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十一
唐天竺叁藏地婆诃羅譯
轉法輪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佛告諸比丘。如來所作已辦。棄舍重擔拔煩惱根淨諸塵垢摧滅外道降伏魔軍。入佛甚深微妙之理。已得知見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無不具足。五眼清淨觀察世間。作是思惟。誰應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于所聞義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于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彼外道羅摩之子聰明有智。雖具煩惱叁垢微薄。若聞我法速能證知。彼得非想非非想定。常爲弟子演說修習。今在何處。以佛眼觀見其命終已經七日。時有諸天頂禮我足而白我言。世尊。彼人命終經于七日。如來爲菩薩時。已能先知如來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終堪受正法。複告諸比丘。彼羅摩子不聞我法。遂便命終。若不命終我當最初爲其說法。彼若聞已即能證知
爾時世尊複作是念。誰應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于所聞法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于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彼外道阿羅邏仙人聰明有智。雖具煩惱叁垢微薄。若聞我法速能證知。今爲所在。以佛眼觀見其命終已經叁日。又于是時虛空諸天作如是言。彼仙命終經于叁日。如來爲菩薩時。已能先知如來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終堪受正法。複告諸比丘。彼阿羅邏不聞我法遂便命終。若不命終。我當最初爲其說法。彼若聞已即能證知。爾時世尊複作是念。誰應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調柔。于所聞法速能開悟。清淨離染薄貪瞋癡。于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有所聞永無退失作是念已。觀見五跋陀羅。根性已熟易可調柔。于所聞法必能開悟。清淨離染叁垢微薄。于我所說而無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勞。若不于我得聞正法複當退失。我昔苦行之時謹心事我。我當最初爲彼五人轉正法輪彼能了知。具足施戒善法圓滿。解脫現前離諸障礙。即以佛眼觀見五跋陀羅。在波羅奈鹿野苑中
佛告諸比丘。爾時如來作是念已。從菩提樹向迦屍國波羅奈城。振動叁千大千世界。是時伽耶城傍有一外道。名阿字婆。遙見世尊即前問訊。在一面立而白佛言。長老瞿昙。諸根恬靜端正可愛。身色晃耀如閻浮金及詹波花。仁者。修何梵行師爲是誰從誰出家。進止威儀安隱乃爾。今從何來。複何所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本無有師 世無與我等
于法自能覺 證清淨無漏
阿字婆言。瞿昙。汝自謂是阿羅漢耶。爾時世尊。重以偈答
我爲世間 無上導師
當度一切 真阿羅漢
阿字婆言。瞿昙。汝自謂爲佛耶。如來答言。我于世間最爲殊勝。滅除一切煩惱惡法。我爲正覺。阿字婆言。長老瞿昙。汝于今者爲何所往世尊答言。我今欲往波羅奈鹿野苑中。爲諸盲冥衆生作大光明。而說偈言
我往波羅奈 于鹿野苑中
爲盲冥衆生 擊甘露法鼓
轉所未曾轉 無上勝法輪
時阿字婆辭佛南行如來北逝經伽耶城。城中有龍名曰善見。明日設齋奉請如來。如來食訖往盧醯多婆蘇都村。次複至多羅聚落次複經娑羅村。如是遊曆。皆爲長者居士奉獻飲食。次第而行至恒河邊。是時河水瀑集平流彌岸。世尊欲渡問彼船人。答言。與我價直當相濟耳
爾時世尊報船人言。我無價直。船人言。若無價直終不相濟。如來爾時飛騰虛空達于彼岸。船人見佛現是神通乃自責言。我無所識雲何不渡如是聖人。心生憂惱悶絕躃地良久乃蘇。詣頻婆娑羅王具陳所見。王聞是事即敕船人。自今已往沙門求濟勿受價直
諸比丘如來至波羅奈。于晨朝時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還至本處。飯食訖詣鹿野苑中。時五跋陀羅遙見世尊共相謂言。沙門瞿昙。放逸貪著不能持戒。欲斷煩惱尋複退墮便失禅定。先修苦行尚無所能。何況今日恣受美食安樂而住。是懈怠人明非道器。我等今者不須敬問。敷置坐處給水洗足。施設飯食一切莫爲。隨其自來不應爲起。彼若欲坐當指卑座令其就坐。唯阿若憍陳如不同衆心。爾時世尊漸近五人所居之處。是時五人皆自不安。如鳥在籠爲火所逼。比丘當知。世間衆生無有睹佛得安坐者。是時五人皆違本要。不覺忽然俱起迎佛。或有敷置坐具。或有給水洗足。或有撰履或有持衣。皆言善來長老瞿昙。請坐勝座。爾時世尊坐彼座已。五人于前禮拜問訊。在一面立。而白佛言。長老瞿昙。面目端正諸根寂靜。身相光明如閻浮金及詹波花。瞿昙。今者應證出世聖種智耶
爾時世尊語五人言。汝等不應稱喚如來爲長老也。令汝長夜無所利益。又語五人我已證得甘露之法我今能知向甘露道。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靜無漏心得自在。汝等須來。當示汝法教授于汝。汝應聽受如說修行。即于現身得盡諸漏。智能明了解脫而住。梵行成就所作皆辦不受後有。又告五人。汝昔嫌我俱作是言。長老瞿昙耽著世樂不堅持戒欲斷煩惱便即退墮。我適近汝各自不安。是故當知不得稱呼如來爲長老也。五跋陀羅俱白佛言。世尊我今願得于佛法中而爲沙門。佛言。善來比丘。須發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須發長短如剃經七日。威儀整肅如百臘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忏悔先罪。即于如來爲大師想。尊重瞻仰生歡喜心
