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論》

「中觀部·瑜伽部」經文1564卷30頁碼:P0001
姚秦 鸠摩羅什譯

  《中論》一

  姚秦 鸠摩羅什譯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

  問曰。何故造此論。答曰。有人言萬物從大自在天生。有言從韋紐天生。有言從和合生。有言從時生。有言從世性生。有言從變生。有言從自然生。有言從微塵生。有如是等謬故墮于無因邪因斷常等邪見。種種說我我所。不知正法。佛欲斷如是等諸邪見令知佛法故。先于聲聞法中說十二因緣。又爲已習行有大心堪受深法者。以大乘法說因緣相。所謂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一不異等。畢竟空無所有。如般若波羅蜜中說。佛告須菩提。菩薩坐道場時。觀十二因緣。如虛空不可盡。佛滅度後。後五百歲像法中。人根轉鈍。深著諸法。求十二因緣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決定相。不知佛意但著文字。聞大乘法中說畢竟空。不知何因緣故空。即生疑見。若都畢竟空。雲何分別有罪福報應等。如是則無世谛第一義谛。取是空相而起貪著。于畢竟空中生種種過。龍樹菩薩爲是等故。造此中論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

  以此二偈贊佛。則已略說第一義。問曰。諸法無量。何故但以此八事破。答曰法雖無量。略說八事則爲總破一切法。不生者。諸論師種種說生相。或謂因果一。或謂因果異。或謂因中先有果。或謂因中先無果。或謂自體生。或謂從他生。或謂共生。或謂有生。或謂無生。如是等說生相皆不然。此事後當廣說。生相決定不可得故不生。不滅者。若無生何得有滅。以無生無滅故。余六事亦無問曰。不生不滅已總破一切法。何故複說六事。答曰。爲成不生不滅義故。有人不受不生不滅。而信不常不斷。若深求不常不斷。即是不生不滅。何以故。法若實有則不應無。先有今無是即爲斷。若先有性是則爲常。是故說不常不斷。即入不生不滅義。有人雖聞四種破諸法。猶以四門成諸法。是亦不然。若一則無緣。若異則無相續。後當種種破。是故複說不一不異。有人雖聞六種破諸法。猶以來出成諸法。來者。言諸法從自在天世性微塵等來。出者。還去至本處。複次萬物無生。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劫初谷不生。何以故。離劫初谷。今谷不可得。若離劫初谷有今谷者。則應有生。而實不爾。是故不生。問曰若不生則應滅。答曰不滅。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劫初谷不滅。若滅今不應有谷而實有谷。是故不滅。問曰。若不滅則應常。答曰不常。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萬物不常。如谷芽時種則變壞。是故不常。問曰若不常則應斷。答曰不斷。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萬物不斷。如從谷有芽。是故不斷。若斷不應相續。問曰。若爾者萬物是一。答曰不一。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萬物不一。如谷不作芽芽不作谷。若谷作芽芽作谷者。應是一。而實不爾。是故不一。問曰若不一則應異。答曰不異。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萬物不異。若異者。何故分別谷芽谷莖谷葉。不說樹芽樹莖樹葉。是故不異。問曰。若不異應有來。答曰無來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萬物不來。如谷子中芽無所從來。若來者。芽應從余處來。如鳥來棲樹。而實不爾。是故不來。問曰。若不來應有出。答曰不出。何以故。世間現見故。世間眼見萬物不出。若有出。應見芽從谷出。如蛇從穴出。而實不爾。是故不出。問曰。汝雖釋不生不滅義。我欲聞造論者所說。答曰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不自生者。萬物無有從自體生。必待衆因。複次若從自體生。則一法有二體。一謂生。二謂生者。若離余因從自體生者。則無因無緣。又生更有生生則無窮。自無故他亦無。何以故。有自故有他。若不從自生。亦不從他生。共生則有二過。自生他生故。若無因而有萬物者。是則爲常。是事不然。無因則無果。若無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應墮地獄。十惡五逆應當生天。以無因故。複次

  如諸法自性  不在于緣中

  以無自性故  他性亦複無

  諸法自性不在衆緣中。但衆緣和合故得名字。自性即是自體。衆緣中無自性。自性無故不自生。自性無故他性亦無。何以故。因自性有他性。他性于他亦是自性。若破自性即破他性。是故不應從他性生。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義。無因則有大過。有因尚可破。何況無因。于四句中生不可得。是故不生。問曰。阿毗昙人言。諸法從四緣生。雲何言不生。何謂四緣

  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

  四緣生諸法  更無第五緣

  一切所有緣。皆攝在四緣。以是四緣萬物得生。因緣名一切有爲法。次第緣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心數法。余過去現在心心數法。緣緣增上緣一切法。答曰

  果爲從緣生  爲從非緣生

  是緣爲有果  是緣爲無果

  若謂有果。是果爲從緣生。爲從非緣生。若謂有緣。是緣爲有果爲無果。二俱不然。何以故

  因是法生果  是法名爲緣

  若是果未生  何不名非緣

  諸緣無決定。何以故。若果未生。是時不名爲緣。但眼見從緣生果。故名之爲緣。緣成由于果。以果後緣先故。若未有果何得名爲緣。如瓶以水土和合故有瓶生。見瓶緣知水土等是瓶緣。若瓶未生時。何以不名水土等爲非緣。是故果不從緣生。緣尚不生。何況非緣。複次

