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昙毗婆沙論》

「釋經論部·毗昙部」經文1546卷28頁碼:P0001
北涼 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阿毗昙毗婆沙論》四十六 ▪第3页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聖道次第緣無漏。余者雖非聖道。次第亦緣無漏

  問曰。何時起此叁昧現在前。答曰。般涅槃時。阿羅漢。欲般涅槃時。從聖道起已。起此叁昧現在前。從此叁昧起已。便般涅槃。更不複起。更不複起聖道。評曰。應作是說。得此叁昧已。欲用便起現在前。問曰。聖道後起此叁昧現在前。此叁昧後。複起聖道現在前不耶。答曰。或有說者不起。所以者何。此叁昧憎惡聖道故。複有說者能起。問曰。若能起者。雲何名憎惡聖道。答曰。此叁昧雖複憎惡聖道。不如聖道憎惡。于有聖道後。猶起有漏心。何況此定後不起無漏心耶。然聖道次第起此定。此定次第不起無漏心。此定唯是有漏。問曰。此定何以唯是有漏。答曰。以不斷結故

  問曰。聖人何故修此定耶。答曰。以四事故修。一欲住現法樂故。二欲遊戲故。叁欲觀本所作故。四受用聖法故。複次此定是勝法聖人欲遊此定故◎

  ◎

  阿毗昙毗婆沙論智犍度八道品第一

  佛說學人成就八種學道迹。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成就十種無學道。學人八種學道迹。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現在。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十種無學道。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現在。如此章及解章義。此中應廣說優波提舍。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爲止于世中愚言無過去未來世成就說現在世是無爲法者意故。亦明過去未來行成就是實有法。若過去未來行。非實有者。則無成就不成就。過去未來行者。如第二頭第叁手第六陰第十叁入。無有成就不成就者。以有成就過去未來行故。知過去未來行是實有法。複有說所以作論者。或有說成就非實有法。如譬喻者。尊者佛陀提婆說。成就無體。非實有法。所以者何。若衆生不離彼法。名爲成就。然不離是分別相待和合法。無有實體。如五指聚。名之爲拳。散則非拳。若衆生不離彼法名爲成就。若離彼法不名成就。問曰。彼何故作如是說。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轉輪王成就七寶。彼爲成就他身法及非衆生數法耶。若轉輪王成就輪寶神珠寶者。則壞法體。所以者何。亦是衆生數。亦非衆生數故。若成就象馬寶者則壞趣。所以者何。亦是人趣。亦是畜生趣故。若成就玉女寶者則壞身。所以者何。亦是男身。亦是女身故。若成就主藏主兵臣者則壞業。所以者何。亦是尊貴。亦是卑賤故。欲令無如是過故。說成就無有實體。欲止如是說者意。亦明成就有實體。若成就無實體者。則違此經。如說學人成就八種學道迹。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成就十種無學道。聖人有漏心現在前時。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無漏道故。則不成就。複違余經。如說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無記法。若善法現在前時。則離不善。無記法。不應成就。不善法現在前時。則離善法。無記法。不應成就。無記法現在前時。則離善不善法。不應成就。複違余經。如說比丘成就七法。于現法中。多住喜樂。若修方便。必能盡漏。無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于七法中。若起一一法現在前。則成就一法。若起余法現在前。于七法中。則不成就。複違余經。如說如來成就十力。無有如來成就十力者。若成就一力。若不成就如來。于十力中。若起一一力現在前。則成就一力。所以者何。于一刹那中。無兩慧並現在前何況多。若起余法現在前。則不成就力。複有余過。凡夫人可言離叁界結。離叁界結人可言凡夫人。凡夫人可言離叁界結者。凡夫人善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時。則不成就過去未來現在叁界結。應是離叁界欲人。離叁界欲人是凡夫者。阿羅漢起善有漏及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時。則不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漏法。以不成就無漏法故。應是凡夫。欲令無如是過故。說成就是實有法。問曰。若成就是實有法者。譬喻者所引經雲何通耶。答曰。轉輪王于七寶中。得隨意自在用故。世尊說名成就。複有說所以作論者。或說成就是實有法不成就非實有法。爲止如是說者意。亦明不成就是實有法。若不成就非實有者。成就亦非實有。所以者何。因不成就故。施設成就。如因明有闇因夜有晝因寒有熱。因不成就有成就亦爾。複次不成就與成就。是兩兩近相對法。如貪與不貪恚與不恚癡與不癡。是兩兩近相對法。彼亦如是。複次若不成就無實體者。則無施設有斷煩惱法。所以者何。聖道生時。斷于煩惱。非如以石磨香。聖道生時。斷煩惱得證解脫得故。名斷煩惱。複有說所以作論者。或有說聖道是無爲法。如毗婆阇婆提說。聖道是無爲法。彼作是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道。是一常住法。諸佛出世。盡覺悟此道。譬如莊嚴象馬之乘。多人更乘人人雖異而乘常一。如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道。是一常住。諸佛出世皆悟此道。諸佛雖異。其道常一。問曰。彼何故作如是說。答曰。依于佛經。佛經說。我得過去諸仙所得舊道。以佛說道是舊法故。言是無爲。爲止如是說者意故亦明道在世中。若道在世。必是有爲非是無爲。所以者何。無有無爲法在于世者。若道是無爲法者。則違此經。如說毗舍佉優婆夷。往詣檀摩提那比丘尼所。作如是問。道爲是有爲爲是無爲耶。彼作是答。毗舍佉優婆夷道是有爲非是無爲。問曰。若道是有爲非無爲者。毗婆阇婆提所說經雲何通。答曰。以五事同故。說名舊道。一以方便同。二以地同。叁以行同。四以境界同。五以所作同。方便同者。如一佛于叁阿僧祇劫滿足六波羅蜜。諸佛亦爾。地同者。其道盡在第四禅地。行同者盡行十六行。境界同者盡緣四谛。所作同者。如一佛以道滅煩惱。一切佛亦爾。以此義通彼經。若如經所說。不依義者。即此經中說。我曾過舊城舊村城村。可是無爲法耶。雖說城村是舊。而非無爲。道亦如是。雖說舊道。而非無爲。如偈說

