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一
後秦龜茲國叁藏鸠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敬禮一切佛 無上之大道
及諸菩薩衆 堅心住十地
聲聞辟支佛 無我我所者
今解十地義 隨順佛所說
問曰汝欲解菩薩十地義。以何因緣故說。答曰。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六趣險難恐怖大畏。是衆生生死大海旋流洄澓。隨業往來是其濤波。涕淚乳汁流汗膿血是惡水聚。瘡癞幹枯嘔血淋瀝。上氣熱病瘭疽癰漏吐逆脹滿。如是等種種惡病爲惡羅刹。憂悲苦惱爲水。娆動啼哭悲號爲波浪聲。苦惱諸受以爲沃焦。死爲崖岸無能越者。諸結煩惱有漏業風鼓扇不定。諸四顛倒以爲欺诳。愚癡無明爲大黑闇。隨愛凡夫無始已來常行其中。如是往來生死大海。未曾有得到于彼岸。或有到者兼能濟渡無量衆生。以是因緣說菩薩十地義。問曰。若人不能修行菩薩十地。不得度生死大海耶。答曰。若有人行聲聞辟支佛乘者。是人得度生死大海。若人欲以無上大乘度生死大海者。是人必當具足修行十地。問曰。行聲聞辟支佛乘者。幾時得度生死大海。答曰。行聲聞乘者。或以一世得度。或以二世。或過是數。隨根利鈍。又以先世宿行因緣行辟支佛乘者。或以七世得度。或以八世。若行大乘者。或一恒河沙大劫。或二叁四至十百千萬億。或過是數。然後乃得具足修行菩薩十地而成佛道。亦隨根之利鈍。又以先世宿行因緣。問曰。聲聞辟支佛佛。俱到彼岸。于解脫中有差別不。答曰。是事應當分別。于諸煩惱得解脫是中無差別。因是解脫入無余涅槃。是中亦無差別。無有相故。但諸佛甚深禅定障解脫。一切法障解脫。于諸聲聞辟支佛。有差別非說所盡。亦不可以譬喻爲比。問曰。叁乘所學皆爲無余涅槃。若無余涅槃中無差別者。我等何用于恒河沙等大劫。往來生死具足十地。不如以聲聞辟支佛乘速滅諸苦。答曰。是語弱劣。非是大悲有益之言。若諸菩薩效汝小心無慈悲意。不能精勤修十地者。諸聲聞辟支佛何由得度。亦複無有叁乘差別。所以者何。一切聲聞辟支佛皆由佛出。若無諸佛。何由而出。若不修十地何有諸佛。若無諸佛亦無法僧。是故汝所說者則斷叁寶種。非是大人有智之言。不可聽察。所以者何。世間有四種人。一者自利二者利他叁者共利四者不共利。是中共利者。能行慈悲饒益于他。名爲上人。如說
世間可愍傷 常背于自利
一心求富樂 墮于邪見網
常懷于死畏 流轉六道中
大悲諸菩薩 能極爲希有
衆生死至時 無能救護者
沒在深黑闇 煩惱網所纏
若有能發行 大悲之心者
荷負衆生故 爲之作重任
若人決定心 獨受諸勤苦
所獲安隱果 而與一切共
諸佛所稱歎 第一最上人
亦是希有者 功德之大藏
世間有常言 家不生惡子
但能成己利 不能利于人
若生于善子 能利于人者
是則如滿月 照明于其家
有諸福德人 以種種因緣
饒益如大海 又亦如大地
無求于世間 以慈愍故住
此人生爲貴 壽命第一最
