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句經》

「本緣部」經文210卷04頁碼:P0559
吳 維祇難等譯

  《法句經》下 ▪第2页

  尊者法救撰 /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獄近  作之言不作

  二罪後俱受  是行自牽往

  法衣在其身  爲惡不自禁

  苟沒惡行者  終則墮地獄

  無戒受供養  理豈不自損

  死啖燒鐵丸  然熱劇火炭

  放逸有四事  好犯他人婦

  臥險非福利  毀叁淫泆四

  不福利墮惡  畏惡畏樂寡

  王法重罰加  身死入地獄

  譬如拔菅草  執緩則傷手

  學戒不禁製  獄錄乃自賊

  人行爲慢惰  不能除衆勞

  梵行有玷缺  終不受大福

  常行所當行  自持必令強

  遠離諸外道  莫習爲塵垢

  爲所不當爲  然後致郁毒

  行善常吉順  所適無悔吝

  其于衆惡行  欲作若已作

  是苦不可解  罪近難得避 

  妄證求敗  行已不正  怨谮良人

  以抂治士  罪縛斯人  自投于坑

  如備邊城  中外牢固  自守其心

  非法不生  行缺致憂  令墮地獄

  可羞不羞  非羞反羞  生爲邪見

  死墮地獄  可畏不畏  非畏反畏

  信向邪見  死墮地獄  可避不避

  可就不就  玩習邪見  死墮地獄

  可近則近  可遠則遠  恒守正見

  死墮善道 

  象喻品法句經第叁十一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爲善得善福報快焉

  我如象鬥  不恐中箭  常以誠信

  度無戒人  譬象調正  可中王乘

  調爲尊人  乃受誠信  雖爲常調

  如彼新馳  亦最善象  不如自調

  彼不能適  人所不至  唯自調者

  能到調方 

  如象名財守  猛害難禁製

  系絆不與食  而猶暴逸象

  沒在惡行者  恒以貪自系

  其象不知厭  故數入胞胎

  本意爲純行  及常行所安

  悉舍降伏結  如鈎製象調

  樂道不放逸  能常自護心

  是爲拔身苦  如象出于塪

  若得賢能伴  俱行行善悍

  能伏諸所聞  至到不失意

  不得賢能伴  俱行行惡悍

  廣斷王邑裏  甯獨不爲惡

  甯獨行爲善  不與愚爲侶

  獨而不爲惡  如象驚自護

  生而有利安  伴軟和爲安

  命盡爲福安  衆惡不犯安

  人家有母樂  有父斯亦樂

  世有沙門樂  天下有道樂

  持戒終老安  信正所正善

  智能最安身  不犯惡最安 

  如馬調軟  隨意所如  信戒精進

  定法要具  明行成立  忍和意定

  是斷諸苦  隨意所如  從是往定

  如馬調禦  斷恚無漏  是受天樂

  不自放恣  從是多寤  羸馬比良

  棄惡爲賢 

  愛欲品法句經第叁十二叁十有二章

  愛欲品者。賤淫恩愛世人爲此盛生災害

  心放在淫行  欲愛增枝條

  分布生熾盛  超躍貪果猴

  以爲愛忍苦  貪欲著世間

  憂患日夜長  莚如蔓草生

  人爲恩愛惑  不能舍情欲

