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叁十四 ▪第3页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續本經文上一頁足或不具足。是故當知一切外物定是無常。既觀見法是無常已。複觀聞法。我聞諸天具足成就極妙快樂神通自在。亦有五相。是故當知即是無常。複聞劫初有諸衆生。各各具足上妙功德。身光自照不假日月。無常力故光滅德損。複聞昔有轉輪聖王統四天下。成就七寶得大自在。而不能壞無常之相。複觀大地。往昔之時安處布置無量衆生。間無空處如車輪許。具足生長一切妙藥。叢林樹木果實滋茂。衆生薄福令此大地無複勢力所生之物遂成虛耗。是故當知。內外之法一切無常。是則名爲粗無常也。既觀粗已次觀細者。雲何名細。菩薩摩诃薩觀于一切內外之物乃至微塵。在未來時已是無常。何以故。具足成就破壞相故。若未來色非無常者。不得言色有十時差別。雲何爲十。一者膜時。二者泡時。叁者胞時。四者肉團時。五者肢時。六者嬰孩時。七者童子時。八者少年時。九者盛壯時。十者衰老時。菩薩觀膜。若非無常不應至胞。乃至盛壯非無常者終不至老。若是諸時非念念滅終不漸長。應當一時成長具足。無是事故。是故當知。定有念念微細無常。複見有人諸根具足顔色暐晔。後見枯悴複作是念。是人定有念念無常。複觀四大及四威儀。複觀內外各二苦因饑渴寒熱。複觀是四。若無念念微細無常。亦不得說如是四苦。若有菩薩能作是念。是名菩薩觀細無常。如內外色心法亦爾。何以故。行六處故。行六處時。或生喜心。或生嗔心。或生愛心。或生念心。展轉異生不得一種。是故當知。一切色法及非色法悉是無常。善男子。菩薩若能于一念中見一切法生滅無常。是名菩薩具無常想。善男子。智者修習無常想已。遠離常慢常倒想倒
次修苦想。何因緣故有如是苦。深知是苦因于無常。因無常故受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因緣故名爲無常。無常因緣故受內外苦。饑渴寒熱鞭打罵辱。如是等苦皆因無常。複次智者深觀此身即無常器。是器即苦。以器苦故。所受盛法亦複是苦。善男子。智者複觀生即是苦滅即是苦。苦生滅故即是無常非我我所。修無我想。智者複觀苦即無常無常即苦。若苦無常智者雲何說言有我。苦非是我無常亦爾。如是五陰亦苦無常。衆生雲何說言有我。複次觀一切法有異和合。不從一和合生一切法。亦非一法是一切和合果。一切和合皆無自性。亦無一性亦無異性。亦無物性亦無自在。諸法若有如是等相。智者雲何說言有我。複作是念。一切法中無有一法能爲作者。若使一法不能作者。衆法和合亦不能作。一切諸法性終不能獨生獨滅。和合故滅。和合故生。是法生已衆生倒想。言是和合從和合生。衆生想倒無有真實。雲何而有真實我耶。是故智者觀于無我。又複谛觀。何因緣故衆生說我。是我若有應一應多。我若一者雲何而有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人天地獄餓鬼畜生大小老壯。是故知我非是一也。我若多者雲何說言衆生我者是一是遍無有邊際。若一若多二俱無我
智者如是觀無我已。次複觀于厭離食想。作是念言。若一切法無常苦空無我。雲何爲食起身口意叁種惡業。若有衆生。爲貪食故起身口意叁種惡業。所得財物衆皆共之。後受苦果無共分者。善男子。智者複觀。一切衆生爲飲食故身心受苦。若從衆苦而得食者。我當雲何于是食中而生貪著。是故于食不生貪心。複次智者當觀因于飲食身得增長。我今出家受戒修道爲欲舍身。今貪此食雲何當得舍此身耶。如是觀已雖複受食。猶如曠野食其子肉。其心厭惡都不甘樂。深觀抟食有如是過。次觀觸食如被剝牛爲無量蟲之所啑食。次觀思食如大火聚。識食猶如叁百鑽矛。善男子。智者如是觀四食已。于食終不生貪樂想。若猶生貪當觀不淨。何以故。爲離食愛故。于一切食善能分別不淨之想。隨諸不淨令與相似。如是觀已。若得好食及以惡食。受時猶如塗癰瘡藥。終不生于貪愛之心。善男子。智者若能如是觀者。是名成就厭離食想。迦葉菩薩言。世尊。智者觀。食作不淨想。爲是實觀虛解觀耶。若是實觀。所觀之食實非不淨。若是虛解。是法雲何名爲善想。佛言。善男子。如是觀者亦是實觀亦是虛解。能壞貪食故名爲實。非蟲見蟲故名虛解。善男子。一切有漏皆名爲虛亦能得實。善男子。若有比丘。發心乞食預作是念。我當乞食。願得好者莫得粗惡。願必多得莫令鮮少。亦願速得莫令遲晚。如是比丘不名于食得厭離想。所修善法日夜衰耗。不善之法漸當增長。善男子。若有比丘。欲乞食時先當願言。令諸乞者悉得飽滿。其施食者得無量福。我若得食爲療毒身修習善法利益施主。作是願時所修善法日夜增長。不善之法漸當消滅。善男子。若有比丘能如是修。當知是人不空食于國中信施
