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普曜經》七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觀樹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覺諸天皆來。嗟歎佛已。如來正坐一心觀樹。目未曾瞬。禅悅爲食解慧爲漿永安無橫。宿夜七日觀道場樹以報其恩。過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赍持萬甕香水。色行天人俱亦如是。往詣佛所香水洗之。若幹種香初沐浴佛。諸天龍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所用香水如來浴身。香水溢流皆灑此等。蒙香之恩悉發無上正真道意。是時衆生皆蒙香熏香不離體。時諸天子還入宮殿不聞余香
佛告比丘。有一天子。名曰普化。投佛足底。起坐叉手。前白佛言。佛坐樹下七日之中。坐叁昧定。其定何名。世尊告曰。定名悅食如來以是悅食定意。晝夜七日觀樹不瞬。時普化天子。以偈贊佛
常奉行諸行 悅寂句威力
使魔失徑路 自投稽首佛
歸命佛足下 以歡悅之心
于時諸天子 說是散諸意
寂定諸天人 若知是種姓
則盡淫怒癡 智能無有底
消除天人疑 何故有十力
曉了解十方 諸法度無極
愍傷常七日 盡意如虛空
堅坐不動移 觀樹眼不瞬
其師子之尊 何故坐七日
而觀察此樹 所以寂然迹
本造所立願 師子爲一切
本願之所致 坐樹不時起
施以世尊心 現在所住安
如是十力尊 奉行諸訓教
知天人本末 前世之所願
聞經典之教 常奉行訓誨
其十力如是 無畏願具足
是故坐七日 而不起于座
勇猛能觀之 悉降伏一切
平等坐道場 滅除衆塵勞
清淨而極遠 以是安衆生
由斯當出家 奉行正真法
得離諸瑕穢 永無所畏懼
是故成聖衆 不造非法行
能忍恩愛有 及諸無明行
斷衆結根本 察之如埃土
見于遠時節 以是計吾我
遍處在陰蓋 我知斷除盡
吾久積此行 迷惑之業律
究竟諸陰蓋 以慧除吾我
其斷欲恚恨 衆生處愚冥
如水中之月 吾伏令無余
是行無所亂 意中自解耳
往古以降之 一切悉斷滅
是卿等現在 邪癡墮火獄
佛拔令無余 不複更曆此
以去諸陰蓋 施與滅蓋本
消滅四顛倒 療除使無余
此衆相念垢 其知經法本
師父令滅盡 回轉使無余
身苦六十五 過有叁十垢
現在有四十 道場悉斷此
所生有十六 現處十八教
是則二十五 于道場斷此
賢聖財十二 人畏二十八
吾以越此業 精進力超度
以覺是不還 分別五百事
吾以悉暢達 往古百千法
是諸結永盡 九十八根源
諸可有處所 衆生所倚受
斷疑諸所習 愚冥邪見網
竭四塵勞河 令不得自在
世尊說法班宣言教。當棄谀谄吾我貪故。曠然其志愍傷塵勞。以律正教拔一切貪。是諸足下消除邪行。奉行真正除衆音響精進滅度得其邊際。今無吾我。禅定功勳懷來定意。度四瀑流。憂結自大放逸之業。降伏此事皆使永盡。以真正故。懷來定意製衆塵勞。消諸妄想猶拔樹根。意越彼岸悉使無余斷其處所。便師子吼其力甚大。叁界自在而無有主。皆滅境界。以禅明智割除怨難。猶如天帝。使其羅網衆罪悉盡。用叁十六精進之行。在于地中。智能兵力斷絕無愛。是諸根源塵勞結著究苦毒本。以慧明力欲令永盡。以是智眼善治本淨。