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婆沙論》七 ▪第2页
阿羅漢屍陀槃尼撰 / 符秦罽賓叁藏僧伽跋澄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使種。貪處恚處癡處。雜汙雜毒雜濁在有墮苦習谛是有漏。謂非身見種非顛倒種非愛種非使種。非貪處非恚處非癡處。非雜汙非雜毒非雜濁非在有不墮苦習谛是無漏。或曰。謂苦習趣道有習趣道貪習趣道生老死習趣道是有漏。謂苦盡趣道有盡趣道貪盡趣道生老死盡趣道是無漏。尊者婆須蜜說曰。有漏相雲何。答曰。有漏所生是有漏相。重說曰。此生于有漏是有漏相。重說曰。有所長養相是有漏相。重說曰。長養有相是有漏相。重說曰。謂種因有漏生是有漏相。無漏相雲何。答曰。非有漏所生是無漏相。重說曰。不生有漏是無漏相。重說曰。謂種因無漏生是無漏相。廣說有漏無漏法處盡
鞞婆沙有爲無爲法處第二十六
有爲法者無爲法者。問曰。何以故作此論。答曰。斷計我人意故。現大妙智故。斷計我人意者。此是有爲法。無爲法非是我現大妙智者。若行智成就智。彼以此二句知一切法。謂此俱攝一切法。具足一切法。是謂斷計我人意現大妙智故作此論。有爲法無爲法者。有爲法雲何。答曰。十一入及一入少所入。問曰。無爲法雲何。答曰。一入少所入。問曰。何以故說有爲法無爲法。答曰。謂墮生老無常是有爲。謂不墮生老無常是無爲。或曰。謂興衰法有因得有爲相是有爲。謂非興衰法無因得無爲相是無爲。或曰。謂轉世作行受果知緣是有爲。謂不轉世不作行不受果不知緣是無爲。或曰。謂墮世是有爲。謂不墮世是無爲。或曰。謂墮陰是有爲。謂離陰是無爲。或曰。謂苦縛是有爲。謂離苦是無爲。或曰。謂前後可得是有爲。謂前後不可得是無爲。或曰。謂軟中上是有爲。謂離軟中上是無爲。尊者婆須蜜說曰。有爲相雲何。答曰。墮陰相是有爲相。重說曰。墮世相是有爲相。重說曰。災患相是有爲相。無爲相雲何。答曰。不墮陰相是無爲相。重說曰。不墮世相是無爲相。重說曰。不災患相是無爲相。重說曰。不憂戚相是無爲相。重說曰。不愁無塵安隱相是無爲相。廣說有爲無爲法處盡
鞞婆沙叁世處第二十七
過去法者當來法者現在法者。問曰。何以故作此論。答曰。斷他意故。謂不欲令有過去未來。于世有愚說現在無爲。斷彼意故。此過去未來真實說有種相。問曰。若過去未來非種者當有何咎。答曰。若彼非種者。不應緣彼有意生。何以故。謂意無境界。若無境界生意者。是則無所依而生意。若無所依無所緣而生意者。應阿羅漢入無余涅槃已還生意。何以故。謂彼無依無緣而生意。若彼生意者。是則無脫無離不得出要。莫言有咎。是故有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複次若無過去未來者當有何咎。答曰。若彼非種者。不應有成就不成就。如二頭叁手六陰十叁入無成就不成就。如是若過去未來非種者。彼應無成就不成就。若彼成就不成就。是故以此可知有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謂彼欲令過去未來非種者。應當爾诘。若爾時因現在。彼時果何所在。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說有過去者。是則有過去。莫言無過去。若言無過去者。此事不然。若說未來者。是則有未來。莫言無未來。若言無未來者。此事不然。若說有現在。是則一時有因有果。若一時有因有果者。如世尊所說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如薩阇乳酪者。有說者。有草名薩阇。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酪。作惡不如是即受。問曰。若不爾者雲何。答曰。罪惡燒所追。如灰覆火上者。如以灰覆火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如是衆生生死作惡行而樂中轉。舍身已生惡趣受惡果報。若非過法未來現在者。是故應無果。若無果者是故彼因不實。如二頭叁手六陰十叁入。或有常如無爲。若爾時果現在。彼時因何所在。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說有過去者。是則有過去。莫言無過去。若言無過去者。此事不然。若說未來者。是則有未來。莫言無未來。若言無未來者。此事不然。若說有現在者。是則一時有因有果。若一時有因果者。如世尊所說偈
作惡不即受 如薩阇乳酪
罪惡燒所追 如灰覆火上
與此偈相違彼作惡不即受。如薩阇乳酪者。有說者。有草名薩阇。若末著乳中已即時成酪。作惡不如是即受。問曰。若不爾者雲何。答曰。罪惡燒所追。如灰覆火上者。如以灰覆火初下足冷謂足下轉轉下便燒。如是衆生生死作惡行而樂中轉。舍身已生惡趣受惡果報。若非過去未來現在者。是故應無因。若無因者是故彼果不實。如二頭叁手六陰十叁入。或有常如無爲。或曰。若過去未來非種者。是則無有學道。如尊者婆須蜜所說偈
