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經》二 ▪第3页
西晉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是之時。身爲所在。頭足手腳。爲何所處。初始死時。出在冢間。父母兄弟妻子皆共逐之。親厚知識。亦複如是。啼哭愁憂。悲哀呼嗟。椎胸殟憫。葬埋已訖。各自還歸。亦不能救。身獨自當之。棄捐在地。猶如瓦石。不聞聲香味。細滑亦不見。色及與五欲。無所識知。以是之故。知身無常。孝順供養父母。恭敬沙門諸道士。布施持戒齋肅守禁修行。起住迎逆。稽首作禮。叉手自歸。今諸賢者。谛省察此。當念無常.苦.空.非身。于是說偈曰
已見如此大恐懼 計求人身甚難得
當行精進救頭火 除諸勤苦立大安
往古佛時值不閑 莫計吾我及放逸
得無遇此無量苦 生死之患地獄酷
志在愛欲無爲惡 伏諸根本故說此
無得念惡及諸想 得至寂然如壞賊
無得念言是我所 于是無我亦無吾
無得不尊自謂勢 攝身諸事伏其心
常當羞慚知身時 抒棄軀命無所著
無得長夜在惡趣 慎莫爲此遭是患
勿複往至閻羅界 常當孝順供二親
積累功德爲後護 因是疾得賢聖路
勿求衆安而犯惡 無承邪教爲卒暴
觀察此以常興施 棄捐愛欲諸瑕穢
然後當求于父母 妻子親屬及知友
常承佛教不違命 將無不值就後世
假使疾病求父母 妻子親屬及知友
欲令救護不能得 功德智能後世明
賢者迦旃延。爲諸比丘。說法如此。比丘歡喜。則時受教
佛說和利長者問事經第十八
聞如是。一時佛遊那難國波和奈樹間。與大比丘衆比丘五百人。爾時和利長者往詣佛所。稽首足下。退坐一面。佛告長者。吾欲問汝。假使魔來。及魔官屬。及無央數諸外異道。問以時答。汝當谛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于是長者。與諸大衆。受教而聽。佛告長者。何謂大魁。長者白曰。唯然世尊。大魁有四。何謂爲四。一曰地種。二曰水種。叁曰火種。四曰風種。是曰四大魁。佛言。何謂地種。答曰。謂有五事。立堅強不柔粗[麸-夫+黃]。能往返者。佛言。善哉善哉。長者。能解彼諸地種。永不現不。長者答曰。唯然世尊。我身能知地種。滅沒不可知。佛言。善哉。複問。何謂水種。答曰唯然。世尊。水有五事。津液通流。細滑微碎。無有形貌。猶如羅網遍至諸脈。佛言。善哉善哉。長者。汝乃能知水種滅沒不知處時。答曰。唯然世尊。知歸無常永不現也。佛告長者。何謂火種。長者答曰。溫暖之類。能令人熱。有所消化。而能焚燒。光[火*佥]之類。佛言。善哉長者。汝乃能知火種滅沒不複現耶。答曰。能知無常歸盡不現。佛告長者。何謂風種。長者答曰。風有五事。寒冷之類。輕飄駃疾。有所飄吹。出入得通。有諸響聲。佛言。善哉善哉。爾乃能知風種。忽然沒不複現耶。答曰。唯然世尊。能知風種自然歸盡。佛言。善哉善哉。長者。世尊又問。豈不睹見其種寂聲。答曰。唯然。知其種聲平等如稱。其四大魁。爲何所處。答曰猗欲飲食恩愛。又問。其四大魁。爲何所猗。答曰。展轉相依。又問。爲何所趣。答曰。趣色諸入。又問。諸入爲何所歸。答曰。歸罪塵勞。又問。何因有罪塵勞。答曰。唯然世尊。其識及身。各自別異。而各離散。又問。命盡身壞。爲何所趣。答曰。豈有所趣。身無心意。身識各別。又問。長者續以故識。歸于所趣。更得異識耶。答曰。唯然世尊。不赍故識。歸于所趣。不離故識。亦無異識。雲何長者。見于法乎。譬如世尊眼識非常。耳識有異。不共合同。如是世尊。沒生死。如是所見無厭。而以存命。佛言。善哉善哉長者。于今長者。一切所問。報答如應。審實不虛。甯是不實。答曰不實。所以者何。如大聖說。于是世間。所與不實。欲法悉虛。我念世尊。此世俗事。皆以虛立。未曾有法。佛言。善哉善哉。長者。假使有說世事皆虛。悉未曾有。則諸佛說。所以者何。世事悉虛。無有一實。于是世間皆未曾有。佛說如是。和利長者。受教歡喜而退
