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十六 ▪第2页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食。或二日.叁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複食果。或複食莠。或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禾*鹹]稻。或食牛糞。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花實。或食自落果。或披衣。或披莎衣。或衣樹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發。或被毛編。或著冢間衣。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發留髭須者。或有臥荊棘上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仁-二+果]形臥牛糞上者。或一日叁浴。或一夜叁浴。以無數苦。苦役此身。瞿昙。是爲苦行穢汙。或得沙門名。或得婆羅門名
佛言。迦葉。離服[仁-二+果]形者。以無數方便苦役此身。彼戒不具足。見不具足。不能勤修。亦不廣普
迦葉白佛言。雲何爲戒具足。雲何爲見具足。過諸苦行。微妙第一
佛告迦葉。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
迦葉言。唯然。瞿昙。願樂欲聞
佛告迦葉。若如來.至真出現于世。乃至四禅。于現法中而得快樂。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一心。樂于閑靜。不放逸故。迦葉。是爲戒具足。見具足。勝諸苦行。微妙第一
迦葉言。瞿昙。雖曰戒具足。見具足。過諸苦行。微妙第一。但沙門法難。婆羅門法難
佛言。迦葉。此是世間不共法。所謂沙門法.婆羅門法難。迦葉。乃至優婆夷亦能知此法。離服[仁-二+果]形。乃至無數方便苦役此身。但不知其心。爲有恚心。爲無恚心。有恨心。無恨心。有害心。無害心。若知此心者。不名沙門.婆羅門。爲已不知故。沙門.婆羅門爲難
爾時。迦葉白佛言。何等是沙門.何等是婆羅門戒具足。見具足。爲上爲勝。微妙第一
佛告迦葉。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
迦葉言。唯然。瞿昙。願樂欲聞
佛言。迦葉。彼比丘以叁昧心。乃至得叁明。滅諸癡冥。生智慧明。所謂漏盡智生。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靜。不放逸故。迦葉。此名沙門.婆羅門戒具足。見具足。最勝最上。微妙第一
迦葉言。瞿昙。雖言是沙門.婆羅門見具足。戒具足。爲上爲勝。微妙第一。但沙門.婆羅門法。甚難。甚難。沙門亦難知。婆羅門亦難知
佛告迦葉。優婆塞亦能修行此法。白言。我從今日能離服[仁-二+果]形。乃至以無數方便苦役此身。不可以此行名爲沙門.婆羅門。若當以此行名爲沙門.婆羅門者。不得言沙門甚難。婆羅門甚難。不以此行爲沙門.婆羅門故。言沙門甚難。婆羅門甚難
佛告迦葉。我昔一時在羅閱只。于高山七葉窟中。曾爲尼俱陀梵志說清淨苦行。時梵志生歡喜心。得清淨信。供養我.稱贊我。第一供養稱贊于我
迦葉言。瞿昙。誰于瞿昙不生第一歡喜.淨信.供養.稱贊者。我今于瞿昙亦生第一歡喜。得清淨信。供養.稱贊。歸依瞿昙
佛告迦葉。諸世間諸所有戒。無有與此增上戒等者。況欲出其上。諸有叁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無有與此增上叁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等者。況欲出其上。迦葉。所謂師子者。是如來.至真.等正覺。如來于大衆中廣說法時。自在無畏。故號師子。雲何。迦葉。汝謂如來師子吼時不勇捍耶。勿造斯觀。如來師子吼勇捍無畏。迦葉。汝謂如來勇捍師子吼時不在大衆中耶。勿造斯觀。如來在大衆中勇捍師子吼。迦葉。汝謂如來在大衆中作師子吼不能說法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作師子吼。善能說法
雲何。迦葉。汝謂如來于大衆中勇捍無畏。爲師子吼。善能說法。衆會聽者不一心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爲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雲何。迦葉。汝謂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爲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而不歡喜信受行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衆中勇捍多力。能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歡喜信受。迦葉。汝謂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爲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歡喜信受。而不供養耶。勿造斯觀。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爲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歡喜信受。而設供養
迦葉。汝謂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爲師子吼。乃至信敬供養。而不剃除須發。服叁法衣。出家修道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乃至信敬供養。剃除須發。服叁法衣。出家修道。迦葉。汝謂如來在大衆中勇捍無畏。乃至出家修道。而不究竟梵行。至安隱處。無余泥洹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于大衆中勇捍無畏。乃至出家修道。究竟梵行。至安隱處。無余泥洹
