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實論》

「論集部」經文1646卷32頁碼:P0239
姚秦 鸠摩羅什譯

  《成實論》十一 ▪第4页

  姚秦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汝意或謂以邪想故有分別者。何故不于空中分別瓶等。又汝若謂以癡故生物心者。若一切無。此癡亦無。何由而起。又汝意謂一切法無。是知何緣得生。諸知不以無緣而生。以知物故名知。是知不應言無。又若都無者。今一切人應隨意所爲。而諸善人皆樂布施持戒忍等善法。遠離不善法。故知非無。又瓶等法今現可知。而汝言現在皆無。以無法故。亦不應信經書。然則何因緣故。說一切無故。一切無是事應明。若不能以因緣明者。他人所執自然應成。他論成故。汝法則壞。若有因緣可成則不名爲無

  立無品第一百四十七

  說無者言。汝雖以言說破空。然諸法實無。以諸根塵皆不可得故。所以者何。諸法中無有有分可取。是故一切法不可取。不可取故無。汝若謂有分雖不可取諸分可取者。是事不然。諸分中不生心。所以者何。粗瓶等物可取故。又分不作有分。所以者何。因有分故說分。有分無故分亦無。又無陀羅骠求那無分。是故無分。又若見細分則應常生分心不生瓶心。所以者何。若常念分終不應生瓶心。又若先憶分後生瓶心則瓶心應久乃生。而實不久生故不念分。又若見瓶不生分別分心。即生瓶心。又無一切分。所以者何。一切分皆可分析壞裂乃至微塵。以方破塵終歸都無。又一切諸法究竟必生空智。是故第一義中諸分皆無。又若說分者。則破二谛。所以者何。若人說無有分但有諸分。則無去來見斷等諸業。如是則無世谛。汝以第一義爲空。第一義中亦無諸分。故知但說諸分則不入二谛。不入二谛故無。又若法可過即爲是無。如因分過有分。亦更因余分過先分。以可過故。無此分論。又色等亦無。所以者何。眼不能見細色。意不能取現在色。是故色不可取。又眼識不能分別是色。意識在過去不在色中。故無有能分別色者。無分別故。色不可取。又初識不能分別色。第二識等亦複如是。故無有能分別色者。問曰。眼識取色已後以意識憶念。是故非無分別。答曰。眼識見色已即滅次生意識。是意識不見色。不見雲何能憶。若不見而能憶者。盲人亦應憶色而實不憶。是故意識不能憶也。問曰。從眼識生意識。是故能憶念。答曰不然。所以者何。一切後心皆因眼識生。皆應能憶。又終不應忘。以從彼生故而實不然。故知意識亦不能憶。如憶虛妄。取色瓶等萬物。亦皆虛诳。無而妄取。是故無一切物。又若說眼見爲到色見。爲不到能見。若到則不能見。眼無去相。是事先明。若不到而見。應見一切處色。而實不見。故知非不到能見。問曰。色在知境則眼能見。答曰。何名知境。問曰。隨眼能見時名爲知境。答曰。若眼不到亦名知境者。一切處色應盡是知境。是故到與不到俱不能見。故知色不可見。又若先有眼色。後眼識生。是眼識則無依無緣。若一時則不名眼色因緣生識。一時無相因故。又眼是四大若眼能見。耳等亦應能見。同四大故。色亦如是。又是眼識應若有處若無處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眼識依眼是則有處。若物無處則不得依止。若汝謂識于眼少分處生若遍生若二眼中一時生識則有處。有處則有分。如是則以衆識而成一識。有如是過。亦有多識一時生過。又一一識分不能識有分者。應識而實無有有分。有如是過。若無處則不應依眼

  破聲品第一百四十八

  說無者言。一語尚無。所以者何。心念念滅聲亦念念滅。如說富樓沙。是語不可聞。所以者何。隨聞富識不聞樓。聞樓識不聞沙。無有一識能取叁言。是故無識能取一語。故知聲不可聞。又散心聞聲。定心則不能聞。定心所知是實。是故聲不可聞。又是聲若到不到俱不可聞。不可聞故無聲。又有人說。耳是虛空性。以其無物故名虛空。是故無耳無耳故無聲。又聲因緣無。是故無聲。聲因緣者。謂諸大和合。是和合法不可得。所以者何。若諸法體異則無和合。若無異體雲何自合。設在一處亦念念滅。是故不得和合

  破香味觸品第一百四十九

  香不可取。所以者何。以鼻識不能分別是瞻蔔香是諸余香。意識不能聞香。是故意識亦不能分別是瞻蔔香。問曰。雖不能分別是瞻蔔香。但能取香。答曰。不然。如人不得瞻蔔樹以愚癡故生瞻蔔樹心。如是不得香體。以愚癡故而生香心。又如先說。香若到不到而取二俱有過。是故無香味亦如是。觸亦無。所以者何。微塵等分中尚不生觸知。如先說是故無觸