佛說佛心總持經第十九
聞如是。一時佛遊[少/兔]檀[少/兔]國。賓近大海之邊。佛所行樹。于師子座。與無央數諸天眷屬圍繞。而爲說法。彼時世尊。告安詳摩夷亘天及淨居身天子。諸天子。當知有總持。名佛心之法。過去如來至真等正覺所說。爲四部會。最于後世。救攝擁護。令得自歸。普獲特勝。所生到處。護一切義。爲諸菩薩學大乘者。令蒙法恩。使得普至。一切所爲。則有超異。以故說耳。今者諸賢。亦當受之。持諷誦讀。我滅度後。最後世時。四輩衆會。學大乘者。聞其名者。當分別說。爲他人講。心懷忍辱。心得自在。聞其音難。設致其名。超異德性。如來所說而複攝護。已願最上所見自在。其有欲聞。當爲說之。衆會對曰。唯然世尊。當受聖教。如佛所言。終不敢違。使如來教普然具足。衆會又問。何謂世尊佛心總持法乎。世尊告曰。今次第說。無垢離垢造一切義。皆已逮得。所作諸德。無有邊際。叁世平等。一切十方。具足諸慧。示現一切。諸所有藏。諸法自在。具足成就。所作通達。普了周匝。除一切眼。皆于叁界。普至十方。寂然憺怕。獲諸脫門。分別法界。究竟猗著。皆念一切諸所作爲。超度余心。已得解脫。除結轉法。普于虛空。本性清淨無垢。勸化叁處。過去當來現在。平等叁世。斷除無余。離于所有。第一度證。所行如言。所作成就。一切大慈。而興大哀。于一切人。而無所度。佛告天子。是爲佛心總持法也。爲四輩說。求菩薩乘。其有諷誦。懷在身心。谛曉了識。持此經者。懷諸思想。譬若如來立在于頂。思則得見。其有能見。若有聞者。能說經法。若有持者。未曾有忘。究竟于學。當複得住。于道所住。說經寂然。以故講經。所持當持。未曾忽疑。以是之故。能忍總持一切所聞。所得如海。逮不起法忍。于一切法。而得自在。無所罣礙。至解脫門。如意具足。于現在法。于我法教。當受重任。棄諸重擔。此族姓子。則爲見佛。若睹此等。當從聽受。當觀其法。莫察其形。不當毀呰而輕易也。摩夷亘天子白佛言。唯然。受教不敢違也。普當宣傳如來之命。然于後世。以是經法。爲四輩說。及菩薩乘。當爲分別。若有誦得。若有忘者。當爲開示。族姓子。汝當令得見。及使聽聞。護如來所說言教。我等亦當奉受如來所說。此族姓子。當成大義。佛告摩夷亘天子。卿當奉行。如今所言。是則佛教。佛說如是。摩夷亘天子。淨居諸天。一切衆會。天龍鬼神。世人阿須倫。聞經歡喜
怨家像知識 而強結親友
諸王所行多 則主于土地
其國多大臣 而常興鬥诤
當爲造弊眼 于是說如是
跎饑梨尼 跎飽梨尼
師比丘 跪羅陀 [蒢-余+有]偈陀 沙瑜投陀漚阿夷比兜波 昧瘅翅那旃 跪離那波羅翅提尼陀盤尼 尼披散尼 摩呵曼那[少/兔]陀梨那
其有于是。于我空耗所有財寶。令逮得之。若過去則以是神咒。當以手授。重其手足擁護于膝重于膑。常皆見重。爲脅見重。使下見重。令頸見重。使心見重。令四部衆。皆使見重。悉令平等。所從來處。風散其華
漚那提奴 漚那提陀 漚彌提屠 漚提屠取披鞬陀 叱阇叱者
朱陀阇陀 波沙提 波沙檀尼耶醯迦彌仇彌遮羅翅 朱羅鈴摩尼 阿提陀
浮彌羨那伊俞羅頭 那翅祇禘彌 比闡禘彌 薩披那樓 彌檀[少/兔]南模 摩迦尼 阿禘比耶 令所祝吉 梵天勸助
佛說護諸比丘咒經第二十
聞如是。一時世尊。遊于摩竭羅閱祇城東在于奈樹間。梵志丘聚。從是北上。上錍提山中天帝石室。爾時無數比丘。各各馳走。匆匆不安。如捕魚師。布網捕魚。魚都馳散。世尊遙見。無數比丘。各各馳散。擾擾不安。佛問比丘。何爲馳散擾動如斯。若魚畏網。比丘對曰。我遭患所在不安。遇諸賊盜。鬼神羅剎。諸象及龍。餓鬼師子。及諸妖魅。鬼魅非人。熊罴諸邪。溝邊混鬼。蠱道巫咒。佛告比丘。當爲汝說。常當救濟一切擁護。谛聽善思念之。比丘答曰。唯然受教。佛言。何等爲一切救濟擁護如是
阿轲彌 迦羅移 嘻隸嘻隸 般錍 阿羅[金*畀] 摩丘 披賴兜 呵頭沙
