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三十四 ▪第2页
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续本经文上一页。如地狱苦等无差别。善男子。智者深观三界诸苦皆从烦恼业因缘生。善男子。譬如坏器即易破坏。众生受身亦复如是。既受身已是众苦器。譬如大树花果繁茂众鸟能坏。如多干草小火能焚。众生受身为苦所坏亦复如是。善男子。智者若能观苦八种如圣行中。当知是人能断众苦。善男子。智者深观是八苦已次观苦因。苦因者即爱无明。是爱无明则有二种。一者求身。二者求财。求身求财二俱是苦。是故当知。爱无明者即是苦因。善男子。是爱无明则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内能作业外能增长。又复内能作业外作业果。断内爱已业则得断。断外爱已果则得断。内爱能生未来世苦。外爱能生现在世苦。智者观爱即是苦因。既观因已次观果报。苦果报者即是取也。爱果名取。是取因缘即内外爱则有爱苦。善男子。智者当观爱因缘取。取因缘爱。若我能断爱取二事。则不造业受于众苦。是故智者为断受苦修八正道。善男子。若有人能如是观者。是则名为清净梵行。是名众生毒身之中有妙药王如雪山中虽有毒草亦有妙药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清净梵行。佛言。善男子。一切法是。迦叶菩萨言。世尊。一切法者义不决定。何以故。如来或说是善不善。或时说为四念处观。或说是十二入。或说是善知识。或说是十二因缘。或说是众生。或说是正见邪见。或说十二部经。或说即是二谛。如来今乃说一切法为净梵行。悉是何等一切法耶。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微妙大涅槃经。乃是一切善法宝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是涅槃经亦复如是。即是一切字义秘藏。善男子。如须弥山众药根本。是经亦尔。即是菩萨戒之根本。善男子。譬如虚空是一切物之所住处。是经亦尔。即是一切善法住处。善男子。譬如猛风无能系缚。一切菩萨行是经者亦复如是。不为一切烦恼恶法之所系缚。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坏者。是经亦尔。虽有外道恶邪之人不能破坏。善男子。如恒河沙无能数者如是经义亦复如是无能数者。善男子。是经典者。为诸菩萨而作法幢如帝释幢。善男子。是经即是趣涅槃城之商主也。如大导师引诸商人趣向大海。善男子。是经能为诸菩萨等作法光明。如世日月能破诸闇。善男子。是经能为病苦众生作大良药。如香山中微妙药王能治众病。善男子。是经能为一阐提杖。犹如羸人因之得起。善男子。是经能为一切恶人而作桥梁。犹如世桥能渡一切。善男子。是经能为行三有者遇烦恼热而作阴凉。如世间盖遮覆暑热。善男子。是经即是大无畏王。能坏一切烦恼恶魔。如师子王降伏众兽。善男子。是经即是大神咒师。能坏一切烦恼魔鬼。如世咒师能去魍魉。善男子。是经即是无上霜雹。能坏一切生死果报。如世雹雨坏诸果实。善男子。是经能为坏戒目者作大良药。犹如世间安阇陀药善疗眼痛。善男子。是经能住一切善法。如世间地能住众物。善男子。是经即是毁戒众生之明镜也。如世间镜见诸色像。善男子。是经能为无惭愧者而作衣服。如世衣裳障蔽形体。善男子。是经能为贫善法者作大财宝。如功德天利益贫者。善男子。是经能为渴法众生作甘露浆。如八味水充足渴者。善男子。是经能为烦恼之人而作法床。如世乏人遇安隐床。善男子。是经能为初地菩萨至十地菩萨。而作璎珞香花涂香末香烧香。清净种性具足之乘。过于一切六波罗蜜受妙乐处。如忉利天波利质多罗树。善男子。是经即是金刚利斧。能伐一切烦恼大树。即是利刀。能割习气。即是勇健能摧魔怨。即是智火。焚烦恼薪。即因缘藏。出辟支佛。即是声闻藏。生声闻人。即是一切诸天之眼。即是一切人之正道。即是一切畜生依处。即是饿鬼解脱之处。即是地狱无上之尊。即是一切十方众生无上之器。即是十方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之父母也。善男子。是故此经摄一切法。如我先说。此经虽摄一切诸法。我说梵行即是三十七助道法。善男子。若离如是三十七品。终不能得声闻正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见佛性及佛性果。以是因缘梵行即是三十七品。何以故。三十七品性非颠倒能坏颠倒。性非恶见能坏恶见。性非怖畏能坏怖畏。性是净行能令众生毕竟造作清净梵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有漏之法亦复能作无漏法因。如来何故不说有漏为净梵行。善男子。一切有漏即是颠倒。是故有漏不得名为清净梵行。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第一法为是有漏是无漏耶。佛言。善男子。是有漏也。世尊。虽是有漏性非颠倒。何故不名清净梵行。善男子。世第一法无漏因故似于无漏。向无漏故不名颠倒。善男子。清净梵行发心相续乃至毕竟。世第一法唯是一念。是故不得名净梵行。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众生五识亦是有漏。非是颠倒复非一念。何故不名清净梵行。善男子。众生五识虽非一念。然是有漏复是颠倒。增诸漏故名为有漏。体非真实着想故倒。云何名为体非真实着想故倒。非男女中生男女想。乃至舍宅车乘瓶衣亦复如是。是名颠倒。善男子。三十七品性无颠倒。是故得名清净梵行。善男子。若有菩萨。于三十七品。知根知因知摄知增知主知导知胜知实知毕竟者。