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毗昙心論》二 ▪第3页
宋天竺叁藏僧伽跋摩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緣攝。彼與開道方便是次第緣。任杖方便是緣緣。不障礙分是增上緣。種子法方便是因緣
除羅漢後心 諸余心心法
常有行已生 是說次第緣
除阿羅漢最後心相應。諸余過去現在心心法一一相續生。彼諸心一一生相續無間故名次第緣。彼阿羅漢最後心相應非次第緣。無余心相續故。未來心心法未起故。無余心相續。亦無次第緣。亦非未來先後次第方便立。若未來先後次第方便立者。壞正方便修義。正方便修邪方便修應隨分次第生。若言一心次第建立二心善及穢汙。若正思惟時。善心生穢汙心非數滅。若邪方便思惟時。穢汙心生善心非數滅。如種子亦爲牙亦爲糜。若牙具和合牙則生糜則不生。若糜具和合糜則生牙則不生此則不然。何以故。前已說先後非分故。以阿羅漢最後心是意界故。應是次第緣者不然。緣分異故。若言阿羅漢最後心不爲意識依亦名意界者。得依相故。如是阿羅漢最後心無間相續亦名次第緣。此亦不然。何以故。緣分異故。相故立界。如無分眼不見色。以眼識空故。亦名眼界。亦得依相故。阿羅漢最後心如前說。緣者業故建立阿羅漢最後心作次第緣業事。無間相續生非分心法亦如是說。常者非如自分因遍因。問以何等故。色心不相應行非次第緣。答以亂故。不亂者說。次第緣色心不相應行亂故非次第緣。以一時善不善無記漏無漏異界行現在前故。欲界叁種思惟聞慧。思慧生慧非修慧。不定故。彼欲界聞慧思慧次第聖道現在前。聖道次第叁種思惟現在前。色界叁種思惟聞慧。修慧生慧非思慧。色界定故。彼聞慧修慧次第聖道現在前。聖道次第聞慧修慧現在前。無色界二種思惟修慧生慧。彼修慧次第聖道現在前。聖道次第修慧現在前。此義擇品當廣說
或法心次第 非彼心無間
無間非次第 俱不俱當知
或法心次第非彼心無間者。除初正受刹那。諸余正受刹那相續。及起定心無間非次第者。初正受刹那彼生住異無常及諸相續心。彼生住異無常俱者。初正受刹那。除起定心諸余相續心。不俱者。除初正受刹那。彼生住異無常諸余相續正受刹那等。彼生住異無常。若法心次第。彼正受無間應作四句。或法心次第非正受無間者。初正受刹那除起定心諸余相續心。正受無間非心次第者。除初正受刹那。彼生住異無常諸余相續正受等。彼生住異無常俱者。除初正受刹那諸余相續正受及起定心。不俱者。初正受刹那彼生住異無常除起定心。彼生住異無常諸余相續心。彼生住異無常滅盡正受。心所牽心所作故。心次第心相違故。非心次第緣。起定心前雖有定無間相續。以非心故還以心爲次第緣。已說次第緣緣緣今當說
境界于一切 心及諸心法
是故一切法 說名爲緣緣
一切法是心心法緣隨其事。謂眼識及相應。以色爲緣。乃至意識及相應。以一切法爲緣。于一色眼識生一決定知言並見衆色者。此則不然。以速故。非俱見言。俱者。增上慢如旋火輪。非輪輪想增上慢。若不了了見色差別者則可總受。如觀叢林。聲香味觸亦應如是知。已說緣緣。增上緣今當說
若彼所作因 此即增上緣
所謂因緣者 當知余因說
前說所作因。當知即是增上緣。除自性。一切性不障礙故。法生時自作己事以勝故名增上緣。已說增上緣。因緣今當說。所謂因緣者。當知余因說。除所作因余因說因緣。已說緣。諸法隨緣生今當說
心及諸心法 是從四緣生
二正受從叁 謂余說于二
心及諸心法是從四緣生者。心心法從四緣生。前開導故生。是彼次第緣境界。是彼緣緣除自己余一切法。是彼增上緣余因隨其所應說因緣。二正受從叁者。無想正受滅盡正受從叁緣生。二正受前心心法是彼次第緣。自地前生善法及彼共起四相。是彼因緣增上緣如前說。謂余說于二者。除無想定滅盡定。余心不相應行及色。此諸法二緣生。謂因緣增上緣。已說諸法從緣生。有爲法分齊今當說
分齊有叁種 名色及與時
初分說一字 極微刹那余
分齊有叁種名色及與時者。一切有爲法立叁種分齊。隨其事名分齊。色分齊時分齊。問此雲何。答初分說一字極微刹那余。少名者。謂一字。名之至少極于一字。故說一字爲名分齊。少色者。謂一極微。若真實行智分析色相。色之至細極于一微。故說一微爲色分齊。少時者。謂一刹那。時之至少極于一念。故說刹那爲時分齊。刹那量者。有說。如壯夫疾回曆觀衆星。隨其所曆一星一刹那。如是一切。又說。如壯夫彈指頃經六十四刹那。又說。如壯夫以極利刀斷迦屍細縷。斷一縷一刹那。如是一切。又說。世尊不說刹那。如所說。比丘當知。四善射夫執弓俱射。如彼廣說。已說極微如是。色增長今當說
七微成阿耨 七耨成銅塵
水兔羊毛塵 當知從七起
七極微成一阿耨。彼是最細色。天眼能見。及菩薩轉輪王見。七阿耨爲銅上塵。七銅上塵爲水上塵。七水上塵爲一兔毫上塵。七兔毫上塵爲一羊毛上塵
牛毛戶向塵 虮[虱-十+蟲][麸-夫+廣]麥等
小大是轉增 皆從七數起
七羊毛塵成一牛毛塵。七牛毛塵成一向遊塵。七向遊塵成一虮。七虮成一[虱-十+蟲]。七[虱-十+蟲]成一[麸-夫+廣]麥
如是七[麸-夫+廣]麥 轉增爲一指
二十四指量 名之爲一肘
七[麸-夫+廣]麥爲一指。二十四指爲一肘
