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華嚴經論》

「經疏部」經文1739卷36頁碼:P0721
唐 李通玄撰

  《新華嚴經論》二十一 ▪第3页

  長者李通玄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知之。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經意者。自初佛子已下至頌已來。長科爲十段

  一佛子已下至普能往詣一切佛土有叁十五行經。明菩薩入此真如相回向位中以自所得善根。更加回向發願所緣成位升進分

  二佛子已下至顯示安隱住處有十行經。明菩薩觀衆生惡道苦如身願速出離分

  叁佛子已下至心不動搖無障礙故有十行經。明菩薩以如上回向有十爲令衆生得十種大利分

  四佛子已下至普于世間現成正覺有四十六行半經。明菩薩見勝妙國土及一切妙境。以無量大願願一切衆生皆盡普得生在其中並獲衆益分

  五佛子已下至廣大善根有五行經。明菩薩已上回向善根自增善根分

  六佛子已下至圓滿一切清淨智慧有一百八十九行半經。明以如上回向。皆以無性無著真如爲回向分。上一百八十九行半經。明約以真如爲回向體。以真如遍世間一切法。回向還遍世間出世間一切法。何以然者。爲以回向爲方便興起無作真如中大智大悲大陀羅尼門大神通道力令稱真如無作大自在作用恒寂故。若不如是以大願大悲大智慧無限回向。但依無作真如用淨煩惱。即同二乘樂寂及叁乘六通菩薩。但生一方淨國。不入法界之真門。居門外之權乘。且止草庵之位。當知滿十方之差別種智。皆由大願力而發生圓法界之行門。藉回向而興起。故立斯教網。用接有緣。明知軌度而踐其蹤。使學者省功而不錯謬者也

  七佛子已下至第八真如相回向有十二行半經。明以如上真如相回向自獲義利分

  八菩薩摩诃薩已下至善根隨順真如相回向有十叁行半經。明如上回向已得同如來成道分

  九爾時已下一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說頌歎法分

  十已下有五十八行頌。明以頌重頌前法分

  第二隨文釋義者。于自余文義經文自足。如此一段。經雲。一身充遍一切世間。得佛無量音聲。于一毛孔中普能容納一切國土。得佛無量神通。置諸衆生于一毛孔。此約十住初心見道之後入實知見。然爲凡夫有信士。略釋少分。以開心目。非入禅定觀智會融方親見爾。論主頌曰

  了知毛孔大小性  十方國土無表裏

  智境含容十方刹  刹土體相本皆幻

  智身體淨相無礙  毛孔微塵亦複然

  國土因心虛妄生  無妄智境恒相納

  衆生心淨無表裏  乃了自身毛亦然

  心無分別自他情  一切塵毛含佛刹

  是故如來說回向  廣興願行融自他

  願他得樂與己同  心淨佛國恒相入

  以廣大願興大智  同體智悲充法界

  無功理智起身雲  隨類現形聲亦爾

  能以自他同體智  衆生身中現佛國

  以衆生智轉法輪  衆生心迷不知覺

  以衆生智是佛智  佛智本是衆生智

  迷者佛智作衆生  悟者衆生是佛智

  如是了達體同別  堪與衆生作依止

  約釋第八真如相回向竟

  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回向者。以力波羅蜜爲體。以善財所見天神爲所表此位之行也。所居之城名墮羅缽底。神號大天。城名墮羅缽底者。此曰有門城。此是此界幹神。以幹爲天門。以後次第見地神。以此二位明和會此十回向位之智極悲終。天神表法空妙智之極。地神表大慈悲王極。厚載萬物育含生故。像如父母位也。天神無量種衆寶。積聚如山。地神放光地震嚴。地爲淨刹。衆多寶藏自然踴現。明天地神隨業養育濟物之德廣大。至文方明。略舉會通表法之意。令後學者易見其意。不迷教行。不迂修行。表法中明智淨稱天之性。即法財充滿功德寶出現如山。若純淨大悲育載萬物。如地無勞故。地體本唯淨土。此唯智悲之淨極故。即佛國莊嚴淨也。此明神智應真德會天地濟育物也。亦是天地之神靈。是菩薩約位所堪治真俗之行。此位天神表之。明升進理智幽微像天靈。而不測神功。萬有以不作而爲之。二義如前。第一從佛子至說頌已來。長科爲七段