真正人等明藥威力療其無明。癡樹廣遠令無根源。于斯界中行至誠矣。用心毀散瞋恚死蛇。心意這異則爲怨賊。吾以枯竭十二諸海。以滅境界思想煙火。顯耀叁達。滅衆塵垢然熾之焰。樂于脫門消諸瑕疵。是故教訓也。慰勞一切去荊蕀想。空無音響。曉了精進求于清淨。猶如攢木出其火光。又如泉源其心寂然。以智兵力劫心塵垢。懷來定意是謂執幢。奉持訓誨自能曉了。降伏辯事懷來慈心。以是五欲而知豪富。住于衆行棄捐谀谄。從本起塵。是爲衆結之所罣礙。其鬥不和。吾悉究暢致叁昧定。悉知內事建立慚愧。有想無想。從是得致悉獲是行。究暢所有。損諸思想一切縛結。如是行者棄損無余。以精進力而降伏之。叁達脫門。以是之故。不以無緣想于下劣。苦樂無常但謂吾我。而造想求六衰之本。在佛樹下。悉斷除此一切無常是廣大荒穢濁之事。以聖明達消諸愛欲。過于日月其懷愛欲。在于虛空。解于叁達。顔貌無量。以度生死濟斷大海。精進力故越淫怒癡。以微妙行斷于吾我。六度無極消億塵勞。生死俓苦愍之息意。于是慕斷前後而無二坎。等于平等所度無極。衆邪異學逮得甘露。而無有余盡生死根。其無四大亦無諸入。求諸智寶得無央數。道寶之明致無所畏。是無量佛于內得安。少求如化分別根源。前世所行是吾曉了。所以億載劫。審施珍寶無數甘露故暢斯學。樂柔軟行聞世億垓諸法言教。亦複剖判緣起悉起悉空。心發意頃了如野馬此吾清淨其目明好。超越十方一切衆生。察如手掌如本所殖生樹果實。宿世所更得解了斯。諸度無極億載劫中。悉解念夢若幹品覺過去諸天所可诤念顛倒之業。有彼如是。此亦若茲。于時吾往無死藥業。所以十力行慈心者。愍念衆生故行慈力。今是我父處于甘露。所以十力行愍哀力降化一切。是以使吾處甘露間。常行護力降伏一切。由是化之入無死地。所以行喜普行悅故。以是喜力降伏一切。是故建立處甘露間。憶念十力邊恒沙劫。見過去佛而供養之。以是之故處甘露間。吾本所誓心口所說。不降伏魔。不化邪見。不從坐起。無有放逸。度于彼岸。壞癡羅網。從無數劫住智金剛。以逮十力得無所著。降伏諸漏令無有余。不舍其力乃從坐起。具足洗浴濁垢使淨。于時世護十力自在而度無極叁千世界。猶如金剛常修等行。億千垓天供養無量及諸玉女不可稱載。佛子如是皆有因緣。處賢聖座受大自在。寶甕千枚若幹香水洗于護世。叁千世界由是自在。佛子如斯皆有因緣。所以宿夜七日不從座起。常觀察樹。彼七晝夜觀于佛樹。化七千億人令發道心。思惟寂然地六反震動。時佛乃從師子座起。其心和安其身柔軟。所行知時在佛道場。觀其道樹猶如師子而無所畏。禅思脫門賢聖之行
普曜經商人奉糗品第二十二(有本雲四天王上缽品)
爾時提謂波利之等與賈人俱五百爲侶。于時樹木華實茂盛演佛之音。七日不動不搖。時有梵天厥名識幹。住于梵天。見佛新得道快坐七日未有獻食者。我當求人令飯上佛即使五百賈人皆踬不行。識幹先世五百賈人之知識也。欲度之故。故使然矣。提謂波利怖還與衆人共議。天實時而贊偈言
如來成佛道 所願已具足
汝等貢上食 因是轉法輪
時五百人詣樹神所。梵作樹現光光像分明言。今世有佛在拘留國界尼連禅水邊。未有致食者。汝曹幸先能有善意必獲大福。賈人聞佛名皆大喜言。佛必獨大尊天神所敬非凡品也。即和糗蜜俱于樹下稽首上佛。佛念先古諸佛哀受人施法皆持缽。不宜如余道人手受食也。時四天王于頗那山上。得四枚青石之缽欲于中食。時有天子名曰照明。謂天王曰。今者有佛。名釋迦文。應用斯缽。非仁之器。今當受食。可往奉之。于是四王則與天子。華香伎樂幡蓋並缽。如屈伸臂頃俱下。詣佛四天王各取所持之缽共貢上佛。佛念取一不快余人。意當悉納之。提頭賴王先以獻佛。佛即受之。而爲說偈言
