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方廣大莊嚴經》

「本緣部」經文187卷03頁碼:P0539
唐 地婆诃羅譯

  《方廣大莊嚴經》七 ▪第2页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诃羅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有人力弱受製。于大火聚舉身被炙。受斯苦極更增勇猛精進之心。作是念言。我今住彼不動叁昧。身口意業皆得正受。入第四禅遠離喜樂。遣于分別無有飄動。猶如虛空遍于一切無能變異。此定名爲阿娑婆那。菩薩爾時修如是等最極苦行。諸比丘菩薩複作是念。世間若沙門婆羅門。以斷食法而爲苦者。我今複欲降伏彼故日食一麥。比丘當知。我昔唯食一麥之時。身體羸瘦如阿斯樹。肉盡肋現如壞屋椽。脊骨連露如筇竹節。眼目欠陷如井底星。頭頂銷枯如暴幹瓠。所坐之地如馬蹄迹。皮膚皺[起-巳+叟]如割胊形。舉手拂塵身毛焦落。以手摩腹乃觸脊梁。又食一米乃至一麻。身體羸瘦過前十倍。色如聚墨又若死灰。四方聚落人來見者鹹歎恨言。釋種太子甯自苦爲。端正美色今何所在

  佛告諸比丘。菩薩六年苦行之時。于四威儀曾不失壞。盛夏暑熱不就清涼。隆冬嚴寒不求厚暖。蚊虻唼體亦不拂除。結加趺坐身心不動。亦不頻申亦不洟唾。放牧童豎常來睹見。戲以草[這-言+(卄/手)]而刺我鼻。或刺我口或刺我耳。我于爾時身心不動。常爲天龍鬼神之所供養。能令十二絡叉天人住叁乘路。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于往昔  舍位出家已

  爲利衆生故  思惟諸方便

  我出濁惡世  生此閻浮提

  多諸邪見人  破法行異道

  愚者求解脫  自苦其身心

  雖怖生死因  恒迷出離果

  或有赴火聚  自墜于高岩

  五熱以炙身  塗灰而自毀

  日常一掬食  劣以濟身命

  乞食于他門  主喜而方受

  顔色少懷吝  終朝而不食

  或時聞杵臼  及以狗吠聲

  即止不行乞  乃喚亦不受

  蘇油及美味  乳酪沙糖等

  一切皆不禦  唯食粗惡食

  糠汁及油滓  狩糞並藕根

  草木諸花葉  以求于解脫

  或有服淨水  或日食一麻

  或止進一米  或有自餓死

  以求于解脫  或有著皮革

  糞掃及鳥羽  樹皮毛毼等

  種種弊衣服  或有著一衣

  乃至著七衣  或有常露形

  以求于解脫  坐臥編椽上

  棘刺灰土中  板杵瓦石間

  以求于解脫  或常舉兩手

  或有翹一足  散發及髽髻

  逐日而回轉  以求于解脫

  或常禮日月  河海及山川

  高原諸樹林  以求于解脫

  此諸外道等  勤修無利苦

  執著虛妄業  堅受未嘗舍

  如是邪見人  死當墮惡趣

  我爲如是等  昔于六年中

  示現摧伏彼  勤修大苦行

  有諸無智人  見外道邪苦

  竊以爲真法  便生隨喜心

  亦爲成熟彼  勤行大苦行

  乃擇空閑地  加趺坐叁昧

  當是節食時  日食一麻米

  履寒不就暖  處熱不求涼

  亦不逐蚊虻  亦不避風雨

  童牧來觀看  戲以草[這-言+(卄/手)]刺

  通于耳鼻口  以草木瓦石

  打擲于我身  亦不能致損

  一切皆忍受  身亦不低昂

  亦不生疲極  涕唾便痢等

  諸穢皆已絕  唯余皮骨在

  血肉盡幹枯  形體極羸瘦

  如阿斯迦樹  住阿那婆定

  身心寂不動  亦不味禅樂

  而起大悲心  普爲諸衆生

  修行如是定  以修此定故

  速疾得成佛  滅除外道衆

  摧伏諸異學  亦以迦葉等

  不信有菩提  如是大菩提

  無量劫難得  爲是諸人等

  入阿那婆定  當坐此定時

  有十二洛叉  諸天人衆等

  住于叁乘路  諸天龍神等

  恒于日夜中  供養菩薩身

  各自發弘願  願住那婆定

  利益諸衆生  其心如虛空 

  往尼連河品第十八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六年苦行。魔王波旬常隨菩薩。伺求其過而不能得。生厭倦心悒然而退。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菩薩之所居  林野甚清淨

