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华严经论》

「经疏部」经文1739卷36页码:P0721
唐 李通玄撰

  《新华严经论》十九 ▪第2页

  长者李通玄撰

  ..续本经文上一页第一佛子已下至又作是念有三行半经。明自念于五欲境无始长贪求分。第二众生无智已下至我今行于愧有七行半经。明念众生愚痴为于五欲互为怨仇菩萨知之应自断分。第三速成菩提已下一行半经。善为众生说真实法分

  第五佛子已下至多闻藏有三十四行半经。明闻藏。于此段中复分为三。第一佛子已下至无记法有四行经。明举十事有无分。第二何等为是事有已下至是名无记法有二十六行半经。明正说十种事有无分。初从十二缘说。无明有故行有。识无故名色无。爱起故苦起。有灭故生灭。此上四事识之与爱。皆从无明妄系诸有生。今达有本无。即十二缘灭。十二缘灭。非智有生。非智有灭。但除其病。其致无依无形无为而虚通万有。无思而现。无作而成。学之者以止观两门功终。方会此之一辩。后之十法总终圣教。具陈识相对治异解。已下如文具明。第三菩萨已下四行经。明菩萨念诸众生无多闻慧我求多闻藏广为说法分

  第六佛子已下至施藏有九十三行经。于比段中复分为二。第一佛子已下至究竟施有三行经。明都举十种施藏分。第二佛子已下直至是名菩萨第六施藏。总说前十种施藏分。已上十种施理事尽含。如文自具

  第七佛子已下至开悟一切众生有三十行经。于此段中复分为五。第一佛子已下至涅槃如实知有十一行经。明且举如实知世间法出世法根本所集体分。第二云何知已下至广为宣说有三行经。明都举前法从缘所生本无所有分。第三为说何等已下至不由他悟有六行经。明正说前受想行等无体成坏分。第四此慧藏已下至是为十有八行经。明十不可尽分。第五已下一行半经。明得法善说分

  第八佛子已下至念藏有二十七行经。于中大意复分为二段。第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说三昧种种性有十八行经。明得无限正念法分。第二此念有十种已下至第八念藏有九行经。明得十正念时于一切法无过失分

  第九佛子已下有十四行经。于中大意复分为二。第一佛子已下至不可说三昧种性有十一行半经。明闻持一切诸法无限分。第二佛子已下有两行半经。明此位菩萨所说法无限唯佛能了知分

  第十佛子已下一段有二十四行经。于中其意复分为三。第一佛子已下至何以故有十二行经。明此位菩萨辩藏无尽分。第二此菩萨成就十种无尽藏已下至第十辩藏有十行经。明正说十种辩藏分。第三有两行经。明辩藏无限分

  第十一段中有八行经明总举前十藏成就回向法门分。如前十二部经名中。祇夜此云应诵。伽陀此云讽诵。尼陀那此云因缘经。优陀那此云无问自说。此十种藏为成当位自分十行令成满故。亦成后十回向法门故。每位皆然。已上释十行法门竟。十回向如下此会中序分正说流通者。从此初升兜率天宫。是序分。已下两品。是正说分。两品中至下动地兴供。是流通分。兜率天宫说十回向法门。于此位中有三品经。共成此位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第一从初升兜率天宫品。三义如前

  一释品名目者。以升天所至立名也。兜率天者此云乐知足天也

  二释品来意者。明前十住十行二位以彰出世已成如来智慧之业。今于此天以明随见道者。成如来大悲处世利生之业。会融世间出世间。不一不二法门。是故此品须来。凡大悲门从初发心时。以真智慧进修中悲有胜劣不同。十住十行智悲兼修。仍出世心多。经望此位大悲是理智位。出世心终回入生死。致慈之悲。十地之中长养大悲更令深厚。是故善财十地表法中。从初地已去有九个女天。一个瞿波是。佛昔为大子之时妻表悲。十地位以终法悦。是妻义故

  问曰。云何于此天处说回向法

  答曰。如须弥顶上说十住。明初生佛家住佛智慧之顶而无退转。夜摩天上说十行法。表行依空法一切无著。至此兜率天宫。表虽不离欲界处大悲门而于欲境常行知足无所染着但为饶益众生处于世间。又此天处于欲界。自须弥已上五天之处中。以会智悲令不偏故。如四天王还依帝释为主故。是故而于此天说十回向。明和会真俗成大慈悲长处生死而不废涅槃名为回向。从初发心住已来如是和会。位终偏得其名故名回向。此为以处表法升进。亦即不曾身有上下去来智悲恒遍故。无中边故。但明寄处表一生菩萨处此天中果行满故。以明发心初始始生如来智慧之家。以佛智慧行大悲门。即是圆满如来果故。果复常满。行复常行。果行常严故号佛华严也。十地十一地依此十住十行十回向法。三法成其功用。更亦无别安立。以是他化天中说十地时更不别作法事兴供故。但长养此位大智大慈大悲令深固圆满故名十地

  三随文解释者。于此义中复分为二。此会中都会五位众。总在其中。如下诸王菩萨等总是。一长科经意。二随文解释

  第一长科经意者。从初尔时至经末约分为十一段

  第一尔时佛神力故已下至悉皆同等。于中有九纸经。明兜率天王遥见佛来与诸天众敷座庄严分

  第二尔时兜率天王已下。至音乐一时同奏。此一段经。明兜率天王为佛敷座已与诸天众以净心兴供养云及诸菩萨奉迎如来分。

  第三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已下。至赞叹如来无厌足一段经。明诸天迎佛各各遥见佛来如对目前敬佛兴供分

