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本緣經》上
僧伽斯那撰
毗羅摩品第一
若心狹劣者 雖多行布施
受者不清淨 故令果報少
若行惠施時 福田雖不淨
能生廣大心 果報無有量
我昔曾聞。過去有王。名地自在。受性暴惡。好行征伐。時有小國八萬諸王。首戴寶冠常來朝侍。其王口惡身行無善。常爲非法侵陵他境。王有輔相大婆羅門。修清淨行。智人所贊。口言柔軟不宣粗惡。有所造作能速成辦。面目端嚴爲世所敬。四毗陀典靡不綜練。諸婆羅門所有經論。通達解了無有遺余。是時輔相年已衰邁。遇病未久奄爾即亡。王及人民聞其終殁。悉生懊惱思慕難忍。時王思念不去須臾。即爲臣民而說偈言
如何此大地 一旦無人治
如海無主船 隨風而東西
我所尊敬者 出家已成就
口善言柔軟 常能利益世
如何便終殁 令我心惱悶
猶如無燈明 而入于暗室
爾時諸臣即白王言。唯願大王寬意莫愁。勿謂國中更無有任爲輔相者。是法婆羅門雖複命終。其子年幼聰明黠慧。顔貌端正世無及者。發言柔軟悅可衆心。修行忍辱心常寂靜。無有憍慢貢高自大。博學多聞無書不綜。利益衆生猶如梵王。名毗羅摩。唯願大王。即命此人以爲輔相。時王答言。彼若有子如汝說者。我從昔來所未曾聞。臣複言。大王是婆羅門子。常求正法離于邪法。愛護己法未能爲人。王即答言。子若是才人。何得違毀先人家法。若離先業則不得名求正法者。是人先父常以正法佐吾治國。能令吾等遠離衆惡。雖作如是治國治務。終不破失婆羅門法。如其彼人如汝說者便可召來。諸臣奉命即遣使者。召毗羅摩。將詣王所。到已就坐斂容而踞。說如是言。大王。今日以何因緣而見顧命。王即答言。汝不知耶。我之薄佑汝父輔相不幸薨殒。大地傾喪人民擾動。我爲之憂其心迷悶。時毗羅摩即白王言。夫愛別離非王獨有如此。皆是有爲法相也。大王昔來不曾聞耶。若天.龍.鬼神.阿修羅.幹闼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沙門.婆羅門。若老若少。悉無得離是終殁者。大王一切衆生決定有之。大王。譬如火性悉能燒然一切之物。無常之法亦複如是。悉能壞滅一切衆生。王不知耶。是老病死。能喪衆生。如四衢道頭華果之樹。常爲多人之所抖擻。大王譬如駃河常流不停。衆生壽命亦複如是。大王如金翅鳥投龍宮中搏撮諸龍而食啖之。亦如師子在獐鹿群威猛。一切衆生在叁界中流回。死法亦複如是。大王如是死法非以親近財貨求贖軟言誘恤而可得脫。亦不可以四兵威力逼迫禦之令其退散。如是死法決定而有。是衆生常法。以是義故大王于此不應生憂。時王聞已心生歡喜。複向諸臣說如是言。未曾有也。如是童子。年雖幼稚乃說先宿耆舊之言。時王即語毗羅摩言。汝不知耶。汝之先父愛護于吾猶如赤子。是故我今感其恩重憂愁迷悶。吾今輕弱頑嚚無智。如汝所說吾永無分。汝今若見垂顧矜哀。願先承嗣纂繼家業。我當誠心盡壽歸依。時毗羅摩即作是念。我今如何一旦對。至今聞此言莫知所作。猶如羸人步涉高山。複作是念。今者承嗣毗輔國政。于諸人民雖多利益。然我所修純善之法則爲虧損。君治國土稱萬姓心。當有無量諸過患事。所謂刑罰。劫奪他財威陵天下。或擯或驅。要當隨王行如是法。若行正法我善則損。今我若故修行善法。則不上稱大王聖懷。若稱王法善法日衰。作是念時。王複白言。大師今日何所思慮。時毗羅摩即答王言。