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資糧論》二 ▪第2页
大隋南印度叁藏達磨笈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聲時令入智慧故。爲即于信時令轉煩惱故。爲得如大藥王身故。爲行諸菩薩行故。是第九大願。爲于諸世界中正覺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爲于一毛道中及余一切毛道中。皆現出生坐道場轉法輪大般涅槃故。爲以智慧入佛大境界威神故。爲于一切衆生界如其深心佛應出時開悟令得寂靜而示現故。爲正覺一法一切法悉涅槃相故。爲出一音聲令諸衆生心歡喜故。爲現大涅槃而不斷行力故。爲現大智慧地安立諸法故。爲以佛境界法智神通普遍諸世界故。是第十大願。如是等大欲大出生十大願爲首。滿此十大願已。建立菩薩阿僧祇百千余願。得住菩薩歡喜地。此名願波羅蜜。已解釋願波羅蜜。我今當說力波羅蜜。此中略說諸菩薩有七種力。謂福報生力。神通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叁摩提力。般若力
福報生力者。如十小象力當一龍象力。十龍象力當一香象力。十香象力當一大香象力。十大香象力當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當一半那羅延力。十半那羅延力當一那羅延力。十那羅延力當一大那羅延力。十大那羅延力當一過百劫菩薩力。十過百劫菩薩力當一過百千劫菩薩力。十過百千劫菩薩力當一得忍菩薩力。十得忍菩薩力當一最後生菩薩力。住此力已。菩薩即于生時能行七步。十最後生菩薩生時力。乃當菩薩少年時力。菩薩住此力已。趣菩提場成等正覺。得正覺已。以過百千功德力故。成就如來正遍知一種處非處力。如是等十力成就。此名諸佛菩薩及余少分衆生福報生力
神通力者。謂四神足善修多作已。以此希有神通力故。得調伏諸衆生等。彼以希有神力。顯現若色若力若住持等。若諸衆生。應以此色像得調伏者。即以此色像。于彼彼衆生所。示現或佛色像或獨覺色像或聲聞色像。如是或釋梵護世轉輪王等色像。若複諸余色像。乃至畜生色像。爲調伏衆生故。示現如是色像。若有多力憍慢嗔怒凶惡自高衆生。應以此力得調伏者。即現此力。或大力士力。或四分那羅延力。或半那羅延力。或一那羅延力。以此力故。須彌山王高十六萬八千踰阇那。寬八萬四千踰阇那。以叁指舉取。如舉庵摩勒果擲置他方世界。而四天王天及叁十叁天等無所娆惱。于菩薩力亦不減損。又此叁千大千世界雖複寬曠。從于水界乃至有頂。置之手掌經劫而住。于諸神通道。具足示現如是等力。若有憍慢增上慢嗔怒凶惡自高衆生。說法調伏令離憍慢增上慢嗔怒凶惡等。彼得如是神足住持智已。以此住持智。有所住持。隨意皆得若以大海爲牛迹。即成牛迹。若以牛迹爲大海。即成大海。若以劫燒爲水聚者。即成水聚。若以水聚爲火聚者。即成火聚。若以火聚爲風聚者。即成風聚。若以風聚爲火聚者。即成火聚。如是若以此住持。隨所住持下中上法。既住持已。無有人能震動隱沒。所謂若釋若梵若魔及余世間同法者。除佛世尊。于衆生類中。無有衆生于菩薩所住持法震動隱沒。以住持力故。爲彼種種勝上喜踴尊敬衆生說法。彼神足力高出自在。過魔煩惱入佛境界。覺諸衆生。聚集宿世善根資糧。魔及魔身天等不能障礙。此名菩薩神通力
信力者。于佛法僧及菩薩行中。信解一向不可沮壞。若惡魔作佛身來。隨于何法欲壞其信。菩薩以信解力故。彼不能動菩薩信力。此名信力
精進力者。菩薩若發起精進。與彼彼善法相應時。于彼彼處得牢固力。隨所受行若天若人不能動壞令其中止。此名精進力
念力者。住彼彼法處其心安止。諸余煩惱不能散亂。以念力持故破諸煩惱。彼諸煩惱不能破壞菩薩所念。此名念力
叁摩提力者。于愦鬧中行遠離行。諸有音聲及語道所出。不爲聲刺障礙初禅。行善覺觀不礙二禅。生于愛喜不礙叁禅。成熟衆生攝受諸法未曾舍廢不礙四禅。如是遊四種禅。諸禅惡對不能破壞。雖遊諸禅。而不隨禅生。此名菩薩叁摩提力
般若力者。謂世出世法中不可壞智。于生生中不由師教。諸所作業工巧明處。乃至世間最勝難作難忍。菩薩皆得現前。若出世法救度于世。菩薩智慧隨順入已。彼天人阿修羅衆不能破壞。此名般若力。如是等菩薩七力已略解說。若欲具演無有邊際。此名菩薩力波羅蜜。已解釋力波羅蜜。我今當說智波羅蜜。此中若世間所行書論印算數等。及界論(謂風黃痰癊等性)方論(謂醫方論)治諸幹痟顛狂鬼持等病。破諸蠱毒。又作戲笑所攝文章談谑等。令生歡喜。出生村城園苑陂湖池井華果藥物及林叢等。示現金銀摩尼琉璃貝(石白如貝)玉珊瑚等寶性。入于日月薄蝕星宿地動夢怪等事。建立相諸身分支節等。知于禁戒行處禅那神通無量無色處。及余正覺相應利樂衆生等彼岸。又複知諸世界成壞。隨世界成隨世界壞皆悉了知。又知業集故世界成。業盡故世界壞。知世界若幹時成住。知世界若幹時壞住。知諸地界水界風界火界若大若小若無量等差別。知極細微塵。亦知所有微塵聚集微塵分散。知世界中所有地微塵數。如是亦知水火風等微塵數。知所有衆生身微塵數國土身微塵數。知諸衆生粗身細身差別。乃至亦知微塵合成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天人等身。知欲色無色界成壞。及知彼小大無量等差別。知衆生身中業身報身色身。知國土身中小大染淨。及撗住倒住平住等方網差別
知業報身中差別名字身。知聲聞獨覺菩薩身中差別名字身。知如來身中正覺身願身化身住持身。形色相好莊嚴身威光身意念身福身法身。知智身中若善分別若如理思惟。若果相應攝若世出世。若安立叁乘若共法不共法。若出道非出道若學無學。知法身中平等不動。安立世谛處所名字。安立衆生非衆生法。安立佛法聖衆。知虛空身中無量身入。一切處非身真實無邊無色身差別。得出生如是等身智。又得命自在心自在衆具自在業自在願自在信解自在神通自在智自在生自在法自在。得如是等十自在已。爲不思議智者無量智者不退智者。如是等智有八萬四千行相。是菩薩所知智波羅蜜。如是隨分解釋智波羅蜜。若欲具演。唯佛世尊。乃能解說
此六波羅蜜 總菩提資糧
猶如虛空中 盡攝于諸物
如所解釋六波羅蜜中。總攝一切菩提資糧。譬如虛空行住諸物。有識無識悉攝在中。如是其余聞資糧等諸資糧攝在六波羅蜜中。同相無異。應知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菩提資糧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