有限。無有量。不可計算。過去劫者其數如是。不可稱計。不可籌量
梵志白佛。當來劫頗有幾數
佛告梵志。亦恒沙之數。無有齊畔。不可稱計。非算所及
梵志複問佛。頗有現在劫.成敗劫乎
佛告梵志。有此成劫.敗劫。非一劫.百劫。猶如器血在危地。終不安住。設當住者要當顛倒。諸世界方域亦複如是。或有劫成。或有劫敗。此數亦複叵計爲幾劫成。爲幾劫敗。所以然者。生死長遠無有邊際。衆生以無明結覆蓋。漂浪流滯。從今世至後世。從後世至今世。長夜受苦惱。當可厭患去離此惱。是故。梵志。當作是學
爾時。生漏梵志白世尊言。沙門瞿昙。甚奇。甚特。知過去當來劫數之義。我今重複自歸沙門瞿昙。唯願沙門瞿昙聽爲優婆塞。盡其形壽不敢複殺。乃至飲酒
爾時。生漏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有一異比丘白世尊言。劫頗有邊際乎
佛告比丘。方便引譬。然劫數無窮盡。過去久遠。于此賢劫中。有佛出。號曰俱樓孫至真.等正覺。爾時。此耆阇崛山更有姓號。爾時。羅閱城人民之類。上此耆阇崛山中。四日四夜。行乃徹頂。又複。比丘。拘那含牟尼佛時。此耆阇崛山更有姓號。爾時。羅閱城人民之類。叁日叁夜。行乃至此山頂。迦葉如來出現于世。此耆阇崛山更有姓號。時。羅閱城人民之類。二日二夜。行乃至此山頂。如我今日釋迦文佛出現于世。此山名耆阇崛山。須臾之頃乃到此山頂。若彌勒如來出現于世。此山亦名耆阇崛山。所以然者。諸佛神力鹹使出此山在
比丘。當以方便。知劫有衰盡。不可稱計。然劫有二種。大劫.小劫。若于劫中無佛出世。爾時複有辟支佛出世。此名爲小劫。若如來于劫中出世。爾時彼劫中無有辟支佛出現于世。此名爲大劫。比丘。當以此方便。知劫數長遠。不可稱計。是故。比丘。當憶此劫數之義
爾時。異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增壹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