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方廣大莊嚴經》

「本緣部」經文187卷03頁碼:P0539
唐 地婆诃羅譯

  《方廣大莊嚴經》二 ▪第2页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诃羅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  守護菩薩所居處  不久皆當證解脫

  悉以回向菩提道  願速如尊成正覺 

  處胎品第六

  佛告諸比丘。冬節過已。于春分中毗舍佉月。叢林花葉鮮澤可愛。不寒不熱。氏宿合時叁界勝人。觀察天下白月圓淨。而弗沙星正與月合。菩薩是時從兜率天宮沒。入于母胎。爲白象形。六牙具足。其牙金色首有紅光。形相諸根悉皆圓滿。正念了知。于母右脅降神而入。聖後是時安隱睡眠。即于夢中見如斯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勝人托生爲白象  皎潔如雪具六牙

  鼻足姝妙首紅光  支節相狀皆圓滿

  降身右脅如遊戲  佛母因斯極歡喜

  未曾得見及未聞  身心安隱如禅定 

  爾時聖後身心遍喜。即于座上以衆妙寶莊嚴其身。無數婇女恭敬圍繞。下于勝殿詣無憂園。到彼園已。遣信白輸檀王言。要欲相見。王宜暫來。王聞是信心甚歡喜。從寶座起。與諸臣佐及諸眷屬。前後翊從詣無憂園。既至園門舉體皆重。不能前進。而說偈言

  憶昔赴強敵  身猶不爲重

  今者忽如是  此變當問誰 

  時淨居天子。于虛空中現其半身。爲輸檀王。而說頌曰

  菩薩大威德  下于兜率宮

  托在聖後胎  爲王之太子

  衆行皆圓滿  人天所恭敬

  具慈悲福慧  灌頂當受職 

  時輸檀王聞是偈已。合掌稽首作如是言。我今見此希有之事。于是入見聖後。自除憍慢。前問聖後欲何所求。惟願爲說。爾時聖後。以偈答曰

  我于睡夢中  見象如白銀

  光色超日月  身相甚嚴淨

  六牙有威勢  難壞如金剛

  支體甚堅好  來入于我腹

  爾後多瑞相  願王今善聽

  我見叁千界  弘敞廣嚴飾

  每于寢寐時  諸天來贊我

  貪瞋等煩惱  結使皆銷滅

  我心寂靜樂  如在禅定中

  宜喚占夢人  明解圍陀論

  善閑八耀法  能辨吉凶者

  速召彼人來  爲我解斯夢

  時王聞此語  即召占夢人

  而語彼人言  宜占聖後夢

  聖後時告彼  己所夢因緣

  汝既稱善占  吾今爲汝說

  我夢象如雪  逾于日月光

  威勢有六牙  支體甚嚴好

  妙色極光淨  堅密如金剛

  來入我腹中  我夢如是事

  其人聞聖後  說所夢因緣

  皆曰無不利  斯夢甚爲吉

  種族當興盛  必生勝相子

  在家作輪王  威力統所化

  出家成佛道  哀愍諸世間

  當灑甘露法  爲天人所敬 

  時輸檀王。聞婆羅門解夢因緣。心甚歡喜。即以上妙衣服種種美食。而賜與之令歸本處。佛告諸比丘。時輸檀王。于四城門四衢道中。爲菩薩故設大施會。須食與食。須衣與衣。乃至香花臥具田宅騎乘一切所求。皆悉給與。王時念言。于何宮殿安置聖後。令得無憂歡樂而住。時四天王來至王所。作如是言。惟願大王善自安隱勿思此事。我與菩薩取妙宮殿。時天帝釋即來王所。而說偈言

  護世宮爲劣  不堪聖後居

  忉利有勝殿  持來奉菩薩 

  時夜摩天子。複來王所。而說偈言

  我有勝妙殿  超過忉利宮

  在彼夜摩天  今持奉菩薩 

  兜率天子。複來王所。而說偈言

  兜率妙天宮  菩薩本居止

  是爲最殊勝  還持奉菩薩 

  化樂天子。複來王所。而說偈言

  我有寶宮殿  隨心所化生

  莊嚴甚奇妙  願以奉菩薩 

  他化自在天子。複來王所。而說偈言

  我有妙宮殿  超過諸欲天

  衆寶所莊嚴  清淨悅心意

  光明甚奇耀  周匝散香花

  願以安聖後  持來奉菩薩 

  佛告諸比丘。是時欲界諸天子等。爲供養故。各各赍彼所有宮殿來至輸檀王宮。其王亦爲菩薩造妙宮殿。绮飾精麗人間所無。爾時菩薩以大嚴叁昧威神力故。令彼一切諸宮殿中。悉現摩耶聖後之身。皆有菩薩。于母右脅結加趺坐。諸天子等各各自謂。菩薩之母惟住我宮。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大嚴叁昧  神化難思