翅拘犁因提隸者比丘披漚羅須彌者羅難樓在者羅
阿耆破耆 阿羅因阿羅耶 耶勿遮坻[金*畀]移阿[金*畀]
若不解脫我當勸解。爲其擁護救濟。令安吉祥無患。若賊鬼神羅剎蠱道符咒。護四百裏周匝。無敢娆者。其不恭順。犯是咒者。頭破七分。所以者何。佛告比丘。今吾普觀天上世間。若如是咒。咒願擁護。終無恐懼。衣毛不豎。除其宿命。不請南無。世尊所咒者。吉梵天勸助是咒
佛說吉祥咒經第二十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城。是名曰轉法輪。莫能踰者。是地廣普。若有娆者。佛皆說之。今當講誦。大人聖賢。具足歸彼。時佛告賢者阿難。吾爲汝說神咒之王。汝當持之。諸佛所說。至誠行。趣道行。十二因緣行。月行。日行。賢者行。日月俱行。谛聽善思念之。阿難言。受教而聽。如是
休樓 牟樓 阿迦羅 [金*畀]羅 莫迦垣羅颰提 波羅鈴波刍阿尼呵 耶提阿尼耶提阿提邪提頞禘末谛盧盧羅羅颰提摩那羅羅波夷咤
無量總持。諸印之王。諸佛所說。爲至誠行。爲修道行。平等迹行。日行。月行。如日月行。佛語阿難。此總持句。爲佛之句。爲尊上句。爲學句。聖賢之句。得利義句。所懷來句。無兵仗句。若族姓子族姓女。若入此句。入無數解百千之門。能分別說。佛告阿難。雪山南脅。有大女神。名設陀憐迦醯(晉名攝聲)。有五百子及諸眷屬。彼聞此經。即自起往。舉聲稱怨。嗚呼痛哉。嗚呼何以劇乎。吾身本時。取若千百衆生人精。以爲飲食。害命服之。于今不堪。不能複犯。沙門瞿昙。爲四部衆而設擁護。所以者何。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是神咒。童男童女。入于郡國縣邑聚落。持是吉祥咒。若諷誦說。無能娆者。所以者何。今沙門瞿昙所說神咒。遣逐非人。滅除衆患。常住于此。而現于魔宮。諸弊魔言。天王欲知沙門瞿昙。以空汝界。今者天王。當共被铠。將諸群從。暫勒兵衆。譬如菩薩初坐樹下。魔被以铠甲。及諸兵衆。往詣佛所。于是世尊告阿難曰。是大女神設陀羅迦醯。止于雪山之南。與五百子俱。遙聞如來說是神咒總持印咒。恐怖懷懅。衣毛爲豎。及于諸魔一切官屬。及余衆魔。于時彼魔被其铠翰。與眷屬俱。往詣世尊。惡心欲詣沙門瞿昙。彼時有菩薩。名曰降棄魔。降魔及官屬。還詣佛所。稽首聖足。叉手歸佛。白世尊言。我已攝製于此弊魔及諸官屬。發遣諸兵。並設陀迦醯大女神。而製伏之。不敢爲非。亦不敢娆。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不敢中害。無所妨廢。善哉世尊。願說總持法印。爲四輩衆。令皆得擁護。使得安隱。唯佛加哀。普及人民令得安隱。于是世尊。爲是神咒。應時欣笑。阿難問佛。世尊何故笑。笑當有意。佛告賢者阿難。汝甯見降棄魔菩薩道行殊特。降魔官屬設頭迦醯大女神技術皆以壞敗。心懷憂戚。于彼忽然沒而不現。到斯說是總持之印。爾時世尊。思此總持印王。攝伏一切諸惡鬼神及諸妖魅。除一切娆。伏鸠伏鸠休浮休樓阿祇提。如是總持印王咒。其有鬼神.女神.鸠桓.龍.金翅鳥。及諸弊獸一切衆魅。至意有意在道斷他懷來爲食爲句。迹甘嘗爲月動搖善震動意爲心。何況細微無不微也。其大德總持。無擇無冥。而無所斷。其心誦其十事讀于今笑。當所作者亦無所選。佛告阿難。是無擇句。總持句。無所選句。安隱句。擁護句。于諸衆人無所娆句。無所害句。禁製句。諷誦者句。爲四部衆則設擁護。人與非人。不能犯也。若臥出時。所在寤寐。無敢娆者。況佛所說。其聞此咒。莫不安隱。佛說如是。歡喜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生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