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無诤叁昧法門》上 ▪第2页
陳南嶽思大禅師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鏡亦爾 叁障衆生不能見
若無淨戒禅智慧 如來藏身不可見
如金礦中有真金 因緣不具金不現
衆生雖有如來藏 不修戒定則不見
淨戒禅智具六度 清淨法身乃顯現
淨妙真金和水銀 能塗世間種種像
如來藏金和禅定 法身神通應現往
普告後世求道人 不修戒定莫能強
無戒定智皆不應 匆匆亂心講文字
死入地獄吞鐵丸 出爲畜生彌劫矣
如是衆生不自知 自稱我有大智慧
輕毀一切坐禅人 壞亂正法作魔事
假使講經恒沙劫 都不曾識佛法義
如殺叁千世界人 及諸一切衆生類
高心謗禅壞亂衆 其罪甚重過于此
譬如群賊劫牛乳 高聲唱得醍醐味
不知鑽搖及熮暖 亦失酪漿生熟酥
粗淺薄味尚都失 醍醐上味在何處
不修禅智無法喜 譬喻說言無婦女
不淨亂心執文字 故言皮囊可盛貯
譬如盲狗咬草叢 不見人及非人類
但聞風吹草鳴聲 高聲叫言賊虎至
養一盲狗虎咬故 舉世盲狗叫亂沸
其心散亂都不定 覺觀心語亦如是
贊百千經心常亂 如蛇吐毒與世诤
增見諸非毒轉盛 自言壞常子難生
既見禅智法喜妻 石女無兒難可生
解文字空不貪著 若修定時解無生
禅智方便般若母 巧慧方便以爲父
禅智般若無著慧 和合共生如來子
叁乘聖種從是學 故稱一切衆導師
淨戒禅智如大地 能生萬物載群類
禅智神通巧方便 能生叁乘一切智
若能一念在禅定 能報叁世佛恩義
叁世諸佛坐道場 覺悟衆生皆由此
一切凡夫共一身 一煩惱心一智慧
真如一像不變易 善惡業影六道異
諸佛菩薩一法身 亦同一心一智慧
一字萬行化衆生 一聖假名四十二
凡聖色藏一而二 方便道中凡聖二
色藏元象無一二 唯佛與佛乃知此
我從無數十方佛 聞此一字無量義
少行法師不能知 文字論師不能解
若人不近善知識 學得有漏似道禅
初禅謂得須陀洹 四禅謂得阿羅漢
起增上慢諸漏盡 謂言斷結不更生
臨命終時見生處 即作是言佛欺我
阿羅漢者不更生 我今雲何更受生
身證不了尚如此 何況散心著文字
不知詐知起我慢 顛倒說法诳衆生
身不證法升高座 死入阿鼻大地獄
身證不了尚生疑 何況不證盲心說
高心亂語謗諸佛 受學之徒皆效此
從地獄出爲畜生 備作種種諸雜類
若人親近善知識 證無漏禅乃明解
具足禅智多聞義 如是導師可依止
禅定深隱難可知
複次禅波羅蜜。有無量名字。爲求佛道。修學甚深微妙禅定。身心得證。斷諸煩惱。得一切神通。立大誓願。度一切衆生。是乃名爲禅波羅蜜。立大誓願故禅定轉名四弘。欲度衆生故。入深禅定。以道種智清淨法眼。觀察衆生是處非處十力智。爾時禅定轉名四無量心。慈悲愍衆生。拔苦與樂。離憎愛心。平等觀察。爾時禅定。轉名慈悲喜舍。既觀察已。與其同事。隨應說法。爾時禅定。轉名四攝法。布施。愛語。利益。同事。是名四攝法也。複次大慈大悲。現如意神通一切色身。以神通力入五欲中。遍行六趣。隨欲度衆生。爾時禅定。轉名神通波羅蜜。亦普現十方一切佛事。常在禅定寂然無念。複次深大慈悲憐憫衆生。上作十方一切佛身。緣覺聲聞一切色形。下作六趣衆生之身。如是一切佛身。一切衆生身。一念心中一時行。無前無後無中間。一時說法度衆生。爾時禅定及神通波羅蜜。轉名一切種智。亦名佛眼。複次菩薩摩诃薩。持戒清淨。深妙禅定。斷習氣故。遠離叁世諸愛見故。爾時禅定。轉名十八不共法。複次菩薩摩诃薩。以叁明智分別衆生。爾時禅定。轉名十力。善知是處及漏盡故。複次菩薩摩诃薩。色如受想行識如。觀一切法。始從初學終至成佛斷煩惱。及神通盡知十方世界名號。亦知叁世諸佛名號。及知諸佛弟子名號。亦知一切衆生名號。及知衆生煩惱名號。解脫名號。一念一時知。及知宿命因緣之事。爾時禅定轉名十號也。複次菩薩摩诃薩。以諸法無所有性。一念一心具足萬行。巧方便慧。從初發心至成佛果。作大佛事。心無所著。總相智。別相智。辯說無礙。具足神通波羅蜜。供養十方一切佛。淨佛國土。教化衆生。爾時禅定。轉名般若波羅蜜。複次行者。爲出世間故。叁界九地名爲八背舍。次第斷煩惱。欲界未到地禅及中間。