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阿彌陀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64卷12頁碼:P0326
宋 王日休校輯

  《佛說大阿彌陀經》下

  國學進士龍舒王日休校輯

  池流法音分第二十二

  佛言。諸寶池中其水轉相灌注。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或作說佛聲。或作說法聲。或作說僧聲。或說寂靜聲。說空無我聲。說大慈悲聲。說波羅蜜聲。說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說諸通慧聲。說無所作聲。說不起滅聲。說無上忍聲。乃至說甘露灌頂一切妙法。如是等聲。稱其所欲莫不聞者。喜悅無量發清淨心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永不退于無上菩提。于彼世界。不複聞于地獄餓鬼畜生夜叉。殺生偷盜鬥诤惡口兩舌。如是等一切惡聲。聞且絕無況有其實。但有自然清淨之音。自然快樂之事。是故其刹名曰極樂

  池岸花樹分第二十叁

  佛言。諸寶池岸上。有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花果恒芳香氣流布。又有天優缽羅華。缽昙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複有七種寶樹。其純一寶樹者。根莖枝葉花果。皆以一寶。二寶爲一樹者。根莖枝葉花果。間以二寶。叁寶爲一樹者。根莖枝葉花果。間以叁寶。四寶爲一樹者。根莖枝葉。各以一寶。其華與果同于根莖。五寶爲一樹者。根莖枝葉花。各以一寶。果則同于其根。六寶爲一樹者。根莖枝葉花果。各以一寶。七寶爲一樹者。亦複如是。惟加其節益用一寶。如是諸樹種種各自異行。行行相植。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花花相順。果果相當。如是行列數百千裏。間以寶池又複如是。乃至周遍世界榮色光耀不可勝視。清風時發自成微妙音聲。無可比者

  樹音妙樂分第二十四

  佛言。如世間帝王有萬種音樂。不如轉輪聖王諸音樂中一音之美。百千萬倍。如轉輪聖王萬種音樂。不如忉利天王諸音樂中一音之美。百千萬倍。如忉利天王萬種音樂。不如第六天王諸音樂中一音之美。百千萬倍。如第六天王萬種音聲。不如阿彌陀佛刹中諸七寶樹一音之美。百千萬倍。複有自然種種妙樂。而其音聲無非妙法。清暢嘹喨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爲第一

  自然飲食分第二十五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諸往生者。其飲食時有欲銀缽者。有欲金缽者。有欲水晶琉璃缽者。有欲珊瑚琥珀砗磲碼瑙缽者。或欲明月珠摩尼珠白玉紫金等缽。皆隨其意化現在前。百味飲食充滿其中。酸醎辛淡各如所欲。多亦不余。少亦不缺。亦不以美故過量而食。惟以資益氣力。食已自然消散而無遺滓。或但見色聞香意以爲食。自然化去。再欲食時複現如前。極彼刹中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于無爲泥洹之道

  景象殊勝分第二十六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皆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無有婦女。皆壽命無央數劫。皆洞視徹聽遙相瞻見。遙相聞語聲。皆求善道者無複異人。其面目皆端正淨好無複醜陋。其體性皆智慧勇健無複庸愚。其所欲言皆豫相知。意心所存念無非道德。形于談說無非正事。皆相愛敬無或憎嫉。皆相順序或無差池。動合禮義穆若弟兄。言語誠實轉相教令。欽若承受不相違戾。意皆潔清無所貪染。淫決嗔怒愚癡之態。盡絕無余。邪心妄念消釋無有。神氣和靜。體力輕清樂從經道。啓迪慧性通其宿命。雖曆萬劫。己所從來靡不知之。複知十方世界去來現在之事。複知無央數天上地下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心意所念口所欲言。複知此等衆生。當于何劫何歲。盡度脫爲人。得生極樂世界。或作菩薩。或作聲聞。皆豫知之。其有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者。能于掌中擎一切世界

  道場寶樹分第二十七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其道場樹高一千六百由旬。四布枝樹八百由旬。根入寶地五百由旬。及一切衆寶自然合成。花果敷榮。作無量百千殊麗之色。于其樹上。複以月光摩尼寶。帝網摩尼寶。持海輪寶。如是等衆寶莊嚴周匝其間。複垂愛寶璎珞。大緣寶璎珞。青真珠璎珞。如是等衆璎珞綴飾。複有真妙寶網羅覆其上。成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豔照耀無極。或時微風徐動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刹。衆生聞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地無其耳病。以至成就無上菩提。若有衆生。見此樹者乃至成佛。于其中間不生眼病。若有衆生。聞樹香者乃至成佛。于其中間不生鼻病。若有衆生。食樹果者乃至成佛。于其中間舌亦無病。若有衆生。樹光照者乃至成佛。于其中間身亦無病。若有衆生。觀想樹者乃至成佛。于其中間心得清涼。遠離貪等煩惱之病。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地。彼刹諸天人世人。見此樹者得叁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叁者無生法忍。如是樹木花果。與諸衆生而作佛事。皆以此佛本願力故。堅固願故。精進力故。威神力故

  寶網音香分第二十八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複有無量寶網彌覆其上。皆以金銀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網。光色晃曜盡極嚴麗。又有自然德風徐動。不寒不暑溫和柔軟。不遲不疾吹諸寶網及諸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清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生。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定叁昧。或時風吹散花遍滿其刹。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澤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隨舉足已還複如故。花用已訖自然化沒

