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本緣部」經文159卷03頁碼:P0291
唐 般若譯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四 ▪第2页

  大唐罽賓國叁藏般若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

  狂心顛倒造諸罪  永沈生死憂悲海

  割愛辭親入佛道  得近調禦大醫王

  所修無漏阿伽陀  還生父母叁界宅

  令服法藥斷叁障  當證無上菩提果

  盡未來際常不滅  能度衆生作歸依

  畢竟處于大涅盤  及佛菩提圓鏡智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常觀世間一切舍宅。猶如大風不能暫住。何以故。善男子。在家之心恒起妄想。執著外境。不能了真。無明昏醉。顛倒觸境亦常不住。惡覺易起善心難生。由妄想緣起諸煩惱。因衆煩惱造善惡業。依善惡業感五趣果。如是如是生死不斷。唯有正見不顛倒心。作諸善業。因叁善根及以信等。增長無漏法爾種子。能起無漏叁昧神通。如是如是證聖相續。若伏妄想修習正觀。一切煩惱永盡無余。爾時智光長者白佛言。世尊。修習正觀有無量門。修何等觀能伏妄想。爾時世尊告長者言。善男子。應當修習無相正觀。無相觀者。能伏妄想。唯觀實性不見十相。一切諸法體本空寂。無見無知是名正觀。若有佛子安住正念。如是觀察。長時修習無相無爲。妄想猛風。寂然不動。聖智現觀。證理圓成。善男子。是名賢聖。是名菩薩。是名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是因緣。一切菩薩爲伏妄想永不起故。爲報四恩成就四德。出家修學息妄想心。經無量劫成就佛道。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在家  猶如暴風不暫住

  亦如妄執水中月  分別計度以爲實

  水中本來月影無  淨水爲緣見本月

  諸法緣生皆是假  凡愚妄計以爲我

  即此從緣法非真  妄想分別計爲有

  若能斷除于二執  當證無上大菩提

  凡情妄想如黑風  吹生死林念念起

  四顛倒鬼常隨逐  令造五種無間因

  叁不善根現爲纏  生死輪回鎮相續

  若人聞經深信解  正見能除顛倒心

  菩提種子念念生  大智神通叁昧起

  若能修習深妙觀  惑業苦果無由起

  唯觀實相真性如  能所俱亡離諸見

  男女性相本來空  妄執隨緣生二相

  如來永斷妄想因  真性本無男女相

  菩提妙果證皆同  妄計凡夫生異相

  叁十二相本非相  了相非相爲實相

  若人出家修梵行  攝心寂靜處空閑

  是爲菩薩真淨心  不久當證菩提果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日夜恒觀世間舍宅。一切皆是煩惱生處。何以故。如有一人造八舍宅。以諸寶物而自莊嚴。造此宅已而作是念。今此舍宅是我所有不屬他人。唯我舍宅最爲吉祥。他人舍宅所不能及。如是執著能生煩惱。由煩惱故我我所執而爲根本。八萬四千諸塵勞門。更相競起充滿宅中。所以者何。在家凡夫深著五欲。妻子眷屬奴婢仆使悉皆具足。以是因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怨憎合會。恩愛別離。貧窮諸衰。求不得苦。如是衆苦。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世世相續恒不斷絕。如是衆苦非無所因。大小煩惱而爲根本。一切財寶追求而得。若無先因不可追求。假使追求亦無所獲。善男子。以是義故。一切煩惱追求爲本。若滅追求。無量煩惱悉皆斷盡。然今是身衆苦所依。諸有智者當生厭離。如過去世迦葉如來。爲諸禽獸而說偈言

  是身爲苦本  余苦爲枝葉

  若能斷苦本  衆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業  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愛  雜類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  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澤  衆罪皆銷滅