二禅及四禅。空處及非有想。最後滅受想。于欲界中具五方便。一者發大善心。求佛道故。欲得禅定。名善欲心。是善欲心。能生一切佛法。能入一切禅定。能證一切解脫。起一切神通。分別欲界色界無色界。五陰叁毒四大。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一切諸法無常變異。苦空無我。亦知諸法無生滅真實相。無名無字。無漏無爲。無相無貌。覺了諸法。故名法智。未到初禅得金剛智。能斷煩惱證諸解脫。是名未到地。初欲界地及未到地。如是二地。是佛道初門。欲得禅定。是名欲心。複次初夜後夜。專精學禅。節食攝心。舍離眷屬。斷諸攀緣。是名精進。複次專念初禅樂。更無余念。是名念心。複次巧慧籌量欲界五欲。欺诳不淨。是叁惡道伴。初禅定樂。斷諸欺诳。得真智慧。是入涅槃伴。是籌量。是名巧慧心。複次專心一處。滅諸覺觀。境界都息。身心寂靜。是名一心。如是五方便。能斷五欲妖媚煩惱。滅除五蓋。有覺有觀。離生得喜樂入初禅。名初背舍得入二禅。名二背舍。入第叁禅。名叁背舍。喜樂心內清淨得四禅。名爲入一切處。滅一切色相。舍第四禅。滅有對想。入無邊虛空處。名爲空一切處。第四背舍虛空處定。得一切識處定。是名識一切處第五背舍。複次舍識處定。入無所有處定。是名第六背舍。舍無所有處定得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定。生厭離心。是名第七背舍。舍非有想非無想處定。入滅定受想定。心無所著。是名第八背舍。爾時禅波羅蜜。轉名八背舍。複次自覺覺他。通達無礙。得叁解脫。能破叁界一切煩惱。爾時禅波羅蜜。轉名十一智。複次行者。總持旋陀羅尼。戒定慧叁分。八聖道。破四顛倒獲四真谛。爾時禅波羅蜜。轉名叁十七品。起一切神通。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名爲摩诃衍。如四念處品中說。轉一切智慧。以一神通。現一切神通。以一解脫。作一切解脫。轉一名字語句。入一切名字語句。如是一切名字語句。還入一名一字一語一句。平等不異。是四念處字等語等。諸字入門。一切佛法盡在其中。複次菩薩摩诃薩。欲教化衆生。令生清淨歡喜信心故。與一切聖人。建立一聖官階位次第。衆生之得大歡喜。決定無疑。爾時誓願勤修禅定。得六神通。作轉輪聖王。入五道中。飛行十方。廣行布施。須衣與衣。須食與食。金銀七寶。象馬車乘。樓橹宮殿。房舍屋宅。五欲衆具。箫[竺-二+遂]箜篌。琴瑟鼓吹。隨衆生欲盡給與之。後爲說法令其得道。雖作如是種種法施。實無施者。無財物。無說無示。無聽法者。譬如幻師幻作幻人。四衢道中化作高座。廣說叁乘微妙聖法。又作四衆集共聽受。如是幻師所作幻事。無色無心。無示無聽。無受無聞。無得菩薩。爾時禅波羅蜜。轉名檀波羅蜜何以故。施人物時。雖知諸法無所有性。無施無受。無財物相。叁事俱空。雖知空寂。勤行布施。複次菩薩摩诃薩。雖知諸法空罪相不可得。持戒破戒。如夢如幻。如影如化。如水中月。雖知諸法無生滅。堅持淨戒無毀缺。亦以戒法爲他人說。若人惡心不受戒。化作禽獸行。禮儀人類。見此大羞辱。各發善心。堅持淨戒。發大誓願。遍十方不顧身命行戒施。常現六道種種形。廣說如來清淨戒。以宿命智觀察之。必令歡喜無嗔害。非但爲說戒法。亦說攝根定共戒。道共戒。性寂戒。報寂戒。爾時禅波羅蜜。轉名屍波羅蜜。複次菩薩摩诃薩。行此財施法施戒施時。受者嗔恚來打罵。割截手足心不動。乃至失命心不悔。爾時禅定。轉名羼提波羅蜜。菩薩行是甚深禅定。于一切聖行。以法忍故。心無所著。禅定即是羼提波羅蜜。複次菩薩。學四念處時。獲得四禅。複作是念。我于身念處。未得如意神通。受念處未獲宿命神通。修心念處。未獲他心智。不知十方凡聖心故。修法念處時。如是思惟。我今未獲漏盡神通。修身念處。觀一切色。亦未得清淨天眼。于受念處。未證因緣業報垢淨神通。于心念處。未得衆生語言叁昧。作是念已。勤精進求乃至成就。具六神通。爾時禅定。轉名精進毗梨耶波羅蜜。複次菩薩。爲起神通故。修練禅定。從初禅次第。入二禅叁禅四禅。四空定。乃至滅受想定。一心次第。入無雜念心。是時禅波羅蜜。轉名九次第定。