如是菩萨则得名为清净梵行。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知根乃至知毕竟耶。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菩萨发问为于二事。一者为自知故。二者为他知故。汝今已知。但为无量众生未解启请是事。是故我今重赞叹汝。善哉善哉。善男子。三十七品根本是欲。因名明触。摄取名受。增名善思。主名为念。导名为定。胜名智慧。实名解脱。毕竟名为大般涅槃。善男子。善欲即是初发道心。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是故我说欲为根本。善男子。如世间说一切苦恼爱为根本。一切疾病宿食为本。一切断事斗诤为本。一切恶事虚妄为本。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先于此经中说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本。今乃说欲。是义云何。佛言。善男子。若言生因。善欲是也。若言了因不放逸是。如世间说一切果者子为其因。或复有说子为生因地为了因。是义亦尔。迦叶菩萨言。世尊。如来先于余经中说三十七品佛是根本。是义云何。善男子。如来先说众生初知三十七品佛是根本。若自证得欲为根本。世尊。云何明触名之为因。善男子。如来或时说明为慧或说为信。善男子。信因缘故亲近善友是名为触。亲近因缘得闻正法是名为触。因闻正法身口意净是名为触。因三业净获得正命是名为触。因正命故得净根戒。因净根戒乐寂静处。因乐寂静能善思惟。因善思惟得如法住。因如法住得三十七品。能坏无量诸恶烦恼。是名为触。善男子。受名摄取。众生受时能作善恶。是故名受为摄取也。善男子。受因缘故生诸烦恼。三十七品能破坏之。是故以受为摄取也。因善思惟能破烦恼。是故名增。何以故。勤修习故得如是等三十七品。若观能破诸恶烦恼要赖专念。是故以念为主。如世间中一切四兵随主将意。三十七品亦复如是皆随念主善男子。既入定已。三十七品能善分别一切法相。是故以定为导。是三十七品分别法相智为最胜。是故以慧为胜。如是智慧知烦恼已。智慧力故烦恼消灭。如世间中四兵坏怨或一或二勇健者能。三十七品亦复如是。智慧力故能坏烦恼。是故以慧为胜。善男子。虽因修习三十七品获得四禅神通安乐亦不名实。若坏烦恼。证解脱时乃名为实。是三十七品发心修道。虽得世乐及出世乐四沙门果及以解脱。亦不得名为毕竟也。若能断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是名涅槃。是故我说毕竟者即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善爱念心即是欲也。因善爱念。亲近善友故名为触。是名为因。因近善友故名为受。是名摄取。因近善友能善思惟。故名为增。因是四法能生长道。所谓欲念定智。是即名为主导胜也。因是三法得二解脱。除断爱故得心解脱。断无明故得慧解脱。是名为实。如是八法毕竟得果名为涅槃。故名毕竟
复次善男子。欲者即是发心出家。触者即是白四羯磨。是名为因。摄者即是受二种戒。一者波罗提木叉戒。二者净根戒。是名为受。是名摄取。增者即是修习四禅。主者即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导者即是阿那含果。胜者即是阿罗汉果。实者即是辟支佛果。毕竟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善男子。欲名为识。触名六入。摄名为受。增名无明。主名名色。导名为爱。胜名为取。实名为有。毕竟者名生老病死迦叶菩萨言。世尊。根本因增。如是三法云何有异。善男子。所言根者即是初发。因者即是相似不断。增者即是灭相似已能生相似。复次善男子。根即是作。因即是果。增即可用。善男子。未来之世虽有果报。以未受故名之为因。及其受时是名为增。复次善男子。根即是求。得即是因。用即是增。善男子。是经中根即是见道。因即修道。增者即是无学道也。复次善男子。根即正因。因即方便因。从是二因获得果报。名为增长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毕竟者即是涅槃。如是涅槃云何可得。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修十想。当知是人能得涅槃。云何为十。一者无常想。二者苦想。三者无我想。四者厌离食想。五者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六者死想。七者多过罪想。八者离想。九者灭想。十者无爱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习如是十种想者。是人毕竟定得涅槃。不随他心自能分别善不善等。是名真实称比丘义乃至得称优婆夷义
迦叶菩萨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乃至优婆夷等修无常想。善男子。菩萨二种。一初发心。二已行道。无常想者亦复二种。一粗二细。初心菩萨观无常想时作是思惟。世间之物凡有二种。一内二外。如是内物无常变异。我见生时小时大时壮时老时死时。是诸时节各各不同。是故当知内物无常。复作是念。我见众生或有肥鲜具足色力去来进止自在无碍。或见病苦色力毁悴颜貌羸损不得自在。或见财富库藏盈溢。或见贫穷触事斯乏。或见成就无量功德。或见具足无量恶法。是故定知内法无常。复观外法。子时牙时茎时叶时花时果时。如是诸时各各不同。如是外法。或有具…
《大般涅槃经三十四》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