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住毗婆沙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21卷26頁碼:P0020
後秦 鸠摩羅什譯

  《十住毗婆沙論》八

  後秦龜茲國叁藏鸠摩羅什譯

  ◎入寺品第十七

  如是在家菩薩。不應于諸事中生貪著心我我所心。何以故。隨所貪著難舍之物法應施與。若能施與則除此過。菩薩如是無有貪著悭惜之心可以處家。問曰。在家菩薩。或有貪惜愛著之物有來求者。此應雲何。答曰

  于所貪著物  有來求索者

  當自勸喻心  即施勿悭惜

  菩薩所貪惜物。若有乞人急從求索。汝以此物施與我者速得成佛。菩薩即時應自勸喻而施與之。如是思惟。若我今者不舍此物。此物必當遠離于我。設至死時不隨我去。此物則是遠離之相。今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具足檀波羅蜜故施與。後至死時心無有悔。經說。不悔心死必生善處。是得大利雲何不舍。如是自勸猶貪惜者應辭謝乞者言

  我今是新學  善根未成就

  心未得自在  願後當相與

  應辭謝乞者言。勿生嗔恨。我新發意善根未具。于菩薩行法未得勢力。是以未能舍于此物。後得勢力善根成就。心得堅固當以相與。複次

  若衆不和合  斷于經法事

  菩薩應隨力  方便令不絕

  衆僧或以事緣诤競乖散法事有廢。在家菩薩應勤心方便彼此之間心無所偏。若以財物若以言說禮敬求請令還和合。或以乏少衣食因緣。或邪見者橫作障礙。或說法者欲求利養。或聽法者心不恭敬。在家菩薩于此事中隨宜方便。若以財物若以言說下意求請使法事不廢。法事不廢者。是爲然佛法燈供養十方叁世諸佛。複次

  齋日受八戒  親近淨戒者

  以戒善因緣  深心行愛敬

  齋日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及遮叁忌。叁忌者。十五日爲一忌。從冬至後四十五日。此諸惡日多有鬼神侵克縱暴。世人爲守護日故過中不食。佛因教令受一日戒。既得福德。諸天來下觀察世間見之歡喜則便護念。在家菩薩于諸小事猶尚增益。何況先有此齋而不隨順。是故應行一日齋法。既得自利亦能利人。問曰。齋法雲何。答曰。應作是言。如諸聖人常離殺生。棄舍刀杖常無嗔恚。有慚愧心慈悲衆生。我某甲今一日一夜遠離殺生。棄舍刀杖無有嗔恚。有慚愧心慈悲衆生。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離不與取。身行清淨受而知足。我今一日一夜遠離劫盜不與取。求受清淨自活。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斷淫泆遠離世樂。我今一日一夜除斷淫泆遠離世樂淨修梵行。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離妄語。真實語正直語。我今一日一夜遠離妄語。真實語正直語。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遠離酒。酒是放逸處。我今一日一夜遠離于酒。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遠離歌舞作樂花香璎珞嚴身之具。我今一日一夜遠離歌舞作樂華香璎珞嚴身之具。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遠離高廣大床處在小榻草蓐爲座。我今一日一夜。遠離高廣大床。處在小榻。草蓐爲座。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過中不食。遠離非時行非時食。我今一日一夜過中不食遠離非時行非時食。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說

  殺盜淫妄語  飲酒及華香

  璎珞歌舞等  高床過中食

  聖人所舍離  我今亦如是

  以此福因緣  一切共成佛

  親近持淨戒比丘者。在家菩薩應親近諸比丘盡能護持清淨禁戒成就功德防遠衆惡者。以戒善因緣者。又應親近持戒比丘身口業淨心行直善無衆惡者。深心愛敬者于上直心善行持戒比丘成就諸功德者。應生最上恭敬深心愛樂。問曰。在家菩薩若于持戒比丘成就功德生愛敬心者。應于破戒比丘生輕恚心耶。答曰