時。迦葉白佛言。雲何。瞿昙。我得于此法中出家受具戒不
佛告迦葉。若異學欲來入我法中出家修道者。當留四月觀察。稱可衆意。然後當得出家受戒。迦葉。雖有是法。亦觀其人耳
迦葉言。若有異學欲來入佛法中修梵行者。當留四月觀察。稱可衆意。然後當得出家受戒。我今能于佛法中四歲觀察。稱可衆意。然後乃出家受戒
佛告迦葉。我已有言。但觀其人耳
爾時。迦葉即于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時。迦葉受戒未久。以淨信心修無上梵行。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即成阿羅漢
爾時。迦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六)
佛說長阿含第叁分叁明經第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俱薩羅國人間遊行。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詣伊車能伽羅俱薩羅婆羅門村。止宿伊車林中
時。有婆羅門名沸伽羅娑羅.婆羅門名多梨車。以小緣詣伊車能伽羅村。此沸伽羅娑羅婆羅門七世以來父母真正。不爲他人之所輕毀。異典叁部諷誦通利。種種經書善能分別。又能善于大人相法.觀察吉凶.祭祀儀禮。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廢。其一弟子名婆悉咤。七世以來父母真正。不爲他人之所輕毀。異學叁部諷誦通利。種種經書盡能分別。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觀察吉凶。祭祀儀禮。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廢
多梨車婆羅門亦七世已來父母真正。不爲他人之所輕毀。異學叁部諷誦通利。種種經書盡能分別。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觀察吉凶.祭祀儀禮。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廢。其一弟子名頗羅墮。七世已來父母真正。不爲他人之所輕毀。異學叁部諷誦通利。種種經書盡能分別。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觀察吉凶.祭祀儀禮。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廢
時。婆悉咤.頗羅墮二人于清旦至園中。遂共論義。更相是非。時。婆悉咤語頗羅墮。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師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所說
頗羅墮又言。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師多梨車婆羅門所說。如是。婆悉咤再叁自稱己道真正。頗羅墮亦再叁自稱己道真正。二人共論。各不能決
時。婆悉咤語頗羅墮曰。我聞沙門瞿昙釋種子出家成道。于拘薩羅國遊行人間。今在伊車能伽羅林中。有大名稱。流聞天下。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于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爲他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如是真人。宜往觐現。我聞彼瞿昙知梵天道。能爲人說。常與梵天往返言語。我等當共詣彼瞿昙。共決此義。若沙門瞿昙有所言說。當共奉持。爾時。婆悉咤.頗羅墮二人相隨到伊車林中。詣世尊所。問訊已。一面坐
爾時。世尊知彼二人心中所念。即告婆悉咤曰。汝等二人清旦至園中。作如是論。共相是非。汝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師沸伽羅娑羅所說。彼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師多梨車所說。如是再叁。更相是非。有如此事耶
時。婆悉咤.頗羅墮聞佛此言。皆悉驚愕。衣毛爲豎。心自念言。沙門瞿昙有大神德。先知人心。我等所欲論者。沙門瞿昙已先說訖。時。婆悉咤白佛言。此道.彼道皆稱真正。皆得出要。至于梵天。爲沸伽羅娑羅婆羅門所說爲是.爲多梨車婆羅門所說爲是耶
佛言。正使婆悉咤。此道.彼道真正出要。得至梵天。汝等何爲清旦園中共相是非。乃至再叁耶
時。婆悉咤白佛言。諸有叁明婆羅門說種種道。自在欲道.自作道.梵天道。此叁道者盡向梵天。瞿昙。譬如村營。所有諸道皆向于城。諸婆羅門雖說種種諸道。皆向梵天
佛告婆悉咤。彼諸道爲盡趣梵天不
答曰。盡趣
佛複再叁重問。種種諸道盡趣梵天不
答曰。盡趣
爾時。世尊定其語已。告婆悉咤曰。雲何叁明婆羅門中。頗有一人得見梵天者不
答曰。無有見者
雲何。婆悉咤。叁明婆羅門先師。頗有得見梵天者不
答曰。無有見者
雲何。婆悉咤。乃往叁明仙人舊婆羅門。諷誦通利。能爲人說舊諸贊誦。歌詠詩書。其名阿咤摩婆羅門.婆摩提婆婆羅門.毗婆審婆羅門.伊尼羅斯婆羅門.蛇婆提伽婆羅門.婆婆悉婆羅門.迦葉婆羅門.阿樓那婆羅門.瞿昙摩婆羅門.首脂婆羅門.婆羅損陀婆羅門。彼亦得見梵天不耶
答曰。無有見者
佛言。若彼叁明婆羅門無有一見梵天者。若叁明婆羅門先師無有見梵天者。又諸舊大仙叁明婆羅門阿咤摩等亦不見梵天者。當知叁明婆羅門所說非實
又告婆悉咤。如是淫人言。我與彼端正女人交通。稱歎淫法。余人語言。汝識彼女不。爲在何處。東方.西方.南方.北方耶。答曰。不知。又問。汝知彼女所止土地城邑村落不。答曰。不知。又問。汝識彼女父母及其姓字不。答曰。不知。又問。汝知彼女爲是刹利女。爲是婆羅門.居士.首陀羅女耶。答曰。不知。又問。汝知彼女爲長短.粗細.黑白.好醜耶。答曰。不知。雲何。婆悉咤。彼人贊歎爲是實不
答曰。不實
如是。婆悉咤。叁明婆羅門所說亦爾。無有實也。雲何。婆悉咤。汝叁明婆羅門見日月遊行出沒處所。叉手供養。能作是說。此道真正。當得出要。至日月所。不
報曰。如是。叁明婆羅門見日月遊行出沒處所。叉手供養。而不能言。此道真正。當得出要。至日月所。…
《長阿含經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