如是聲聞辟支佛佛煩惱解脫雖無差別。以度無量衆生久住生死多所利益具足菩薩十地故有大差別。問曰。佛有大悲。汝爲弟子種種稱贊慈愍衆生誠如所說。汝以種種因緣明了分別開悟引導。行慈悲者聞則心淨我甚欣悅。汝先偈說十地之義。願爲解釋。答曰。敬名恭敬心。禮名曲身接足。一切諸佛者。叁世十方佛。無上大道者。一切諸法如實知見通達無余。更無勝者。故曰無上。大人所行故曰大道。菩薩衆者。爲無上道發心名曰菩薩。問曰。但發心便是菩薩耶。答曰。何有但發心而爲菩薩。若人發心必能成無上道乃名菩薩。或有但發心亦名菩薩。何以故。若離初發心則不成無上道。如大經說。新發意者名爲菩薩。猶如比丘雖未得道亦名道人。是名字菩薩。漸漸修習轉成實法。後釋歡喜地中。當廣說如實菩薩相。衆者從初發心。至金剛無礙解脫道。于其中間過去未來現在菩薩。名之爲衆。堅心者。心如須彌山王不可沮壞。亦如大地不可傾動。住十地者。歡喜等十地。後當廣說。問曰。若菩薩更有殊勝功德。何故但稱堅心。答曰。菩薩有堅心功德能成大業。不墮二乘。軟心者怖畏生死。自念何爲久在生死受諸苦惱。不如疾以聲聞辟支佛乘速滅諸苦。又軟心者。于活地獄黑繩地獄衆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燒炙地獄大燒炙地獄無間大地獄。及眷屬炭火地獄沸[屍@矢]地獄燒林地獄劍樹地獄刀道地獄銅柱地獄刺棘地獄堿河地獄。其中斧钺刀矟[金*矛]戟弓箭鐵刬椎棒鐵锵[金*疾][金*梨]鐵[矛*贊]刀鐵臼鐵杵鐵輪以如是等治罪器物斬斫割刺打棒剝裂系縛枷鎖燒煮考掠。磨碎其身搗令爛熟。狐狗虎狼師子惡獸競來[齒*(虎-兒+且)]掣食啖其身。烏鵄雕鹫鐵[口*(隹/乃)]所啄。惡鬼驅逼令緣劍樹。上下火山以鐵火車加其頸領。以熱鐵杖而隨捶之。千釘鏒身刬刀刮削。入黑闇中熢勃臭處熱鐵鍱身脔割其肉剝其身皮還系手足。镬湯湧沸炮煮其身。鐵棒棒頭腦壞眼出。貫著鐵丳舉身火燃血流澆地。或沒[屍@矢]河。行于刀劍锵刺惡道。自然刀劍從空而下。猶如駛雨割截支體。辛堿苦臭穢惡之河浸漬其身。肌肉爛壞舉身墮落唯有骨在。獄卒牽抴蹴蹋捶撲。有如是等無量苦毒。壽命極長求死不得。若見若聞如是之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于寒冰地獄。頞浮陀地獄。尼羅浮陀地獄。阿波波地獄。阿羅羅地獄阿睺睺地獄。青蓮華地獄。白蓮華地獄。雜色蓮華地獄。紅蓮華地獄。赤蓮華地獄。常在幽闇大怖畏處。謗毀賢聖生在其中。形如屋舍山陵埠阜。粗惡冷風聲猛可畏。悲激吹身如轉枯草。肌肉墮落猶如冬葉。凍剝創夷膿血流出。身體不淨臭處難忍。寒風切裂苦毒辛酸。唯有憂悲啼哭更無余心。號啕茕獨無所依恃。斯罪皆由誹謗賢聖。其軟心者見聞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于畜生豬狗野幹貓狸狖鼠猕猴[狂-王+加]玃虎狼師子兕豹熊罴象馬牛羊蜈蚣蚰蜒蚖蛇蝮蠍鼋龜魚鼈蛟虬螺[蟲*奉]烏鵲鵄枭鷹鴿之類。如是鳥獸共相殘害。又[木*(強-ㄙ+口)]網伺捕屠割不一。生則羁絆穿鼻絡首。負乘捶杖鈎刺其身皮肉破裂痛不可忍。煙熏火燒苦毒萬端。死則剝皮食啖其肉。有如是等無量苦痛。其軟心者聞見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于針頸餓鬼火口餓鬼火瘿餓鬼食吐餓鬼食蕩滌餓鬼食膿餓鬼食[屍@矢]餓鬼浮陀鬼鸠槃茶鬼夜叉鬼羅刹鬼毗舍阇鬼富單那鬼迦羅富單那鬼等諸鬼。須發蓬亂長爪大鼻。身中多蟲臭穢可畏。衆惱所切常有悭嫉饑渴苦患。未曾得食得不能咽。常求膿血[屍@矢]尿涕唾蕩滌不淨。有力者奪而不得食。裸形無衣寒熱倍甚。惡風吹身宛轉苦痛。蚊虻毒蟲唼食其體。