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昙毗婆沙論》四十 ▪第2页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則是常。如無爲法。若果在現在時。彼因當言在何處。爲在過去。爲在未來。爲在現在。若在過去。亦如上說。若在未來。亦如上說。若在現在。亦如上說。若不在過去未來現在則無因。若無因則無果。如第二頭第叁手第六陰第十叁入。若有因果。不在叁世者。則應是常。如無爲法。複次若無過去未來者。則無出家法。如偈說
若說無過去 則無過去佛
若無過去佛 則無出家法
複次若無過去未來者。則常妄語。如偈說
若說無過去 而言有臘數
則是一切時 而常故妄語
複次若無過去未來者。則無現在。所以者何。以有過去未來故。施設現在。若無叁世。則無有爲法。若無有爲法。亦無無爲法。所以者何。以有有爲故。則施設無爲。若無有爲無爲法。則無一切法。若無一切法。則無解脫出離。欲令無如是過故。說過去未來是實有相。是故爲止他義欲顯己義。亦欲顯法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問曰。世體性是何。答曰。過去五陰。未來現在五陰。此是世體性。乃至廣說。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世。世是何義。答曰。去義是世義。問曰。諸行不來不去。若來者則不去。若去者則不來。若來者則來處應空。所以者何。從彼處來故。若去者則妨礙去處。所以者何。去至彼處故。是故尊者和須蜜。說如是偈
諸行無來相 以諸刹那故
而無有去相 亦無有住者
若行無來去。雲何有叁世耶。答曰。以所作故。若諸行無所作。是名未來。若有所作。是名現在。若所作已滅。是名過去。若眼未見色。是未來見色。是現在見色。已滅是過去。問曰。若然者。現在彼分眼。雲何有所作。答曰。以作相似因故。若不現在前。則不與未來者作相似因。若現在前。則與未來者作相似因。乃至意亦如是。如色未作障礙是未來。若作障礙是現在。若作障礙已滅是過去。如受未生是未來。受若生是現在。受若生已滅是過去。受乃至想行識亦如是。複次若法未取果與果是未來。若取果與果是現在。若取果與果已滅是過去。複次若法不取不與。依果報果。是未來。若取依果報果未與者是現在。若取依果報果已滅是過去。複次若法未與相似因一切遍因是未來。若與是現在。若與已滅是過去。複次若法未生未滅是未來。若已生未滅是現在。若生已滅是過去。未生未壞。已生未壞。已生已壞。未生未離。已生未離。已生已離。說亦如是。複次若法未作叁有爲相是未來。若已作一今作二是現在。若已作叁是過去。複次若法未作四緣是未來。若作四緣是現在。若作四緣已滅是過去。複次若法與叁世作因是過去。若與二世作因是現在。若與一世作因是未來。複次若法是叁世果是未來。若是二世果是現在。若是一世果是過去。複次以過去未來故。施設現在。不以現在施設現在。以無第四世故。以過去現在故。施設未來。不以未來施設未來。以無第四世故。以未來現在。施設過去。不以過去施設過去。以無第四世故。諸過去所有。色所有耶。答曰。或是過去所有非色所有。乃至廣作四句。過去所有非色所有者。過去四陰是色所有。非過去所有者。未來現在色所有。過去所有亦色所有者。謂過去色所有。非過去所有非色所有者。謂未來現在四陰所有。及無爲所有。如色作四句。乃至識亦作四句。如過去作五四句。未來現在。亦作五四句。是則有十五四句。若色所有。盡是方方分所有耶。答曰。若是方方分所有。盡是色所有。頗有色所有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有。過去未來色。現在微塵。及無作色。若受所有。彼盡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若受所有。盡非方方分所有。頗非方方分所有非受所有耶。答曰。有。想行識所有過去未來色。現在微塵。無作色。及無爲法所有。如受想行識說亦如是。諸所有色。盡障礙耶。答曰。若障礙者。盡是色所有。頗有色非障礙耶。答曰。有。過去未來色。現在微塵及無作色。諸所有受。盡覺耶。答曰。若覺盡是受。頗有受非覺耶。答曰。有。過去未來受。如受。想行識說亦如是。問曰。爲已生生。未生生。若已生生。雲何諸行非還轉耶。若未生生。雲何諸行非本無而有耶。答曰。應作是說。以事故已生生。以事故未生生。以事故已生生者。諸法本住自體相故生。以事故未生生者。一切未來法。是未生法故生。問曰。爲世生。爲世中生。若世生者。雲何不一法生時一切法生。若一法生一切法生者。則壞世。若世中生者。雲何非行異世耶。答曰。應作是說。以事故世生。以事故世中生。以事故世生者。一刹那生時。即是世故。以事故世中生者。于未來世中。一刹那生。余刹那未生故。問曰。爲彼法生即彼法滅耶。爲余法生余法滅耶。若彼法生即彼法滅者。未來法生。即未來法滅耶。若余法生余法滅者。色生受滅耶。答曰。應作是說。以事故彼法生。即彼法滅。以事故余法生。余法滅以事故。