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毗昙心論》十 ▪第4页
宋天竺叁藏僧伽跋摩等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智得者。集谛四行一一行思惟。若滅法智。欲界系行滅。滅谛四行思惟。若道法智。斷欲界系行道。道谛四行思惟。若滅比智。或初禅地系行滅思惟。或乃至非想非非想系行滅思惟。若道比智。于彼九地比智品道四行思惟得阿羅漢果。如是智行緣分別則五十二(苦異故滅異情隔故觀別是以八地滅有叁十二行道則類爾通異地同性情無礙故觀通通觀九地唯有四行合前四谛十六行爲五十二)。如禅未來。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處二十八(自地苦集八行四空滅谛十六行九地道四行于上滅漸少故隨處滅四)。識處二十四。無所有處二十。以無色無法智。法智緣欲界故非無色。下地行滅緣。下地苦非境界故。下地對治緣展轉因故。有說。禅未來八十金剛叁昧。是中差別者說道比智。亦一一地對治緣。得阿羅漢果(觀七地道比智地各四行有二十八合前五十二爲八十也)。如禅未來。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處四十。識處叁十二。無所有處二十四。尊者瞿沙說。禅未來所攝金剛叁昧。十叁見道四比忍相應四叁昧修道非想非非想離欲九無礙道相應九叁昧。彼一切第一有對治。金剛叁昧世俗道非境界故。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處九乃至無所有處亦如是。此是總說。若說忍智行種緣分別禅未來所攝。則有一千四百九十二金剛叁昧。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處四百六十八。識處叁百二十四。無所有處二百一十六。問彼智品所說神通彼神通爲一切善爲非。答
叁通則說善 余二是無記
當知依欲色 世尊說慧性
叁通則說善者。神是智他心智宿命智。此叁通說善。何以故。愛果故。極方便所起故。調伏他故。不信樂者令信樂故。此叁通令他極調伏故歡喜。歡喜心相應慧是善。信心相應故。余二是無記者。謂天眼天耳。此二神通是無記。愛果及極方便非分故。又受色聲起。是故無記。問何處現在前何等性。答當知依欲色世尊說慧性。此神通欲色界現在前非余。依色故。彼先欲界起故。後色界能現在前。彼非初業堪能非分故。是智慧性從分別起故。依成依者故(此釋通有眼名由眼起故)。如施設經說。爾時色界四大造眼處周圓。天眼淨。如修多羅品說。諸根事言擇品當廣說。今當說
當知彼諸根 慧者善分別
名有二十二 事則說十七
佛說諸根。名有二十二。事有十七。以男女根及叁無漏根無別事故不立事。余根攝故。男女根離身根更無故。是故說。雲何男根。身根少分。女根亦如是。又一識依故。若識依身根起。即依男女根。無異相根共生。一識叁無漏根九根合成故。九根者。意根樂根喜根舍根信等五根。此九根。道及人分別故立叁根。道分別者。見道說未知根。修道說已知根。無學道說無知根。人分別者。隨信行隨法行說未知根。信解脫見到身證說已知根。慧解脫俱解脫說無知根。問等及第一義有何相。答
若事分別時 舍名則說等
分別無所舍 是則第一義
若事分別時舍名則說等者。若事分別時舍名者。此則等事(等事梵音雲叁比栗提譯言等集亦言等積聚凡會有叁無者名等集)。非第一義決定事不可得故。如瓶分別色香味觸時舍瓶名。亦非舍色香味觸別有瓶名。是故名等事。如是一切分別無所舍。是則第一義者。若事分別時不舍名者。是第一義。如五盛陰名苦谛。若分別五時亦不舍苦名。以色是苦故。乃至識亦如是。彼色複十一種。一一入皆苦。乃至刹那及極微分別時亦不舍苦名。彼得相故。如是一切如雜品說。中陰擇品當廣說。問爲定爲不定。答
界趣地必定 中陰五無礙
說名爲香食 求有乘意行
界趣地必定者。中陰界趣地不轉。欲界中陰必生欲界。色界生色界。如是地獄趣生地獄。乃至人趣生人。四天王生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天亦如是。中陰五者。中陰五陰性。有去來故。非離色有去來。是故欲色界有中陰非無色界。色非分故。無礙者。極微故。一切形障所不能礙。業力故住母胎。若異者不應住胎。說名爲香食。求有乘意行者。以香爲食故說香食。若薄福者食諸穢香。若大力者食諸淨香。求于生有故說求有。從意生故說乘意行。此諸衆生或業生。謂地獄如所說彼諸衆生業所縛。或煩惱生。謂人及欲界天。或報生。謂飛鳥。或從意生。謂色無色界天及劫初人。化及中陰二有中間起離趣故。是故說中陰。問中陰幾時住。答
七日或七七 乃至彼和合
或裸形食香 諸根悉具足
七日者。有說。中陰七日住。身羸劣故。問若和合者應爾。若彼父母異處者。是人命終當雲何。答當觀是衆生業轉不轉。若于母可轉于父不可轉者。彼父則從他女人令中陰會。于父緣可轉者亦如是。若二俱不可轉者。此人未死而彼先和合此說常行欲者。若時節行者。彼衆生業因緣故。令彼非時亦行。有說。或于相似處生。謂若應生時行處者非彼時故。則于相似常行處生。隨其類說。七七者。有說。七七日住。乃至彼和合者。複有說。不定乃至未和合間常住。問中陰有衣無衣。答或裸形。色界中陰有衣。色界慚愧增故。如彼法身不裸形。生身亦爾。欲界菩薩及白淨比丘尼中陰有衣。余衆生無衣。無慚愧增故。問中陰何食。答香食。欲界中陰以香爲食。前已說。色界離抟食。貪身極微故。唯叁種食。問具諸根不。答諸根悉具足。中陰具諸根。何以故。中陰報淳故。又彼衆生求有故。于六入門常求有。問形爲雲何。答
隨行量不定 或有見不見
入則從生門 或生顛倒想
隨行者各如其趣。地獄中陰如地獄形。乃至人天如人天形。問中陰雲何行身量雲何。答行量不定。中陰行及身量不定。地獄中陰足上頭下而行。天中陰上升如箭射空。余中陰側身傍去。如畫人飛。量者。色界中陰量如本有。欲界菩薩中陰亦如本有。叁十二相莊嚴其身。是故菩薩中陰光明徹照百億天下。言白象身入母胎者不然。已離畜生故。菩薩從九十一劫來常離畜生。順相書故。令菩薩母見如是夢。欲界余衆生中陰身量。如有知小兒形。諸根猛利故。以顛倒想入胎。問中陰中陰爲相見不。答或有見不見。或中陰以中陰爲境界。不一切。有說。地獄中陰見地獄中陰。如是一切。又說。地獄中陰見地獄中陰。畜生見二趣。餓鬼見叁趣。人見四趣。天見五趣。生陰眼則不見。若天眼極清淨者能見。問從何處入胎。答入則從生門。彼從生門入。是故雙生者後生爲長。問以何想入胎。答或生顛倒想。非一切衆生顛倒想入母胎。除近佛地菩薩。彼近佛地菩薩。于母母想于父父想。余衆生悉顛倒想入胎。若男中陰者。于母染想于父恚想。彼作是念。若無此男者與此女會。想見男去而與女會。見彼精時而謂己有即生歡喜。生歡喜故陰則漸厚。陰漸厚已依母右脅向背蹲坐。女則相違說。中陰因緣後當說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雜阿毗昙心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