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阿彌陀經》上 ▪第2页
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校輯
..續本經文上一頁食之頃即可遍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叁十六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欲萬種之物。供養十方無央數佛。即自在前供養既遍。是日未午即還我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叁十七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受持經法。諷誦宣說。必得辯才智慧。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叁十八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能演說一切法。其智慧辯才不可限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叁十九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說經行道無異于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願。我作佛時。刹中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薩欲于寶樹中。見十方一切嚴淨佛刹。即時應現猶如明鏡睹其面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一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雖少功德者。亦能知見我道場樹高四千由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二願。我作佛時。刹中諸天世人及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者。衆生雖得天眼不能辯其名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叁願。我作佛時。我刹中人隨其志願。所欲聞法皆自然得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四願。我作佛時。刹中菩薩聲聞皆智慧成神。頂中皆有光明語音鴻暢。說經行道無異于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五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皆逮得清淨解脫叁昧。住是叁昧一發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六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皆逮得普等叁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七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即得至不退轉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第四十八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歸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叁法忍。于諸佛法永不退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願後說偈分第七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發此願已。複說偈言
我今對佛前 特發誠實願
如獲十力身 威德無能勝
複爲大國王 富豪而自在
常施諸財寶 利樂于貧苦
盡令諸衆生 長夜無憂惱
發生衆善根 長養菩提果
我至成佛時 名聲超十方
人天欣得聞 俱來生我刹
我以智慧光 廣照無央界
除滅諸有情 貪嗔煩惱暗
地獄鬼畜生 亦生我刹中
一切來生者 修習清淨行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還以大慈心 普濟諸沈溺
我于未來世 當作天人師
百億世界中 說法師子吼
一切聞音者 解悟複圓明
又如過去佛 所生慈愍行
度脫諸有情 已無量無邊
我行亦如斯 鹹使登覺岸
此願若克果 大千應震動
虛空諸天神 必雨珍妙華
初修善行分第八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于彼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衆之中。發斯弘誓。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空中贊言。決定成佛。于是法藏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修習無量功德。以莊嚴其國。是故入叁摩地。曆大阿僧祇劫。修菩薩行。不生欲想嗔想癡想。不生欲覺嗔覺癡覺。不著色聲香味諸法。忍力成就不計衆苦。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堅守誠正。常以和顔愛語饒益衆生。于佛法僧信重恭敬依真谛門植衆德本。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利樂衆生。令諸衆生功德成就。遠離粗言。免自害害彼。免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致人我兼利。複教化衆生修行六度。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了空無相無願無爲無生無滅。軌範具足善根圓滿。墮其生處在意所欲。有無量寶藏自然發現。以此施惠衆生令生歡喜。以行教化。致無量無數衆生發無上菩提之心。如是善行無量無邊說不能盡
親近諸佛分第九
佛言。法藏比丘行菩薩行時。于諸佛所尊重恭敬。承事供養未嘗間斷。爲四大天王詣佛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爲忉利天王詣佛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爲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樂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乃至大梵天王等詣佛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其次處閻浮提。爲轉輪王受灌頂位。及大臣官族等詣佛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爲刹帝利婆羅門等詣佛所。恭敬禮拜承事供養。如是無量無數百千萬億劫。親近諸佛植衆德本。以成就所願
願成作佛分第十
佛言。法藏比丘行菩薩行時。容體端嚴。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口中常出栴檀之香。身諸毛孔出優缽羅華香。其香普熏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那由他由旬。衆生聞此香者。皆發無上菩提之心。又手中恒出一切衣服。一切飲食。一切幢旛寶蓋。一切音樂。及一切最上所須之物。利樂一切衆生令歸佛道。如是積功累德。無量無數百千萬億劫。功德圓滿威神熾盛。方得成就所願而入佛位
蜎蠕亦度分第十一
阿難白言。法藏比丘爲已成佛而取滅度。爲未成佛爲今現在。佛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去現在未來。但以酬其志願度一切衆生。現在西方。去此百萬世界。其世界名曰極樂。其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央數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莫不得過度解脫者
光明獨勝分第十二
