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方廣大莊嚴經》

「本緣部」經文187卷03頁碼:P0539
唐 地婆诃羅譯

  《方廣大莊嚴經》叁 ▪第2页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诃羅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如是等人即得淨命獲大利益。其人一生爲不唐捐。已修善行已得真實。離叁惡道當成佛子。已得深信堪受供養。于諸聖賢心生清淨。亦當決除一切魔網。而能出于生死曠野。拔憂惱箭。善知歸依獲勝妙樂。如是等人甚爲希有。堪作世間無上福田。何以故。諸佛之法甚深難信而能信故阿難當知。是人非少善根而得成就如是之信。何以故。諸佛如來曾與彼人。于多生中爲善知識。阿難。若有衆生。于佛世尊雖未得見。但聞名字即生信喜。或複有人不聞佛名。得見如來便生信喜。或複有人雖得見聞不生信喜。或複有人若聞若見皆生信喜。阿難。除不信喜。當知是人于多生中。皆蒙如來爲善知識。其人功德與如來等。即爲如來成就度脫而攝受之。阿難。我昔修菩薩道時。諸有衆生來至我所。我皆攝受施其無畏。汝等今者。應生淨信精勤修習。汝所應作悉已開顯。亦爲汝等拔憍慢箭。阿難。譬如有人久別親友。過百由旬冒遠尋之。得與相見暫解離念尚生歡喜。何況曾得值佛種諸善根。今複觐佛得爲親友。而不喜耶。阿難當知。未來諸佛皆作是念。此諸人等已得過去如來爲善知識。今複值我。我與是人亦爲親友心生歡喜。譬如有人見親友時心生歡喜。見友之友亦生歡喜。阿難。若有衆生于此經典少分生信。我以是人付未來佛。彼佛亦當作如是念。此等衆生是我親友。如其所願當令滿足。譬如有人多諸親友。唯生一子心甚憐念。其人不久病欲命終。喚其所親付是愛子。其友受付念如己子。佛亦如是。未來諸佛皆是親友。以是衆生付未來佛。阿難。我今開悟于汝。汝應于此深生淨信當勤修習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時無量百千拘胝那由他天諸婇女。以天妙花塗香末香花鬘衣服衆莊嚴具。散聖後上如雲而下。爾時世尊說是偈言

