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嚴經論》十九 ▪第2页
長者李通玄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第一佛子已下至又作是念有叁行半經。明自念于五欲境無始長貪求分。第二衆生無智已下至我今行于愧有七行半經。明念衆生愚癡爲于五欲互爲怨仇菩薩知之應自斷分。第叁速成菩提已下一行半經。善爲衆生說真實法分
第五佛子已下至多聞藏有叁十四行半經。明聞藏。于此段中複分爲叁。第一佛子已下至無記法有四行經。明舉十事有無分。第二何等爲是事有已下至是名無記法有二十六行半經。明正說十種事有無分。初從十二緣說。無明有故行有。識無故名色無。愛起故苦起。有滅故生滅。此上四事識之與愛。皆從無明妄系諸有生。今達有本無。即十二緣滅。十二緣滅。非智有生。非智有滅。但除其病。其致無依無形無爲而虛通萬有。無思而現。無作而成。學之者以止觀兩門功終。方會此之一辯。後之十法總終聖教。具陳識相對治異解。已下如文具明。第叁菩薩已下四行經。明菩薩念諸衆生無多聞慧我求多聞藏廣爲說法分
第六佛子已下至施藏有九十叁行經。于比段中複分爲二。第一佛子已下至究竟施有叁行經。明都舉十種施藏分。第二佛子已下直至是名菩薩第六施藏。總說前十種施藏分。已上十種施理事盡含。如文自具
第七佛子已下至開悟一切衆生有叁十行經。于此段中複分爲五。第一佛子已下至涅槃如實知有十一行經。明且舉如實知世間法出世法根本所集體分。第二雲何知已下至廣爲宣說有叁行經。明都舉前法從緣所生本無所有分。第叁爲說何等已下至不由他悟有六行經。明正說前受想行等無體成壞分。第四此慧藏已下至是爲十有八行經。明十不可盡分。第五已下一行半經。明得法善說分
第八佛子已下至念藏有二十七行經。于中大意複分爲二段。第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說叁昧種種性有十八行經。明得無限正念法分。第二此念有十種已下至第八念藏有九行經。明得十正念時于一切法無過失分
第九佛子已下有十四行經。于中大意複分爲二。第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說叁昧種性有十一行半經。明聞持一切諸法無限分。第二佛子已下有兩行半經。明此位菩薩所說法無限唯佛能了知分
第十佛子已下一段有二十四行經。于中其意複分爲叁。第一佛子已下至何以故有十二行經。明此位菩薩辯藏無盡分。第二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已下至第十辯藏有十行經。明正說十種辯藏分。第叁有兩行經。明辯藏無限分
第十一段中有八行經明總舉前十藏成就回向法門分。如前十二部經名中。祇夜此雲應誦。伽陀此雲諷誦。尼陀那此雲因緣經。優陀那此雲無問自說。此十種藏爲成當位自分十行令成滿故。亦成後十回向法門故。每位皆然。已上釋十行法門竟。十回向如下此會中序分正說流通者。從此初升兜率天宮。是序分。已下兩品。是正說分。兩品中至下動地興供。是流通分。兜率天宮說十回向法門。于此位中有叁品經。共成此位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叁
第一從初升兜率天宮品。叁義如前
一釋品名目者。以升天所至立名也。兜率天者此雲樂知足天也
二釋品來意者。明前十住十行二位以彰出世已成如來智慧之業。今于此天以明隨見道者。成如來大悲處世利生之業。會融世間出世間。不一不二法門。是故此品須來。凡大悲門從初發心時。以真智慧進修中悲有勝劣不同。十住十行智悲兼修。仍出世心多。經望此位大悲是理智位。出世心終回入生死。致慈之悲。十地之中長養大悲更令深厚。是故善財十地表法中。從初地已去有九個女天。一個瞿波是。佛昔爲大子之時妻表悲。十地位以終法悅。是妻義故
問曰。雲何于此天處說回向法
答曰。如須彌頂上說十住。明初生佛家住佛智慧之頂而無退轉。夜摩天上說十行法。表行依空法一切無著。至此兜率天宮。表雖不離欲界處大悲門而于欲境常行知足無所染著但爲饒益衆生處于世間。又此天處于欲界。自須彌已上五天之處中。以會智悲令不偏故。如四天王還依帝釋爲主故。是故而于此天說十回向。明和會真俗成大慈悲長處生死而不廢涅槃名爲回向。從初發心住已來如是和會。位終偏得其名故名回向。此爲以處表法升進。亦即不曾身有上下去來智悲恒遍故。無中邊故。但明寄處表一生菩薩處此天中果行滿故。以明發心初始始生如來智慧之家。以佛智慧行大悲門。即是圓滿如來果故。果複常滿。行複常行。果行常嚴故號佛華嚴也。十地十一地依此十住十行十回向法。叁法成其功用。更亦無別安立。以是他化天中說十地時更不別作法事興供故。但長養此位大智大慈大悲令深固圓滿故名十地
叁隨文解釋者。于此義中複分爲二。此會中都會五位衆。總在其中。如下諸王菩薩等總是。一長科經意。二隨文解釋
第一長科經意者。從初爾時至經末約分爲十一段
第一爾時佛神力故已下至悉皆同等。于中有九紙經。明兜率天王遙見佛來與諸天衆敷座莊嚴分