  第四尔时一切诸天及诸菩萨已下。至阿僧祇众生恭敬尊重。此之一段经文。明诸天菩萨见佛神变饶益众生充满十方遍周无限分

  第五尔时大众咸见佛身已下。至不可思议佛法门故。此之一段。明如来身光遍照无限分

  第六尔时如来大悲已下。至称扬赞说不可穷尽。此之一段。明如来示一切智所有庄严随利生无限令增长分

  第七尔时兜率陀天王已下。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兜率天王办供已毕请佛入宫殿如来受请分

  第八尔时一切宝庄严殿已下。至而说颂言。此之一段。明如来入殿以佛殊胜德勋令殿庄严胜天所供分。

  第九有二十行颂。叹往昔十佛皆入此殿分

  第十两行经都结十方同此称叹往昔如来入此殿分

  第十一尔时世尊已下。至悉亦如是。此之一段。明如来入殿升座而坐以佛之德殿内殊好出胜过天及十方菩萨皆来集分

  第二随文解释者。从第一段长科中尔时已下。至如是渴仰悉皆同等。复科为七段。第一尔时已下。至恒对于佛。有三行经。明智身恒圆满分。第二尔时世尊已下。至妙宝庄严殿。可两行经。明如来大智身遍周应感所见彼此无来去分。第三时兜率天王遥见佛来已下。至无能得究其妙好。有七行经。明天王殿上敷座分。从此已下至第一段终。有一百九十三行半经。有一百七十七百万亿种诸庄严宝座及宝地虚空悉皆遍满。又有一百八个百万亿种诸菩萨并诸天八部王众入法及合掌思惟赞颂。持幡等众庄严宝地及虚空周遍圆满。又有十个百万亿善根之所严洁。第四有百万亿层级已下。至克谐众乐。有一百一十一行半经。有一百七十个一百万亿色类庄严宝座及虚空分。第五有百万亿初发心菩萨已下。至百万亿菩萨善能教化一切众生。有七十六行经。明菩萨入法诸天八部众都有一百个一百万亿大众海庄严宝地及虚空中分。第六百万亿善根所生已下。至百万亿赞叹法而以赞叹。有六行经。明十种善根庄严宫殿及宝座分。第七如此世界已下。至悉皆同等。有五行经。明都结十方同然分

  问曰。十住但有诸天众来迎世尊。十行徒众即有诸天及菩萨众。此会何故八部王众大众广博庄严色类甚多。十地中不叙致天王及众来迎入殿庄严高座等事。何意其位高升不陈广供

  答曰。十住有天无菩萨来迎如来。所施供养者为十住位。但明且初生佛智慧家。未有先见道者。但列诸天。未有菩萨。为初始从信位。凡夫未得入圣位。故以此初升须弥顶品。不列菩萨之众。但有诸天奉迎如来。故明从此位方入圣流。如升夜摩天宫品。即有诸天及菩萨众。称扬赞叹者。即明十住位已有见道入位故。故十行位升进中。即有诸菩萨众而迎佛会。入十行法门以十住十行。设行众行。出世心多。处世大悲。由未自在故。所以众不圆满故。是此兜率天宫诸天菩萨。及庄严色类多者。明此回向之门会融悲智。出世与世间一体。成就大悲。普育含识。遍周利物不弃微生。是故天王龙王八部诸王。菩萨法王。其众无量。庄严境界色相无边。表明悲位。含弘济生无限。利物广大获益无穷。是故此天庄严广大。如十地之位。但约此十回向大悲之际智育遐周之门。长养大悲使令坚厚。更无余法别有进求。设复智有奇途。只是此位之中微细。是故佛升他化。更亦不别作。徒众承迎座体。进修不论别加。层级可知随文释义者。此升兜率天宫品中。云十方一切世界皆常对于佛者。明圆智遍周。不离菩提树夜摩而升兜率天者。为菩提之智体本性无有依住。遍往十方无去来。今性不可得。无有住处。无有迁变。不动不寂。无所造作。而随根应十方世界。于一切众生前对现色身如应化度时兜率天王遥见佛来者。明从前十行位向十回向。为遥见佛来殿敷宝座者。契会也。如十住为以方便三昧显现如来智慧法流。即座有安置。十行之中为以法身无相而为行体座。云化作宝莲华藏者。为表处行无染如莲华故。今此十回向位中。为成大悲赴俗座。云敷座。敷者。开发义。为表大悲赴俗开敷众善之华至菩提之妙果故。又敷者设义。为表大悲赴俗设法。以利生故。不自求出世法故。座体摩尼者。明以大慈悲常在生死而无染污。以表摩尼名离垢宝座。云师子者。依主义也。为如来是无畏之主故。诸天妙宝之所集成者。明妙理智悲万行报得。是故经云。过去修行善根所得一切如来神力所现者。明一切诸佛福智万行不异自佛神力故。但自心理智中与一切诸佛同福故。为智同行同故。云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善根所生者。明回向中福智大悲行周故报也。总云此座严饰是不可数无限善根所生。一切如来净法所起者明以智起行无法不净。余如文自具。有百万亿层级周匝围绕者。十住云百千。十行云百万。十回向云百万亿。明升位阶级也。百万亿金网者。为善施教网明净故。百万亿华帐者。以万行含摄义故。百万亿宝帐者。观一切众生智可贵故。可含摄故。百万亿鬘帐者。大悲垂俗益众生…

《新华严经论十九》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