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集要頌經》

「本緣部」經文213卷04頁碼:P0777
宋 天息災譯

  《法集要頌經》叁 ▪第2页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啰國密林寺叁藏明教大師賜紫沙門臣天息災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伴少而貨多

  經過險難處  然有折軸憂 

  有身無瘡疣  不爲毒所害

  毒無奈瘡何  無惡無所造

  多有行衆惡  必爲身作累

  施善布恩德  此事甚爲難

  善哉修善者  傷哉爲甚惡

  惡惡自爲易  惡人爲善難

  愚者自謂正  猶惡不成熟

  惡已成熟滿  諸苦亦複熟

  賢者見于惡  不爲惡所熟

  如惡以不熟  惡者觀其惡 

  賢者觀其惡  乃至賢不熟

  設以賢熟者  賢賢自相觀

  人雖爲惡行  亦不數數行

  于彼意不樂  知惡之爲苦

  人能作其福  亦當數數造

  于彼意願樂  善愛其福報

  先當製善心  攝持惡根本

  由是興福業  心由樂于惡 

  爲惡雖複少  後世受苦深

  當獲無邊福  如毒在心腹

  爲福雖微少  後受大福德

  當獲大果報  如種獲真實 

  無過而強輕  無恚而強侵

  當于十品處  便當趣于彼

  痛癢語粗犷  此形必壞敗

  衆病所逼切  心亂而不定

  宗族別離散  財貨費耗盡

  爲賊所劫掠  所願不從意

  或複無數變  爲火所焚燒

  身壞無智能  亦趣于十品

  作惡勿言無  人作言無罪

  屏隈言無罪  斯皆有證驗 

  作惡言有憂  久作亦言憂

  憂屏隈亦言  憂彼報亦憂

  此憂彼亦憂  惡行二俱憂

  彼憂彼受報  見行乃審知 

  此喜彼亦喜  福行二俱喜

  彼行彼受報  見行自清淨

  此煮彼亦煮  罪行二俱煮

  彼煮彼受報  見行自有驗

  作福不作惡  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徑  如船截流渡 

  法集要頌經相應品第二十九

  夜光照于冥  至日未出間

  日光布大明  夜光便黤黮

  察者布光明  如來未出頃

  佛出放大明  無察無聲聞 

  不堅起堅想  堅起不堅想

  後不至于堅  由起邪見故

  堅而知堅者  不堅知不堅

  被人求于堅  正治以爲本 

  愚者以爲堅  反被九結縛

  如鳥墮羅網  斯由愛深固

  諸有懷狐疑  今世及後世

  禅定盡能滅  無惱修梵行

  無塵離于塵  能持此服者

  無禦無所至 

  此不應法服  若能除垢穢

  修戒等慧定  彼應思惟業

  此應服袈裟  不以柔和言

  名稱有所至  人有善顔色

  乃懷巧僞心  有能斷是者

  永拔其根本 

  智者除諸穢  乃名爲善色

  不以色縱容  暫睹知人意

  世多違行人  遊蕩在世界

  如彼虛僞鋀  其中純有銅

  獨遊無畏忌  內穢外不淨

  貪餮不自節  叁轉隨時行

  如圈被養豬  數數受胞胎

  人能專其意  于食知止足

  趣欲支其形  養壽守其道

  觀淨而自淨  諸根不具足

  于食無厭足  斯等凡品行 

  轉增于欲意  如屋壞穿漏

  當觀不淨行  諸根無缺漏

  于食知止足  有信執精進

  不恣于欲意  如風吹泰山

  空閑甚可樂  然人不樂彼

  無欲常居之  非欲之所處

  難移難可動  如彼重雪山

  非賢則不現  猶夜射冥室

  賢者有千數  智者在叢林

  義理極深邃  智者所分別 

  多有衆生類  非射而不值

  今觀此義理  無戒人所恥

  觀有知恐怖  變易知有無

  是故不樂有  當念遠離有 

  無信無反複  穿牆而盜竊

  斷彼希望思  是名爲勇士

  除其父母緣  王家及二種

  遍滅其境界  無垢爲梵行 

  若人無所依  知彼所貴食

  空及無相願  思惟以爲行

  鳥飛于虛空  而無足迹現

  如彼行行人  言說無所趣 

  諸能斷有本  不依于未然

  空及無相願  思惟以爲行

  希有諸衆生  多不順其性

  有度不度者  爲滅甚爲難 

  諸有平等說  法法共相觀

  盡斷諸結使  無複有熱惱

  行路無複憂  終日得解脫

  一切結使盡  無複有衆惱

  如鳥飛虛空  而無有所礙

  彼人獲無漏  空無相願定

  如鳥飛虛空  而無有所礙

  行人到彼岸  空無相願定 

  無造無有造  造者受煩惱

  非造非無造  前憂後亦憂

  造者爲善妙  以作不懷憂

  造而樂而造  生天受歡樂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衆人盡樂惡  唯佛淨無穢

  虛空無轍迹  沙門無外意

  世間皆無常  佛無我所有 

  諸天及世人  一切行相應

  得脫一切苦  離愛免輪回

  諸天及世人  一切行相應

  能遠諸惡業  不墮于惡趣 

  亦複不知論  賢愚無差別

  若複知論義  所說無垢迹

  說應法議論  當豎仙人幢

  法幢爲仙人  仙人爲法幢 

  或有寂然罵  或有在衆罵

  或有未聲罵  世無不罵者

  一毀及一譽  但利養其名

  非有亦非有  則亦不可知

  智人所稱譽  若好兼及醜

  智人無缺漏  慧定得解脫

  如紫磨真金  內外徹清淨

  猶如安明山  不爲風所動

  智人亦如是  不爲毀譽動

  如樹無有根  無枝況有葉

  健者以解縛  誰能毀其德

  無垢無有住  身塹種苦子

  最勝無有愛  天世人不知

  猶如網叢林  無愛況有余

  佛有無量行  無迹誰迹將

  若有不欲生  以生不受有

  佛有無量行  無迹誰迹將

  若欲滅其想  內外無諸因

  亦無過色想  四應不受生

  舍前及舍後  舍間越于有

  一切盡皆舍  不複受生老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法集要頌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