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本起經》

「本緣部」經文184卷03頁碼:P0461
後漢 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修行本起經》下

  後漢西域叁藏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遊觀品第叁

  于是王告太子。當行遊觀。太子念言。久在深宮。思欲出遊。審得所願。王敕國中。太子當出。嚴整道巷。灑掃燒香。懸缯幡蓋。務令鮮潔。太子導從。千乘萬騎。始出東城門。時首陀會天。名難提和羅。欲令太子速疾出家。救濟十方叁毒火然。願雨法水。以滅毒火。難提和羅。化作老人。踞于道傍。頭白齒落。皮緩面皺。肉消脊軁。支節萎曲。眼淚鼻涕。涎出相屬。上氣肩息。身色黧黑。頭手疣掉。軀體戰懾。惡露自出。坐臥其上。太子問言。此爲何人。天神寤仆。仆言老人。何等爲老。曰夫老者。年耆根熟。形變色衰。氣微力竭。食不消化。骨節欲離。坐起須人。目[穴/具]耳聾。便旋即忘。言辄悲哀。余命無幾。故謂之老。太子歎曰。人生于世。有此老患。愚人貪愛。何可樂者。物生于春。秋冬悴枯。老至如電。身安足恃。即說偈言

  老則色衰  病無光澤

  皮緩肌縮  死命近促

  老則形變  喻如故車

  法能除苦  宜以力學

  命欲日夜盡  及時可勤力

  世間谛非常  莫惑墮冥中

  當學燃意燈  自練求智能

  離垢勿染汙  執燭觀道地 

  于是太子。即回車還。愍傷一切。有此太患。憂思不樂。王問其仆。太子出遊。何故速還。其仆答言。道逢老人。傷念不樂。還宮愁思。數年小差。複欲出遊。王敕國中。太子當出。禁諸臭穢。莫在道側。于是太子。駕乘出城南門。天化爲病人。在于道側。身瘦腹大。軀體黃熟。咳嗽嘔[口*逆]。百節痛毒。九孔敗漏。不淨自沒。目不見色。耳不聞聲。呻吟呼吸。手足摸空。喚呼父母。悲戀妻子。太子問曰。此爲何等。其仆答言。病人也。何如爲病。答言。人有四大。地水火風。大有百一病。展轉相鑽。四百四病。同時俱作。此人必以極寒極熱極饑極飽極飲極渴。將節失所。臥起無常故致斯病。太子歎曰。吾處富貴。極世所珍。飲食快口。放心自恣。淫于五欲。不能自覺。亦當有病。與彼何異。即說偈言

  是身爲脆哉  常俱四大中

  九孔不淨漏  有老有病患

  生天皆無常  人間老病憂

  觀身如雨泡  世間何可樂 

  于是太子。回車還宮。思念一切有此大患。王問其仆。太子出遊。今者何如。其仆答言。逢見病人。于是不樂。數年小差。複欲出遊。王敕國中。太子當出。平治臭處。無令近道。出西城門。天作死人。扶輿出城。室家隨車。啼哭呼天。奈何舍我。永爲別離。太子問曰。此爲何等。仆言死人。何如爲死。答言。死者盡也。精神去矣。四大欲散。魂神不安。風去息絕。火滅身冷。風先火次。魂靈去矣。身體挺直。無所複知。旬日之間。肉壞血流。膖脹爛臭。無一可取。身中有蟲。蟲還食之。筋脈爛盡。骨節解散。髑髅異處。脊脅肩臂。脾胫足指。各自異處。飛鳥走獸。競來食之。天龍鬼神。帝王人民。貧富貴賤。無免此患。太子長歎。而說頌曰