我今所念當以何術令王身及國人民悉得利益無諸衰耗。亦複思惟王與國人福德過患。若先行善後行于惡則不名人。大王。甯爲實語而作怨憎。不爲谄言而作親厚。甯說正法墮于地獄。不說邪谄生于天上。大王。我今思惟籌量是事。大王。若有人能思惟是義。當知是人則能利益一切衆生。王聞是語心生歡喜複作是言。大師。我等若能如是行法。所修善法則爲不損。時毗羅摩即奉王命纂承先父輔相之業。然後漸漸勸化。是王及八萬四千小王修持正法。亦令其國所有人民背舍遠惡不貪五欲。時王修行無量善法。如毗羅摩等無差別也。時毗羅摩見王如是。心生歡喜而作是言。我今已爲修治國土。然我善法無所衰損。複作是念。我今當以何等因緣勸諸衆生。悉令安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道。然諸衆生受性不同。或欲聞法或貪財貨。或嗜五欲或樂愛語。或好愦鬧多人親附。或好隨逐善人之行。或樂多愛心無厭足。我今幸有大智方便。悉能攝取一切衆生。安止住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亦複有余方便。譬如日出雖能照了一切天下。然不能爲盲者作明。我亦如是。雖複能爲一切衆生說無上道。然不能爲無慧目者而作利益。我今複當以衣服飲食而給足之令其飽滿。心歡喜已然後複當爲之說法令其信受。時毗羅摩思是義已。即至王所作如是言。我今已爲無量衆生作法事已。聚集叁法。所謂修行正法。聚集錢財所願成就。則令一切國土安樂無有怨雠。正法增長猶如初月。好名流布八方上下。唯願大王。聽我修行無上正法。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心生驚喜。衣毛爲豎。白言。大師。諸欲所作願具告敕。毗羅摩言。我今欲作一切大施。施中所須願爲我辦。爾時大王即于城外安曠之處莊嚴施場。唯願大王。善言誘喻。諸作使者無令于我而生瞋恨。爾時大王及給使者。皆悉歡喜敬意供辦飲食所須。尋于諸方擊鼓宣令。若諸衆生凡有所須。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象馬車乘香華璎珞。末香塗香舍宅燈明悉來集此。當相奉給。複說偈言
我爲利益 諸世間故
隨諸衆生 所須之物
乃至身體 手足肉血
舍離之時 猶如草芥
汝等若受 是供養時
則當一切 思惟善法
受供養已 不應貪著
當以善法 利益一切
若以我力 能速涅盤
以爲衆生 流轉生死
是故久住 不取涅盤
無量衆生 墮老死獄
我欲拔之 永離遠離
時毗羅摩菩薩摩诃薩所設供具。令無量百千萬億衆生隨意所須悉得充足。善言說法。諸大德。我今忘身以憂汝身。汝等今已受我供養。好自利益當觀正法。若死至時雖有父母妻子親族無量財寶。不能令命住一念頃。及其命盡獨至他世。父母妻子親族財寶無隨去者。唯有業行不能舍離。複爲大衆而說偈言
爲父母親族 修行于惡法
命終墮叁趣 無有隨逐者
于今現在世 若受苦惱時
雖有父母兄 不能受少分
況于未來世 而當有代者
是故當一心 莫爲他行惡
