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寶性論》一 ▪第2页
後魏中印度叁藏勒那摩提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便。偈言
向說佛法身 自性清淨體
爲諸煩惱垢 客塵所染汙
譬如虛空中 離垢淨日月
爲彼厚密雲 羅網之所覆
佛功德無垢 常恒及不變
不分別諸法 得無漏真智
次說無垢清淨體。偈言
如清淨池水 無有諸塵濁
種種雜花樹 周匝常圍繞
如月離羅睺 日無雲翳等
無垢功德具 顯現即彼體
蜂王美味蜜 堅實淨真金
寶藏大果樹 無垢真金像
轉輪聖王身 妙寶如來像
如是等諸法 即是如來身
次說成就自利利他。偈言
無漏及遍至 不滅法與恒
清涼不變異 不退寂靜處
諸佛如來身 如虛空無相
爲諸勝智者 作六根境界
示現微妙色 出乎妙音聲
令嗅佛戒香 與佛妙法味
使覺叁昧觸 令知深妙法
細思惟稠林 佛離虛空相
次說第一義相應。偈言
如空不思議 常恒及清涼
不變與寂靜 遍離諸分別
一切處不著 離閡粗澀觸
亦不可見取 佛淨心無垢
次說佛法身。偈言
非初非中後 不破壞不二
遠離于叁界 無垢無分別
此甚深境界 非二乘所知
具勝叁昧慧 如是人能見
出過于恒沙 不思議功德
唯如來成就 不與余人共
如來妙色身 清淨無垢體
遠離諸煩惱 及一切習氣
種種勝妙法 光明以爲體
令衆生解脫 常無有休息
所作不思議 如摩尼寶王
能現種種形 而彼體非實
爲世間說法 示現寂靜處
教化使淳熟 授記令入道
如來鏡像身 而不離本體
猶如一切色 不離于虛空
次說如來常住身。偈言
世尊體常住 以修無量因
衆生界不盡 慈悲心如意
智成就相應 法中得自在
降伏諸魔怨 體寂靜故常
次說不可思議體。偈言
非言語所說 第一義谛攝
離諸覺觀地 無譬喻可說
最上勝妙法 不取有涅槃
非叁乘所知 唯是佛境界
究竟一乘寶性論如來功德品第九
自利亦利他 第一義谛身
依彼真谛身 有此世谛體
果遠離淳熟 此中具足有
六十四種法 諸功德差別
略說偈言
佛力金剛杵 破無智者障
如來無所畏 處衆如師子
如來不共法 清淨如虛空
如彼水中月 衆生二種見
初說十力。偈言
處非處果報 業及于諸根
性信至處道 離垢諸禅定
憶念過去世 天眼寂靜智
如是等諸句 說名十種力
如金剛杵者。偈言
處非處業性 衆生諸信根
種種隨修地 過宿命差別
天眼漏盡等 佛力金剛杵
能刺摧散破 癡铠山牆樹
次說四無畏。偈言
如實覺諸法 遮諸閡道障
說道得無漏 是四種無畏
于所知境界 畢竟知自他
自知教他知 此非遮障道
能證勝妙果 自得令他得
說自他利谛 是諸處無畏
如師子王者。偈言
譬如師子王 諸獸中自在
常在于山林 不怖畏諸獸
佛人王亦爾 處于諸群衆
不畏及善住 堅固奮迅等
次說佛十八不共法。偈言
佛無過無诤 無妄念等失
無不定散心 無種種諸想
無作意護心 欲精進不退
念慧及解脫 知見等不退
諸業智爲本 知叁世無障
佛十八功德 及余不說者
佛身口無失 若他來破壞
內心無動相 非作心舍心
世尊欲精進 念淨智解脫
知見常不失 示現可知境
一切諸業等 智爲本展轉
叁世無障礙 廣大智行常
是名如來體 大智慧相應
覺彼大菩提 最上勝妙法
爲一切衆生 轉于大法輪
無畏勝妙法 令彼得解脫
次說虛空不相應義。偈言
地水火風等 彼法空中無
諸色中亦無 虛空無閡法
諸佛無閡障 猶如虛空相
如來在世間 如地水火風
而諸佛如來 所有諸功德
乃至無一法 共余世間有
次說叁十二大人相。偈言
足下相平滿 具足千輻輪
跟[月*庸]趺上隆 伊尼鹿王踹
手足悉柔軟 諸指皆纖長
鵝王網缦指 臂肘上下[月*庸]
兩肩前後平 左右俱圓滿
立能手過膝 馬王陰藏相
身[月*庸]相洪雅 如尼拘樹王
體相七處滿 上半如師子
威德勢堅固 猶如那羅延
身色新淨妙 柔軟金色皮
淨軟細平密 一孔一毛生
毛柔軟上靡 微細輪右旋
身淨光圓匝 頂上相高顯
項如孔雀王 頤方若師子
發淨金精色 喻如因陀羅
額上白毫相 通面淨光明
口含四十齒 二牙白踰雪
深密內外明 上下齒平齊
迦陵頻伽聲 妙音深遠聲
所食無完過 得味中上味
細薄廣長舌 二目淳绀色
眼睫若牛王 功德如蓮華
如是說人尊 妙相叁十二
一一不雜亂 普身不可嫌
次說如水中月偈言
秋空無雲翳 月在天及水
一切世間人 皆見月勢力
清淨佛輪中 具功德勢力
佛子見如來 功德身亦爾
究竟一乘寶性論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