  破意識品第一百五十

  意識亦不能取法。所以者何。意識不能取現在色香味觸。先已說。過去未來則無。是故意識不取色等。問曰。若意識不知色等法應知自體。答曰。法不自知。所以者何。現在不可自知。如刀不能自割。過去未來無法故。亦無余心。是故意識不能自知。問曰。若人知他心時。則意識能知心法。答曰。如人心不自知。亦作是念言。我有心于他心中亦複如是。又若未來法無亦能生知他心。若如是有何咎。又意能緣法則有多過。如意到緣及意識不到緣。不應憶色等。以此過故意識不知法

  破因果品第一百五十一

  說無者言。若有果應因中先有求那而生。先無求那而生。二俱有過。如兩手中先無聲而能有聲。酒因中先無酒亦能生酒。車因中先無車而能成車。故非因中先有求那而生果也。汝若謂因中先無求那而生果者。則如無色風之微塵。應能生色。若爾風則有色。金剛等中亦應有香。又現見。白縷則成白疊。黑縷還成黑疊。若因中先無求那。而生果者。何故白縷但能成白不成黑耶。故非因中先無求那而成果也。理極此二而俱有過。是故無果。又若因中有果則不應更生。有雲何生。若無亦不應生。無雲何生。問曰。現見作瓶雲何無果。答曰。是瓶若先不作。雲何可作。以其無故。若先已作雲何可作。以其有故。問曰。作時名作。答曰。無有作時。所以者何。所有作分已墮作中。所未作分墮未作中。故無作時。又若瓶有作。應若過去未來現在。過去不作已失滅故。未來不作以未有故。現在不作以是有故。有因作者故有作業成。是中作者實不可得。所以者何。頭等身分于作無事故無作者。無作者故作事亦無。又因于果若先若後若一時皆不然。所以者何。若先因後果因已滅盡。以何生果。如無父雲何生子。若後因先果。因自未生雲何生果。如父未生何能生子。若因果一時則無此理。如二角並出。不得言左右相因。理極此叁而皆不然。是故無果。又此因果若一若異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異則應離縷有疊。若一則縷疊無差。又世間不見有法因果無別。又若有果應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是皆不然。所以者何。無有法能作自體。若有自體何須自作。若無自體何能自作。又不見有法能作自體。故不自作。他作亦不然。所以者何。眼色于生識無事故。不他作。又無作相。故一切諸法無有作者。如種不作是念我應生牙。眼色亦不作是念。我等應共生識。是故諸法無有作想。共作亦不然。有自他過故。無因作亦不然。若無因亦無果名。若四種皆無。雲何有果。若有應說。又此果應若先有心作若先無心作。若先有心作。胎中小兒眼等身分誰有心作。自在天等亦不能作。先已說業亦無心。于作是業。在過去中雲何當有心作。是故業亦無心。若先無心作。雲何苦他者得苦。樂他者得樂。有現作業中亦以心分別。應如是作。不應如是作。若無心作雲何有此差別。是故先有心無心。是皆不然。如是等一切根塵皆不可得。是故無法

  世谛品第一百五十二

  答曰。汝雖種種因緣說法皆空。是義不然。所以者何。我先說。若一切無是論亦無。亦不在諸法中。如是等破空汝竟不答。猶故立空是故非無一切諸法。又汝所說無根無緣等。是事非我等所明。所以者何。佛經中自遮此事。謂五事不可思議。世間事.衆生事.業因緣事.坐禅人事.諸佛事。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思量決斷。但諸佛有能分別法智。聲聞辟支佛。但有通達泥洹智慧。于分別諸法智中。但得少分。諸佛于一切法一切種本末體性總相別相。皆能通達如人舍宅等物易壞難成。如是空智易得。正分別諸法智慧難生。問曰。如佛坐道場所得諸法相。如佛所說當如是說。答曰。佛雖說一切法。不說一切種。以不爲解脫故。如佛說諸法從因緣生。不說一一所從因緣。但說要用能滅苦者。彩畫等諸色。伎樂等諸音。諸香味觸無量差別不可盡說。若說亦無大利。故佛不說如是等事。不得言無。又如人不知分別彩畫等法。便言其無。汝亦如是。所不能成事而便說無是事。于智者則有。不知者爲無。如生盲人言無黑白。我不見故不可。以不見故便無。諸色如是。若不能以自緣成。故便言無一切法。又諸佛世尊一切智人我等所信。佛說有五陰。故知色等一切法有。如瓶等以世谛故有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成實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