  將生離垢光  天女有六萬

  鹹出妙歌頌  贊歎菩薩母

  皆于聖後前  歡喜作是言

  願勿懷憂惱  我等堪供養

  尊生出叁界  無上大醫王

  草木花葉敷  人天盡恭敬

  大地六種動  名聞遍十方

  如是最勝人  聖後今生彼

  虛空諸樂器  不鼓而自鳴

  百千淨居天  歸命生歡喜

  今者聖人出  爲世作津梁

  四王釋梵等  及余諸天衆

  曲躬盡圍繞  鹹生歡喜心

  彼人中師子  當出母右脅

  光明極清淨  晖耀如金山

  釋梵手承捧  震動百千界

  叁惡趣衆生  離苦皆安樂

  天衣及天花  遍滿于虛空

  諸佛精進力  此地爲金剛

  導師所下足  瑞蓮隨步起

  周行七步時  演妙梵音聲

  我爲大醫王  能除生死病

  我于世間中  爲最尊最勝

  梵釋諸天等  在于虛空中

  以手捧香水  灌灑于菩薩

  龍王下二水  冷暖極調和

  諸天以香水  洗浴于菩薩

  叁千大千界  一切皆震動

  諸天持白蓋  並執素璎绋

  遍覆于虛空  皆以寶莊嚴

  持種種供具  供養人師子

  有報輸檀王  王生衆相子

  增長于王族  從王種姓生

  當作轉輪王  統領四天下

  應知釋種中  時生五百子

  一切皆勇健  力如那羅延

  複有報王言  婢仆各八百

  馬生二萬駒  牛生六萬犢

  象子有二萬  四方諸國王

  同時皆慶賀  其數亦二萬

  諸王鹹款附  稽首而白言

  善哉最勝王  我願爲僮仆

  象王金網飾  歡躍至王宮

  牛有種種色  端正甚可愛

  駿馬如珂雪  骢尾皆金色

  增顯大王族  王應自往觀

  所有衆吉祥  皆因菩薩力

  天人見功德  鹹生歡喜心

  發願求菩提  速登無上果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輸檀王倍複增上而行法行。見來求者一切施與。諸族姓中同于是時生二萬女。諸女之中。耶輸陀羅而爲上首。又諸仆使及青衣等。所生男女數各八百。于諸男中車匿爲最。駿馬生駒其數二萬。于諸馬中幹陟爲上。生白象子數亦二萬。四百拘胝類洲之中。菩提樹牙。是時初生名阿說他。于四洲中生栴檀林。于迦毗羅城四邊。自然出現五百園苑。五千寶藏從地踴出。如上所說一切事物。所司部錄擬供菩薩。是時輸檀王與諸眷屬聚會。作是念言。我子生已。一切事物皆悉增長成就。我當與子名薩婆悉達多。即以種種衣服飲食。慶賀菩薩此名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聖母右脅平複如故于一井中出叁種泉。浴菩薩母。又于池中出妙香油。聖後塗身。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執寶瓶持好香油。至聖後所而慰問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複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各執持上妙塗香。塗聖後身。而慰問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複有五百千天女。各各執持上妙天衣。爲供養菩薩故。問聖後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複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各執持寶莊嚴具。爲供養菩薩故。問聖後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又有五百千天諸婇女。各各執持上妙音樂鼓吹弦歌。爲供養菩薩故。問聖後言。安隱生子願無上損。此閻浮提一切外道五通神仙。乘空至于輸檀王所。而白王言。王生福德之子。吉祥無量種族增盛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于龍毗尼園。七日七夜。人天擊奏種種微妙音樂。而以供養尊重贊歎。複以種種上妙飲食。施設一切。釋種親族。皆悉集會贊言吉祥。悉行惠施作諸功德。供養叁萬二千名聞勝智諸婆羅門。隨其所須皆令滿足。梵王帝釋。化作端正摩那婆身。于衆會中坐第一座。而演吉祥微妙贊歎

  佛告諸比丘。菩薩生已。摩醯首羅告淨居天子言。菩薩已于百千阿僧祇拘胝那由他劫。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能方便多聞。成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常希求利益一切。已于過去諸佛深種善根。從波而生。以百福相而自嚴飾。勇猛決定。習諸善行降伏魔怨。已能成就清淨妙願。名大智幢。于叁千大千世界中。爲大導師。天人供養積集福德。增長意樂。遠離生老病死。能盡邊際。能于甘蔗上族中生。不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覺悟世間。我與汝等可共往彼。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及爲斷除諸余天子憍慢掉舉故。令彼諸天于長夜中獲利益故。得安樂故。證菩提故。又欲見輸檀王。贊歎吉祥慶賀種族宣說菩薩定當成佛

  爾時摩醯首羅天子。與十二百千天衆圍繞。光明赫奕照迦毗羅城。詣輸檀王宮。頂禮菩薩繞百千匝。恭敬捧持。慶賀輸檀王言。大王應大歡喜。何以故。王之太子相好莊嚴。于一切世間天人之中。色相光明道德名稱悉皆殊勝。大王。如是菩薩。決定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是諸比丘。摩醯首羅與淨居天子。設大供養。宣說菩薩定得作佛。還歸本處

  佛告諸比丘。菩薩初生滿七日已。摩耶聖後。即便命終。生叁十叁天。過七日已。菩薩還迦毗羅城。所有儀式莊嚴殊勝。倍過聖後。往龍毗尼園。百千拘胝有五百千天女。皆捧寶瓶盛以香水。五百千婇女。持孔雀羽扇次第而行。五百千婇女。香水灑地導前而行。五百千天女。于前執篲掃地而行。五百千婇女。以種種璎珞莊嚴其身次第而行。五百千天女。執寶花鬘次第而行。五百千婇女。持衆寶具次第而行。五百千婆羅門。執諸寶鈴詠吉祥音次第而行。二萬大象種種莊嚴次第而行。八萬寶車幢幡幰蓋。莊嚴微妙翊從而行。四萬步兵悉被甲冑。皆操儀仗陪列而行。又有色界尊勝諸天。執持拘胝百千那由他寶幢幡蓋。于虛空中供養而行。又有欲界諸天。執持拘胝百千那由他寶幢幡蓋。于虛空中供養而行。又有欲界諸天。以種種天諸寶具。莊嚴菩薩之車。又有二萬諸天婇女。爲菩薩禦。是時人天婇女羅列而行。天無所嫌人無所羨。此由菩薩威神力故

