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普曜經》八 ▪第2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未必純一。所以者何。皆從綠起。緣合則生。緣散則滅。從無明緣則有行。從其行緣則有識。從其識緣則有名色。從名色緣則有六入。從六入緣則有所更。從所更緣則有痛癢。從痛癢緣則有恩愛。從恩愛緣則有所受。從所受緣則有所有。從所有緣則有生矣。從所生緣則有老病死憂悲苦惱大毒患合。以除無明行識名色六入更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憂愁苦惱大毒患。滅衆罪。毒患自然消滅。乃至無爲無窮之業。無叁界神十二緣起之根株。坦然無迹猶如虛空。無心意識無所存立。與大道同分別本無。逮得法忍獨步無雙。度脫十方衆生蒙恩
佛說此經時。八萬四千諸天世人。萬二千遠塵離垢諸法眼生。無央數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時瓶沙王得法眼淨。心中欣然前受五戒。大臣百官國民皆前歸命亦受五戒。受五戒時。人馬車乘鹹悉寂然不暢音聲。王前白佛。吾國多事欲退比更親奉。佛言善哉。勞屈大王群臣民庶。王稽首禮。繞佛叁匝。重禮而去。群臣百官人民次禮而還。大臣賀王前。時諸王悉不見佛。今獨王見。宿福祿厚故乃爾耳。王益欣踴。亦賀諸臣。卿等本德值是世尊。王還宮中。敕夫人婇女大小及國吏民。歲叁月六齋守禁法施戒博聞。王適歸宮。時天帝釋將八萬天。散華佛上歸命作禮而去。言南無佛。尋皆悉度得法眼淨。時摩竭國有一長者。名迦陵。見佛入國天人所奉而無精舍。我有好竹園欲用上佛。住詣佛所稽首足下。前白佛言。佛愍一切如視愛子。棄轉輪王不慕世榮。今無精舍。有一竹園去城不遠。願以奉佛可作精舍。佛受咒願。佛及聖衆遊處其中。是故名曰迦陵竹園
化舍利弗目連品第二十七
佛未入摩竭國時。國民豐富饒美飲食。作樂倡伎常歡不廢。夙夜遊戲。佛適入國。羅閱祇城晝夜寂寞。誦聲濟濟。齊戒讀經。舍世俗樂如棄糞除。唯佛是尊。聽經行法不舍叁寶。佛有沙門名曰安陛。遣行宣法開化未聞。五濁之世人心荒迷不達至真。入城分衛。衣服整齊威儀禮節。不失常法行步安詳。因是使人見之心悅。時舍利弗本字優波替。而遙見之心中欣然。自心念言。我學來久。未曾睹此沙門。衣服禮節安詳齊整。不失儀節。試往問之。所奉何道。吾常意疑當有異聞。殊妙之道未必齊此。往問比丘。所事何道。誰爲師主。願聞其志。比丘知意。即說偈言
吾師叁界尊 有叁十二相
等不存有無 度衆十二門
我年既幼稚 學根近薄鮮
豈能宣至真 如來無極業
一切諸法本 從緣悉本無
若能及本源 乃名曰沙門
志根一道業 虛寂無所爲
遊神安靜寞 修善與冥期
安陛沙門答曰。吾所事師。從無數劫奉行六度無極之法。四等四恩行無蓋哀。奉無極慈欲度一切。積功累德不可稱載。一生補處在兜術天。降神現存。寄迦維羅衛國夫人之胎。如日現水。生行七步。天地大動。瑞叁十二。稱己聖者。叁界皆苦。吾當度之。釋梵四天王鹹來啓受九龍浴身。其德無量。粗舉其要。非吾螢燭所歎能得究悉。亦非心口之所言思。是吾大師天人之尊。于是頌曰
吾師天中天 叁界無極尊
相好身丈六 神通猶虛空
化訓去五陰 拔斷十二根