  果先于緣中  有無俱不可

  先無爲誰緣  先有何用緣

  緣中先非有果非無果。若先有果不名爲緣。果先有故。若先無果亦不名爲緣。不生余物故。問曰。已總破一切因緣。今欲聞一一破諸緣。答曰

  若果非有生  亦複非無生

  亦非有無生  何得言有緣

  若緣能生果。應有叁種。若有若無若有無。如先偈中說。緣中若先有果不應言生。以先有故。若先無果不應言生。以先無故。亦應與非緣同故。有無亦不生者。有無名爲半有半無。二俱有過。又有與無相違。無與有相違。何得一法有二相。如是叁種求果生相不可得故。雲何言有因緣。次第緣者

  果若未生時  則不應有滅

  滅法何能緣  故無次第緣

  諸心心數法。于叁世中次第生。現在心心數法滅。與未來心作次第緣。未來法未生。與誰作次第緣。若未來法已有即是生。何用次第緣。現在心心數法無有住時。若不住何能爲次第緣。若有住則非有爲法。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常有滅相故。若滅已則不能與作次第緣。若言滅法猶有則是常。若常則無罪福等。若謂滅時能與作次第緣。滅時半滅半未滅。更無第叁法。名爲滅時。又佛說。一切有爲法念念滅。無一念時住。雲何言現在法有欲滅未欲滅。汝謂一念中無是欲滅未欲滅。則破自法。汝阿毗昙說。有滅法有不滅法。有欲滅法有不欲滅法。欲滅法者。現在法將欲滅。未欲滅法者。除現在將欲滅法。余現在法及過去未來無爲法。是名不欲滅法。是故無次第緣。緣緣者

  如諸佛所說  真實微妙法

  于此無緣法  雲何有緣緣

  佛說。大乘諸法。若有色無色有形無形有漏無漏有爲無爲等諸法相入于法性。一切皆空無相無緣。譬如衆流入海同爲一味。實法可信隨宜所說不可爲實。是故無緣緣。增上緣者

  諸法無自性  故無有有相

  說有是事故  是事有不然

  經說十二因緣。是事有故是事有。此則不然。何以故。諸法從衆緣生故自無定性。自無定性故無有有相。有相無故。何得言是事有故是事有。是故無增上緣。佛隨凡夫分別有無故說。複次

  略廣因緣中  求果不可得

  因緣中若無  雲何從緣出

  略者。于和合因緣中無果。廣者。于一一緣中亦無果。若略廣因緣中無果。雲何言果從因緣出。複次

  若謂緣無果  而從緣中出

  是果何不從  非緣中而出

  若因緣中求果不可得。何故不從非緣出。如泥中無瓶。何故不從乳中出。複次

  若果從緣生  是緣無自性

  從無自性生  何得從緣生

  果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

  以果無有故  緣非緣亦無

  果從衆緣生。是緣無自性。若無自性則無法。無法何能生。是故果不從緣生。不從非緣生者。破緣故說非緣。實無非緣法。是故不從非緣生。若不從二生。是則無果。無果故緣非緣亦無

  中論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問曰。世間眼見叁時有作。已去未去去時。以有作故當知有諸法。答曰

  已去無有去  未去亦無去

  離已去未去  去時亦無去

  已去無有去已去故。若離去有去業。是事不然。未去亦無去。未有去法故。去時名半去半未去。不離已去未去故。問曰

  動處則有去  此中有去時

  非已去未去  是故去時去

  隨有作業處。是中應有去。眼見去時中有作業。已去中作業已滅。未去中未有作業。是故當知去時有去。答曰

  雲何于去時  而當有去法

  若離于去法  去時不可得

  去時有去法。是事不然。何以故。離去法去時不可得。若離去法有去時者。應去時中有去。如器中有果。複次

  若言去時去  是人則有咎

  離去有去時  去時獨去故

  若謂已去未去中無去。去時實有去者。是人則有咎。若離去法有去時。則不相因待。何以故。若說去時有去。是則爲二。而實不爾。是故不得言離去有去時。複次

  若去時有去  則有二種去

  一謂爲去時  二謂去時去

  若謂去時有去是則有過。所謂有二去。一者因去有去時。二者去時中有去。問曰。若有二去有何咎。答曰

  若有二去法  則有二去者

  以離于去者  去法不可得

  若有二去法。則有二去者。何以故。因去法有去者故。一人有二去二去者。此則不然。是故去時亦無去。問曰。離去者無去法可爾。今叁時中定有去者。答曰

  若離于去者  去法不可得

  以無去法故  何得有去者

  若離于去者。則去法不可得。今雲何于無去法中。言叁時定有去者。複次

  去者則不去  不去者不去

  離去不去者  無第叁去者

  無有去者。何以故。若有去者則有二種。若去者若不去者。若離是二。無第叁去者。問曰。若去者去有何咎。答曰

  若言去者去  雲何有此義

  若離于去法  去者不可得

  若謂定有去者用…

《中論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