  如是憂愛多  潺潺盈于池

  夫所以憂悲  世間苦非一

  但爲緣愛有  離愛則無憂

  己意安棄憂  無愛何有世

  不憂不染求  不愛焉得安

  有憂以死時  爲致親屬多

  涉憂之長塗  愛苦常墮危 

  爲道行者  不與欲會  先誅愛本

  無所植根  勿如刈葦  令心複生 

  如樹根深固  雖截猶複生

  愛意不盡除  辄當還受苦

  猿猴得離樹  得脫複趣樹

  衆人亦如是  出獄複入獄

  貪意爲常流  習與憍慢並

  思想猗淫欲  自覆無所見

  一切意流衍  愛結如葛藤

  唯慧分別見  能斷意根原

  夫從愛潤澤  思想爲滋蔓

  愛欲深無底  老死是用增

  所生枝不絕  但用食貪欲

  養怨益丘塜  愚人常汲汲

  雖獄有鈎鍱  慧人不謂牢

  愚見妻子息  染著愛甚牢

  慧說愛爲獄  深固難得出

  是故當斷棄  不視欲能安

  見色心迷惑  不惟觀無常

  愚以爲美善  安知其非真

  以淫樂自裹  譬如蠶作繭

  智者能斷棄  不盻除衆苦

  心念放逸者  見淫以爲淨

  恩愛意盛增  從是造獄牢

  覺意滅淫者  常念欲不淨

  從是出邪獄  能斷老死患

  以欲網自蔽  以愛蓋自覆

  自恣縛于獄  如魚入笱口

  爲老死所伺  若犢求母乳

  離欲滅愛迹  出網無所弊

  盡道除獄縛  一切此彼解

  已得度邊行  是爲大智士

  勿親遠法人  亦勿爲愛染

  不斷叁世者  會複墮邊行

  若覺一切法  能不著諸法

  一切愛意解  是爲通聖意

  衆施經施勝  衆味道味勝

  衆樂法樂勝  愛盡勝衆苦

  愚以貪自縛  不求度彼岸

  貪爲敗處故  害人亦自害

  愛欲意爲田  淫怨癡爲種

  故施度世者  得福無有量

  伴少而貨多  商人怵惕懼

  嗜欲賊害命  故慧不貪欲

  心可則爲欲  何必獨五欲

  違可絕五欲  是乃爲勇士

  無欲無有畏  恬惔無憂患

  欲除使結解  是爲長出淵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 

  伐樹忽休  樹生諸惡  斷樹盡株

  比丘滅度  夫不伐樹  少多余親

  心系于此  如犢求母 

  利養品法句經第叁十叁有二十章

  利養品者。勵己防貪見德思議不爲穢生

  芭蕉以實死  竹蘆實亦然

  駏驉坐妊死  士以貪自喪

  如是貪無利  當知從癡生

  愚爲此害賢  首領分于地 

  天雨七寶  欲猶無厭  樂少苦多

  覺者爲賢  雖有天欲  慧舍無貪

  樂離恩愛  爲佛弟子  遠道順邪

  貪養比丘  止有悭意  以供彼姓

  勿猗此養  爲家舍罪  此非至意

  用用何益  愚爲愚計  欲慢用增

  異哉失利  泥洹不同  谛知是者

  比丘佛子  不樂利養  閑居卻意

  自得不恃  不從他望  望彼比丘

  不至正定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不知計數  衣服飲食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取得知足  守行一法