  若斷欲無余  如蓮華在水

  比丘離彼此  如蛇脫舊皮

  蛇皮可是無爲法耶。如是蛇皮雖說是舊。而非無爲。道亦如是。是故爲止他義欲顯己義。亦欲說法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八種者。正見乃至正定。成就者。問曰。誰成就。爲法成就。爲人成就耶。若法成就。一切法無所欲。雲何成就。若人成就。于實義中。人不可得。若無有人。雲何成就。答曰。應作是說。成就非法非人。實義中有成就不成就。而無成就不成就者。實義中有縛有解。而無縛者解者。有煩惱有出要。而無煩惱者出要者。有生有死。而無生者死者。有業有業報。而無作業受業報者。有道有道果。而無修道證道果者。于實義中。有成就不成就。而無成就不成就者。或有說者法成就。問曰。若然者。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亦成就眼入耶。答曰。若作是說。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成就眼入而無過。評曰。應作是說。成就非法非人。然四陰五陰生時。有如是相似得。名成就不成就。尊者和須蜜說曰。一切法無所欲。于無所欲法中。有何成就不成就者。問曰。若然者佛經雲何通。如說此人成就善不善法。答曰。此是如來隨俗言說而無有實。問曰。雲何是成就義。尊者和須蜜答曰。不斷義是成就義。問曰。若然者。具縛凡夫于一切法。不斷盡成就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複次不棄義是成就義。問曰。若然者。學人不棄無學法。成就彼法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得而不失義。是成就義。若得彼法不失。是名成就。問曰。何故名學爲學。學法故名學耶。爲得學法故名學耶。若學學法是學者。定犍度所說雲何通。如說學住自性。若得學法是學者。佛經雲何通。如說佛告屍婆迦。學學法故名學。答曰。應作是說。學學法故名學。問曰。若然者。佛經善通。定犍度所說雲何通。答曰。彼中說得學法故名學人。複有說者。得學法故名學。問曰。若然者。定犍度所說善通。佛經雲何通。答曰。佛經中說。不舍期心。不舍方便。學人若住善不善無記心。而不舍趣涅槃心故名學。如人在道路中止息。他人問言。欲何所趣。彼人答言。欲趣某方。其人以不舍去心故。雖住言去。彼亦如是學迹者。問曰。無學迹于學迹。明淨勝妙。何故但說學迹。不說無學迹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余。複次此說始起初入法者已說學。當知亦說無學。複次以所作各各不同故。學人以道迹所作勝。無學人以解脫所作勝。如王與臣所作各各不同。王以尊貴降伏所作爲勝。臣以執仗鬥戰所作爲勝。彼亦如是。複次學道迹。能斷煩惱。猶如器仗。能破怨敵。無學不爾。複次學道迹。能作斷煩惱方便及斷煩惱。無學不爾。複次數數行義是道迹義。無學不數數行故。不名爲迹