  是身苦不淨  無我及無常

  汝等鹹應當  深生厭離心 

  爾時無量諸禽獸等。聞此偈已。于一念心至誠忏悔。便舍惡道生第四天。奉觐一生補處菩薩。聞不退法。究竟涅盤。善男子。以是因緣。今此苦身猶如舍宅。一切煩惱即爲宅主。是故淨信善男子等。發菩提心出家入道。必得解脫一切衆苦。皆當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恒觀察  舍宅所生諸煩惱

  如有一人造舍宅  種種珍寶以嚴飾

  自念壯麗無能比  不屬他人唯我有

  工巧所修最殊妙  世間舍宅無能及

  如是分別生執著  以我我所爲根本

  八萬四千諸煩惱  充滿舍宅以爲災

  世間一切諸男女  六親眷屬皆圓滿

  以是因緣生衆苦  所謂生老及病死

  憂悲苦惱常隨逐  如影隨形不暫離

  諸苦所因貪欲生  若斷追求盡諸苦

  是身能爲諸苦本  勤修厭離趣菩提

  叁界身心如舍宅  煩惱宅主居其中

  汝等應發菩提心  舍離凡夫出叁界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常觀在家。猶如大國有一長者。其家豪富財寶無量。于多劫中父子因緣相襲不斷。修諸善行名稱遠聞。是大長者所有財寶皆分爲四。一分財寶。常求息利以贍家業。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須。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如是四分曾無斷絕。父子相承爲世家業。後有一子愚癡弊惡。深著五欲恣行放逸。違父母教不依四業。起諸舍宅七層樓觀。倍于常製衆寶嚴飾。琉璃爲地。寶窗交映。龍首魚形無不具足。微妙音樂晝夜不絕。受五欲樂如忉利天。鬼神憎嫌。人天遠離。于是鄰家忽然火起。猛焰熾盛隨風蔓延。焚燒庫藏及諸樓臺。時長者子。見是猛火起大瞋心。速命妻子奴婢眷屬。入于重舍閉樓閣門。以愚癡故一時俱死。在家凡夫亦複如是。世間愚人如長者子。諸佛如來猶如長者。不順佛教造作惡業。墮叁惡道受大苦惱。以是因緣。出家菩薩當觀在家如長者子不順父母爲火所燒妻子俱死。善男子等。應生厭離人天世樂。修清淨行當證菩提。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出家菩薩觀在家  猶如長者生愚子