四肘爲一弓 五百拘屢舍
去村拘屢舍 是名爲空處
如是應當知。彼數即身量四肘爲一弓。去村五百弓名爲空處。是摩竭提一拘屢舍。北方名拘屢舍半。問已知刹那乃至拘屢舍。八拘屢舍名一由旬。當說身量。以何爲身量。答彼數即身量。前所說肘量及拘屢舍。當知即是身量。彼人間肘作身量。閻浮提人長叁肘半或四肘。弗婆提人長八肘。瞿陀尼人十六肘。郁單越人叁十二肘。以前說拘屢舍爲天身量。四天王身。拘屢舍四分之一。叁十叁天半拘屢舍。帝釋身一拘屢舍。夜摩天身拘屢舍四分之叁。兜率陀天身一拘屢舍。化自在天身一拘屢舍及拘屢舍四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身一拘屢舍半。此是欲界天身量。色界梵天身半由延。梵福樓天身一由延。大梵天身一由延半。少光天身二由延。無量光天身四由延。光音天身八由延。少淨天身十六由延。無量淨天身叁十二由延。遍淨天身六十四由延。福愛天身百二十五由延。福生天身二百五十由延。廣果天身五百由延。無想天身亦爾。無希望天身千由延。無熱天身二千由延。善見天身四千由延。善現天身八千由延。色究竟天身萬六千由延。此說色界天身量。此名色分齊。問如前說時分齊一刹那。余時今當說。答
刹那百二十 說名怛刹那
六十名羅婆 叁十摩睺羅
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羅婆。七千二百刹那也。叁十羅婆名一摩睺羅多。二十一萬六千刹那也
叁十摩睺羅 說名一日夜
欲界或晝夜 于上以劫數
叁十摩睺羅多爲一日一夜。有六百四十八萬刹那也。已知日夜刹那數。壽命今當說。欲界或晝夜于上以劫數者。欲界衆生壽即以上晝夜數爲欲界壽量。或劫數閻浮提人壽或無量或十歲。弗婆提人二百五十歲。瞿陀尼人五百歲。郁單越人千歲。人間五十歲爲四天王天上一日一夜。即以是日叁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歲。如是日月歲數。四天王天壽五百歲人間九百萬歲。是等活地獄一日一夜。即以是日叁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歲。如是日月歲數。等活地獄壽五百歲人間百歲。爲叁十叁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叁十叁天壽千歲人間叁億六百萬歲。是黑繩大地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黑繩大地獄壽千歲人間二百歲。爲焰摩天上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焰摩天壽二千歲人間十四億四百萬歲。是衆合大地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衆合大地獄壽二千歲人間四百歲。爲兜率陀天上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兜率陀天壽四千歲人間五十七億六百萬歲。是呼地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呼地獄壽四千歲人間八百歲。爲化樂天上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化樂天壽八千歲人間二百叁十億四百萬歲。是大呼地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大呼地獄壽八千歲人間千六百歲。爲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他化自在天壽一萬六千歲人間九百二十一億六百萬歲。是熱大地獄一日一夜。如是日月歲數。熱大地獄壽一萬六千歲。衆熱大地獄壽半劫。無擇大地獄壽一劫。畜生趣極長壽亦一劫。如持地龍王。餓鬼極長壽五百歲。問已說欲界壽。上界複雲何。答于上以劫數。彼色界梵身天壽半劫。梵福樓天壽一劫。大梵天壽一劫半。少光天二劫。無量光天四劫。光音天八劫。少淨天十六劫。無量淨天叁十二劫。遍淨天六十四劫。福愛天一百二十五劫。福生天二百五十劫。廣果天五百劫。無想天亦如是。無希望天千劫。無熱天二千劫。善見天四千劫。善現天八千劫。色究竟天萬六千劫。無色界空處二萬劫。識處四萬劫。無所有處六萬劫。非想非非想處八萬劫。一切叁界皆有中夭。唯除郁單越及兜率天最後身菩薩及無想天。問以何等故。此諸法說行。答
多法生一法。一亦能生多。緣行所作行。是行應當知。無有法自力生。一法以多法力故生。多法亦以一法力故生。如是一切有爲法。是故說緣行所作行。是行應當知。緣彼行故有所作故說緣行。行所作故作彼行故說作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雜阿毗昙心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