爾時世尊入池澡浴。浴訖複于一處靜坐思惟過去諸佛當于何座而轉法輪。作是念時。忽于是處有千寶座從地湧出。如來爾時從本座起恭敬圍繞。初叁高座至第四座結加趺坐。時五跋陀羅頂禮佛足坐于佛前。諸比丘。爾時世尊放大光明。其光遍照叁千大千世界。于光明網中。而說頌曰
從彼兜率宮 降生龍毗園
梵釋鹹承捧 威猛如師子
十方行七步 曾無迷惑心
即以梵音詞 而作如是唱
我今于一切 爲最尊最勝
舍轉輪王位 當利益衆生
六年苦行已 即詣菩提座
降伏諸魔軍 疾成無上道
梵釋諸天衆 勸請轉法輪
哀愍諸世間 嘿然而受請
以堅固願力 向于鹿苑中
仙人所墮處 演說無上法
此法無數劫 修習之所證
汝等樂聞者 速應來聽受
人天身難得 佛出世甚難
聞法起信心 斯人亦複難
汝不生八難 今獲人天身
值佛聞正法 而能有淨信
汝于百千劫 未曾聞正法
今者得值遇 宜應善修習
佛告諸比丘。光明網中說如是偈。覺悟叁千大千世界一切人天等衆。汝可速來。今佛世尊轉于法輪。諸天龍等聞是語已。從其本宮來詣佛所。爾時地神以神通力。令此道場縱廣正等七百由旬。種種莊嚴周遍清淨。虛空天神複將種種幢幡寶蓋以爲嚴飾。欲界色界諸天子等。將八萬四千寶師子座置道場中。各自請言。世尊哀愍我故爲坐此座轉正法輪
諸比丘。爾時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剎土。無量拘胝諸菩薩衆。宿植德本來至佛所。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合掌恭敬勸請如來轉于法輪。十方叁千大千世界。所有釋梵護世及余無量諸天子衆。皆悉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合掌向佛。勸請如來轉于法輪。是諸衆會鹹作是言。唯願世尊。利益安樂愍念諸衆生故。雨大法雨。建大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佛告諸比丘。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曰轉法。持衆寶輪備有千輻。莊嚴绮麗不可稱比。放千光明。又以花鬘寶鈴微妙缯彩無量寶具以爲嚴飾。由是菩薩先願力故感此輪生供養如來過去諸佛。皆有此輪然後轉法。時彼菩薩持是輪寶。奉獻如來而說偈言
尊憶過去時 然燈佛授記
當得成正覺 號名曰牟尼
我亦于彼時 發此弘誓願
導師得成佛 當奉此輪寶
一切人天等 及諸菩薩衆
其數無有量 皆爲轉法輪
各以己神力 赍種種供具
寶臺花蓋等 窮劫說不盡
叁千大千界 天人阿修羅
諸龍神衆等 鹹悉一心請
佛告諸比丘。如來于初夜時默然而過于中夜分安慰大衆令生歡喜。至後夜已喚五跋陀羅而告之言。汝等應知。出家之人有二種障。何等爲二。一者心著欲境而不能離。是下劣人無識凡愚非聖所行。不應道理。非解脫因。非離欲因。非神通因。非成佛因。非涅盤因。二者不正思惟自苦其身而求出離。過現未來皆受苦報。比丘汝等當舍如是二邊。我今爲汝說于中道。汝應谛聽常勤修習。何謂中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是八法名爲中道
佛告諸比丘。有四聖谛。何等爲四。所謂苦谛。苦集谛。苦滅谛。證苦滅道谛。比丘何等名爲苦聖谛。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蘊苦。如是名爲苦聖谛。何等名爲苦集聖谛。所謂愛取有喜與貪俱悕求勝樂。如是名爲苦集聖谛。何等名爲苦滅聖谛。所謂愛取有喜與貪俱悕求勝樂。盡此一切。如是名爲苦滅聖谛。何等名爲證苦滅聖道谛。即八聖道。所謂正見乃至正定。此即名爲證苦滅聖道谛
複告比丘。如是苦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集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集滅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比丘。如是苦滅證道。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複告比丘。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
複告比丘。我已知苦。已斷集。已證滅。已修道。如是四法我先不從他聞。由善隨順如理思惟。生智生眼生明生遍生慧生光
複告比丘。我先未見四聖谛。未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正智未生。我從證見四聖谛法輪已。心得解脫。慧得解脫。不複退失。而以正智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出梵音聲。如是梵音從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無量劫來修習真實。不假于師自然而悟。發是妙聲。語憍陳如等言。眼是無常苦空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命。猶如腐草。雜土爲牆危脆不實。如眼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憍陳如。一切法從因緣生無有體性。離常離斷猶如虛空。雖無作者及以受者。善惡之法而不敗亡…
《方廣大莊嚴經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