  東望尼連水  西據頻螺池

  初起精進心  來求寂靜地

  見彼極閑曠  止此除煩惱

  時魔王波旬  到于菩薩所

  詐以柔軟語  而向菩薩言

  世間諸衆生  皆悉愛壽命

  汝今體枯竭  千死無一全

  當修事火法  必獲大果報

  無宜徒舍命  爲人所憐愍

  心性本難伏  煩惱不可斷

  菩提誰能證  自苦欲何爲

  菩薩告波旬  而作如是言

  惛醉貪瞋癡  與汝爲眷屬

  將汝至于此  共汝壞善根

  我不求世福  勿以此相擾

  我今無所畏  以死爲邊際

  志願求解脫  決無退轉心

  雖有諸痛惱  我心恒寂靜

  住斯堅固定  精進樂欲等

  我甯守智死  不以無智生

  譬如義勇人  甯爲決勝沒

  非如怯弱者  求活爲人製

  是故我于今  當摧汝軍衆

  第一貪欲軍  第二憂愁軍

  第叁饑渴軍  第四愛染軍

  第五惛睡軍  第六恐怖軍

  第七疑悔軍  第八忿覆軍

  第九悲惱軍  及自贊毀他

  邪稱供養等  如是諸軍衆

  是汝之眷屬  能摧伏天人

  我今恒住彼  正念正知等

  銷滅汝波旬  如水漬壞器

  菩薩作是言  魔王便退屈 

  佛告諸比丘。菩薩作是思惟。過現未來所有沙門。若婆羅門。修苦行時。逼迫身心受痛惱者。應知是等但自苦己都無利益。複作是念。我今行此最極之苦。而不能證出世勝智。即知苦行非菩提因。亦非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必有余法當得斷除生老病死。複作是念。我昔于父王園中閻浮樹下修得初禅。我于爾時身心悅樂。如是乃至證得四禅。思惟往昔曾證得者。是菩提因必能除滅生老病死。菩薩複作是念。我今將此羸瘦之身不堪受道。若我即以神力及智能力。令身平複向菩提場。豈不能辦如是之事。即非哀愍一切衆生。非是諸佛證菩提法。是故我今應受美食令身有力。方能往詣菩提之場。時有諸天心常愛樂修苦行者。已知菩薩欲食美食白菩薩言。尊者莫受美食。我今方便以神通力令尊氣力平複如本與食無異。菩薩思惟。我實不食已經多時。四輩人民亦皆知我修行苦行。若我因彼天神之力。而不食者便成妄語。時五跋陀羅既聞菩薩欲受美食鹹作是念。沙門瞿昙如是苦行尚不能得出世勝智。況複今者欲食美食受樂而住。是無智人退失禅定。便舍菩薩詣波羅奈仙人墮處鹿野苑中。佛告諸比丘。菩薩苦行已來優婁頻螺聚落主。名曰斯那缽底。有十童女。昔與五跋陀羅常以麻麥供養菩薩。爾時諸女既知菩薩舍置苦行。即作種種飲食奉獻。未經多日色相光悅。于是衆人複相謂言。沙門瞿昙形貌威嚴有大福德。十童女中其最小者。名曰善生。昔于菩薩苦行之時。恒以飲食供養八百梵志。願因供養梵志之福資益菩薩。今速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佛告諸比丘。菩薩複作是念。六年勤苦衣服弊壞。于屍陀林下見有故破糞掃之衣將欲取之。于時地神告虛空神作如是言。奇哉奇哉。釋種太子舍輪王位。拾是所棄糞掃之衣。虛空之神聞此語已。告叁十叁天。如是展轉于一念中。乃至傳聞阿迦尼咤天。爾時菩薩手持故衣作如是言。何處有水洗浣是衣。時有一天于菩薩前。以手指地便成一池。爾時菩薩複更思惟。何處有石可以洗是糞掃之衣。時釋提桓因即以方石安處池中。菩薩見石持用浣衣。爾時帝釋白菩薩言。我當爲尊洗此故衣。惟願聽許。然菩薩欲使將來諸比丘衆不令他人洗浣故衣。即便自洗不與帝釋。浣衣已訖入池澡浴。是時魔王波旬變其池岸極令高峻。池邊有樹名阿斯那。是時樹神按樹令低。菩薩攀枝得上池岸。于彼樹下自納故衣。時淨居天子名無垢光。將沙門應量袈裟供養菩薩