佛言。阿彌陀佛光明最爲遠著。諸佛光明皆所不及。十方無央數佛。其頂中光明有照一裏者。有照二裏者。有照叁裏者。如是展轉漸遠。有至于照千二百萬裏。複有佛頂中光明照一世界者。有照二世界者。有照叁世界者。如是展轉漸遠。有至于照二百萬世界者。惟阿彌陀佛頂中光明。照千萬世界無有窮極。諸佛光明所以有遠近者何以故。初爲菩薩時。願力功德各有大小。至期作佛皆隨所得。是故光明亦從而異。若威神自在隨意所作。不必豫計則無不同。阿彌陀佛願力無邊功德超絕故。比諸佛光明特爲殊勝
十叁佛號分第十叁
佛言。阿彌陀佛光明。明麗快甚絕殊無極。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而爲諸佛光明之王。故號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難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其光明所照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常大明。諸天人民禽獸蜎飛蠕動之類。見此光明莫不喜悅而生慈心。其淫泆嗔怒愚癡者。見此光明莫不遷善。地獄餓鬼畜生。考掠痛苦之處。見此光明無複苦惱。命終之後皆得解脫。不獨我今稱贊阿彌陀佛光明。十方無央數佛菩薩緣覺聲聞之衆。悉皆稱贊亦複如是。若有衆生。聞此光明威神功德。日夜歸命稱贊不已。隨其志願必生其刹。複爲諸菩薩聲聞所共稱贊。當亦如是。我說阿彌陀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今爲汝等略言之耳
阿阇世王分第十四
爾時阿阇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子。各持一金華蓋。前以獻佛卻坐一面。聞說阿彌陀佛功德光明皆大歡喜。其心願言。我等後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佛即知之。告諸比丘言。阿阇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子。後無央數劫皆當作佛。如阿彌陀佛。此等行菩薩道已。無央數劫。皆各供養四百億佛。今複供養于我。往昔迦葉佛時。皆常爲我弟子。今又至此是複會遇也。時諸比丘聞是語已。莫不喜悅恭敬贊歎
地平氣和分第十五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皆自然七寶。所謂黃金白銀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其體性溫柔。以是七寶相間爲地。或純以一寶爲地。光色照耀奇妙清淨。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其國恢廓曠蕩不可窮盡。地皆平正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及坑坎井谷。亦無幽暗之所。無地獄餓鬼衆生禽蟲。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無阿須倫及諸龍鬼神。亦無雨露惟有自然流泉。亦無寒暑氣象。常春清快明麗不可具言。有萬種自然之物。如百味飲食。意有所欲悉現在前。意若不用自然化去。隨其所念無不得之。此娑婆世界。有他化自在天。其中天人一切所須自然化現。以比于此佛刹中自然之物。猶萬億倍不可以及
講堂宅宇分第十六
佛言。阿彌陀佛講堂精舍。皆自然七寶相間而成。複有七寶以爲樓觀欄楯。複以七寶爲之纓絡懸飾其側。複以白珠明月珠摩尼珠。爲之交絡遍覆其上。殊特妙好清淨光輝不可勝言。其余菩薩聲聞所居宮宇。亦複如是。彼諸天及世人。衣服飲食華香纓絡。傘蓋幢旛微妙音樂。隨意而現。所居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乃至無量衆寶。悉化現而成。然宮宇有隨意高大浮于空中若雲氣者。有不能隨意高大。止在地上如世間者。其故非他。能隨意者。乃前世求道時慈心精進。益作諸善德厚所致。不能隨意者。乃前世求道時不慈心精進。作善微鮮德薄所致。若衣服飲食則皆平等。惟宮宇不同。所以別進有勤墮。德有大小示衆見之。此講堂宮宇。初無作者。亦無所從來。以此佛願大德重。自然化生
寶池大小分第十七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講堂宮宇。勝于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終不可及。其內外複有自然流泉及諸池沼。與自然七寶俱生。有純一寶池者。其底沙亦以一寶。若黃金池者底白銀沙。水晶池者底琉璃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有二寶爲一池者。其底沙亦以二寶。若黃金白銀池者。底沙則以水晶琉璃。若水晶琉璃池者。底沙則以珊瑚琥珀。若珊瑚琥珀池者。底沙則以砗磲瑪瑙。若叁寶四寶以至七寶。共爲一池則底沙亦如是。此諸寶池有方四十裏者。有方五十裏者。有方六十裏者。如是展轉漸大。以至于方二萬四百八十裏若大海。然是諸池者。皆菩薩聲聞諸上善人生長之所。有時浴于其間。若彼佛池其方倍此。皆七寶相間而成白珠明月珠摩尼珠爲之底沙。是諸池者。皆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其間複有百種異華。枝皆千葉。光色既異。香氣亦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
蓮華化生分第十八
佛言。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刹者。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自然之食。其容貌形色端正淨好。固非世人可比。亦非天人可比。皆受自然清虛之身無極之壽
[句-口+止]者比類分第十九
佛言。譬如[句-口+止]者在帝王之側。相容儀甯可類否。阿難答言。[句-口+止]者在帝王之側。羸陋醜惡無以爲喻。百千萬倍不可以及。所以然者。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悭。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得福益作諸惡。如是壽終墮于惡趣。受諸長苦。得出爲人下賤醜弊示衆見之。所以帝王人中尊貴。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溫良博施兼濟。損已利物無所違爭。是以壽終應生天上享其福樂。余慶猶存遂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衆所敬事。美衣珍饍隨心服禦。自非宿福何以能然。佛言。汝言是矣。若言形相威光。帝王雖人中尊貴。比轉輪聖王。猶如鄙陋若彼[句-口+止]者在帝王之側。轉輪聖王天下第一。比忉利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彌陀佛刹中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
澡雪形體分第二十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若入七寶池中澡雪形體。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至腋。以至于頸。水亦如是。欲淋灌其身悉如其意。欲令其水如初。即亦如初。調和冷暖無不順適。開神悅體滌蕩情慮。清明澄潔瑩若無形。既出浴已。各坐于一蓮華之上。自然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或作音樂。或作法音。吹諸寶華皆成異香。散諸菩薩聲聞大衆之上。華墮地者積厚四寸。極目明麗芳香無比。及至小萎自然亂風吹去。諸菩薩聲聞大衆。有欲聞法音者。有欲聞音樂者。有欲聞華香者。有皆不欲聞者。其欲聞者辄獨聞之。不欲聞者寂無所聞。各適其意無所違忤。其爲快樂常得自然
澡畢進業分第二十一
佛言。饒皆浴已各往修進。有在地講經者。有在地誦經者。有在地自說經者。有在地口授經者。有在地聽經者。有在地念經者。有在地思道者。有在地坐禅一心者。有在地經行者。仍有在虛空中講經者。在虛空中誦經者。在虛空中自說經者。在虛空中口授經者。在虛空中聽經者。在虛空中念經者。在虛空中思道者。在虛空中坐禅一心者。在虛空中經行者。其間有未得須陀洹者。因是得須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是得斯陀含。未得阿那含者。得阿那含。未得阿羅漢者。得阿羅漢。有未得不退轉地菩薩者。乃得不退轉地菩薩。各隨其質而有所得。莫不欣然適意而悅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大阿彌陀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