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邊分別論》上 ▪第3页
天親菩薩造 / 陳天竺叁藏真谛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得真實者。涅槃功德究竟故。正行真實者。聖道無勝境故。雲何有爲無爲法。共得真實性所攝。答
無變異無倒 成就二真實
無爲法者。無變異成就。得入真實性攝一切有爲法。道所攝無顛倒成就故。境界品類中無顛倒故。成就真實者。于根本真實中雲何
安立成就者 一處世俗成
分別性中得立是物處。共立印定數習故。因此所立印定起世智。一切世間人一處同一世智。如此物是地非火。此物是色非聲。如是等此俗成就屬一性
離名無體故 叁處道理成
即叁性。上品諸人于義于理中聰明。在于覺觀地中。依叁量四道理中依一道理。若物若事得成就。此二名道理成就。清淨境真實有二種。一清淨煩惱障智境。二清淨智障智境。如是清淨智境真實
清淨境二種 攝在于一處
一處者真實性。雲何如此。無別性作清淨智境故。叁種根本真實性中。五攝真實雲何安立
相及于分別 名字二性攝
如義相應依。五種攝。品類根本性中雲何得立相。及分別依他性中攝。名者分別性中攝
聖智與如如 此二一性攝
如如及聖智。依真實性中攝。叁種根本性中分破真實雲何得立。分破真實有七種。何者爲七
生實二性攝 處邪行亦爾
相識及清淨 正行真性攝
一者生起真實。二相真實。叁識真實。四依處真實。五邪行真實。六清淨真實。七正行真實。此中生起真實者。于根本真實中在二處。應知分別依他性處。如生起真實依處。及邪行真實亦如是。根本性中二性攝。相識清淨正行四法一真實性攝。此四種雲何一性攝。聖境聖智所顯故。勝智真實者。爲對治十種我見故說。何者陰等處十種我見
一因及食者 作者及自在
增上義及常 垢染清淨依
觀者及縛解 此處生我見
如是十種我邪執。于陰等諸法中起。爲對治十種邪執故說十種勝智。何者十種我邪執。一者一執。二因執。叁者受者執。四作者執。五自在執。六增上執。七常住執。八染者淨者執。九觀者執。十縛解作者執。雲何十種勝智根本真實中得立。叁種性中五陰等諸法。如義道理被攝故。雲何得在叁性中
分別種類色 法然色等叁
色陰有叁種。一分別色。色處分別性。二種類色。色處依他性種類。雲何名依他。此立五法中體性不同故。立別種類名色。叁法然色。色處真實性色通相故。如色受等諸陰亦如是。及界入諸法如是。叁性中應等被攝故。十種勝智真實根本真實中應知如是。已說爲對治十種我見五陰等勝智。五陰等義未說。此義今說
不一及總舉 差別是陰義
立陰義有叁。初立義者。是陰名字有叁義。一道路義。二燒熱義。叁重擔義。複有聚義是陰義。聚有叁義。一者多義。如經中說。若色過去現在未來。若遠若近若粗若細等。經中廣說。此色多故名聚。如是等色攝在一處。此言顯總舉色等諸陰。體相種種故。更互無相攝故。說有差別。此叁義。一多二總叁異。是名聚義。聚即是陰義。因此義相似世間中聚
能取所取取 種子是界義
複有別攝名界。界名顯何義。顯種子義。能取種子者名眼等諸界。所取種子者色等諸界。取種子者識等諸界
受塵分別用 入門故名入
複有別法名入。此中叁受爲受用。叁受門故說六內入。分別塵境及受用門故。六種說外入。何者十二因緣義
因果及作事 不增損爲義
因果及事業。不增益不損減義。是名十二因緣義。增益因者。行等諸分別立不平等因故。損減因者。分別立無因義故。增益果者行等諸分別。有我依無明得生如是分別。損減果者。無行等諸法從無明生。增益事者。無明等諸因生行等諸果。時節分別有作意事。損減事者。分別無功用故。因果事中離此二執。此義無增益無損減。應知十二因緣義
不欲欲清淨 同生及增上
至得及起行 系屬他爲義
處非處有七種。系屬他義故。應知此中。一不欲系屬他者。因惡行若不欲決入惡道。二欲系屬他者。因善行入善道。若不欲決入善道。叁清淨系屬他者。不離滅五蓋。不修七覺分。不得至苦邊際。四同生系屬他者。兩如來無前後兩轉輪王。一世界中不得共生。五及增上系屬他者。女人不得作轉輪王。六至得系屬他者。女人不得作辟支佛及佛。七起行系屬他者。已見四谛人不得造殺等諸行。凡夫能造行故。如多界經中廣說。如是隨思擇。根者二十二種。因六義佛立二十二根。複有六義。何者爲六
取住及相接 受用二清淨
能取爲義故。乃至二種清淨爲義故。此六事中爲增上故。說二十二法名根。爲能取六塵事增上故。眼等六法說爲根爲攝相續令住增上乃至生死。說壽命爲根。爲處世相接續增上說男女二根。受用增上故。五受說爲根。意等業被受用故。世間清淨增上故。說信等五法爲根。爲出世清淨增上故。說未知欲知等叁無漏爲根
果因已受用 有用及未用
複有別名叁世如義相應。果因已用故立過去世。果因未用故立未來世。因已用謝果未謝故立現在世
受及受資糧 爲生彼行因
滅彼及對治 爲此不淨淨
複有別名四谛。何者爲四。一者苦谛。何法名苦。受及受資糧。如經中說。一切諸受皆是苦。受資糧受生緣。根塵等諸法應知
爲生彼行因
何者集谛。爲感諸苦一切邪行
滅彼及對治 爲此不淨淨
爲此因果二法寂滅故說滅谛。爲對治此二名道谛。因此世谛說不淨。因此真谛說淨
得失無分別 智依他出離
因智自出離
複有別名叁乘如義相應。應知涅槃及生死功德過失觀智。從他聞依他得。出離因果故立名聲聞乘。因此智慧如前說。自不從他不依他行。出離因果名辟支佛乘。依無分別智自出離因果是名大乘。應知
有言說有因 有相有爲法
寂靜義及境 後說無爲法
有別名有爲無爲。言說者名句味等。因者種子所攝阿黎耶識。相者世器身及所受用生起識所攝心及取分別。如此等法有言說有因有相有相應法。是名說有爲法。此中說心者。是法恒起識相解相。取者五識分別意識。此有叁分別故。無爲法者。寂靜義及寂靜境。寂靜義者滅谛。寂靜境者道谛如如。此中道谛雲何得寂靜名。此法若緣境界。若顯果依寂靜。因此義五陰等十處。聖智及聖智方便。說名十種勝智。應知
此十名真實
合真實義者。若略說真實有二種。一能顯真實。譬如鏡。二所顯真實。譬如影。何者能顯真實。叁根本真實。所余真實得顯現故。所顯真實有九種一無增上慢所顯真實。二對治顛倒所顯真實。叁聲聞乘出離所顯真實。四辟支乘出離所顯真實。五大乘出離所顯真實。因此粗真實成就衆生及法。微細真實者解脫衆生及法。六諸說墮負處所顯真實者依正譬喻依正道理。能令諸說墮下負處。七顯了大乘所顯真實。八一切種所知攝一切法所顯真實。九顯了不如及如所顯真實。十我執依處法一切義意入所顯真實。中邊分別大乘論真實品說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中邊分別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