複次菩薩。入初禅時。觀入出息。自見其身。皆悉空寂。遠離色相。獲得神通。乃至四禅。亦複如是。入初禅時。觀入出息。見叁世色。乃至微細。如微塵許。悉見無礙。亦見衆生出沒果報差別。于無量劫通達無礙。是名天眼神通乃至四禅。亦複如是。入初禅時。觀息出入。以次第觀聲。悉同十方凡聖音聲。是名天耳神通。乃至四禅。亦複如是。入初禅時。觀入出息住息住舍摩他。觀色相貌。以毗婆舍那。觀他心相。善知十方凡聖之心。是名他心智神通。乃至四禅。亦複如是。入初禅時。觀息入出。獲得眼通。得眼通已。觀于有歌羅邏時五陰生滅。乃至無量劫中五陰生滅。獲得宿命。是名宿命神通。乃至四禅。亦複如是。悉能觀察一切衆生。善惡業行差別不同。亦複知其發心早晚。入道遠近。十方叁世通達無礙。是名道種智慧神通。爾時禅定轉名師子奮迅叁昧。以神通力。供養十方佛。及教化衆生。淨佛國土。邊際智滿十地具足。變身如佛滿十方。學佛神通。未得滿足。是師子奮迅叁昧。唯有諸佛。乃能具足。複次菩薩。入重玄門修四十心。從凡夫地初發心時。所修禅定。次第重入。乃至最後無垢地。修諸禅定。學佛神通化衆生法。從初禅入乃至滅受想定。叁禅四禅四空。亦複如是。是名順超無礙。從滅受想定超住散心中。超入初禅。非有想非無想處無所有處。識處空處。四禅乃至二禅。亦複如是。是名逆超自在無礙。爾時禅定。轉名超越叁昧。修佛神通。得佛智慧。余五波羅蜜。亦複如是。是少一波羅蜜。不名五波羅蜜複次學禅定時。修四念處。于欲界中。觀內外色。入初背舍。具足聞慧。觀內外假二相不可得故。亦非是一如。如性故一解脫。複次思慧具足。觀察內外法。內外一切法。總相別相異相。不可得如如。故二解脫。複次修慧。六觀具足。色界五陰空。叁解脫。複次聞慧修慧。用巧方便金剛智。破四空定。無貪著心。空五陰不可得故。得解脫空處。得解脫識處。得解脫無所有處。得解脫非有想非非想處。得解脫觀滅受想定。不可得故。得是解脫。是名八解脫。如如性故。無縛無脫。菩薩爾時。禅波羅蜜名八解脫。複次菩薩禅定。修四念處。得叁十七品。具足佛法。何以故。是身念處。觀色法故。一念具足四念處故。是身念處。用念覺分。觀五陰時。能斷一切煩惱。故觀色陰時。是身念處。不淨觀九想。具足舍摩他。能破一切煩惱。是名爲定。如論偈中說
初觀身念念 系縛心令定
亦系縛識定 及除煩惱怨
九想舍摩他。欲界金剛定。能破五欲如縛賊。十想毗婆舍那。欲界未到地金剛智。能觀五陰。畢竟盡想。不能更生。得盡智無生智。斷一切煩惱。如意利刀。斬斷賊頭。觀色如受想行識如。深觀五陰如如性故。即無煩惱可斷。亦無解脫涅槃可證。何以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空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空。煩惱即是空。空即是煩惱。智慧即是空。空即是智慧。不可以虛空斷虛空。不可以虛空證虛空。如論偈說
觀身不淨相 真如性常定
諸受及以心 法亦如是觀
煩惱者六欲心也初死想。能斷威儀語言欲。膨脹想壞想散想。能斷形容欲。青瘀血塗想膿爛想。能斷色欲。骨想燒想。能斷細滑欲。散想滅盡想。能斷人欲。如論中說
四蛇同一箧 六賊同一村
及王旃陀羅 分自守根門
六欲妖媚起 愛怨詐爲親
聲香味觸法 六情起諸塵
貪欲如猛火 嗔恚如蛇蚖
愚癡覆心眼 智者當善觀
外想叁四塊 身器二六城
中含十二穢 九孔惡露盈
癰疽蟲血雜 膨脹臭爛膿
骨鎖分離斷 六欲失姿容
九想觀成時 六賊漸已除
及識愛怨詐 兼知假實虛
四大共相依 緣習成假名
行者谛觀察 但見骨人形
初觀如珂許 後漸滿一城
骨人遍法界 深生憂厭道
從生至老死 老死複有生
轉輪十二緣 生死如循環
叁塗苦難忍 人天亦複然
誰聞六道苦 而不興厭心
妄識本無體 依因寂法生
妄想生妄想 轉輪十二緣
知過二業患 現不造叁因
老死更不續 反流盡生源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諸法無诤叁昧法門》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