  觀見老病死  太子心長歎

  人生無常在  吾身亦當然

  是身爲死物  精神無形法

  假令死複生  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久長

  自此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間

  無有地方所  脫止不受死 

  于是太子。回車還宮。愍念衆生有老病死苦惱大患。憂思不食。王問其仆。太子出遊。甯有樂乎。即答王言。逢見死人。遂致不樂。數年小差。複欲遊觀。嚴駕出北城門。天複化作沙門。法服持缽。行步安詳。目不離前。太子問曰。此爲何人。其仆答曰。沙門也。何等爲沙門。蓋聞沙門之爲道也。舍家妻子。捐棄愛欲。斷絕六情。守戒無爲。得一心者。則萬邪滅矣。一心之道。謂之羅漢。羅漢者真人也。聲色不能汙。榮位不能屈。難動如地。已免憂苦。存亡自在。太子曰。善哉。唯是爲快。即說偈言

  痛哉有此苦  生老病死患

  精神還入罪  經曆諸勤苦

  今當滅諸苦  生老病死除

  不複與愛會  永令得滅度 

  于是太子。即回車還。齋思不食。王問其仆。太子又出。意豈樂乎。仆言。行見沙門。倍更憂思。不向飲食。王聞大怒。舉手自擊。前敕修道。複令太子辄見不祥。罪應刑戮。即召群臣。各使建議。設何方術。當令太子不出學道。有一臣言。宜令太子監農種殖。役其意思。使不念道。便以農器犁牛千具仆從。大小相率上田令監課之。太子坐閻浮樹下。見耕者墾壤出蟲。天複化令牛領興壞。蟲下淋落。烏隨啄吞。又作蝦蟆。追食曲蟺。蛇從穴出。吞食蝦蟆。孔雀飛下啄吞其蛇。有鷹飛來。搏取孔雀。雕鹫複來。搏撮食之。菩薩見此衆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于樹下得第一禅。日光赫奕。樹爲曲枝。隨蔭其軀。王念太子。常在宮中。未曾執苦。即問其仆。太子何如。對言。今在閻浮樹下。一心禅定。王曰。吾令監作欲亂其思。然故禅定。在家何異。王敕嚴駕便往迎之。遙見太子。樹枝曲蔭。神曜非常。不識下馬。爲作禮時。即與俱還。未及城門。無數千人。華香奉迎。相師一切。稱壽無量。王問何故。梵志答言。明旦日出。七寶當至。王大歡喜。必成聖王

  出家品第五

  是時太子。還宮思惟。念道清淨。不宜在家。當處山林。研精行禅。至年十九。四月七日。誓欲出家。至夜半後。明星出時。諸天側塞虛空。勸太子去時裘夷見五夢。即便驚覺。太子問之。何故驚寤。對曰。向者夢中見。須彌山崩。月明落地。珠光忽滅。頭髻墮地。人奪我蓋。是故驚覺。菩薩心念。五夢者應吾身耳。念當出家。告裘夷言。須彌不崩。月明續照。珠光不滅。頭髻不落。傘蓋今在。且自安寐。莫憂失蓋。于是諸天言。太子當去。恐作稽留。召烏蘇慢(漢名厭神)。適來入宮。國內厭寐。時難提和羅。化諸宮殿。盡爲冢墓。裘夷伎女皆成死人。骨節解散。髑髅異處。膖脹爛臭。青瘀膿血。流漫相屬。太子觀視宮殿。悉作冢墓。鸱鸺狐狸。豺狼鳥獸。飛走其間。太子觀見一切所有如幻如化如夢如響。皆悉歸空。而愚者保之。即呼車匿。急令被馬。車匿言。天尚未曉。被馬何湊。太子爲車匿而說偈言

  今我不樂世  車匿莫稽留

  使吾本願成  除汝叁世苦 

  于是車匿。即行被馬。馬便跳踉。不可得近。還白太子。馬今不可得被。菩薩自往拊拍馬背。而說頌言

  在于生死久  騎乘絕于今

  骞特送我出  得道不忘汝 

  于是被馬訖。骞特自念言。今當足[跳-兆+答]地。感動中外人。四神接舉足。令腳不著地。馬時複欲鳴使聲遠近聞。天神散馬聲。皆令入虛空。太子即上馬。出行詣城門。諸天龍神釋梵四天。皆樂導從。蓋于虛空。時城門神人現稽首言。迦維羅衛國。天下最爲中。豐樂人民安。何故舍之去。太子以偈答言

