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論》

「中觀部·瑜伽部」經文1564卷30頁碼:P0001
姚秦 鸠摩羅什譯

  《中論》二 ▪第4页

  龍樹菩薩造梵志青目釋 / 姚秦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地水山木等。一切法皆亦不成

  中論觀行品第十叁(九偈)

  問曰

  如佛經所說  虛诳妄取相

  諸行妄取故  是名爲虛诳

  佛經中說。虛诳者。即是妄取相。第一實者。所謂涅槃非妄取相。以是經說故。當知有諸行虛诳妄取相。答曰

  虛诳妄取者  是中何所取

  佛說如是事  欲以示空義

  若妄取相法即是虛诳者。是諸行中爲何所取。佛如是說。當知說空義。問曰。雲何知一切諸行皆是空。答曰。一切諸行虛妄相故空。諸行生滅不住。無自性故空。諸行名五陰。從行生故。五陰名行。是五陰皆虛妄無有定相。何以故。如嬰兒時色非匍匐時色。匍匐時色非行時色。行時色非童子時色。童子時色非壯年時色。壯年時色非老年時色。如色念念不住故。分別決定性不可得。嬰兒色爲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爲異。二俱有過。何以故。若嬰兒色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者。如是則是一色皆爲嬰兒。無有匍匐乃至老年。又如泥團常是泥團終不作瓶。何以故。色常定故。若嬰兒色異匍匐色者。則嬰兒不作匍匐。匍匐不作嬰兒。何以故。二色異故。如是童子少年壯年老年色不應相續。有失親屬法無父無子。若爾者。唯有嬰兒應得父。余則匍匐乃至老年不應有分。是故二俱有過。問曰。色雖不定。嬰兒色滅已。相續更生乃至老年色。無有如上過。答曰。嬰兒色相續生者。爲滅已相續生。爲不滅相續生。若嬰兒色滅。雲何有相續。以無因故。如雖有薪可燃。火滅故無有相續。若嬰兒色不滅而相續者。則嬰兒色不滅。常住本相亦無相續。問曰。我不說滅不滅故相續生。但說不住相似生故言相續生。答曰。若爾者。則有定色而更生。如是應有千萬種色。但是事不然。如是亦無相續。如是一切處求色無有定相。但以世俗言說故有。如芭蕉樹求實不可得。但有皮葉。如是智者求色相。念念滅更無實色可得。不住色形色相。相似次第生難可分別。如燈炎分別定色不可得。從是定色更有色生不可得。是故色無性故空。但以世俗言說故有。受亦如是。智者種種觀察。次第相似故生滅難可別知。如水流相續。但以覺故說叁受在身。是故當知。受同色說。想因名相生。若離名相則不生。是故佛說。分別知名字相故名爲想。非決定先有。從衆緣生無定性。無定性故如影隨形。因形有影。無形則無影。影無決定性。若定有者。離形應有影。而實不爾。是故從衆緣生。無自性故不可得。想亦如是。但因外名相。以世俗言說故有。識因色聲香味觸等眼耳鼻舌身等生。以眼等諸根別異故。識有別異。是識爲在色爲在眼爲在中間。無有決定。但生已識塵識此人識彼人。知此人識爲即是知彼人識。爲異是二難可分別。如眼識耳識亦難可分別。以難分別故。或言一或言異。無有決定分別。但從衆緣生故。眼等分別故空無自性。如伎人含一珠出已複示人則生疑。爲是本珠爲更有異。識亦如是。生已更生。爲是本識爲是異識。是故當知。識不住故無自性。虛诳如幻。諸行亦如是。諸行者身口意。行有二種淨不淨。何等爲不淨。惱衆生貪著等名不淨。不惱衆生實語不貪著等名淨。或增或減。淨行者。在人中欲天色天無色天受果報已則減。還作故名增。不淨行者亦如是。在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中受果報已則減。還作故名增。是故諸行有增有減故不住。如人有病。隨宜將適病則除愈。不將適病則還集。諸行亦如是。有增有減故不決定。但以世俗言說故有。因世谛故得見第一義谛。所謂無明緣諸行。從諸行有識著。識著故有名色。從名色有六入。從六入有觸。從觸有受。從受有愛。從愛有取。從取有有。從有有生。從生有老死憂悲苦惱恩愛別苦怨憎會苦等。如是諸苦皆以行爲本。佛以世谛故說。若得第一義谛生真智慧者則無明息。無明息故諸行亦不集。諸行不集故見谛所斷身見疑戒取等斷。及思惟所斷貪恚色染無色染調戲無明亦斷。以是斷故一一分滅。所謂無明諸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悲苦惱恩愛別苦怨憎會苦等皆滅。以是滅故五陰身畢竟滅更無有余。唯但有空。是故佛欲示空義故。說諸行虛诳。複次諸法無性故虛诳。虛诳故空。如偈說

  諸法有異故  知皆是無性

  無性法亦無  一切法空故

  諸法無有性。何以故。諸法雖生不住自性。是故無性。如嬰兒定住自性者。終不作匍匐乃至老年。而嬰兒次第相續有異相現匍匐乃至老年。是故說見諸法異相故知無性。問曰。若諸法異相無性即有無性法有何咎。答曰。若無性雲何有法雲何有相。何以故。無有根本故但爲破性故說無性。是無性法若有者。不名一切法空。若一切法空。雲何有無性法。問曰