  夫欲安命  息心自省  如鼠藏穴

  潛隱習教  約利約耳  奉戒思惟

  爲慧所稱  清吉勿怠  如有叁明

  解脫無漏  寡智鮮識  無所憶念

  其于食飲  從人得利  而有惡法

  從供養嫉  多結怨利  強服法衣

  但望飲食  不奉佛教  當知是過

  養爲大畏  寡取無憂  比丘釋心 

  非食命不濟  孰能不揣食

  夫立食爲先  知是不宜嫉 

  嫉先創己  然後創人  擊人得擊

  是不得除  甯啖燒石  吞飲洋銅

  不以無戒  食人信施 

  沙門品法句經第叁十四叁十有二章

  沙門品者。訓以法正弟子受行得道解淨

  端目耳鼻口  身意常守正

  比丘行如是  可以免衆苦

  手足莫妄犯  節言順所行

  常內樂定意  守一行寂然 

  學當守口  宥言安徐  法義爲定

  言必柔軟  樂法欲法  思惟安法

  比丘依法  正而不費  學無求利

  無愛他行  比丘好他  不得定意

  比丘少取  以得無積  天人所譽

  生淨無穢  比丘爲慈  愛敬佛教

  深入止觀  滅行乃安  一切名色

  非有莫惑  不近不憂  乃爲比丘

  比丘扈船  中虛則輕  除淫怒癡

  是爲泥洹  舍五斷五  思惟五根

  能分別五  乃渡河淵  禅無放逸

  莫爲欲亂  不吞洋銅  自惱燋形

  無禅不智  無智不禅  道從禅智

  得至泥洹  當學入空  靜居止意

  樂獨屏處  一心觀法  常製五陰

  伏意如水  清淨和悅  爲甘露味

  不受所有  爲慧比丘  攝根知足

  戒律悉持  生當行淨  求善師友

  智者成人  度苦致喜  如衛師華

  熟如自墮  釋淫怒癡  生死自解

  止身止言  心守玄默  比丘棄世

  是爲受寂  當自敕身  內與心爭

  護身念谛  比丘惟安  我自爲我

  計無有我  故當損我  調乃爲賢

  喜在佛教  可以多喜  至到寂寞

  行滅永安  傥有少行  應佛教戒

  此照世間  如日無曀 

  棄慢無余憍  蓮華水生淨

  學能舍此彼  知是勝于故

  割愛無戀慕  不受如蓮華

  比丘渡河流  勝欲明于故 

  截流自恃  逝心卻欲  仁不割欲

  一意猶走  爲之爲之  必強自製

  舍家而懈  意猶複染  行懈緩者

  勞意弗除  非淨梵行  焉致大寶

  沙門何行  如意不禁  步步著粘

  但隨思走  袈裟披肩  爲惡不損

  惡惡行者  斯墮惡道  不調難誡

  如風枯樹  作自爲身  曷不精進

  息心非剔  慢訑無戒  舍貪思道

  乃應息心  息心非剔  放逸無信

  能滅衆苦  爲上沙門 

  梵志品法句經第叁十五有四十章

  梵志品者。言行清白理學無穢可稱道士

  截流而渡  無欲如梵  知行已盡

  是謂梵志  以無二法  清淨渡淵

  諸欲結解  是謂梵志  適彼無彼

  彼彼已空  舍離貪淫  是謂梵志

  思惟無垢  所行不漏  上求不起

  是謂梵志  日照于晝  月照于夜

  甲兵照軍  禅照道人  佛出天下

  照一切冥 

  非剃爲沙門  稱吉爲梵志

  謂能舍衆惡  是則爲道人

  出惡爲梵志  入正爲沙門

  棄我衆穢行  是則爲舍家 

  若猗于愛  心無所著  已舍已正

  是滅衆苦  身口與意  淨無過失

  能舍叁行  是謂梵志  若心曉了

  佛所說法  觀心自歸  淨于爲水

  非蔟結發  名爲梵志  誠行法行

  清白則賢  飾發無慧  草衣何施

  內不離著  外舍何益  被服弊惡

  躬承法行  閑居思惟  是謂梵志

  佛不教彼  贊己自稱  如谛不妄

  乃爲梵志  絕諸可欲  不淫其志

  委棄欲數  是謂梵志  斷生死河

  能忍起度  自覺出塹  是謂梵志

  見罵見擊  默受不怒  有忍辱力

  是謂梵志  若見侵欺  但念守戒

  端身自調  是謂梵志  心棄惡法

  如蛇脫皮  不爲欲汙  是謂梵志

  覺生爲苦  從是滅意  能下重擔

  是謂梵志  解微妙慧  辯道不道

  體行上義  是謂梵志  棄捐家居

  無家之畏  少求寡欲  是謂梵志

  棄放活生  無賊害心  無所娆惱

  是謂梵志  避爭不爭  犯而不愠

  惡來善待  是謂梵志  去淫怒癡

  憍慢諸惡  如蛇脫皮  是謂梵志

  斷絕世事  口無粗言  八道審谛

  是謂梵志  所世惡法  修短巨細

  無取無舍  是謂梵志  今世行淨

  後世無穢  無習無舍  是謂梵志

  棄身無猗  不誦異行  行甘露滅

  是謂梵志  于罪與福  兩行永除

  無憂無塵  是謂梵志  心喜無垢

  如月盛滿  謗毀已除  是謂梵志

  見癡往來  墮塹受苦  欲單渡岸

  不好他語  唯滅不起  是謂梵志

  已斷恩愛  離家無欲  愛有已盡

  是謂梵志  離人聚處  不墮天聚

  諸聚不歸  是謂梵志  棄樂無樂

  滅無熅燸  …

《法句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