  其家富有諸財寶  久遠相承無阙乏

  先世家業傳子孫  一切資産爲四分

  常修勝行無過惡  名稱遍滿諸國土

  金銀珍寶數無邊  出入息利遍他國

  慈悲喜舍心無倦  惠施孤貧常不絕

  長者最後生一子  愚癡不孝無智能

  年齒已邁筋力衰  家財內外皆付子

  子違父命行放逸  四業不紹墮于家

  造立七層珍寶樓  用绀琉璃作窗牖

  歌吹管弦曾不歇  常以不善師于心

  受五欲樂如天宮  一切龍神皆遠離

  鄰家欻然災火起  猛焰隨風難可禁

  庫藏珍財及妻子  層樓舍宅悉焚燒

  積惡招殃遂滅身  妻子眷屬同殒殁

  叁世諸佛如長者  一切凡夫是愚子

  不修正道起邪心  命終墮在諸惡趣

  長劫獨受焚燒苦  如是展轉無盡期

  在家佛子汝當知  不貪世樂勤修證

  厭世出家修梵行  山林寂靜離諸緣

  爲報四恩修勝德  當于叁界爲法王

  盡未來際度衆生  作不請友常說法

  永截愛流超彼岸  住于清淨涅盤城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觀于世間一切舍宅。猶如大夢。譬如長者有一童女。年始十五。端正殊妙。爾時父母處叁層樓。將其愛女受諸歡樂。于夜分中母女同宿。在一寶床而共安寢。于是童女夢見。父母娉與夫家經曆多年。遂生一子端正殊妙。有聰慧相日漸恩養。能自行步處在高樓。因危墮落未至于地。見有餓虎接而食之。是時童女倍複驚怖。舉聲號哭。遂便夢覺。爾時父母問其女言。以何因緣忽然驚怖。時女羞恥不肯說之。其母殷勤竊問其故。時女爲母密說如上所夢之事。善男子。世間生死有爲舍宅。長處輪回未得真覺。爾所分位恒處夢中。生老病死叁界舍宅。如彼童女處于夢中。虛妄分別亦複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餓虎于虛空中接彼嬰孩而啖食之。一切衆生念念無常老病死苦。亦複如是。誰有智者愛樂此身。以是因緣。觀于生死長夜夢中。發菩提心厭離世間。當得如來常住妙果。爾時如來。重說偈言

  佛子至求無上道  當觀舍宅如夢中

  譬如富貴大長者  有一童女妙端嚴

  隨其父母上高樓  觀視遊從甚歡樂

  女向樓中作是夢  分明夢見適他人

  後于夫家誕一子  其母愛念心憐愍

  子上樓臺耽喜樂  因危墜墮于虎口

  遂乃失聲從夢覺  方知夢想本非真

  無明暗障如長夜  未成正覺如夢中

  生死世間常不實  妄想分別亦如是

  唯有四智大圓明  破暗稱爲真妙覺

  無常念念如餓虎  有爲虛假難久停

  宿鳥平旦各分飛  命盡別離亦如是

  往來住業受諸報  父母恩情不相識

  哀哉凡夫生死身  輪轉叁塗長受苦

  若知善惡隨業感  應當忏悔令消滅

  一切人天妙樂果  慚愧正見爲所因

  應發堅固菩提心  被精進甲勤修學 

  複次善男子。出家菩薩觀于舍宅。如牝馬口海出于猛焰吞納四渎。百川衆流無不燒盡。譬如往昔羅陀國中有一菩薩名妙得彼岸。然是菩薩有慈悲心常懷饒益。有諸商人入海采寶。將是菩薩同載船舶。皆達寶洲度于崄難。而無所礙到于彼岸。後時菩薩年漸衰老。已經百歲。起坐扶策力不能前。有一商主詣菩薩所禮拜供養。白菩薩言。我欲入海求諸珍寶。永離貧窮得大富貴。今請菩薩與我同往。爾時菩薩告商主言。我今衰老筋力微弱不能入海。商主複言惟願大士。不舍慈悲哀受我請。于我舶中但自安坐。是我所願。爾時菩薩受商人請。乘大舶船。入于大海。向東南隅詣其寶所。時遇北風漂墮南海。猛風迅疾晝夜不停。經于七日見大海水變爲金色猶如镕金。爾時衆商白菩薩言。以何因緣水變金色有如是相。菩薩告言。汝等當知。我今已入黃金大海。無量無邊紫磨真金充滿大海。金寶交映有如是相。超過正路墮此海中。各自勤求設諸方便還歸北方。複經數日。見大海水變爲白色猶如珂雪。菩薩告言。汝等當知。我今已入真珠大海。白玉真珠充滿海中。珠映水色有如是相。汝當盡力設諸方便還歸北方。複經數日。大海之水變爲青色如青琉璃。菩薩告言。我及汝等已入青玻[王*(黍-禾+利)]海。無量無邊青玻[王*(黍-禾+利)]寶。充滿大海。玻[王*(黍-禾+利)]之色交映如是。複經日。大海之水變爲紅色猶如血現。菩薩告言。我及汝等已入紅玻[王*(黍-禾+利)]海。無量無邊紅玻[王*(黍-禾+利)]寶充滿大海。實色紅赤交映如是。複經數日。水變黑色猶如墨汁。遙聞猛火爆裂之聲。猶如大火燒幹竹林。熾然熢[火*孛]甚可怖畏。如是相貌曾未見聞。又見大火起于南方猶如攢峰高逾百丈。焰勢飛空或合或散。光流掣電。如是之相未曾見聞。我等身命實難可保。于是菩薩告衆人言。汝等今者。甚可怖畏。…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