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13卷25頁碼:P0875
唐 義淨譯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中 ▪第2页

  無著菩薩造頌 世親菩薩釋 / 叁藏法師義淨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提彼行同  非實由因造

  此中意言。我昔于然燈佛所。非是勝上行菩薩行。而我昔行時實無有法可于彼邊證得正覺。若證覺者即不記我後時成佛。此中意者。言彼行時自雲我當成佛。若言菩提非有者。佛亦是無。即總撥無。佛爲除此難。文雲妙生。言如來者。即是實性真如異名。謂無顛倒義。名爲實性。無改變義是曰真如。妙生若有說雲如來證得無上正等覺者。是爲妄語者。此顯何義。答曰。菩提彼行同非實由因造。由昔菩薩修行之時實無可行。諸佛亦爾。無法可證正等菩提。此還總撥實無無上正等菩提。答斯難曰。妙生如來所有正覺之法。此即非實非妄者。此有何意。然真如理是佛所證。彼即非實由從因生。諸有爲相是聚相義。彼即無其色等相故。頌曰

  無彼相爲相  故顯非是妄

  由法是佛法  皆非有爲相

  謂此無彼色聲等相。色等相無是其自相。由此故雲無彼相爲相故。顯非是妄。是故如來說。一切法即是佛法。此顯何義。由如來證此法故。由法是佛法皆非有爲相者。此顯以無爲體此何所陳。由一切法。以真如爲自性。此乃但是佛所覺悟。是故一切法。名爲佛法。由此色等不能持其自體相故。所有彼諸色聲等法。皆不是法。由不是法。是故此成其法。即是畢竟能持非有之相。丈夫之喻何所顯耶。頌曰

  謂以法身佛  應知喻丈夫

  無障圓具身  是遍滿性故

  及得體大故  亦名爲大身

  非有身是有  說彼作非身

  煩惱所知二障無故。名圓具身。言遍滿者是遍行義。遍諸處故名爲具身。及得體大故。亦名爲大身。此遍行者。應知即是真如之性。在諸法中無有異性故。雲非有身。是有說彼作非身如來說爲非身。由此名爲具身。大身者。斯何所陳。以非有爲身故。名彼爲非身。即真如性故。由其無身故。是故名此爲具身大身。若言無有菩薩者。正覺亦無。所覺亦無。亦無衆生令入涅槃。亦不嚴淨諸佛國土。有何所爲。諸菩薩等。令諸衆生入于圓寂。又複作意淨佛土耶。爲答斯難故有下文。此顯何義。頌曰

  不了于法界  作度有情心

  及清淨土田  此名爲诳妄

  若言此心是其诳妄。爲此不名菩薩者。若爾由何得名。答妙生若有信解一切法無性。一切法無性者。如是等此文欲顯何義。答曰

  于菩薩衆生  諸法無自性

  若解雖非聖  名聖慧應知

  此明何義。言法無性。法無性者。此據衆生及菩薩所有之法。于彼若能信解。或世出世。謂是異生及聖。皆名菩薩。由此便成決定。許有覆俗勝義二種菩薩。此即顯其順彼。再說菩薩菩薩。經文前雲。如來是無得所顯者義成明白。若如是者。豈彼聖人全無所見。爲答斯難許有五眼。爲顯其義。頌曰

  雖不見諸法  此非無有眼

  佛能具五種  由境虛妄故

  此乃如何不是妄耶。爲答此難先爲喻已。彼諸衆生種種性其心流轉。我悉知之。如是廣說。此顯何義。言彼非是妄見。由境虛妄故。何者是虛妄境。謂種種妄識。頌曰

  種種心流轉  離于念處故

  彼無持常轉  故說爲虛妄

  即是種種識有六識殊故。複是其妄。何因名識爲心流轉。經雲如來說爲無陀羅者。此顯離于念處性故。由彼念處是此持處。彼若無者。即是無持。陀羅喃阿羅痾陀羅。此之叁名。共目二義。皆得名持。亦有流注義。由無持故心即流散。言無持者。爲顯常轉之緣。既無持故顯其常轉。是虛妄性(問何故本經初留梵語陀羅。不譯爲漢字者。有何意趣。答梵本叁處皆是陀羅。而義有差別。今時譯者若也全爲梵字。即響滯于東土。如其總作唐音。頓理乖于西域。是故初題梵字。可謂義诠流轉所由。于內道持。便是正述執持之事。作斯譯者。方稱頌本無著菩薩之意。符釋者世親菩薩之情。如其不作斯傳。定贻傷手之患。若總譯爲流。持理便成不現。鹹爲持字。流義固乃全無。作此雙兼。方爲惬當。若譯爲流。于理亦得。然含多義。不及陀羅。一處既爾。余皆類知。諸存梵本者鹹有異意。此波若已經四譯五譯。尋者當須善觀。不是好異。重譯意存鞠理。西國聲明。自有一名目多事。一事有多名。爲此陀羅一言。遂含衆義。有流有持。理應體方俗之殊致。不得恃昔而膠柱。若勘舊譯全成疎漏。無暇言其藏否)何以故者。由有過去等心不可得言故。所雲過去未來心者。由是過去未來性故。是不可得。其現在者即是遍計所執。自性非有故。此顯流轉之心。是妄識性所緣。無有叁世性故。複有何意說福聚喻耶。答曰

  應知是智持  福乃非虛妄

  顯此福因故  重陳其喻說

  此述何義。心既流轉是诳妄性故。所有福聚亦並成虛。此既是妄何成于善。既有深疑理須明決。答流轉之心可是其妄。所言福聚體不是虛。由是正覺智之持故。如何顯此是其持性。如雲妙生若此福聚者。如來即不說爲福聚。此何意趣。由五取蘊體是虛妄。若此福聚是取蘊者。如來即不說此福聚爲福聚性。是不說爲智之持處義。若言如來是非集造所顯。如何如來說有諸好及衆相耶。爲除此難故雲。不應色身圓滿及相具足觀于如來。言色身者。是墮好義故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