  學人成就八種道迹。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幾成就現在。答曰。若依有覺有觀叁昧。有覺有觀叁昧者。是未至及初禅。問曰。此中何者是依。答曰。或有說者。俱生故是依。複有說者。次第緣是依。評曰。應作是說。依彼二地起此法故名依。初者有四種。一得正決定初。二得果初。叁轉根初。四離欲初。得正決定初者。依彼二地得正決定。得果初者。依彼二地初得學果。轉根初者。依彼二地信解脫轉根作見到。離欲初者。以世俗道離欲依彼二地。初起無漏道現在前。此中依四種初而作論。隨相而說學見現在前。問曰。學人或起非學非無學見。何故但說學人學見現在前耶。答曰。應作是說。或學見現在前。而不說者。當知學人必起學見。不起非學非無學見。如所說諸初刹那現在前無過去。所以者何。未有一刹那經生滅者。設有生滅。以得果轉根故。而舍八未來成就。修八現在成就。若滅已不舍。滅者是無常。滅不舍者。舍聖道有叁種。一得果。二退。叁轉根。若不得果。不退不轉根。即依彼地滅已複起現在前。問曰。何故依彼地滅已複起現在前耶。答曰。學人依彼地。共煩惱戰得勝。破結怨敵。念其恩故。複起現在前。如人著铠執仗。與怨共鬥。既得勝已。其人後時。以念恩故。數數修治器仗。而覆藏之。不令毀壞。彼亦如是。複次以四事故。重起現在前。一欲受現法樂故。二欲遊戲故。叁欲觀先所作故。四欲受用聖法故。學第二刹那頃。八成就過去。是前刹那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彼滅已不舍。若依無覺無觀叁昧。學見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依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七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除正覺。所以者何。地無正覺故。彼滅已不舍。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四成就現在。除正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無故。彼滅已不舍。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現在無。若入滅定。是時無心。有心者能修道。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彼心是有漏。此中但說無漏道種。若依無覺無觀叁昧。無覺無觀叁昧。是第二第叁第四禅。問曰。此中何故不說中間禅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余。複次已在後所說中故。所以者何。更無異種。與第二第叁第四禅種同故。依義如先說。初者有四種。如先說。學見現在前如說。初刹那不成就過去。如先說。八成就未來七現在。如先說。彼滅已不舍。如先說。複依無覺無觀叁昧。學見現在前。第二刹那頃。七成就過去。是依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七現在。如先說。彼滅已不舍。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七成就過去。是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未來四現在成就。如先說。彼滅已不舍。入滅定。若起世俗心。如先說。彼滅已不舍。依有覺有觀叁昧。學見現在前。七成就過去。是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未來八現在成就。如先說。若依無色定。無色定名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依者如先說。初者四種初。如先說。此中依離欲初而作論。非得正決定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得正決定者。非得果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得學果者。非轉根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轉學根者。以世俗道。離下地欲。後依彼地初起無漏道現在前。最初刹那無過去。八未來四現在成就。如先說。問曰。如世俗無色定非不因世俗禅。無漏無色定非不因無漏禅。世俗禅。是世俗無色定方便所依門。無漏禅是無漏無色定方便所依門。何故說無過去耶。答曰。道種或有在禅地者。或有在無色地者。彼雖起在禅地者。未起在無色地者。是故無過去滅者。是無常滅不舍者舍聖道有叁種。如先說。依彼地生滅聖道複起現在前。問曰。何故依彼地生滅聖道複起現在前耶。答曰。以念恩故。廣說如上。第二刹那頃。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四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除正覺正語正業正命。彼地無故。彼滅已不舍。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四成就過去。八成就未來。現在無。如先說。彼滅已不舍。依有覺有觀叁昧。學見現在前。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問曰。無色定次第能起有覺有觀叁昧耶。答曰。不能。此說說次第。不說定次第。此說說隨順。不說定隨順。彼滅已不舍。依無覺無觀叁昧。學見現在前。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問曰。過去有八。是依有覺有觀叁昧生滅者。何故說四耶。答曰。此中一切處唯說最初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七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除正覺。彼地無故。問曰。此中說何等學人。答曰。此中說習學次第入一切定。猶如登石上梯者。先入有覺有觀叁昧。次入無覺無觀叁昧。次入無色定。次入滅定。次起世俗心。說如是學人。若先入有覺有觀叁昧。次入無覺無觀叁昧。次入無色定。次入滅定。不起世俗心。不說如是學人。余如雜揵度。人品中說十二枝緣端正女人喻

  有四種道。一苦遲慧道。二苦速慧道。叁樂遲慧道。四樂速慧道。問曰。應說一道。謂盡苦道。盡生死有道。盡老死道。應說二道。一盡色道。二盡名道。應說叁道。一盡欲界道。二盡色界道。叁盡無色界道。應說五道。謂盡色道。乃至盡識道。應說十一道。謂盡老死道。乃至盡行道。若以在身若在刹那。則有無量無邊道。何故世尊于一道廣說四道。于無量無邊道。略說四道。雲何施設立四道耶。答曰。以叁事故。一以地。二以根。叁以人。總而言之。以叁事應以二事。或以地以根。或以地以人。以地以根者。依未至中間叁無色定。鈍根人所行道。是名苦遲慧。即依此地利根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禅。鈍根人所行道。是名樂遲慧道。即依此禅。利根人所行道。是名樂速慧道。是名以地以根。以地以人者。依未至中間禅叁無色定。堅信信解脫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苦遲慧道。即依此地堅法見到。非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禅。堅信信解脫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樂遲慧道。即依此禅。堅法見到。非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樂速慧道。是名以地以人◎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毗昙毗婆沙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4】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