  若見破戒者  不應起輕恚

  在家菩薩若見破戒雜行比丘威儀不具所行穢濁覆藏瑕疵無有梵行自稱梵行。于此比丘不應輕慢有嗔恚心。問曰。若不嗔恨應生何心。答曰

  應生憐愍心  诃責諸煩惱

  在家菩薩若見破戒比丘不應生嗔恨輕慢應生憐愍利益之心。作是念。咄哉此人遇佛妙法。得離地獄畜生餓鬼色無色界邊地生處。諸根具足不聾啞不頑鈍。值佛妙法別識好醜。心存正見解知義理。人身難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鼈頭入板孔。生在人中倍難于此。既聞佛法能滅諸惡度諸苦惱得至正智。舍諸資生所有多少。永割親族無所顧戀。若生凡庶或在種姓。信佛語故能舍出家。常聞破戒之罪。所謂自賤其身智所诃責。惡名流布常懷疑悔。死墮惡道得聞此事而猶破戒。行十善道乃得人身。而不能如法善用以自利益。咄哉叁毒其力甚惡。常陵衆生難得舍離。諸佛種種呵罵煩惱惡賊惡行如實有理。如是思惟不應輕賤破戒之人。又作是念。若我不能都離嗔恚輕慢心者。應自思惟。佛法無量猶如大海。或有開通而我不知。如大乘決定王經中。佛告阿難。或有比丘。根鈍闇塞心不明了。不達諸法相。常念有想無想法中而取有想。生男女想生罪礙想生垢想生淨想。生如是想者。名爲鈍根。心不明了則爲有罪。阿難。若人一切法中不能善解名爲不了。一切諸法從初以來。本體性相常不可得。是人不知如是之事。生是諸想則與外道無有差別。阿難。我所說法皆有開通明了清淨。此中無罪亦無罪者。阿難。罪名疑悔愚癡闇冥。罪者名生衆生想我想命想人想。皆因身見名爲罪者。于我法中無如此人。若我法中定實有我衆生命人身見等者。不言我法有開非是不開。我法從本已來常清淨明了。複次阿難。若決定有罪有受罪者則身即是神即墮常見則無佛道。若身異于神即墮斷見亦無佛道。如是六十二見皆可是菩提但是事不然。是故阿難。我于大衆中師子吼說而無所畏言。我法有開非不有開。從本已來常清淨明了。阿難。若罪定有。則畢竟無涅槃。我則不言我法有開。阿難。我法實從本已來清淨明了。是故我弟子降心安隱無有疑悔。無諸罪惡清淨行道。菩薩應如是思惟不應嗔恚破戒者。又作是念。是戒必定得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曾聞必定菩薩有起罪者。如過去十萬劫。有菩薩誹謗漏盡阿羅漢。名爲阿羅漢。又聞必定菩薩于此劫前叁十一劫。以矛刺須陀洹。又此賢劫中。聞有菩薩誹謗劬樓孫佛言何有禿人而當得道。如是等衆生難可得知。是故我于此事何用知爲。得失好惡彼自作自受何豫于我。我今若欲實知彼事。或自傷害籌量衆生。佛所不許。如經中說。佛告阿難。若人籌量于他即自傷身。唯我可得籌量。衆生與我等者亦應籌量。如說