善男子。智者具足如是四想。能修世間不可樂想。作是念言。一切世間無處不有生老病死。而我此身無處不生。若世間中無有一處當得離于生老病死。我當雲何樂于世間。一切世間無有進得而不退失。是故世間定是無常。若是無常。雲何智人而樂于世。一一衆生周遍經曆一切世間具受苦樂。雖複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叁惡道中。雖爲四王乃至他化自在天身。命終生于畜生道中。或爲師子虎兕豺狼象馬牛驢。次觀轉輪聖王之身。統四天下豪貴自在。福盡貧困衣食不供。智者深觀如是事已。生于世間不可樂想。智者複觀世間有法。所謂舍宅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香花璎珞種種伎樂財物寶貨。如是等事皆爲離苦。而是等物體即是苦。雲何以苦欲離于苦。善男子。智者如是觀已。于世間物不生愛樂而作樂想。善男子。譬如有人身嬰重病。雖有種種音樂倡伎香花璎珞。終不于中生貪愛樂。智者觀已亦複如是。善男子。智者深觀。一切世間非歸依處。非解脫處非寂靜處。非可愛處非彼岸處。非是常樂我淨之法。若我貪樂如是世間。我當雲何得離是法。如人不樂處闇而求光明還複歸闇。闇即世間。明即出世。若我樂世增長黑闇遠離光明。闇即無明。光即智明。是智明因即是世間不可樂想。一切貪結雖是系縛。然我今者貪于智明不貪世間。智者深觀如是法已。具足世間不可樂想
善男子。有智之人已修世間不可樂想。次修死想。觀是壽命。常爲無量怨仇所繞。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于屠所。迦葉菩薩言。世尊。雲何智者觀念念滅。善男子。譬如四人皆善射術。聚在一處各射一方。俱作是念。我等四箭俱發俱墮。複有一人作是念言。如是四箭及其未墮。我能一時以手接取。善男子。如是之人可說疾不。迦葉菩薩言。如是世尊。佛言。善男子。地行鬼疾複速是人。有飛行鬼複速地行。四天王疾複速飛行。日月神天複速四王。行堅疾天複速日月。衆生壽命複速堅疾。善男子。一息一眴衆生壽命四百生滅。智者若能觀命如是。是名能觀念念滅也善男子。智者觀命系屬死王。我若能離如是死王。則得永斷無常壽命。複次智者觀。是壽命猶如河岸臨峻大樹。亦如有人作大逆罪及其受戮無憐惜者。如師子王大饑困時。亦如毒蛇吸大風時。猶如渴馬護惜水時。如大惡鬼嗔恚發時。衆生死王亦複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作如是觀。是則名爲修習死想。善男子。智者複觀。我今出家設得壽命七日七夜。我當于中精勤修道護持禁戒說法教化利益衆生。是名智者修于死想。複以七日七夜爲多。若得六日五日四日叁日二日一日一時乃至出息入息之頃。我當于中精勤修道護持禁戒說法教化利益衆生。是名智者善修死想。智者具足如上六想。即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樂修想。叁者無嗔想。四者無妒想。五者善願想。六者無慢想。七者叁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足七想。是名沙門名婆羅門。是名寂靜是名淨潔。是名解脫。是名智者。是名正見名到彼岸。名大醫王是大商主。是名善解如來秘密。亦知諸佛七種之語名正見知。斷七種語中所生疑網。善男子。若人具足如上六想。當知是人能呵叁界。遠離叁界滅除叁界。于叁界中不生愛著。是名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足十想。即得稱可沙門之相。爾時迦葉菩薩即于佛前。以偈贊佛
憐愍世間大醫王 身及智慧俱寂靜
無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禮無上尊
發心畢竟二不別 如是二心先心難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禮初發心
初發已爲人天師 勝出聲聞及緣覺
如是發心過叁界 是故得名最無上
世救要求然後得 如來無請而爲師
佛隨世間如犢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來功德滿十方 凡下無智不能贊
我今贊歎慈悲心 爲報身口二種業
世間常樂自利益 如來終不爲是事
能斷衆生世果報 是故我禮自他和
世間逐親作益厚 如來利益無怨親
佛無是相如世人 是故其心等無二
世間說異作業異 如來如說業無差
凡所修行斷諸行 是故得名爲如來
先已了知煩惱過 示現處之爲衆生
久于世間得解脫 樂處生死慈悲故
雖現天身及人身 慈悲隨逐如犢子
如來即是衆生母 慈心即是小犢子
自受衆苦念衆生 愍悲念時心不悔
憐愍心盛不覺苦 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來雖作無量福 身口意業恒清淨
常爲衆生不爲己 是故我禮清淨業
如來受苦不覺苦 見衆生苦如己苦
雖爲衆生處地獄 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衆生受異苦 悉是如來一人苦
覺已其心轉堅固 故能勤修無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 愍念衆生如子想
衆生不知佛能救 故謗如來及法僧
世間雖具衆煩惱 亦有無量諸過惡
如是衆結及罪過 佛初發心已能壞
唯有諸佛能贊佛 除佛無能贊歎者
我今唯以一法贊 所謂慈心遊世間
如來是慈大法聚 是慈亦能度衆生
即是無上真解脫 解脫即是大涅槃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般涅槃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