不貪天世位 心開淨法門
時舍利弗欣然大悅。如冥睹明。口言善哉。昔來抱疑。又吾好學。八歲從師。至年十六靡不周綜。行遍天下十六大國。自謂已達。今乃聞異無上正真。得吾本願。今佛所在。答曰。在迦陵竹園。將諸弟子往詣佛所。稽首足下問訊至尊。身墮愚冥迷惑曆載。不得谘受。今乃奉聖無極大道。願聽出家得爲比丘受成就戒。佛言善哉。呼比丘來。頭發自墮袈裟著身。佛爲說經分別諸法。十二根本坦然意達。漏盡意解得無著果。前白佛言。吾有同學。俗字拘律。今名目連。少小相順。要有至真以相開示。今已蒙濟。彼沒塵垢未得拔出。承尊聖旨往開示之。佛言善哉。宜知是時。勿得稽留。時舍利弗稽首佛足。辭出入城求目揵連。遙見目連與諸弟子遊行城裏街曲裏巷。舍利弗趣之。目連睹見體改服變不與常同。問之所以。被服變改有何異見。答曰。學人無常唯從大明。吾學積年不值大聖。今乃遇之無上大道。欣慶無量故來相求。同其道味累劫無窮。目連答曰。是非小事。善共思惟。舍利弗曰。無須重言。吾厭從事不複欲聞。假喻言之。人有珍妙施。有得大寶如意明珠及獲寶英。複欲反求帛祠爲珠。非身所欲。目連答曰。仁智勝我。常兄事卿。必不相誤。便當同志將吾受訓。稽首至尊。時舍利弗與目揵連俱。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叉手白佛。違曠侍省沈沒塵垢。今乃奉觐。願爲沙門啓受法律。佛言善哉。即除澡瓶鹿衣杖具。佛呼比丘來。頭發自墮袈裟著身。爲說正谛漏盡意解。所作已辦成無著果。佛言。此二人等往古世時。誓供養我。待吾道成侍衛左右。今乃相值。本有千弟子。得舍利弗目連二百五十人。合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一時所度。時王遙聞子得佛道。已來六年。王念佛已心中悲喜。饑虛欲睹。有一梵志名優陀耶。聰明智能。本侍菩薩常得其意。王告憂陀。往請迎佛。問訊。別闊以來十有二年。夙夜愁戚不舍其心。思一相見如複更生。優陀耶受教。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具以王意白佛。憂陀耶。見佛諸天釋梵歸禮一切受命。前白佛言。願得出家以爲沙門。佛言。呼比丘來。頭發自墮便成沙門。得羅漢道。佛時所度。其余前後得道不可稱計。佛自念曰。本與父王要得佛道爾乃還國當度父母。今正應還。設若還國無所感動于事不宜所化甚鮮。先遣神足弟子比丘優陀耶。往顯示神足知佛欲往。乃解道尊鹹共渴仰。發起道心所度乃多
優陀耶品第二十八
爾時世尊告優陀耶。佛本出家與父母誓。若得佛道還度父母。今已得佛道德已成。必當還國不違本誓。汝以神足經行虛空現其神變。乃如吾身已成大道。弟子尚爾。況佛威德巍巍無量。爾乃信受。優陀受教。神足飛行經遊虛空。往到本國迦維羅衛。城上虛空現無數變。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水不濕身。火無所傷。七現七沒從東沒地出于西方。西沒東出。南沒北出。北沒南出。行空如鳥。沒地如水。履水如地。王及臣民莫不欣喜。乃知道尊。于是頌曰
佛從本所行 生死無數變
常愍蜎蜚類 勤苦無量劫
時坐佛樹下 還致本宿願
歡喜當聽說 難得數見聞
適成佛道時 辄降魔官屬
即壞生死本 消愛欲無余