  有瓶蓋亦空  無蓋亦複空

  有瓶蓋亦滿  無蓋亦複滿

  當知諸世間  有此四種人

  威儀及功德  有無亦如是

  若非一切智  何能籌量人

  甯以見威儀  而便知其德

  正智有善心  名爲賢人相

  但見外威儀  何由知其內

  內有功德慧  外現無威儀

  遊行無知者  如以灰覆火

  若以外量內  而生輕賤心

  敗身及善根  命終墮惡道

  外詐現威儀  遊行似賢聖

  但有口言說  如雷而無雨

  諸心所行處  錯謬難得知

  是故諸衆生  不可妄度量

  唯有一切智  悉知諸心心

  微密所行處  是故量衆生

  佛言與我等  乃能量衆生

  若佛如是說  誰能籌量人

  若見外威儀  稱量其內德

  自敗其善根  如水自崩岸

  若于此錯謬  則起大業障

  是故于此人  不應起輕賤

  是故在家菩薩不應于破戒人起輕慢嗔恚。又持戒破戒白衣之人不與同住。何由得知。我若欲于此事分別明了者則起罪障。罪障因緣故于千萬劫受諸苦分。如無行經中說。又大乘經中。佛告郁伽羅長者。如是在家菩薩應于破戒比丘生憐愍心。是人垢行惡行不善。何以故。是人披如來善寂滅聖主法衣。自不善軟不能調伏諸根行敗壞行。又佛經中說。不輕未學。此非人罪是煩惱罪。此人以是煩惱起不善事。又佛法有開。是人或能自除過罪。正念因緣得入法位。若入必定在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又如佛言。唯有智慧可破煩惱。又複說言。不應妄稱量人。若稱量者則爲自傷。唯佛智慧乃能明了。如此事者非我所知。即于破戒人中不生嗔恚輕慢之心。複次

  菩薩若入寺  應行諸威儀

  恭敬而禮拜  供養諸比丘

  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應作是念。此是善人住處。是空行者住處。無想行者住處。無願行者住處。此是行慈悲喜舍者住處。此是正行正念者住處。若見諸比丘威儀具足視瞻安詳攝持衣缽坐臥行止寤寐飲食言說寂默容儀進止皆可觀察。若見比丘修行四念聖所行處持戒清淨誦讀經法精思坐禅。見已恭肅敬心禮拜親近問訊。應作是念

  若我恒沙劫  常于天祠中

  大施不休廢  不如一出家

  是菩薩爾時應作是念我如法求財。于恒河沙等劫常行大施。是諸施福猶尚不如發心出家。何況有實。何以故。在家則有無量過惡。出家能成無量功德。在家則潰鬧。出家則閑靜。在家則屬垢。出家則無屬。在家是惡行處。出家是善行處。在家則染諸塵垢。出家則離諸塵垢。在家則沒五欲泥。出家則出五欲泥。在家難得淨命。出家易得淨命。在家則多怨賊。出家則無怨賊。在家則多惱礙。出家則無惱礙。在家是憂處。出家是喜處。在家是惡道門。出家是利益門。在家是系縛。出家是解脫。在家則雜畏。出家則無畏。在家有鞭杖。出家無鞭杖。在家有刀矟。出家無刀矟。在家有悔熱。出家無悔熱。在家多求故苦。出家無求故樂。在家則戲調。出家則寂滅。在家是可愍。出家無可愍。在家則愁悴。出家無愁悴。在家則卑下。出家則高顯。在家則熾然。出家則寂滅。在家則爲他。出家則自爲。在家少勢力。出家多勢力。在家隨順垢門。出家隨順淨門。在家增刺棘。出家破刺棘。在家成就小法。出家成就大法。在家作不善。出家則修善。在家則有悔。出家則無悔。在家增淚乳血海。出家竭淚乳血海。在家則爲諸佛辟支佛聲聞所呵賤。出家則爲諸佛辟支佛聲聞所稱歎。在家則不知足。出家則知足。在家則魔喜。出家則魔憂。在家後有衰。出家後無衰。在家則易破。出家則難破。在家是奴仆。出家則爲主。在家永在生死。出家究竟涅槃。在家則墮坑。出家則出坑。在家則黑闇。出家則明顯。在家不能降伏諸根。出家則能降伏諸根。在家則傲誕。出家則謙遜。在家則鄙陋。出家則尊貴。在家有所由。出家無所由。在家則多務。出家則小務。在家則果小。出家則…

《十住毗婆沙論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