腹中饑熱常如火然。其軟心者見聞此事。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又于人中恩愛別苦怨憎會苦老病死苦貧窮求苦。有如是等無量衆苦。及諸天阿修羅退沒時苦。其軟心者見此諸苦。何得不怖求聲聞辟支佛乘。若堅心者見地獄畜生餓鬼天人阿修羅中受諸苦惱。生大悲心無有怖畏。作是願言。是諸衆生深入衰惱。無有救護無所歸依。我得滅度當度此等。以大悲心勤行精進。不久得成所願。是故我說。菩薩諸功德中堅心第一。複次菩薩有八法能集一切功德。一者大悲。二者堅心。叁者智慧。四者方便。五者不放逸。六者勤精進。七者常攝念。八者善知識。是故初發心者疾行八法如救頭然。然後當修諸余功德。又依此八法故。有一切聲聞衆四雙八輩。所謂須陀洹向須陀洹等。辟支佛無我我所者。世間無佛無佛法時有得道者名辟支佛。諸賢聖離我我所貪著故。名爲無我我所者。今解十地義隨順佛所說者。十地經中次第說。今當隨次具解。問曰。汝所說者不異于經。經義已成何須更說。爲欲自現所能求名利耶。答曰
我不爲自現 莊嚴于文辭
亦不貪利養 而造于此論
問曰。若不爾者。何以造此論。答曰
我爲欲慈悲 饒益于衆生
不以余因緣 而造于此論
見衆生于六道受苦無有救護。爲欲度此等故。以智慧力而造此論。不爲自現智力求于名利。亦無嫉妒自高之心求于供養。問曰。慈愍饒益衆生事。經中已說。何須複解徒自疲苦。答曰
有但見佛經 通達第一義
有得善解釋 而解實義者
有利根深智之人。聞佛所說諸深經。即能通達第一義。所謂深經者。即是菩薩十地。第一義者即是十地如實義。有諸論師有慈悲心。隨佛所說造作論議莊嚴辭句。有人因是而得通達十地義者。如說
有人好文飾 莊嚴章句者
有好于偈頌 有好雜句者
有好于譬喻 因緣而得解
所好各不同 我隨而不舍
章句名莊嚴句義。不爲偈頌。偈名義趣。言辭在諸句中。或四言五言七言等。偈有二種。一者四句偈名爲波蔗。二者六句偈名祇夜。雜句者名直說語言。譬喻者。以人不解深義故。假喻令解。喻有或實或假。因緣者。推尋所由隨其所好而不舍之。問曰。衆生自所樂不同。于汝何事。答曰。我發無上道心故。不舍一切隨力饒益。或以財或以法。如說
若有大智人 得聞如是經
不複須解釋 則解十地義
若有福德利根者。但直聞是十地經。即解其義不須解釋。不爲是人而造此論。問曰。雲何爲善人。答曰。若聞佛語即能自解。如丈夫能服苦藥。小兒則以蜜和。善人者略說有十法。何等爲十。一者信。二者精進。叁者念。四者定。五者善身業。六者善口業。七者善意業。八者無貪。九者無恚。十者無癡。如說
若人以經文 難可得讀誦
若作毗婆沙 于此人大益
若人鈍根懈慢。以經文難故。不能讀誦。難者文多難誦難說難谙。若有好樂莊嚴語言雜飾譬喻諸偈頌等。爲利益此等故造此論。是故汝先說但佛經便足利益衆生。何須解釋者。是語不然。如說
思惟造此論 深發于善心
以然此法故 無比供養佛
我造此論時思惟分別。多念叁寶及菩薩衆。又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故。深發善心則是自利。又演說照明此正法故。名爲無比供養諸佛。則是利他。如說
說法然法燈 建立于法幢
此幢是賢聖 妙法之印相
我今…
《十住毗婆沙論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