  諸天悅豫  父王歡喜 

  說是經時。會中有諸天子生如是念。四天王天聞此人間汙穢不淨。況乎此上叁十叁天乃至兜率諸大天耶。雲何菩薩世間之寶。最勝清淨殊妙香潔。乃舍兜率處在人間。于母胎中經于十月。爾時阿難承佛威神。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女人之身多諸欲惡。雲何如來爲菩薩時。乃舍兜率處于母胎右脅而住。佛告阿難。菩薩昔在母胎。不爲不淨之所染汙。恒處寶殿嚴淨第一。如是寶殿爲欲見不。當示于汝。阿難白佛言。世尊。願垂顯示。令諸見者皆生歡喜。爾時如來即以神力。令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與六十百千億梵天。下閻浮提來詣佛所。恭敬稽首。右繞叁匝卻住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梵天王言。我昔爲菩薩時。在胎十月。所居寶殿今爲所在。汝可持來。梵天王言。今在梵世。時娑婆世界主。稽首作禮忽然不現。于剎那頃升于梵宮。告妙梵天子言。汝宜次第下至叁十叁天。高聲唱言。今日梵王。欲將如來處胎之時所居寶殿還至佛所。若欲見者宜可速來。爾時梵王。即持菩薩之殿置梵殿中。其梵殿量縱廣正等叁百由旬。而與八萬四千拘胝梵天恭敬圍繞。從于梵世下閻浮提。是時欲界無量諸天。皆悉雲集于如來所。以天妙衣種種伎樂花鬘妙香天莊嚴具而爲供養。時天帝釋乃至他化自在。永不能睹菩薩之殿。雖審觀之亦不能見。時四天王問帝釋言。我等作何方便能睹斯殿。帝釋報言。當請如來乃得見耳。時天帝釋與四天王。稽首請佛。是時大梵天王先與諸梵。捧菩薩殿置于佛前。其殿叁重周匝瑩飾。皆以牛頭栴檀天香所成。其香一分價直叁千大千世界。光明照耀。以天衆寶而嚴飾之。床座器物皆稱菩薩。微妙绮麗人天所無。惟除菩薩旋螺之相。大梵天王所著天服。至菩薩座猶如水漬欽婆羅衣。其叁殿內周匝皆有淨妙天花。其殿堅牢不可沮壞。凡所觸近皆生妙樂。如迦鄰陀衣。欲界一切諸天宮殿。悉現菩薩寶殿之中

  佛告諸比丘。菩薩入胎之夜。下從水際湧出蓮花。穿過地輪上至梵世。縱廣正等六十八洛叉由旬。如此蓮花無能見者。除諸如來並諸菩薩及大梵天王。于叁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清淨殊勝美味。猶如甘露現此花中。大梵天王以毘琉璃器。盛此淨妙甘露之味。奉上菩薩。菩薩于是受而食之。比丘當知。世間衆生。無有能食如是甘露之味。惟除十地究竟最後身菩薩方能食耳。諸比丘。菩薩以何善根而感斯味。由昔長夜行菩薩道時。能以醫藥救濟病苦。所有欲願皆令滿足。一切恐懼能施無畏。又以上妙花果供養如來及佛塔廟。一切聖衆父母尊長。如是施已然後自受。由斯福報感大梵王每持甘露之味而以奉獻于寶殿內。上妙衣服諸莊嚴具種種器物。菩薩本願力故隨意能現。阿難。一切菩薩將入胎時。于母右脅先有如是寶莊嚴殿。然後從兜率天宮降神入胎。于此殿中結加趺坐。阿難。十方世界一切摩耶聖後。皆于夢中見白象來。釋提桓因及四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將。皆悉隨從而衛護之。複有四天女。一名邬佉梨。二名侔佉梨。叁名幢至。四名有光。亦與眷屬常來衛護