諸大德。汝等今身安隱無患。所謂衰老肺病咳逆頭痛已無是病。當勤修行一切善法。是毗羅摩菩薩摩诃薩。以二攝法攝取衆生。所謂財法。滿九十日過夏已訖奉施嚫願。所謂金盤具足八萬盛以銀粟。八萬銀盤盛以金粟。八萬小牛八萬乳牛悉從一犢。是一一牛乳日一斛。純以白疊纏覆其身。金角銀蹄莊嚴映飾。八萬童女形體端正。金寶璎珞以自莊嚴。一一女人有一侍女。供給使令令皆淨潔。是諸女人各有一床。或金或銀琉璃頗梨象牙香木。種種茵蓐以敷其上。牛車八萬象馬八萬。及諸倉庫。錢財珍寶不可稱計。如是等物悉莊嚴已而作是念。今是施物將無少耶。爾時菩薩爲諸婆羅門說如是言。汝等當知我今集聚如是種種金銀女人車乘象馬倉谷珍寶正爲汝等。幸可少時寂然無言聽我所願。然後隨意共分而去。爾時一切諸婆羅門寂然無聲。是時菩薩爲諸衆生自谏其心。汝心所作常求果報。猶如猕猴入于稠林。而說偈言
我今所布施 普爲諸衆生
如是之布施 實不望其報
願悉施衆生 等受于快樂
以汝貪善故 久在于天上
亦以貪惡故 久住于地獄
複以貪著故 作此大施主
或作貧窮人 或行于大施
或時以自在 守財而悭貪
或以自在故 自墜于貧苦
或複以縱逸 久在于生死
輪轉無窮已 猶如輪轉地
我在久遠來 隨順敬事汝
雖作如是事 不能今汝喜
汝令當安住 不動寂靜中
我今所布施 悉爲諸衆生
爾時毗羅摩菩薩即以右手執持澡灌。以大慈悲熏修其心。憐愍一切諸衆生故。涕泣流淚而作是念。我今所施不爲梵王摩醯首羅釋提桓因。假使更有勝是叁者亦不悕求。唯求佛道欲利衆生斷諸煩惱。我今當舍己身妻子奴婢仆使珍寶舍宅。唯求解脫不求生死。我今所施柔軟女人。願諸衆生于未來世。悉得斷除所有貪欲。今我所施五種牛味。願諸衆生。于未來世常能惠施他人法味。今我所施如是敷具。願諸衆生。于未來世悉得如來金剛坐處。我今所施種種珍寶。願諸衆生。于未來世悉得如來七菩提寶。作是語已。從上坐所循行澡水而水不下。猶如悭人不肯布施。爾時菩薩即作是念。今此澡水何緣不下。複作是念。將非我願未來之世不得成耶。誰之遮製令水不下。將非此中無有大德。其余不應受我供耶。或我所施不周普耶。或是我仆使不歡喜耶。將非此中有殺生耶。我今定知不困衆生。我今所施亦是時施亦不觀采是受非受。而此灌水何緣不下。爾時菩薩見婆羅門爲此諸女生貪嫉心而起瞋恨。各各說言。彼女端正我應取之汝不應取。彼牛肥壯我應取之汝不應取。金銀盤粟乃至珍寶亦複如是。爾時菩薩見諸婆羅門貪心诤物互相瞋恚。即作是言。是諸受者貪欲瞋恚愚癡亂心不能堪受。如是供養如車軸折。輻辋破壞不任運載。我亦如是。種子良善而田薄惡。以此受者心不善故令是澡水不肯流下。我今雖作如是布施。亦無有人教我令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我自爲一切衆生故發是心。今當自試。若我審能愍衆生者灌水當下。即以左手執罐瀉之。水即流下菩薩右手。諸婆羅門見是事已各生慚愧。離所施物修行梵行。諸婆羅門尋共稽首。求請菩薩以爲和尚。菩薩憐愍即便受之。教令修學四無量心。以是因緣命終即得生梵天上。令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菩薩摩诃薩行檀波羅蜜時。不見此是福田此非福田。亦不分別多親少疑。是故菩薩若布施時。或多或少或好或惡。應以一心清淨奉上莫于受者生下劣心
一切施品第二
一切諸菩薩 爲利衆生故
舍棄己身命 猶如草糞穢
如我曾聞。過去有王名一切施。是王初生即向父母說如是言。我于一切無量衆生。尚能…
《菩薩本緣經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