若無去來 是則無師 謂無師者
終無學道
或曰。若過去未來非種者。是則知已虛妄。如佛所說偈
言無過去 說有年歲 豈非是常
知已妄語
彼是無智果癡果闇果不勤果。謂欲令過去未來非種。但過去未來真實有種有相。是謂斷他意現己意說如等法故作此論。莫令斷他意。亦莫現己意。但說如等法。故作此論。過去法未來法現在法。問曰。過去法雲何。答曰。過去十八界十二入五陰。未來法雲何。答曰。未來十八界十二入五陰。現在法雲何。答曰。現在十八界十二入五陰。問曰。若此行無來去無住。若來者是則來不應去。若去者是則去不應來。如尊者婆須蜜所說偈
行終不來 斯由空故 亦無有去
終則不住
若行無去來雲何立叁世。答曰。因行故立叁世。如彼法未作行是說未來。若作行是說現在。若作行已滅是說過去。如眼未見色是說未來。若見是說現在。若見已滅是說過去。如是至意。若未來種是說未來。若現在種是說現在。若種已滅是說過去。如未生不去是說未來。如生未去是說現在。如生已去是說過去。如未生不沒是說未來。如生未沒是說現在。如生已沒是說過去。如未生不壞是說未來。如生未壞是說現在。如生已壞是說過去。如未起不去是說未來。如起未去是說現在。如起已去是說過去。如未起不沒是說未來。如起未沒是說現在。如起已沒是說過去。如未起不壞是說未來。如起未壞是說現在。如起已壞是說過去。因此可知一切如所說。比丘。有生真實有作有爲思緣起盡法衰法無欲法滅法壞法。此不壞者。無有是處。彼有生者即是生。真實者谛有是。有作者有爲是。有爲者災患是。思者因思念是。緣起者因緣是。盡法衰法無欲法滅法壞者要當有是。此不壞者終不自在。或曰。謂叁世前是說過去。謂叁世後是說未來。謂叁世中是說現在。或曰。謂叁世果是說未來。謂二世果是說現在。謂一世果是說過去。或曰。謂叁世因是說過去。謂二世因是說現在。謂一世因是說未來。問曰。如此二世一損可知。二增可知。一損可知者未來是。二增可知者過去是。何以故。未來不減過去不滿。尊者婆須蜜說曰。頗有數爾所過去。未來爲不數。而作是念。增減可知耶。但過去未來無量故增減不可知。如大海以百千瓶器取彼水增減不可知。如是過去未來無量故增減不可知。重說曰。當來未生故減不可知。過去增故滿不可知。重說曰。當來未起故減不可知。過去沒故滿不可知。尊者昙摩多羅說曰。諸尊若世有二種者。應有增減。可知但因事合會故法生而滅。問曰。爲未起而起耶。爲已起而起耶。若未起而起者。何得法不未有法而有。若已起者。何得法不轉還有。作此論已。答曰。因事故已起而起。因事故未起而起。因事故已起而起者。謂一切法各自有種性相住。因事故未起而起者。謂未來中起一切未來是未起。問曰。爲所有起彼即滅耶。爲所有起更余滅耶。若所有起彼即滅者。爲未來起即未來滅耶。若所有起更余滅者。爲色起痛滅耶。爲至行起識滅耶。作此論已。答曰。因事故謂所有起即滅。因事故所有起更余滅。因事故謂所有起即滅者。謂色起色滅痛想行識起識滅。因事故所有起更余滅者。謂未來起現在滅。陰故所有起即滅。世故所有起更余滅。問曰。爲世起耶。爲世中起耶。若世起者。何得不有余世余行。若世中起者。應有舍有。作此論已。答曰。因事故世起。因事故世中起。因事故世起者。謂時起彼即是世。因事故世中起者。謂未來世中起彼當來世空。問曰。爲已性中起耶爲他性中起耶。若已性中起者。何得性非有性。亦不有性而有性。若他性中起者。應有舍有作此論已。答曰。非已性中起。亦非他性中起。問曰。若非已性中起亦非他性中起者。此雲何。答曰。彼法已性起已即滅。問曰。彼過去未來爲合聚如今現在屋舍房室牆壁樹木耶。爲離散耶。若合聚如今現在屋舍房室牆壁樹木者。檀越施法何得不空。何得不有方處可見。何得不有常存。若過去未來離散不如現在合聚者。雲何說過去。如是彼有過去世時。有拘舍婆提王城名善法講堂。王名善見。雲何說當來。如是彼有當來世時雞頭末王城。王名蠰伽。佛名慈氏如來至真等正覺。過去境界宿命智雲何立。未來境界妙願智雲何立。又未來離散者。爾時彼法從未來世至現在世。何得不合時無而有離散時有而無。作此論已。有一說者。彼過去未來合聚。如今現在屋舍房室牆壁樹木。問曰。若爾者。檀越施法何得不空。答曰。顯示故不空也。問曰。何得不有方處。答曰。有方處。問曰。何故不見。答曰。不多作行故不見。若多行者便見。問曰。何得不有常存。答曰。時變不停故不常存。更有說者。彼過去未來離散現在者一合聚。問曰。若過去未來離散者。雲何說有過去。如是彼有過去世時。有拘舍婆提王城名善法講堂。王名善見。答曰。如前現在時有觀而說。問曰。雲何說當來。如是彼有當來世時雞頭末王城。王名蠰伽。佛名慈氏如來至真等正覺。答曰。彼亦如後現在時有觀而說。問曰。過去境界宿命智雲何立。答曰。彼亦如前現在時有觀而說。問曰。未來境界妙願智雲何立。答曰。彼亦如後現在時有觀而說。問曰。若未來離散者。爾時彼法從未來世至現在世。何得不合時無而有離散時有而無。答曰。謂一切法已性種相住也。此說有四種薩婆多。一者事異。二者相異。叁者時異。四者異異。事異者說。彼法與世隨轉時事。便有異非種異。如乳成酪變時味有…
《鞞婆沙論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