  爾時菩薩處母胎中。身相光明。猶如夜暗于山頂上然大火炬。亦如真金在琉璃中。光明洞照普遍世界。四大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將與其眷屬。每于晨朝恭敬供養。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爲其說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繞辭退而去。釋提桓因與叁十叁天。每于中時恭敬供養。爲聽法故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爲其說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繞辭退而去。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每于申時與無量百千梵衆天子恭敬供養。爲聽法故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爲其說法示教利喜。生歡喜心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繞辭退而去。阿難。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周遍十方無量百千諸菩薩衆。于日入時恭敬供養。爲聽法故而來至此。爾時菩薩化作莊嚴師子之座。令諸菩薩各坐其上。互相問答辯析上乘。此等諸來大菩薩衆。惟是同行同乘之所能睹摩耶聖後亦不能見。阿難。菩薩處胎之時。不令聖後身覺沈重及諸苦逼。柔軟輕安怡怿歡暢。無有貪欲瞋恚愚癡熱惱之患。亦無欲覺恚覺害覺。亦無冷熱饑渴惛惑罪垢散亂。亦無不可意色及聲香味觸一切惡境。亦無惡夢。亦無女人貪诳谄曲嫉妒諸煩惱過。具足受持清淨禁戒行十善道。不于他人而生欲心。亦無他人能于聖後而生欲想。于迦毗羅城及諸聚落並余國土。所有男女若童男若童女。或爲鬼神之所著者。見菩薩母皆自痊愈。或有衆生得種種病。風黃痰氣。盲聾啞痹。牙齒齲痛。瘰疬白癞。痟渴癫眩。瘿疖瘡[病-丙+盤]。種種諸病。見菩薩母舒手摩頂。自然銷除。設有衆生得如是病。不獲親來見菩薩母。聖後爾時折草爲籌而以賜之。纔執籌時所有病苦皆得銷散平複如本。聖後若觀菩薩之時。見于腹中右脅而住。如明鏡中睹諸色像。歡喜和悅身心泰然。阿難。菩薩處胎之時。諸天常奏天樂雨衆天花。供養菩薩。是時國界甯靜景候調和。人民安樂好行恩惠。諸釋種子皆悉棄惡修習善事。于諸節會遊戲園林。受勝妙樂歡娛怡暢。時輸檀王隨順法行不樂世榮。捐棄國務如苦行者。阿難。菩薩處母胎中神力現化成就如是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等當觀佛在胎時所居寶莊嚴殿。阿難言。唯然世尊。願爲顯示世尊爾時即爲阿難釋提桓因及四護世並。余天人。顯示如來處胎之時寶莊之殿。皆大歡喜得未曾有生清淨心。作是現已。大梵天王還持寶殿。歸于梵世。佛告諸比丘。菩薩處胎之時。已能化導叁十六那由他天人令住叁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最上勝人初入胎  大地山林皆震動

  金色淨光銷惡趣  一切天人鹹喜悅

  爲欲成此大法王  示現胎中寶嚴殿

  導師所居之寶殿  栴檀妙香極嚴飾

  此香一分之價直  等彼叁千界珍寶

  下方湧出大蓮花  其花高至于梵世

  花中所承甘露味  梵王持以獻菩薩

  世間一切諸群生  無有能銷一滴味

  惟除最後身菩薩  方能致斯甘露食

  積劫所集福威力  服者身心得清淨

  帝釋梵王四護世  稽首供養于導師

  奉事頂禮聞妙法  歡喜右繞而辭去

  如是十方菩薩衆  亦複因斯樂法來

  坐于光明衆寶床  聞大乘法生歡喜

  各恣言談兩相顧  無量稱揚還本國

  四方男子及女人  爲彼鬼魅所纏縛

  露首袒體心狂亂  若見佛母皆除愈

  所有黃痰與癫癞  盲聾喑啞種種疾

  佛母舒手摩其頂  衆病應時得銷散

  或有困笃在遠方  折草作籌而惠之

  籌至病者尋平複  世間無不蒙衆佑

  由法醫王在腹中  苦惱衆生盡安樂

  聖後自觀菩薩體  猶如空中見明月

  形相微妙甚端嚴  歡喜悅樂心安住

  無複貪瞋癡所擾  亦無愛欲嫉妒害

  不爲饑渴寒熱侵  身心靜然離衆惱

  人天上下更相見  音樂不鼓而自鳴

  國土清甯甚安隱  眷屬欣豫同無患

  龍天由斯降時澤  草木花果盡敷榮

  惠施一切之所須  王宮七日雨珍寶

  是時無有貧乏者  猶如帝釋歡喜園

  王修法行持淨戒  雖處堂殿如林野

  由此聖後懷菩薩  每入後宮親慰問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方廣大莊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0】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