  生死爲久長  精神經五道

  使我本願成  當開泥洹門 

  于是城門自然便開。出門飛去。天曉行四百八十裏。到阿奴摩國(漢言常滿)。太子下馬。解身寶衣纓絡寶冠。盡與闡特。告言。汝便牽馬歸。上謝大王及國群臣。闡特言。今當隨從供給所須。不可獨還放馬令去。山中多有毒蟲虎狼師子。誰當供養飲食水漿床臥之具。當何從得。要當隨從與並身命。骞特長跪。淚出舐足。見水不飲。得草不食。鳴啼流涕徘徊不去。太子複說偈言

  身強得病摧  氣盛老至衰

  死亡生別離  雲何樂世間 

  于是闡特。悲泣禮足。牽馬辭還。未至國城。四十裏外。白馬悲鳴。其聲徹國中。國中皆雲。太子來還。舉國人民。絡繹出迎。但見闡特牽馬空還。裘夷見此。自投殿下。前抱馬頸淚下交橫。王見裘夷泣。五內皆摧傷。自抑告言曰。吾子學自然。國中臣民。見王及裘夷哽咽悲泣。莫不爲摧傷。裘夷日夜思。王便召群臣。吾有一太子。舍我而入山。卿曹今差次令數滿五人。共追侍太子。慎勿中來還。太子得離俗。踴躍欣喜。安徐步行入城。國人睹太子。歡喜無有厭。太子離恩愛。遠諸苦惱根。思欲剃頭發。倉卒無有具。帝釋持刀來。天神受發去。遂複前行。國中人民。隨而觀之。于是出國。小複前行。到摩竭國。從右門入左門出。國中人民。男女大小。見太子者。或言天人。或言帝釋梵王天神龍王。歡喜踴躍。不知何神。太子知其所念。便下道坐樹下。人民圍繞。歡喜觀視。時國王瓶沙。即問臣吏。國中何以寂默。了無音聲。對曰。朝有道士。經國過去。光相威儀。非世所有。國人大小。追出而觀。于今未還。于是王與群臣。出詣道士。遙見太子光相殊妙。便問太子。是何神乎。太子答言。吾非神也。若非神者。從何國來。何所姓族。太子報言。吾出香山之東雪山之北。國名迦維。父名白淨。母名摩耶。瓶沙問言。將非悉達乎。答言。是也。驚起禮足。太子生多奇異形相炳著。當君四天下爲轉輪聖王。四海颙颙冀神寶至。何棄天位。自投山薮。必有異見。願聞其志。太子答言。以吾所見。天地人物。出生有死劇痛有叁。老病死苦。不可得離。身爲苦器。憂畏無量。若在尊寵。則有憍逸。貪求快意。天下被患。此吾所厭故欲入山。諸耆長曰。夫老病死。自世之常。何獨預憂。乃棄美號。隱遁潛居。以勞其形。不亦難耶。于是太子。即說頌言

  如令人在胎不爲不淨

  如令在淨不爲不淨汙

  如令苦不爲多無有數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人老形不若幹變

  如令善行者不爲惡行

  如令愛別離不爲苦痛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病瘦無複有大畏

  如令後世無有諸惡對

  如令墮地獄無有苦痛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年少形不變壞者

  如令所不可不以著心

  如令死至時無有衆畏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愚癡不以爲厚冥

  如令瞋恚不爲強怨家

  如令五樂心不爲染惡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不與諸癡人共居

  如令衆癡法自遠離人

  如令諸癡人無有思想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諸惡種不若幹輩

  如令諸惡盡滅自離人

  如令諸惡念無有思想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世間惡爲最尊上

  如令惡行已滅不複生

  如令諸惡行盡無有實

  假令如是誰不樂世者

  如令諸天食福常不動

  如令世人壽命得常…

《修行本起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