  一佛子雲何爲菩薩摩诃薩無著無縛解脫回向已下至隨順忍可有八行經。明因中種善根生十種尊重分

  二佛子已下至生無所依智生一切佛法智已上可十五紙經。明修初十種善根。修十種尊重行無著無縛解脫回向得入普賢微細智境分

  叁佛子已下。至不分別。若法若智有七行經。明得無別分

  四佛子已下。至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回向。有十五行半經。明修此回向得叁業無著無縛。同叁世佛回向自在分

  五菩薩摩诃薩已下。至成就菩薩自在神通。有九行經。明此修回向得善根不壞。所生值佛得自在神通分

  六爾時金剛幢菩薩已下一行經。明金剛幢菩薩觀衆說頌分

  七已下有一百二行頌。文義自具。兩行一頌第二隨文釋義者。雲何爲無著無縛解脫回向爲無性。理智無依。即一切無著一切無縛。是故經雲。甚微細智。修菩薩行。住普賢道。若文若義皆如實智生。如影智生。如夢如幻如響如化如空。乃至無所依等智生也。經雲。菩薩摩诃薩于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舉十種意。在無盡所謂者。欲論及所陳之法。謂于出生死心生尊重者。叁乘中出分段生死。得變易生死。爲有厭生死忻寂靜故。得入變易生死。不同一乘以智生身遍周刹海任根應現非生死性。乃至同于世法非生死性。諸見道者應如是知。若論自報智合行同方能睹也。如是出生死性生尊重故。經雲。于攝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即攝善法戒。于希求一切善根心生尊重者。十信有漏所求。十住已去無漏希求。總須心生尊重。于悔諸過業心生尊重者。是悔往業也。已下隨文義可知。如是令尊其因故。果便不退。如十層之閣下固而上存。已上一段以尊重因竟。自佛子菩薩摩诃薩于彼善根皆生尊重隨時忍可。至生無所依智生一切法智。有十五紙經。總明成就叁世諸佛果德及普賢果行諸微細法。如是微細法門約立十種微細。略以示之。余皆仿此

  一佛身微細。如佛報身中。于一佛身中及一衆生身中。有不可說不可量佛身。一切佛身一切衆生身。總爾

  二佛智微細。于一智慧中遍虛空界衆生隨樂之法皆差別知

  叁佛受生微細。盡十方一切佛刹。皆末爲塵。于一一塵中一時受胎。一時初生。一時趣道場。一時轉法輪等。而亦不壞起隨類身對現故

  四攝世一切衆生微細。于一切佛刹塵中具普賢行。一一衆生前隨類現形說法教化。各各差別重重無礙

  五國土微細。于一一塵中皆有無量等虛空廣大國土。一一國土互相參入。重重無礙如華藏海是

  六菩薩衆海微細。于如上佛刹塵中一一佛所。有如虛空量等廣大道場。菩薩衆海皆悉充滿。如是一切刹塵之內。總皆如是。如是道場。如是衆海。皆相參入。重重無礙。如光如影

  七菩薩見佛微細。隨其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見如來如對目前。說隨自位法。見隨自位身

  八佛音聲微細。如來音聲。不從心出。不從身出。常有音聲。恒遍十方。隨聞之者皆使得聞

  九時劫微細。以叁世不可說劫一切諸佛不出。一念普在如今。如今現前諸佛還居未來過去。一時叁世參入。劫劫重重無礙

  十神通道力微細。以法性遍故智身亦爾。以無依住智對現色身。十方響應而無往來。亦無變化造作之心。以智隨本願法應如是。及一切塵中境界亦複如是。重重無盡

  如是已上安立十種法門。釋此位中回向之法。大況如是。明此無著無縛回向位中菩薩堪如是入故。余文可知。大意以無作法身無住智以十回向大願。調和令得成就大慈悲利衆生之行海。令使一切思分別便爲智用。令使一切知見總爲禅門本來不動。令使理性本寂定門起差別智身慧身變易。令使一毛孔中安立一切佛刹衆生刹。悉皆無礙。令使有爲無爲爲一法界自在故。如是回向