第二爾時兜率天王已下。至音樂一時同奏。此一段經。明兜率天王爲佛敷座已與諸天衆以淨心興供養雲及諸菩薩奉迎如來分。
第叁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已下。至贊歎如來無厭足一段經。明諸天迎佛各各遙見佛來如對目前敬佛興供分
第四爾時一切諸天及諸菩薩已下。至阿僧祇衆生恭敬尊重。此之一段經文。明諸天菩薩見佛神變饒益衆生充滿十方遍周無限分
第五爾時大衆鹹見佛身已下。至不可思議佛法門故。此之一段。明如來身光遍照無限分
第六爾時如來大悲已下。至稱揚贊說不可窮盡。此之一段。明如來示一切智所有莊嚴隨利生無限令增長分
第七爾時兜率陀天王已下。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兜率天王辦供已畢請佛入宮殿如來受請分
第八爾時一切寶莊嚴殿已下。至而說頌言。此之一段。明如來入殿以佛殊勝德勳令殿莊嚴勝天所供分。
第九有二十行頌。歎往昔十佛皆入此殿分
第十兩行經都結十方同此稱歎往昔如來入此殿分
第十一爾時世尊已下。至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如來入殿升座而坐以佛之德殿內殊好出勝過天及十方菩薩皆來集分
第二隨文解釋者。從第一段長科中爾時已下。至如是渴仰悉皆同等。複科爲七段。第一爾時已下。至恒對于佛。有叁行經。明智身恒圓滿分。第二爾時世尊已下。至妙寶莊嚴殿。可兩行經。明如來大智身遍周應感所見彼此無來去分。第叁時兜率天王遙見佛來已下。至無能得究其妙好。有七行經。明天王殿上敷座分。從此已下至第一段終。有一百九十叁行半經。有一百七十七百萬億種諸莊嚴寶座及寶地虛空悉皆遍滿。又有一百八個百萬億種諸菩薩並諸天八部王衆入法及合掌思惟贊頌。持幡等衆莊嚴寶地及虛空周遍圓滿。又有十個百萬億善根之所嚴潔。第四有百萬億層級已下。至克諧衆樂。有一百一十一行半經。有一百七十個一百萬億色類莊嚴寶座及虛空分。第五有百萬億初發心菩薩已下。至百萬億菩薩善能教化一切衆生。有七十六行經。明菩薩入法諸天八部衆都有一百個一百萬億大衆海莊嚴寶地及虛空中分。第六百萬億善根所生已下。至百萬億贊歎法而以贊歎。有六行經。明十種善根莊嚴宮殿及寶座分。第七如此世界已下。至悉皆同等。有五行經。明都結十方同然分
問曰。十住但有諸天衆來迎世尊。十行徒衆即有諸天及菩薩衆。此會何故八部王衆大衆廣博莊嚴色類甚多。十地中不敘致天王及衆來迎入殿莊嚴高座等事。何意其位高升不陳廣供
答曰。十住有天無菩薩來迎如來。所施供養者爲十住位。但明且初生佛智慧家。未有先見道者。但列諸天。未有菩薩。爲初始從信位。凡夫未得入聖位。故以此初升須彌頂品。不列菩薩之衆。但有諸天奉迎如來。故明從此位方入聖流。如升夜摩天宮品。即有諸天及菩薩衆。稱揚贊歎者。即明十住位已有見道入位故。故十行位升進中。即有諸菩薩衆而迎佛會。入十行法門以十住十行。設行衆行。出世心多。處世大悲。由未自在故。所以衆不圓滿故。是此兜率天宮諸天菩薩。及莊嚴色類多者。明此回向之門會融悲智。出世與世間一體。成就大悲。普育含識。遍周利物不棄微生。是故天王龍王八部諸王。菩薩法王。其衆無量。莊嚴境界色相無邊。表明悲位。含弘濟生無限。利物廣大獲益無窮。是故此天莊嚴廣大。如十地之位。但約此十回向大悲之際智育遐周之門。長養大悲使令堅厚。更無余法別有進求。設複智有奇途。只是此位之中微細。是故佛升他化。更亦不別作。徒衆承迎座體。進修不論別加。層級可知隨文釋義者。此升兜率天宮品中。雲十方一切世界皆常對于佛者。明圓智遍周。不離菩提樹夜摩而升兜率天者。爲菩提之智體本性無有依住。遍往十方無去來。今性不可得。無有住處。無有遷變。不動不寂。無所造作。而隨根應十方世界。于一切衆生前對現色身如應化度時兜率天王遙見佛來者。明從前十行位向十回向。爲遙見佛來殿敷寶座者。契會也。如十住爲以方便叁昧顯現如來智慧法流。即座有安置。十行之中爲以法身無相而爲行體座。雲化作寶蓮華藏者。爲表處行無染如蓮華故。今此十回向位中。爲成大悲赴俗座。雲敷座。敷者。開發義。爲表大悲赴俗開敷衆善之華至菩提之妙果故。又敷者設義。爲表大悲赴俗設法。以利生故。不自求出世法故。座體摩尼者。明以大慈悲常在生死而無染汙。以表摩尼名離垢寶座。雲師子者。依主義也。爲如來是無畏之主故。諸天妙寶之所集成者。明妙理智悲萬行報得。是故經雲。過去修行善根所得一切如來神力所現者。明一切諸佛福智萬行不異自佛神力故。但自心理智中與一切諸佛同福故。爲智同行同故。雲無量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善根所生者。明回向中福智大悲行周故報也。總雲此座嚴飾是不可數無限善根所生。一切如來淨法所起者明以智起行無法不淨。余如文自具。有百萬億層級周匝圍繞者。十住雲百千。十行雲百萬。十回向雲百萬億。明升位階級也。百萬億金網者。爲善施教網明淨故。百萬億華帳者。以萬行含攝義故。百萬億寶帳者。觀一切衆生智可貴故。可含攝故。百萬億鬘帳者。大悲垂俗益衆生…
《新華嚴經論十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