于可化衆生 以教化方便
起化衆生業 教化衆生界
諸佛自在人 于可化衆生
常待時待處 自然作佛事
遍覺知大乘 最妙功德聚
如大海水寶 如來智亦爾
菩提廣無邊 猶如虛空界
放無量功德 大智慧日光
遍照諸衆生 有佛妙法身
無垢功德藏 如我身無異
煩惱障智障 雲霧羅網覆
諸佛慈悲風 吹令散滅盡
次說大乘業喻。略說偈言
帝釋妙鼓雲 梵天日摩尼
響及虛空地 如來身亦爾
初說帝釋鏡像譬喻。偈言
如彼毗琉璃 清淨大地中
天主帝釋身 于中鏡像現
如是衆生心 清淨大地中
諸佛如來身 于中鏡像現
帝釋現不現 依地淨不淨
如是諸世間 鏡像現不現
如來有起滅 依濁不濁心
如是諸衆生 鏡像現不現
天主帝釋身 鏡像有生滅
不可得說有 不可得說無
如來身亦爾 鏡像有生滅
不可得說有 不可得說無
如地普周遍 遠離高下穢
大琉璃明淨 離垢功德平
以彼毗琉璃 清淨無垢故
天主鏡像現 及莊嚴具生
若男若女等 于中見天主
及妙莊嚴具 作生彼處願
衆生爲生彼 修行諸善行
持戒及布施 散花舍珍寶
後時功德盡 地滅彼亦滅
心琉璃地淨 諸佛鏡像現
諸佛子菩薩 見佛心歡喜
爲求菩提故 起願修諸行
不生不滅者。即是如來。偈言
如毗琉璃滅 彼鏡像亦滅
無可化衆生 如來不出世
琉璃寶地淨 示現佛妙像
彼淨心不壞 信根芽增長
白淨法生滅 佛像亦生滅
如來不生滅 猶如帝釋王
此業自然有 見是等現前
法身不生滅 盡諸際常住
次說天中妙鼓譬喻。偈言
天妙法鼓聲 依自業而有
諸佛說法音 衆生自業聞
如妙聲遠離 功用處身心
令一切諸天 離怖得寂靜
佛聲亦如是 離功用身心
令一切衆生 得證寂滅道
于彼戰鬥時 爲破修羅力
因鼓出畏聲 令修羅退散
如來爲衆生 滅諸煩惱苦
爲世間說法 示勝禅定道
一切世間人。不覺自過失。偈言
聾不聞細聲 天耳聞不遍
唯智者境界 以聞心不染
次說雲雨譬喻偈言
知有起悲心 遍滿世間處
定持無垢藏 佛雨淨谷因
世間依善業 依風生雲雨
依悲等增長 佛妙法雲雨
依止器世間。雨水味變壞偈言
譬如虛空中 雨八功德水
到醎等住處 生種種異味
如來慈悲雲 雨八聖道水
到衆生心處 生種種解味
無差別心。偈言
信于妙大乘 及中謗法者
人遮多鳥鬼 此叁聚相似
正定聚衆生 習氣不定聚
身見邪定聚 邪見流生死
秋天無雲雨 人空鳥受苦
夏天多雨水 燒鬼令受苦
佛現世不現 悲雲雨法雨
信法器能得 謗法有不聞
不護衆生。偈言
天雨如車軸 澍下沖大地
雹及礔礰石 金剛爆火等
不護微細蟲 山林諸果樹
草谷稻糧等 行人故不雨
如來亦如是 于粗細衆生
相應諸方便 般若悲雲雨
諸煩惱習氣 我邪見衆生
如是種類等 一切智不護
爲滅苦火。偈言
知病離病因 取無病修藥
苦因彼滅道 知離觸修等
無始世生死 波流轉五道
五道中受樂 猶如臭爛糞
寒熱惱等觸 諸苦畢竟有
爲令彼除滅 降大妙法雨
知天中退苦 人中追求苦
有智者不求 人天自在樂
慧者信佛語 已信者知苦
亦複知苦因 觀滅及知道
次說梵天譬喻。偈言
梵天過去願 依諸天淨業
梵天自然現 化佛身亦爾
梵宮中不動 常現于欲界
諸天見妙色 失五欲境界
佛法身不動 而常現世間
衆生見歡喜 不樂諸有樂
有現不現。偈言
從天退入胎 現生有父母
在家示嬰兒 習學諸伎藝
戲樂及遊行 出家行苦行
現就外道學 降伏于天魔
成佛轉法輪 示道入涅槃
諸薄福衆生 不能見如來
次說日譬喻。偈言
如日光初出 普照諸蓮華
有同一時開 亦有一時合
佛日亦如是 照一切衆生
有智如華開 有罪如華合
如日照水華 而日無分別
佛日亦如是 照而無分別
次第偈言
日初出世間 千光次第照
先照高大山 後照中下山
佛日亦如是 次第照世間
先照諸菩薩 後及余衆生
光明輪不同。偈言
色智身二法 大悲身如空
遍照諸世間 故佛不同日
日不能遍照 諸國土虛空
不破無明闇 不示何知境
放種種諸色 光明雲羅網
示大慈悲體 真如妙境界
佛入城聚落 無眼者得眼
見佛得大利 亦滅諸惡法
無明沒諸有 邪見黑闇障
如來日光照 見慧未見處
次說摩尼珠譬喻。偈言
一時同處住 滿足所求意
摩尼寶無心 而滿衆生願
自在大法王 同住于悲心
衆生種種聞 佛心無分別
次說響譬喻。偈言
譬如諸響聲 依他而得起
自然無分別 非內非外住
如來聲亦爾 依他心而起
自然無分別 非內非外住
次說虛空譬喻。偈言
無物不可見 無觀無依止
過眼識境界 無色不可見
空…
《究竟一乘寶性論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