  第十等法界無量回向者。以智波羅蜜爲體。表法以善財童子所見安住地神。是女神。如此坤神分位在西南方。又處中宮而治四季。明處智行悲圓滿故。其地神住摩竭國者。是如來成道之國。明此位升進至中道同如來智悲圓滿位故。摩竭國是此閻浮之中心。是中宮位。若隨當方有帝王所居處。即是。若隨位升進。修行中智悲圓滿行是。若望回向。表位會融中。前天神表智。此地神表悲。二位會融。以成一位。養含生之道。成德化之門。如百萬地神放大光明遍叁千大千世界者。以智行悲。百萬行門慈光照燭遍也。大地震吼者。悲心感應也。種種寶物處處莊嚴者。明大悲行滿現業果報。舉本位因果報得所嚴也。廣釋至位方明。又表智悲成滿可以說教利生。須當其智如神其心如地載育萬物不以爲勞。如地能生能養能載終始不移焉。二義如前。第一長科當位者。從初佛子已下至叁十叁卷中說頌已來。長科爲二十六段

  一佛子已下至令其善根增長成就有十一行經。明此位菩薩智悲圓滿堪爲法師施法利生分

  二佛子已下至無恚梵行有二十一行經。明菩薩以法利生自余修梵行分

  叁佛子已下至亦令衆生安住正法有二十五行經。明菩薩自在梵行分

  四佛子已下至悉得成就一切智故有二十二行經。明如上法施所生善根回向願得爲一切衆生演說叁世佛法入無礙辯及音聲無礙分

  五佛子已下至得如我無異有十一行經。明菩薩令諸清淨以如上法施及回向發願善根又回向願見等法界如來出興于世調伏等世界無盡衆生分

  六佛子已下至不失壞諸清淨行有十五行經。明菩薩回向善根如法界無量分

  七佛子已下至于一切法永不忘失有十六行經。明以法界等無量善根回向願令一切衆生得見佛心清淨分

  八佛子已下至無差別性回向有六行經。明如法界性無起無遷回向分

  九佛子已下至成就菩薩說法願力有二十七行經。明菩薩願如上法施回向善根又願一切衆生得入佛法師位分

  十佛子已下至不以取著利益衆生故回向有六行經。明以無取著以爲回向分

  十一佛子已下至無礙光明恒不斷故回向有二十二行經。明不爲世法不爲二乘法但令一切衆生入佛智故回向分

  十二佛子已下至入佛廣大門故回向有叁十行經。明一切善根但令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成大菩提分

  十叁佛子已下至自在神通無有休息有二十叁行經。明以如上等善根回向爲一切衆生住大悲大喜大舍及永離二種著成滿佛智慧分。二著者。著有。著無。是非自他彼此內外能所都爲二

  十四佛子已下至應以修習善根回向有六行經。明菩薩如是回向時于叁有五欲境界不應貪著以無貪嗔癡善根故修習善根分

  十五佛子已下至設大施會有四行經。明菩薩舍惡成善離衆魔業設法施會分

  十六佛子已下至覺悟一切衆生長夜睡眠音有二十五行經。明菩薩自得無礙音聲普遍願令一切衆生音聲圓滿分

  十七佛子已下至正念智慧辯才有十行半經。明願一切衆生得離過惡得清淨分

  十八佛子已下至一切智身有十四行半經。明菩薩以如上善根回向願得浮智身分

  十九佛子已下至安住修菩薩行有十四行經。明菩薩法施善根如是回向願隨住一切刹無有休息見者獲益分

  已上十九段明法施回向善根饒益自他行門分

  已下叁十叁卷中。明莊嚴佛刹回向分。此等法界無量回向中。通有此叁十二叁十叁兩卷經

  二十佛子已下至廣大智寶究竟圓滿有叁紙半經。明以如上法施功德寶回向莊嚴無量佛刹皆令清淨分

  二十一佛子已下至如是廣說有十一行經。明菩薩願以菩薩身遍諸佛刹及寶莊嚴位過前百千倍分

  二十二佛子已下至佛子菩薩摩诃薩以諸善根普爲一切衆生如是回向有二十八行經。明菩薩總爲衆生如是回向分

  二十叁複以此善根已下至鹹令歡喜故回向有十九行經。明菩薩以如上回向但欲令說法及行安樂一切衆生令圓滿如法界分

  二十四佛子已下至如來衆會道場平等回向有二十二行經。明菩薩以如上法施及大願莊嚴廣願化衆生總令住法界平等故回向分

  二十五佛子已下至第十等法界無量回向有十一行半經。明以如上回向一切善根時得如是身口心業及十種安住法界清淨分

  二十六菩薩摩诃薩已下至到于彼岸有二十四行經。明菩薩以如上法施等善根回向皆願一切衆生得見佛入佛知見同佛所得分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新華嚴經論》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