  蓮花現佛分第二十九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衆寶蓮華周遍世界。一一寶花百千萬葉。其華光明無量雜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之色。其光亦然。炜烨煥爛明耀日月。一一華中。出叁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其身皆紫金色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爲十方衆生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衆生于佛正道

  大會說法分第叁十

  佛言。阿彌陀佛。爲諸菩薩聲聞及諸天世人。廣宣大教敷演妙法之時。皆以次序大會于七寶講堂。佛初爲諸菩薩聲聞及諸天世人說法。莫不欣然悅適心得解悟。各隨其資而有所得。即時四方自然微風。吹諸寶樹作五百音聲。複吹諸寶花停結空中。枝葉下向以成供養。既而墜地則自然亂風吹去。于是第一四天王天諸天人。持百千花香百千音樂。自空而降以供養佛及菩薩聲聞之衆。聽聞說法。散諸香花。奏諸音樂。于是第二忉利天。上至欲界諸天。以至第七梵天。及叁十六天。如是等天諸天人。各持百千香華。百千音樂轉相倍勝。自空而降。皆以前後次序更相開避。供養佛及菩薩聲聞之衆。聽佛說法散諸香花。奏諸音樂。諸天人中有未得須陀洹道者。有未得斯陀含道者。有未得阿那含道者。有未得阿羅漢道者。有未得不退轉地菩薩者。聞佛說法即心開意解。隨所未得而自得之。當此之時。熙然歡喜不可勝言

  十方聽法分第叁十一

  佛言。其次東方恒河沙數諸佛。各遣無量無數菩薩。及無量無數聲聞之衆。持諸香華幢幡寶蓋。種種供具前以獻佛。各禮足已。稱贊寶刹功德莊嚴。聽說妙法皆大喜悅。作禮而去。其次南方世界。恒河沙數諸佛。各遣無量無數聲聞。及無量無數聲聞之衆。持諸香華幢幡寶蓋。種種供具前以獻佛。各禮足已。稱贊寶刹功德莊嚴。聽說妙法皆大喜悅。作禮而去。其次西方北方。曰隅上下亦複如是。爾時世尊。複說偈言

  東方諸世界  數若恒河沙

  一一世界中  聲聞與菩薩

  無量複無數  各發最勝心

  持諸妙供養  往獻阿彌陀

  南西北四隅  上下亦如是

  悉皆供獻已  旋繞懷愛敬

  贊歎大福田  最上複希有

  皆由宿願弘  精進無窮極

  究達神通慧  遊入勝法門

  具足功德寶  妙智無等倫

  慧日朗世間  消除生死雲

  莊嚴極樂刹  威神叵思議

  曠蕩已無邊  佛刹絕無比

  稱贊既如是  欽慕不能已

  複以天妙花  散空成寶蓋

  縱廣百由旬  色相愈新麗

  假茲伸供養  自喜還自慶

  願我積衆善  致我刹亦然

  先了諸法性  夢幻本來空

  次度諸衆生  遠大無窮極

  如是寶刹者  何憂不可成

  爾時佛慈悲  開導一切心

  神通化大光  從佛面門出

  四散數無窮  普照億佛刹

  人天鹹睹已  還歸佛髻中

  時會諸有情  敬歎未曾有

  願與沈淪者  盡證菩提道

  觀音發問分第叁十二

  爾時佛說此偈已。會中有觀自在菩薩。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以何因緣。阿彌陀佛于其面門。放無量光照諸佛刹。惟願世尊方便解說。令諸衆生及他方菩薩。聞是語已心生解悟。于佛菩提志樂趣求。永無退轉。佛言。汝當谛聽吾爲汝說。彼佛如來于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前。爲菩薩時。發大誓言。我于未來世成佛時若有十方世界。無央數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號。或頂禮憶念或稱贊歸依。或香花供養。如是衆生速生我刹。見此光明即得解脫。若諸菩薩見此光明。即得授記證不退位。手持香華及諸供具。往十方無邊佛刹。供養諸佛而作佛事。增益功德。經須臾頃複還本刹。是故光明而入佛頂

  菩薩出供分第叁十叁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諸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遍至十方無量世界。供養諸佛。隨心所欲。花香妓樂。衣蓋幢幡。無數供養之具。自然化現在前。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佛及諸菩薩聲聞之衆。或欲獻花者。即于空中化成花蓋。小者周圓四十裏。或五十裏。或六十裏。如是展轉漸大。有至于六百萬裏。名隨其小大停于空中。以成圓象勢皆下向以成供養。光色照耀香氣普薰。不可勝言。既已用已。隨其前後以次化沒。諸菩薩複于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聽受經法喜悅無量。既供養已忽然輕舉。還至本刹猶爲未食之前

  菩薩功德分第叁十四

  佛言。阿彌陀佛刹中諸菩薩衆。容貌柔和相好具足。禅定智慧通達無礙。神通威德無不滿足。深入法門得無生忍。諸菩薩道究竟明了。調伏諸根身心柔軟。安住寂靜盡般涅槃。深入正慧無複余習。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辯才總持自在無礙。善解世間無邊方便。所言誠谛深入義味。敷演正法廣度有情。除彼一切煩惱之患。等觀叁界空無所有。知一切法悉皆寂滅。無相無爲無因無果。無取無舍無縛無脫。去諸分別遠離顛倒。堅固不動如須彌山。智慧明了如日月朗。廣大如海出功德寶。熾盛如火燒煩惱薪。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洗諸塵垢。如虛空…

《佛說大阿彌陀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