今授世尊器 當獲尊法器
自得寂然缽 心意無忘失
時毗留勒王。次複奉缽。佛尋受之。而說偈言
若授如來器 其心未曾妄
四天王安護 乃至清涼覺
時毗留羅叉王。次複奉缽。佛尋受之。而說偈曰
其施清淨器 淨心授如來
身心常輕便 天龍神所歎
時毗沙門王。次複奉缽。佛即受之。而說偈曰
佛戒無缺漏 授完牢之器
信施無亂心 使德無缺減
佛受缽已。累左手中。以右手按上。即合成一令四際現。而複歎曰
吾前世施缽 故有是果報
今獲斯四器 四王神足致
佛歎偈已。即以其缽受賈糗蜜咒願賈人言。今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氣力。當令施家世世得願得壽得色得力。得瞻得喜。安快無病。得辯才慧。終保年壽。衆邪惡鬼不得娆近。以有善意。立德本故。諸善鬼神常當擁護開示道地得利諧偶。不使迍蹇。無複難患。人有見正。以信喜敬。淨潔不悔。施道德者福德蓋天。所致轉勝吉無不利。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神鬼王。常隨護助。四天大王賞別善人。東提頭賴。南維睒文。西維留勒叉。北拘鈎羅。當護汝等令不遭橫。能有慧意研精學問。敬佛法衆。棄捐衆惡不自放恣。終受吉祥。種福得福行道得道。已先見佛一心奉承。當爲從是致第一福。現世獲佑快解見谛。常受富樂自致泥洹。聞咒願已。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佛食畢竟擲缽虛空。有天子名善梵。即接取之無罣礙。缽赍上梵天。億千梵天皆共供養右繞奉事。于是世尊無等倫德歎其功勳。以是德本于將來世。諸賈客等當得作佛。名曰蜜成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爲佛世尊。于時導師授無限決。然後化于無數菩薩。受其決者在于佛道而不退轉。聞佛授決欣然踴躍。時諸兄弟叉手自歸。共持身命奉上如來。佛告比丘。如來具足成正覺已。便以神足移坐石室。自念本願。欲度衆生。思惟生死本從十二因緣。緣從法起便有生死。法滅者生死乃盡。以自作是故自得是。若不作是是便休息。一切衆生意爲精神。精神窈冥恍惚無形。自起識想隨行受身。身無常主。神無常形。神心變化燥濁難清。自生自滅未曾休息。一念去一念來。如流草木。若水中泡。一這滅尋一複興。至于叁界欲色無色。九神所止皆系于識。不得免苦。昧昧暗冥然不自覺。故謂之癡。莫知要道。夫道至妙虛寂無念不可以凡世間意知。世間道術九十六種。各信所事孰知其惑。皆樂生求安貪欲嗜味。好于聲色故不能樂佛道。佛道清淨無所有。計身萬物不可得常有。設當爲說天地無常。世間皆苦身非我所。空無所有誰能信者。意欲默然。不爲世間說法。便入定意。佛眉間光上照天帝。天帝知佛不欲說經。悲念叁界皆爲長衰。以不得知度世之道。死即當墮叁惡道中。何時當脫。天下久遠乃有佛耳。佛難得見若靈瑞華。今我當爲天下人。請命求哀于佛令說經法。即將般遮識下到石室。…
《佛說普曜經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