  佛告諸比丘。是時迦毗羅城五百釋種。各造宮殿合掌恭敬。稽首請輸檀王言。善哉善哉。一切成利。願天中天幸我宮殿。願最上導師幸我宮殿。願歡喜悅樂者幸我宮殿。願好名稱幸我宮殿。願普遍眼幸我宮殿。願無等等幸我宮殿。願功德光明具相莊嚴者幸我宮殿。由是贊歎成利因緣故。名菩薩爲薩婆悉達多

  于是輸檀王愍諸釋意。即將菩薩入諸釋宮。經于四月。方得周遍。然後乃將菩薩歸于自宮。于自宮中有一大殿。名寶莊嚴。菩薩居彼殿已。時輸檀王召諸親族長德耆年。凡預國姻皆悉來集。而告之言。我子嬰孩早喪其母。乳哺之寄今當付誰。誰能影護使得存活。誰能慈心爲我瞻視。誰能養育令漸長大。誰能憐撫如愛己子。時有五百釋氏之婦。前白王言。我能養育王之太子。諸釋耆舊鹹作是言。汝等年少色盛心舉。不堪依時養育太子。摩诃波阇波提。親則姨母有慈有惠。唯此一人堪能養育。是諸釋種皆共和合。請摩诃波阇波提。爲養育主。時輸檀王躬抱菩薩。付于姨母而告之言。善來夫人當爲其母。摩诃波阇波提奉王敕已。命叁十二養育之母。八母抱持。八母乳哺八母洗浴。八母遊戲養育菩薩。譬如白月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清淨圓滿。亦如尼拘陀樹植彼膏腴沃壤之地。漸漸增長