彼法生彼法滅者色生即色滅乃至識生。即識滅。以事故余法生余法滅者。未來世生。現在世滅。問曰。爲自分生。爲他分生。若自分生者雲何非本無自分而有自分。本無物體而有物體。若他分生者。雲何法不舍自體。答曰。應作是說。不自分生。亦不他分生。然如其法體。生已而滅。問曰。未來世減。過去世增。雲何不施設二世有增減耶。尊者和須蜜說曰。爲增計數過去未來世有增減不。若不增計數過去未來世。何故言過去未來世有增減耶。複次過去未來。無量無邊。不說有增減。譬如于海。取百千瓶水不減。投百千瓶水不增。以海水無量故。彼亦如是。複次未來法未生未滅故不減。過去法生已滅故不增。複次未來法未生不壞故不減。過去法生已壞故不增。複次未來法未生未離故不減。過去法生已離故不增。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若法行世者。何不說有增減。但法因緣和合故生。因緣離散則滅。問曰。過去未來。爲有積聚。如現在牆壁樹木山岩等。爲散在處處。若積聚者。雲何施主所作。不唐捐其功。雲何不有方所。雲何不是常。雲何不現見。若散在處處者。雲何說有過去。王名善見。城名拘奢跋提。講堂名善法。亦說。有毗婆屍佛乃至迦葉佛。雲何說有未來。城名雞頭。未來佛名彌勒。雲何施設宿命智。觀過去事。願智觀過去未來事。雲何非本無今有已有還無。答曰。應作是說。或有說者。積聚如現在牆壁等。問曰。若然者。雲何非檀越所作不唐捐其功。答曰。以他見故。若彼不修功不現。修功則現。問曰。雲何不有方所。答曰。若有方所。複有何過。雲何非是常耶。答曰。以有刹那無常故。何故不現耶。答曰。若未爲五識身作境界則不現。若已作則現。評曰。應作是說。現在者是積聚。未來過去者。散在處處。所以者何。在法數中故。問曰。若然者。雲何說有過去。答曰。說過去。如本現在時。雲何說有未來。答曰。如未來當現在時。雲何宿命智願智境界過去。答曰。如其所更故。譬如曾所更字。次第立句。以顯明義。如是彼次第念曾所更事。生于智見。雲何願智境界未來。答曰。如過去現在比相故知。猶如農夫。以比相故知。雲何非本無今有已有還無。答曰。此則不能通。薩婆多中。有四種論師。一說事異。二說相異。叁說時異。四說異異。說事異者言。法行世時事異體不異。譬如金銀器。破已更作。雖形有異。其色不異。亦如乳成酪時。香味雖異。其色不異。如是未來法。至現在時。雖舍未來法。不舍其體。現在法至過去時。雖舍現在法。不舍其體。說相異者言。法行世時。過去法。有過去相。非不有未來現在相。未來法有未來相。非不有過去現在相。現在法有現在相。非不有過去未來相。如人愛一女色。于余女色。非不有愛。彼亦如是。說時異者言。法行世時。以時異故。生于異名。非其體異。譬如算籌。初下名一。一轉名十。複轉名百。如是至千萬。算籌是一。轉其處故。有種種名。彼亦如是。如是說世者。名不娆亂。說以所作故。便有叁世。若法未有所作名未來。已作名現在。所作已滅名過去。說異異者言。法行世時。以前後故生異名。猶如一女。亦名爲女。亦名爲母。以其有母故名女。以其有女故名母。如是法行世時。以前後生于異非時異體異。如是說者。則名娆亂。所以者何。一世則有叁世。過去世有叁世。過去前後二刹那。名過去未來過去中刹那。名過去現在未來世亦如是。問曰。何者是。薩婆多中四大論師。第一名達摩多羅。第二名瞿沙。第叁名和須蜜第四名佛陀提婆
叁法。善法不善法無記法。雲何善法。答曰。善五陰。及數滅。雲何不善法。答曰。不善五陰。雲何無記法。答曰。無記五陰。及虛空非數滅。何故名善不善無記。廣說如不善品中
叁法。欲界系法色界系法無色界系法。雲何欲界系法。答曰。欲界系五陰。雲何色界系法。答曰。色界系五陰。雲何無色界系法。答曰。無色界系四陰。何故名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法。廣說如上
叁法。學法無學法非學非無學法。雲何學法。答曰。學五陰。雲何無學法。答曰。無學五陰。雲何非學非無學法。答曰。有漏五陰及無爲。何故名學無學非學非無學。答曰。以無貪道學斷貪故名學。以無貪道不學斷貪名無學。所以者何。先已學故。與此相違。名非學非無學。無恚無癡。說亦如是。複次以無愛道學斷愛。彼非愛體是學。以無愛道學斷愛。則遮無學道。體非愛者。則遮世俗道。以無愛道不學斷愛先已學故。體非是愛是無學。以無愛道。不學斷愛。則遮道體非是愛則遮世俗道。與此相違。是非學非無學。複次學斷煩惱學見真谛是學不學斷煩惱先已斷故不學。見真谛先已見故是無學。與此相違。是非學非無學。複次學斷二求。謂欲求有求。學斷二求。欲滿一求。謂梵行。求是學不學。斷二求。先已斷故不學。滿一求先已滿故是無學。與此相違。是非學非無學。複次若身中有煩惱得。亦有無漏法可得。學斷煩惱是學。若身中無煩惱得。有無漏法可得。不學斷煩惱是無學。與此相違。是非學非無學。複次不離愛有無漏法可得。學斷愛。是學。已離愛有無漏法可得。不學斷愛。是無學。與此相違。…
《阿毗昙毗婆沙論四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