  爾時菩薩受袈裟已。于晨朝時著僧伽梨入村乞食。其聚落神于昨夜中告善生言。汝常爲彼清淨之人設大施食。彼人今者舍苦行已。現食美食汝先發願。彼人受我食已。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今正是時速宜營辦。時善生女聞神語已。即取千頭牸牛而[(殼-一)/牛]其乳七度煎煮。唯取其上極精純者置新器內。用香粳米煮以爲糜。當煮之時于乳糜上。現千輻輪波頭摩等吉祥之相。時善生女見此相已即自思惟。是何瑞應。時有仙人語善生言。如此乳糜若有食者。必當得成無上菩提。是時善生煮乳糜已。灑掃所居極令清淨。安置妙座種種施設。告優多羅女言。汝宜往請梵志偕來。優多羅女既奉命已向東而行。唯見菩薩不睹梵志。南西北行但睹菩薩不見梵志亦複如是。由淨居天隱梵志身。令優多羅女永不得見。優多羅女歸白善生言。我所去處唯見沙門瞿昙。不複見有諸余梵志。善生女言。此爲最勝我故爲彼辦是乳糜。汝宜速往爲我延請。優多羅女至菩薩所。頭面禮足作如是言。善生使我來請聖者。菩薩聞已往詣其所坐殊勝座。時善生女即以金缽盛滿乳糜持以奉獻菩薩受已作是思惟。食此乳糜必定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複告善生。我若食已如是金缽當付與誰。善生女言。願以此缽奉上尊者隨意所用。爾時菩薩擎彼乳糜。出優婁頻螺聚落。往尼連河置缽岸上。剃除須發入河而浴

  佛告諸比丘。菩薩澡浴之時。百千諸天散天香花遍滿河中。菩薩浴竟競收此水將還天宮。所剃須發善生得已起塔供養。菩薩既出河岸作是思惟。當以何座食此美味。河中龍妃即持賢座從地湧出。敷置淨處請菩薩坐。菩薩坐已食彼乳糜身體相好平複如本。即以金缽擲置河中。是時龍王生大歡喜。收取金缽宮中供養。時釋提桓因即變其形。爲金翅鳥從彼龍王奪取金缽將還本宮起塔供養。爾時菩薩從座而起。龍妃還持所獻賢座。歸于本宮起塔供養。諸比丘由菩薩福慧力故。食乳糜已。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圓光一尋轉增赫弈。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六年苦行時  身體極羸瘦

  不以天神力  往彼菩提場

  爲愍衆生故  還依諸佛法

  須食于美食  方證大菩提

  有女于往昔  行善名善生

  爲佛六年苦  廣施八百衆

  夜半聞天語  晨朝[(殼-一)/牛]乳牛

  練彼千牛乳  作糜持奉獻

  菩薩著衣已  巡行至其舍

  受彼乳糜取  往詣尼連河

  菩薩無量劫  廣修諸善行

  身心俱寂靜  進止極調柔

  至彼連河岸  天龍悉圍繞

  菩薩入河浴  諸天散香花

  將欲升河岸  神來低寶樹

  善女施金缽  龍妃奉妙床

  行步如師子  往詣菩提座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方廣大莊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