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過去現在因果經》

「本緣部」經文189卷03頁碼:P0620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過去現在因果經》叁 ▪第4页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當來至此。于是如來。與無量諸天。前後導從。到多謂娑跋利村。時彼商人。既見如來威相莊嚴。又見諸天前後圍繞。倍生歡喜。即以蜜糗。而奉上佛。爾時世尊。心自思惟。過去諸佛。用缽多羅。而以盛食。時四天王。知佛心念。各持一缽。來至佛所。而以奉上。于是世尊。而自念言。我今若受一王缽者。余王必當生于恨心。即便普受四王之缽。累置掌上。按令成一。使四際現。爾時世尊。即便咒願。今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氣力。當令施者。得色得力。得膽得喜。安快無病。終保年壽。諸善鬼神。恒隨守護。飯食布施。斷叁毒根。將來當獲叁堅法報。聰明智能。笃信佛法。在在所生。正見不昧。現世之中。父母妻子。親戚眷屬。皆悉熾盛。無諸災怪不吉祥事。門族之中。若有命過墮惡道者。當令以今所施之福還生人天。不起邪見。增進功德。常得奉近。諸佛如來。得聞妙說。見谛得證。所願具足

  爾時世尊。咒願訖己。即便受食。食既畢竟。澡漱洗缽即授商人叁歸。一歸依佛。二歸依法。叁歸依將來僧。授叁歸竟。因與之別。而便前行威儀庠序步若鵝王。路逢外道。名優波伽。既見如來相好莊嚴。諸根寂定。歎爲奇特。即說偈言

  世間諸衆生  皆爲叁毒縛

  諸根又輕躁  馳蕩于外境

  而今見仁者  諸根極寂靜

  必到解脫地  決定無有疑

  仁者所學師  其姓字何等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已超出  一切衆生表

  微妙深遠法  我今已具知

  叁毒五欲境  永斷無余習

  如蓮花在水  不染濁水泥

  自悟八正道  無師無等侶

  以清淨智能  降伏大力魔

  今得成正覺  堪爲天人師

  身口意滿足  故號爲牟尼

  欲趣波羅奈  轉甘露法輪

  是天人魔梵  所可不能轉 

  爾時優波伽。聞此偈言。心生歡喜。歎未曾有。合掌恭敬。圍繞而去。回顧瞻矚。不見乃止

  爾時世尊即複前行。次到阿阇婆羅水側。日暮止宿。而便入定。當于爾時。七日風雨。時彼水中。有大龍王。名目真鄰陀。見佛入定。即以其身圍繞七匝滿七日已。時彼龍王。化爲人形。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在此。七日之中。不至乃甚。患風雨耶。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諸天及世人  所歡于五欲

  比我禅定樂  不可爲譬喻 

  時彼龍王。聞佛此偈。歡喜踴躍。頭面禮足。還歸所止

  爾時世尊。即複前行。往婆羅奈國。至憍陳如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阇跋陀羅阇所止住處。時彼五人。遙見佛來。共相謂言。沙門瞿昙。棄舍苦行。而還退受飯食之樂。無複道心。今既來此。我等不須起迎之也。亦勿作禮敬。問所須爲敷坐處。若欲坐者。自隨其意。作此語竟。而各默然。爾時世尊。來既至已。五人不覺。各從坐起。禮拜奉迎。互爲執事。或複有爲持衣缽者。或有取水供盥漱者。或複有爲澡洗腳者。各違本誓。猶故稱佛。以爲瞿昙。爾時世尊。語憍陳如言。汝等共約見我不起。今者何故。違先所誓。而即驚起。爲我執事。時彼五人。聞佛此語。深生慚愧。即前白言。瞿昙行道。得無疲惓。爾時世尊。語五人言。汝等雲何。于無上尊。而以高情。稱喚姓耶。我心如空。于諸毀譽。無所分別。但汝憍慢。自招惡報。譬如有子。稱父母名。于世儀中。猶尚不可。況我今是一切父母。時彼五人。又聞此語。倍生慚愧。而白佛言。我等愚癡。無有慧識。不知今者已成正覺。所以者何。往見如來日食麻米苦行六年。而今還受飲食之樂。我以是故。謂不得道。爾時世尊。語憍陳如言。汝等莫以小智輕量我道成與不成。何以故。形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譬如鑽火。澆之以水。則必無有破暗之照。鑽智能火。亦複如是。有苦樂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滅于生死黑障。今者若能棄舍苦樂。行于中道。心則寂定。堪能修彼八正聖道。離于生老病死之患。我已隨順中道之行。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彼五人。既聞如來如此之言。心大歡喜。踴躍無量。瞻仰尊顔。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觀五人根堪任受道。而語之言。憍陳如汝等當知五盛陰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失榮樂苦。憍陳如。有形無形。無足一足。二足四足多足。一切衆生。無不悉有如此苦者。譬如以灰覆于火上。若遇幹草。還複燒燃。如是諸苦。由我爲本。若有衆生。起微我想。還複更受如此之苦。貪欲瞋恚。及以愚癡。皆悉緣我根本而生。又此叁毒。是諸苦因。猶如種子能生于芽。衆生以是輪回叁有。若滅我想及貪瞋癡。諸苦亦皆從此而斷。莫不悉由彼八正道。如人以水澆于盛火。一切衆生不知諸苦之根本者。皆悉輪回。在于生死。憍陳如。苦應知。習當斷。滅應證。道當修。憍陳如。我以知苦。以斷習。以證滅。以修道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汝今應當知苦斷習證滅修道。若人不知四聖谛者。當知是人不得解脫四聖谛者。是真是實。苦實是苦。習實是習。滅實是滅。道實是道。憍陳如。汝等解未。憍陳如言。解已世尊。知已世尊。以于四谛得解知故。故名阿若憍陳如。當佛叁轉四谛十二行法輪時。阿若憍陳如。于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時虛空中。八萬那由他諸天。亦離塵垢。得法眼淨。爾時地神。見于如來。在其境界。而轉法輪。心大歡喜。高聲唱言。如來于此。轉妙法輪。虛空天神。既聞此言。又生踴躍。展轉唱聲。乃至阿迦膩咤天。諸天聞已。欣悅無量。高聲唱言。如來今日于婆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轉大法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所不能轉。爾時大地。十八相動。天龍八部。于虛空中。作衆伎樂天鼓自鳴。燒衆名香。散諸妙花。寶幢幡蓋。歌呗贊歎。世界之中。自然大明。阿若憍陳如。于弟子中。以始悟故。爲第一弟子。時彼摩诃那摩等四人。聞佛轉法輪已。阿若憍陳如。獨悟道迹。心自念言。世尊若更爲我說法。我等亦當複悟道迹。作此念已。瞻仰尊顔。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知四人念。即便重爲廣說四谛。于時四人。于諸法中。亦離塵垢。得法眼淨。時彼五人。見道迹已。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五人。已見道迹。已證道迹。我等今者欲于佛法出家修道。唯願世尊。慈愍聽許。于時世尊。喚彼五人。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爾時世尊。問彼五人。汝等比丘。知色受想行識爲是常爲無常耶。爲是苦爲非苦耶。爲是空爲非空耶。爲有我爲無我耶。時五比丘。聞佛說是五陰法已。漏盡意解。成阿羅漢果。即便答言。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我。于是世間。始有六阿羅漢。佛阿羅漢。是爲佛寶。四谛法輪。是爲法寶。五阿羅漢。是爲僧寶。如是世間叁寶具足。爲諸天人。第一福田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過去現在因果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