  佛告諸比丘。時輸檀王又與釋種共集議論。我此太子爲作轉輪聖王。爲當出家成佛道也。時有五通神仙名阿斯陀與外族那羅童子。居雪山中。見菩薩生時有無量希奇之瑞。又聞虛空諸天贊言佛出于世。又見空中雨種種香花種種衣服。人天往來歡喜踴躍。即以天眼周遍觀察。見迦毗羅城輸檀王太子。福德光明照曜世間。成就叁十二大人相。見此事已。告那羅童子言。汝應當知。閻浮提內迦毗羅城。輸檀王太子福德光明。普照十方世間之中。此爲大寶。叁十二相莊嚴其身。若在家者。當爲轉輪聖王王四天下。成就七寶具足千子。統領大地盡海邊際。以法禦物。不假刀兵自然降伏。若出家者。當得成佛不由他悟。爲天人師名稱普聞利益一切。我今與汝當往瞻禮。時阿斯陀仙與那羅童子。猶如雁王翔空而至。攝其神足步入王城。詣輸檀王宮立于門下。告守門者。汝可入通有阿斯陀來造于王。時守門人往到王所。而白王言。大王。門有仙人名阿斯陀。願得親谒王聞是已。掃拭宮殿安施妙座。引仙人入。仙人既至咒願王言。吉祥尊貴願增壽命。以法爲王。王于是時。以種種香花供養仙人。延其就座。仙人坐已。王言。大仙。恒思頂禮未果所願。不審今者從何而至。仙言。大王。聞有聖子我欲見之。故來此耳。王言。我子適睡請待須臾。仙言。如是正士自性覺悟本無眠睡。比丘當知。菩薩是時念仙人故。從睡而寤。王自抱持授與仙人。仙人跪捧周遍觀察。見菩薩身。具足相好超過梵王釋提桓因護世四王。光明照曜踰百千日。既見是已。即起合掌恭敬頂禮。種種稱揚歎未曾有。斯大丈夫出現于世。右繞叁匝捧持菩薩。作是思惟。今當有佛出興于世。自恨衰老不值如來。常處長夜恒迷正法。于是悲啼懊惱歔欷哽咽。時輸檀王見阿斯陀仙如是哀感。不能自勝。王及姨母一切眷屬皆悉啼泣。白仙人言。我子初生之時已召相師占問善否。皆大歡喜以爲奇特。今者大仙。悲淚如是。我等眷屬非無疑心。吉凶之事願爲我說。時阿斯陀仙扪淚而言。惟願大王勿懷憂慮。我今哀歎無有異情。自傷年老死時將至。不聞正法不睹佛興。大王當知無量衆生被煩惱火之所燒害佛當能灑甘露法雨爲滅除之。無量衆生行于邪見曠野之中。佛當能示涅盤清淨之道。無量衆生系在煩惱牢獄。佛當能宥使得解脫。無量衆生閉于生死不能自出。佛當能與開方便門。無量衆生爲煩惱箭之所中傷。佛當能拔令免斯苦。大王。如優昙花時時一現諸佛如來出興于世亦複如是。我今所恨不見此時。自惟失佑是故悲耳。大王。若人值佛坐菩提座降伏魔怨轉于法輪。當知是人必獲勝果。大王。乃有無量衆生。值佛出世奉持正教。得阿羅漢。我恨彼時不預斯事。是故悲耳。大王。如韋陀論中所記。王之太子必定不作轉輪聖王。何以故。叁十二大人相極明了故。王言。何等名爲叁十二相。仙言。叁十二相者。一者頂有肉髻。二者螺發右旋其色青绀。叁者額廣平正。四者眉間毫相白如珂雪。五者睫如牛王。六者目绀青色。七者有四十齒齊而光潔。八者齒密而不疏。九者齒白如軍圖花。十者梵音聲。十一味中得上味。十二舌軟薄。十叁頰如師子。十四兩肩圓滿。十五身量七肘。十六前分如師子王臆。十七四牙皎白。十八膚體柔軟細滑紫磨金色。十九身體正直。二十垂手過膝。二十一身分圓滿如尼拘陀樹。二十二一一毛孔皆生一毛。二十叁身毛右旋上靡。二十四陰藏隱密。二十五髀傭長。二十六腨如伊尼鹿王。二十七足跟圓正足指纖長。二十八足趺隆起。二十九手足柔軟細滑。叁十手足指皆網鞔。叁十一手足掌中各有輪相毂辋圓備。千輻具足光明照耀。叁十二足下平正周遍案地。大王。王之聖子具此叁十二大人之相。分明顯著。如是之相唯諸佛有。非輪王有。大王聖子。複有八十種好。不合在家作轉輪王。必當出家得成佛道。王言。大仙。何者名爲八十種好。仙言。八十種好者。一者手足指甲皆悉高起。二者指甲如赤銅。叁者指甲潤澤。四者手文潤澤。五者手文理深。六者手文分明顯著。七者手文端細。八者手足不曲。九者手指纖長。十者手指圓滿。十一者手指端漸細。十二手指不曲。十叁筋脈不露。十四踝不現。十五足下平。十六足跟圓正。十七唇色赤好如頻婆果。十八聲不粗犷。十九舌柔軟色如赤銅。二十聲如雷音清暢和雅。二十一諸根具足。二十二臂纖長。二十叁身清淨嚴好。二十四身體柔軟。二十五身體平正。二十六身無缺減。二十七身漸纖直。二十八身不動搖。二十九身分相稱。叁十膝輪圓滿。叁十一身輕妙。叁十二身有光明。叁十叁身無斜曲。叁十四臍深。叁十五臍不偏。叁十六齊稱位。叁十七齊清淨。叁十八身端嚴。叁十九身極淨遍發光明破諸冥瞑。四十者行如象王。四十一遊步如師子王。四十二行如牛王。四十叁行如鵝王。四十四行順右。四十五腹圓滿。四十六腹妙好。四十七腹不偏曲。四十八腹相不現。四十九身無黑子。五十者牙圓正。五十一齒白齊密。五十二四牙均等。五十叁鼻高修直。五十四兩目明淨。五十五目無垢穢。五十六目美妙。五十七目修廣。五十八目端正。五十九目如青蓮。六十者眉纖而長。六十一見者皆生喜。六十二眉色青绀。六十叁眉端漸細。六十四兩眉頭微相接連。六十五頰相平滿。六十六頰無缺減。六十七頰無過惡。六十八身不缺減無所譏嫌。六十九諸根寂然。七十者眉間毫相光白鮮潔。七十一額廣平正。七十二頭頂圓滿。七十叁發美黑七十四發細軟。七十五發不亂。七十六發香潔。七十七發潤澤。七十八發有五卍字。七十九發彩螺旋。八十者發有難陀越多吉輪魚相。大王。此是聖子八十種好。若人成就如是八十種好。不應在家必當出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輸檀王聞阿斯陀仙如是語已。身心泰然歡喜踴躍。從座而起頂禮菩薩。而說偈言

  汝爲帝釋諸天人  一切恭敬稽首禮

  及爲一切諸神仙  皆來恭敬而尊重

  爲諸世間之塔廟  故我頂禮自在王 

  諸比丘。輸檀王。爲阿斯陀仙及那羅童子。施設種種飲食上妙衣服。右繞頂禮。時阿斯陀仙撫那羅童子左肩。乘虛而去。是時仙人語童子言。不久有佛出興于世。汝當往詣求請出家于長夜中得大利益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方廣大莊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