佛念本生地 意欲見親族
今聽王頭檀 所說甚可悲
比丘名優陀 姿性能悅人
佛遣使令行 孚致消息來
還入父王國 以入宣佛意
今王太子顧 意欲還至宮
優陀聞佛教 即聽受奉行
因時于佛前 變化隨地形
其身忽不見 神足來入城
乃至大王殿 父王所坐前
比丘優陀耶 進現悅頭檀
變化若幹品 踴出父王殿
淨譬如蓮華 泥土塵不生
父王見恐怖 即問斯何靈
將無是神祇 地出何怪爾
此形姓爲誰 本從何得來
願以開吾意 令心疑結解
從生至于今 未曾睹是變
太子本棄國 求道度衆生
恭勤無數劫 于今乃得成
今王莫恐畏 且寬意悅豫
我以壞衆惡 爲王太子使
王聞太子問 淚下如雨星
十二年已來 乃承悉達聲
今從吉祥至 思寤如更生
太子舍國位 成道號何名
出國坐六年 精進現成佛
號曰天中天 叁界尊第一
本時在我國 爲作衆寶殿
刻镂諸妙飾 于今室何如
優陀耶答曰 佛之真正微
常坐于樹下 諸天來歸趣
吾子在宮時 茵蓐布綩綖
皆以錦繡成 柔軟有光澤
龍妻奉寶床 天帝貢袈裟
不以好衣喜 其心無增損
在國好美食 甘膳滋其味
今所服食者 安身何等類
執缽行分衛 福衆無粗細
咒願布施家 世世令安隱
悉達寐臥時 不敢妄呼覺
鼓琴發歌音 爾乃令寤起
如來叁昧定 夙夜無眠覺
釋梵來勸助 皆現稽首受
在家雜香浴 若幹種衆馨
香香遍室中 今用何所香
八解叁脫門 洗浴除心垢
其心淨如空 普安無惱憂
悉達在家時 搗若幹雜香
香熏其衣服 清淨無垢障
戒定慧解度 以爲道德香
熏于八難處 世世度十方
四品好床座 以若幹寶成
重疊布衆具 以臥起其上
四禅爲床座 意定無愦亂
清淨如蓮花 不著淤泥水
在宮無數兵 諸臣而宿衛
左右常擁護 目不見惡穢
諸弟子衆俱 千二百五十
菩薩無央數 皆來稽首習
本在家未出 有四品好車
象馬牛羊步 遊行觀四方
五通爲骖駕 徹視洞聽飛
睹本見衆心 遊觀度生死
子出行往返 幢旄羽雕飾
前後諸導從 各執諸兵仗
四等慈悲護 恩慧仁愛慶
普覆衆厄難 以嚴飾衆生
出時雜伎樂 椎鍾及鳴鼓
觀者悉填路 前後不兼容
樹下波羅奈 椎鳴不死鼓
拘鄰等得道 八萬四千天
九十六道伏 其音聞叁千
衆生莫不悅 啓受心皆明
所領何國土 人民爲多少
所化有幾人 悉爲歸伏不
領叁千大界 訓化諸群生
十方不可稱 莫不蒙濟度
在國思正法 助吾治萬民
動順禮節訓 莫不承教聞
佛解空本無 舍于四顛倒
靡不歸伏者 神靜無爲業
佛與世無雠 博無不備達
汝言何不返 一切皆自歸
正天下滿人 一人頭若幹
一頭若幹舌 舌解無數義
合集恒沙人 嗟歎佛功德
恒沙劫不暢 況我螢燭明
王聞益悲喜歎曰。善哉善哉。阿夷言不妄說佛當來不。何日當至乎。優陀報曰。卻七日到。王大踴躍。即敕群臣國中萬民。吾往迎佛。導從威儀法轉輪王。平治道路掃除令淨。香汁灑地懸缯幡彩。豎其幢蓋周遍國內。其所修治光飾盡宜。千乘萬騎出四十裏。往奉迎佛稽首歸命。優陀耶前報王曰。本受佛教奉命見王。宣其意故。今還宣命。說王意旨。饑虛無量。欲見至尊稽首受法。並化萬民鹹蒙福慶。王曰。宜知是時勿複稽留
爾時優陀耶還來詣佛所。稽首足下以申王意。世尊及諸弟子。自期七日當還本國。王及臣民莫不欣悅。別來積年夙夜相念。飲食不甘。寢…
《佛說普曜經八》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