  諸法若無性  雲何說嬰兒

  乃至于老年  而有種種異

  諸法若無性則無有異相而汝說有異相。是故有諸法性若無諸法性雲何有異相。答曰

  若諸法有性  雲何而得異

  若諸法無性  雲何而有異

  若諸法決定有性。雲何可得異性。名決定有不可變異。如真金不可變。又如暗性不變爲明。明性不變爲暗。複次

  是法則無異  異法亦無異

  如壯不作老  老亦不作壯

  若法有異者。則應有異相。爲即是法異。爲異法異。是二不然。若即是法異。則老應作老。而老實不作老。若異法異者。老與壯異壯應作老。而壯實不作老。二俱有過。問曰。若法即異。有何咎。如今眼見年少經日月歲數則老。答曰

  若是法即異  乳應即是酪

  離乳有何法  而能作于酪

  若是法即異者。乳應即是酪。更不須因緣。是事不然。何以故。乳與酪有種種異故。乳不即是酪。是故法不即異。若謂異法爲異者。是亦不然。離乳更有何物爲酪。如是思惟。是法不異。異法亦不異。是故不應偏有所執。問曰。破是破異猶有空在。空即是法。答曰

  若有不空法  則應有空法

  實無不空法  何得有空法

  若有不空法。相因故應有空法。而上來種種因緣破不空法。不空法無故則無相待。無相待故何有空法。問曰。汝說不空法無故空法亦無。若爾者。即是說空。但無相待故不應有執。若有對應有相待。若無對則無相待。相待無故則無相。無相故則無執。如是即爲說空。答曰

  大聖說空法  爲離諸見故

  若複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

  大聖爲破六十二諸見。及無明愛等諸煩惱故說空。若人于空複生見者。是人不可化。譬如有病須服藥可治。若藥複爲病則不可治。如火從薪出以水可滅。若從水生爲用何滅。如空是水能滅諸煩惱火。有人罪重貪著心深。智慧鈍故。于空生見。或謂有空。或謂無空。因有無還起煩惱。若以空化此人者。則言我久知是空。若離是空則無涅槃道。如經說。離空無相無作門。得解脫者。但有言說◎

  ◎中論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說曰。上破根品中。說見所見見者皆不成。此叁事無異法故則無合。無合義今當說。問曰。何故眼等叁事無合。答曰

  見可見見者  是叁各異方

  如是叁法異  終無有合時

  見是眼根。可見是色塵。見者是我。是叁事各在異處終無合時。異處者。眼在身內色在身外。我者或言在身內。或言遍一切處。是故無合。複次若謂有見法。爲合而見不合而見。二俱不然。何以故。若合而見者。隨有塵處應有根有我。但是事不然。是故不合。若不合而見者。根我塵各在異處亦應有見。而不見。何以故。如眼根在此不見遠處瓶。是故二俱不見。問曰。我意根塵。四事合故有知生。能知瓶衣等萬物。是故有見可見見者。答曰。是事根品中已破。今當更說。汝說四事合故知生。是知爲見瓶衣等物已生。爲未見而生。若見已生者。知則無用。若未見而生者。是則未合。雲何有知生。若謂四事一時合而知生。是亦不然。若一時生則無相待。何以故。先有瓶次見後知生。一時則無先後。知無故見可見見者亦無。如是諸法如幻如夢無有定相。何得有合。無合故空。複次

  染與于可染  染者亦複然

  余入余煩惱  皆亦複如是

  如見可見見者無合故。染可染染者亦應無合。如說見可見見者叁法。則說聞可聞聞者余入等。如說染可染染者。則說嗔可嗔嗔者余煩惱等。複次

  異法當有合  見等無有異

  異相不成故  見等雲何合

  凡物皆以異故有合。而見等異相不可得。是故無合。複次

  非但見等法  異相不可得

  所有一切法  皆亦無異相

  非但見可見見者等叁事異相不可得。一切法皆無異相。問曰。何故無有異相。答曰

  異因異有異  異離異無異

  若法從因出  是法不異因

  汝所謂異。是異因異法故名爲異。離異法不名爲異。何以故。若法從衆緣生。是法不異因。因壞果亦壞故。如因梁椽等有舍。舍不異梁椽。梁椽等壞舍亦壞故。問曰。若有定異法。有何咎。答曰

  若離從異異  應余異有異

  離從異無異  是故無有異

  若離從異有異法者。則應離余異有異法。而實離從異無有異法。是故無余異。如離五指異有拳異者拳異。應于瓶等異物有異。今離五指異。拳異不可得。是故拳異。于瓶等無有異法。問曰。我經說。異相不從衆緣生。分別總相故有異相。因異相故有異法。答曰

  異中無異相  不異中亦無

  無有異相故  則無此彼異

  汝言分別總相故有異相。因異相故有異法。若爾者。異相從衆緣生。如是即說衆緣法。是異相離異法不可得故。異相因異法而有。不能獨成。今異法中無異相。何以故。先有異法故何用異相。不異法中亦無異相。何以故。若異相在不異法中。不名不異法。若二處俱無。即無異相。異相無故此彼法亦無。複次異法無故亦無合

  是法不自合  異法亦不合

  合者及合時  合法亦皆無

  是法自體不合。以一故。如一指不自合。異法亦不合。以異故。異事已成不須合故。如是思惟。合法不可得。是故說合者合時合法。皆不可得◎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中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